《致:中國國務院并衛生部的信》
——對中國現行醫療衛生制度的批判
國務院并衛生部:
“日前,央視調查發現,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不過0.6元,在北京中標價卻為11元,最后賣到患者手中超過12元。據銷售代理公司負責人稱,他們以每支4元價格,將克林霉素磷酸酯賣給醫藥代表,醫藥代表再以中標價11元賣給醫院,中間差價7元。這個中間差價就是‘返費’”。以上問題在此不做贅述。歸根到底,是我們“現行醫療衛生制度”存在著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就必須從制度開始,構建新的“中國醫療衛生制度”。
此致
敬禮
附件:《中國醫療衛生制度問題》
——對中國現行醫療衛生制度的批判
馬格寧思 2011.8.3
馬格寧思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中國制度論·子篇(之四)
《中國醫療衛生制度問題》
——對中國現行醫療衛生制度的批判
馬格寧思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日
前言——“警世鐘”
曾經被評為世界上100位最頂尖的思想家之一的、法國總統經濟顧問雅克·阿塔利,在其所著的《國家的破產》一書中指出:“月入不足1000歐元的中國人,卻將省吃儉用的血汗錢,供養著收入10倍于己的美國人”。
中國是目前全世界外匯儲備最大的國家,其余額高達3萬億美元。但是,我們生產的物美價廉的商品,讓美國人享受;我們賣給美國人價廉商品賺得血汗錢,又去購買美國國債,讓美國人燒著中國人的錢,開著航空母艦到黃海威脅中國嗎?讓美國人燒著中國人的錢,生產出F 16C /D戰機,賣給臺灣來干涉中國內政嗎?
中國人,卻承受著比美國人高的“物價”;沒有能讓老百姓“買得起的住房”;沒有能讓老百姓都能夠“看得起病的醫療”;沒有能讓老百姓都能夠“接受良好教育的學校”;沒有能讓老百姓“得到基本社會保障”制度。
該“警醒”啦!如何用3萬億美元(美元與人民幣匯率按1:6.5)折算成人民幣為19.5萬億元,可以建造以人民幣10億元/單位的,醫院、學校、住宅小區等共計19500個。
“外向型經濟”不是個好經濟,該到實施“內向型經濟”滿足內需的時候了!該到了將“省吃儉用的血汗錢”——外匯儲備,用在中國老百姓身上的時候了!
正 文
任何國家的醫療衛生問題,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之大事,是“民生問題”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就中國目前的醫療衛生制度而言,用“衛生部”自己的話說:中國的醫療衛生制度改革基本上不成功。
一、中國醫療衛生領域之弊端
1、醫療衛生機構定性搖擺
醫療衛生機構,在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定性問題上,搖擺不定。曾經有一些省份,將鄉鎮一級的衛生院拍賣,或者私有化的情況,在一些地方還比較普遍。
2、醫療衛生體制混亂重疊
醫療衛生機構,有衛生部、衛生廳所屬的、有各個部門行業所屬的、有企事業單位所屬的、有軍隊武警所屬的等,條塊分割,醫療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統籌利用。
3、醫療機構分布極不合理
醫療衛生機構,在分布上極不合理。北京、上海等就各有50多家“三級甲等醫院”。高等級醫療衛生機構,多數集中在大城市。
4、醫療體制改革無序無章
在“衛生部”承認了:“中國的醫療衛生制度改革基本上不成功”以后,至今好像還沒有看到“整個醫療體制改革的大政方針”。
5、醫療運行市場商業模式
“以藥養醫”,是一種“商業性的惡魔化”的醫療制度。“醫藥代表”滿天飛,醫生通過“處方”拿“回扣”,通過“救治”拿“紅包”,已經成為明目張膽的行為,由“潛規則”變成“明規則”。
在這種制度下,醫院和醫生,將“患者”作為“就醫的”“商品”;將“病人”作為“盈利的”“載體”;將“病癥”作為“費用的”“標的”;將“處方”作為“回扣的”“價碼”;將“救治”作為“紅包的”“價值”。
在這種制度下,“醫院”與“病人”的關系:不是看著你的“病”來“下藥”,而是看著你的“錢”來“下藥”。醫生在開藥方之前,比文的一句話:“你是自費,還是公費?”,以此,來決定醫生開“多大的處方”。
在這種制度下,醫院里的“病人”,一般分三種花錢的程度,有一類共同的死法:一是、沒有錢的“病人”,因為沒有錢可花,交不起錢,而“病人”死了;二是、有些錢的“病人”,因為有點錢可花,花光了錢,而“病人”死了;三是、不缺錢的“病人”,因為錢多隨便花,在能花多少花多少后,“病人”還是死了。
6、醫患關系緊張事故頻發
近些年來,醫患矛盾沖突有上升的趨勢,其事件亦時常見諸于媒體。一件事刻骨銘心,一家醫院,將一個要做“心臟”手術,另一個要做“扁桃體”手術的兩個孩子,搞錯了,并實施了完全相反的手術,當原本做“扁桃體”手術的孩子,被打開胸腔時,醫生才發現搞錯了。且在發生醫患糾紛時,患者往往是弱勢的。
7、醫生職業道德水準劇降
全社會公認的,當前醫生的職業道德水準在急劇下降。救死扶傷
的白求恩精神,白衣天使的南丁格爾精神,被淡忘了。
8、看病就醫問藥艱難困苦
目前,我國的“大醫院”或可稱為“三級甲等醫院”,多集中在省會及以上的大城市,人們不得不跑到大城市來看病,以此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號不好掛、病不好看、院不好住,另外,還有陪同人員的住宿、吃飯、陪護、交通、請假、誤工等一系列問題。
9、醫藥醫療費用高額昂貴
目前,醫藥醫療費用昂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動輒以都以萬、十數萬、幾十萬計。在此不做贅述。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對于那些尚處于溫飽的家庭來說,或因一人得病,而使一個家庭陷入貧困,在城市低收入階層,以及廣大的農村地區,是比較普遍地現象。這將是一個嚴重的“民生問題”。
10、醫院管理水平低下低能
醫院的管理水平,在社會公共部門中,可謂是不高的。特別是,醫學專家,在其醫學領域是專家,但是,在對醫院的全方位各項管理中,往往并非如此。例如:醫院病房像似“騾馬客棧”,住院病人、陪護家屬、臨時護工等不分性別“混居一房”,折疊椅/床“橫七豎八”,醫院將其“醫療和護理”的職責中的“護理”職責,絕大部分交給了“陪護家屬、臨時護工”。再例如:醫院的各種“流”,或可稱為“人流”、“診療流”、“財流”、“信息流”等等,似乎總是不暢的,使病人和家屬,在醫院內外,在科室之間,在樓上地下,在掛號、交費、就診、檢查、住院的等等奔忙,總歸是個“亂”“累”了得。
二、創新架構中國醫療衛生制度及體制與機制
中國醫療衛生制度,概括起來為“十六句”原則話:“民生保障性質、公益非營利性、國有公辦方式、國家全額撥款、三級甲等醫院、星羅棋布布局、醫療重心下移、公務員之待遇、人才培養定向、垂直兩級領導、統一醫藥調配、醫療保障體系、非市場化模式、收支兩條線路、醫保承擔大部、患者負擔得起”。具體內容如下:
1、中國醫療衛生制度之“性質定位”
“性質定位”,即“民生保障性質、公益非營利性、國有公辦方式”的原則。醫療衛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之“民生問題”,必須由政府來辦。任何“市場化”趨向的改革,實踐證明都是行不通的。當然,不否定為高收入者服務的“市場化”的醫療機構。但是,中國醫療衛生制度之“性質定位”,則是民生保障性質、公益非營利性的。
2、中國醫療衛生制度之“核心架構”
“核心架構”,即“三級甲等醫院、星羅棋布布局、醫療重心下移”的原則。將醫療重心由原來的大城市,向下移到“縣級(含縣級市)”行政區。盡可能地,在具備條件的(人口、地理、環境、交通、經濟等),全國兩千多個“縣級”政府所在地,建立建設縣域“三級甲等醫院”,形成星羅棋布的布局。為架構起,中國“高水平、廣覆蓋”的醫療機構之布局,奠定一個扎實的物質基礎。
3、中國醫療衛生制度之“保障體制”
“保障體制”,即“公務員之待遇、人才培養定向、國家全額撥款”的原則。醫療機構均是國家全額撥款。醫生和醫院管理人員均為國家公務員的編制和待遇,設立在縣級的縣域“三級甲等醫院”,其院長為“正處級”,與其所在地的“縣長”同樣級別待遇,醫院其他人員以此類推。對于在縣域三級甲等醫院服務的醫生,實行“人才培養定向”方式,免費教育并發放補助津貼等。從醫學本科、碩士、博士既在“定向醫院”實習、見習。醫科學生與定向醫院、培訓院校簽訂“三方協議”,為定向醫院服務10或15年以上,違約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行政等責任。切實做到經費留人、待遇留人、教育留人。
4、中國醫療衛生制度之“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即“垂直兩級領導、統一醫藥調配、醫療保障體系” 的原則。建立中央衛生部、省級衛生廳對所有“三級甲等醫院”,特別是縣域“三級甲等醫院”的垂直兩級領導體系。建立由衛生部統一監管的,又省級衛生廳操作實施的“統一醫藥調配”中心,負責本省級區域的醫藥的采購供應,醫院不再負責醫藥的采購,徹底切斷“醫藥代表滿天飛、醫院以藥養醫”的途徑。以各個縣域“三級甲等醫院”為依托建立完善縣域的“醫療保障體系”,開通完善縣域的“120急救中心”,將高等級的醫療服務覆蓋到整個縣域區域。
5、中國醫療衛生制度之“負擔得起”
“負擔得起”即“醫保承擔大部、患者負擔得起”的原則。醫療費用的高低,以及由誰來支付,是醫療衛生制度的關鍵性問題,在“民生保障性質、公益非營利性”的原則性,醫療費用,的大部分、絕大部分應由“社會醫療保險”支付,小部分由患者負擔,使患者能夠負擔得起。對于低收入群體,逐步做到不降低醫療標準的免費醫療。
6、中國醫療機構模式之“去市場化”
“去市場化”即“非市場化模式、收支兩條線路”的原則。全部公立醫院,均為“國家全額撥款”,徹底廢除終止“以藥養醫”,這種“商業性的惡魔化”的醫療制度。醫院的合理收費實行“收支兩條線路”的財務制度,上交政府財政。
三、對中國醫療衛生制度改革之艱巨性的充分認識
中國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是一項艱巨性系統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資金保障、人才保證、制度健全、法律保障”。讓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都能夠享受到“病有所醫”、“病不致貧”的醫療服務,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