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崛起”與GDP泡沫謊言
一斥吳敬璉:《中國模式,還是過渡性體制?》
近月來,一個頗具中國經濟精英自豪的一種模糊說法突然泛起。這種原本是美國智庫智囊們用來忽悠中國人的創新說辭,讓中國的“吳市場”敬璉先生激奮不已,好像似打了雞血針一樣,在一個月內又是接受訪談又是寫文章。前日財經網登出吳市場大作:《中國模式,還是過渡性體制?》,咄咄逼人地把“中國模式”這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推到中國精英界面前進行“認真地加以研究和討論”。
文章開首,吳市場是充滿“自豪感”宣稱,“中國模式的話題,起源于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量的爆發式增長。”中國能夠面臨全球危機,“繼續保持超過9%的GDP年增長率,為發達國家所爭羨,足以充當世界各國的楷模”。“于是,就出現了如何解讀中國經濟崛起秘密的問題”。吳市場并不把這種9%的GDP年增長率“功勞”記在“強勢政府”的“巨量投資和海量貸款”上,認為:“在于我們進行了市場化的改革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對接。”
應該看到,吳市場的反動性并不比茅于軾遜色,但來得更為狡猾。吳市場之所以對這個話題懷有極大興趣,就是為了用“中國經濟崛起”的泡沫神話編織出來的中國模式,繼而吹噓他那日益不得人心的“市場原教旨主義”。
我文暫擱對吳市場其它狂吠的回擊,單就他的中國模式的說辭基礎-----“中國經濟總量的爆發式增長”引起的“中國經濟崛起”,剝剝畫皮。
如今中國媒體報刊、電視、網絡、官方發言及各類報告會中,有一個當代中國最大泡沫與謊言從未被人有效地戳穿,這就是:經過三十余年改革開放,實現“中國經濟崛起”,其經濟總量在2010年超過日本,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直接依據是:中國的GDP已在2010年超過日本,高居全球第二!
這是個極具諷刺意義的全球級阿Q,表現這種阿Q精神的不是一個夜郎,而是一個國度。在這個國度里,不說幾億至少可說有幾千萬人知道這是個“假冒偽劣”,優其是在精英層中心里頭明白的人應該更多。但就是這么一個泡沫謊言,卻從沒有一個有身份的人去把它擊破,倒是能去說穿的只是底層屁民。人微言輕喲,如今小屁民說話比屁都不如!
GDP是個什么東西,難道吳市場不知?知道的。GDP全球第二就意味經濟實力第二?吳市場也是知道答案的。為什么明知GDP不代表財富,更離經濟實力相距萬里,身為經濟學家吳市場,曾經也提出過不搞GDP崇拜,現在反口去熱衷宣揚GDP全球第二就是經濟實力第二來?并且由此推出“中國經濟崛起”,推出“中國模式”,……。這全是為了一種勢利需要,什么事實、什么真知,就統統不予顧及了,吳市場之奸就奸在這里。
GDP遵循的是國土原則即指國內生產總值,這與遵循國民原則的國民生產總值GNP是不一樣的,真正能反映國民財富的是GNP。那個發明GDP的美國人叫庫茲涅茲,可能還健在人世,大概95歲了。四十年前他發明這個統計指標有它的實用價值,當時各國資本滲透不多,GDP與GNP也相差不大,然GDP易于統計。但隨著國際資本透滲加強,GDP與GNP差別愈來愈大, GDP離真實反映國民財富也就愈來愈遠,相反地在忽悠功能上卻越來越強。由是,發明者庫茲涅茲多次告戒人們說:“一個國家的幸福與繁榮幾乎不可能由GDP表現出來”。
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利用GDP至強的忽悠功能,把其推薦到各個國家,使發達國家的經濟收入在統計數字上得以減少,而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統計數字,這樣就掩蓋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巨大的差距,也就能把發達國家實行的殖民、掠奪經濟的本質隱藏起來。發展中國家的不良權力和主流用GDP代表政績來障眼下面的人民,從而掩蓋其腐敗政治。實際上,盡管發達國家嘴巴上掛著GDP來忽悠發展中國家,但他們內骨子里算計的是GNP;發展中國家中也有不少的政府,對GDP指標并未注入大興。
從GDP上看,我們超過了日本,但從GNP來看,我們與日本相差幾近一半。2009年中國官方通報:外資企業28萬多家,資產總值超過2萬億美元,接近中國資產總值60%,在28個產業中,有21個前5名都是外資、合資企業(今天的數字就不知多少了)。從經濟學上看,只有利潤才算是財富增加,營業額則是另一碼事。外資在中國投資,一切經濟活動的貨幣流動量即營業額都算上了中國的GDP,他們把GDP留在中國,把財富卻帶了回去!小日本不會去“筑巢引鳳”的,其國內外資嚴格控制在1%之內,他們國內GDP是99%國民GNP,而在境外卻有3萬億美元投資,更有可觀的GNP未算在GDP內。
中國是個喜講政績的國家,政績用數字表示,至于數字是否真能反映政績,大多數國民是不太過問的。一個國家反映政績的重要指標十幾種,比如GNP、CPI、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等等,最不能反映民生政績的指標就是GDP。但是話說回來,由于GDP只有正數概念,不講質量和道德,這就決定這個指標最容易創新高了。外國人幫我們創了60%,我們再搞點土木工程,修公路,造高級樓、堂、館、所,哪管低效、無效工程,豆腐渣工程,重復工程,形象工程、假冒偽劣產品等等,反正都可增加GDP。廉價出賣煤炭資源、有色金屬、稀土資源也會增加GDP。維穩增加GDP,三公消費增加GDP,貪污腐化增加GDP,天災人禍增加GDP,打砸搶偷增加GDP,賣淫養二奶增加GDP,環境污染增加GDP,得癌癥增加GDP,總之建設也好、破壞也好,都能增加GDP!
吳市場所鼓吹的私有經濟所產生的GDP,不乏泡沫和毒瘤。私人房地產開發商、私人礦山和黑煤窯、私人假冒偽劣小作坊,如此等等,雖然也能增加中國的GDP,卻也在給中國的經濟添加災害。即使被樹民營標桿的三一集團,盡管財富斂集于私人資本,倒不是吳市場推崇和鼓吹的重點。
不究質量和道德的GDP充當了表示現今中國權力政績的數字,當然現今權力也就對這個不究質量和道德的GDP充滿了崇拜。中國主流及精英憑據中國的GDP已高居全球第二這一點,就胡吹瞎捧“中國經濟崛起”到全球第二,這對當政權力來說既是非常高興而且非常需要的。倒也是,當今權力要吹的地方實在少得可憐,怎么找也很難找到折服人的,唯一拿得上桌面的就是GDP,而且這個東西在數字上也算經得起考查,不像房價、物價等要去搞搞技術處理。GDP就是GDP,哪怕是二百伍,要把它搞大有啥難,只是多花票子而己。敗家子別的本事沒有,化錢的本事倒也是頂級的。
可能有人未想到,現今以市場經濟主導的GDP,說好聽點是投資拉動增長,說中性點是靠著負債或者通漲來拉動,說差了是一種化錢GDP。今天中國內債越滾越大,使得國債在二零零九年占到了全年GDP的百分之一百三十。去年英國的國債只占到GDP的百分之十六政府就發布警告說,國家已處在危險之中。而中國占到GDP的百分之一百三十卻安然無事,其中主要原因是通過增發貨幣用物價通漲來化解危機。從這種角度上去想,中國人自己創造的GDP部份,很大程度不是通過正常的資金流轉來實現,而是通過增發貨幣、稀化大眾購買力,即通過擠壓民眾財力來拉動的。
有關對“中國經濟崛起”說辭的議論,當然不止吳市場一人有言。香港有個叫許行的政評學者,也是從GDP入手去談論這個問題,他說:“所有中國官方吹噓的言論,有一個明顯的吊詭,就是拿十三多億人口的中國,同人口只有八千二百萬的德國和人口一億兩千七百萬的日本放在同一平面來比較,這樣的比較是很不合理的。要比,必須拿人均數字來比。如果將中國GDP以人口平均來計算,中國不僅遠遠落在日本和德國之后,甚至比斐濟、阿爾及利亞都不如”。因此他提出:“GDP要看人均值才有意義”,“ 如果不是虛榮心作祟,中國實在不必要在GDP上大作文章,將自己吹噓成世界第二!其實GDP只能說明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它并不等于人民真實的生活水平。所以,與其強調GDP,不如強調國民的人均收入。”
本人對許行的上述觀點,持有一定的保留態度。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太大,在人均值上無法產生可比性。如果中國整體的經濟實力能從中國GDP數字中真實反映出來,那GDP全球第二就是經濟實力高居全球第二。問題是中國的GDP完全是個泡沫謊言,其數字根本代表不了中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
本人并不全盤否認GDP的數字價值。比如德國、日本等,他們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比國民生產總值即GNP要小得多,所以對他們所具有經濟實力來說,這是很難得的韜光養晦數字,可以在保守數字下面悄悄實現資本擴張。哪怕是負增長,國民也是不會怪的,因為其國民知道,GDP這東西對民生意義不大,有作用的只是GNP。
我想,左翼們真個不會利用GDP了。如果有哪位高人能夠按照今人價碼如實統計出改開前三十年的GDP,那就足以把當今外資支助了一半的GDP增長比得無地自容。農田水利建設就是一個天量的GDP,還有鐵路、公路等基建工程,很多是沒有發生貨幣流通的,雖然從定義上不能算GDP,但實際的財富卻擺在那兒。我想,如果有這么個真實數字出來,就可把吳市場們噎得個半死!吹,吹什么!正告吳市場們,改開前三十年的真實發展速度要比改開中的三十年高得多,我想這個事實數據總會有個高人能提出。
我手頭有個粗糙資料,就是從國民生產凈值中去保守推算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GDP,得出從l952年到1978年,年均增長6.5%。這里不包括無法計算的無貨幣流通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鐵路、公路、墾荒造林等等。但我只說一句,這段時期并不完整的GDP增長全是中國人自己干的,不存在有人送,當然也不會高于當年實際GNP。按此推算,新中國改開三十年的經濟發展速度,實際遠遠不如前個三十年。
作為號稱經濟精英的吳市場,不是不知道中國GDP的第二所包含的泡沫和水份,不是不知道其全球第二并不等于“中國經濟崛起”到全球第二。吳市場之所以如此別有用心地口是心非,就是為了通過“中國經濟崛起”編織中國模式,繼而吹噓他的“市場原教旨主義”,企圖再次為中國經濟更加原始資本主義化提供政治體制改革的腳本。
2011年10月21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