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有“天下第一村”美譽的華西新市村隆重舉行紀念大會,成為10月新聞的一大亮點。報道的標題《華西村人均資產過百萬 家家住別墅開轎車》讓所有的勞動者羨慕不已。一些圖片說明也無不讓人心動,如——
“在華西村老年活動室,兩位老年人在跑步機上鍛煉 。華西村重視老年人工作,不僅開設了老年活動室,還有先進的體檢中心服務大眾。”
“小朋友們在華西幼兒園積木館里玩耍(10月29日攝)。2001年8月落成的華西幼兒園占地8400平方米,擁有沙池、嬉水池、種植園地等多種設施。現在幼兒園共有孩子357人。”
“學生們在華西實驗學校做課間操。2007年9月建成的華西實驗學校共投入資金1.3億元,占地206畝,設有小學部、中學部和職高部。”
“楊永平與妻子擦車準備外出。楊永平原是華西周邊村的村民,2001年組合村莊后來到華西村,通過村里的培訓學習,現已經成為華西旅游公司總經理,住上了400平方米的歐式別墅,年收入20萬元。”
“村民黃永高在商場里賣童鞋。黃永高原是與華西村相鄰的華明村人,兩歲時不慎摔彎了脊椎骨,落下終身重度駝背。1982年,黃永高只身來到華西時遇上老書記吳仁寶,被安排在賓館工作。3年后與同在賓館工作的四川籍姑娘結為連理。他們的兒子讀到高中的2004年,全家住上了500多平方米的別墅。”
報道說,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這個在1961年只有667人的小村莊,通過組合周邊村莊,引進外來人才,今天已發展成為擁有3.5萬村民的“大華西”。村民們在華西的鋼材、紡織、生態農業、旅游業等多種產業中各盡其能,用各自的勞動實現了村集體的共同致富。現在的華西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別墅,開上了轎車,享受到了“幼有所托、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完善的村民福利制度。2007年,華西村實現銷售收入450億元,人均資產過百萬,人均收入8萬元。在華西村大家庭里,村民們不僅得到了物質上的豐足,更收獲了精神上的愉悅與幸福。
不過,大部分的報道都忘記了一個詞——“集體化”。華西村的50年的發展路走的是集體化道路。而且,這條路離不開一個忠誠的共產黨人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吳仁寶1960年代就開辦小五金廠,到后來經營多種行業,即使在1978年中國農村推行土地承包時期,華西村也沒有實行分田到戶,而是堅持帶領大家走集體化道路,一直走到今天。
于是想到一個很能夠讓人發揮想象的問題,如果華西村當年走了小崗路,今天的華西村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