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毛澤東傳1949—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時,知道了有一個“文化革命五人小組”是1964年成立的。可是,為什么“文化大革命”是從1966年開始的呢?為什么多出一個“大”字呢?帶著這倆問題,我開始了學習。
首先,百度了一下。得到如下資料:1964年7月,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組”,負責領導文藝界整風等文化革命事宜。經中共中央指定,成員有:彭真、陸定一、康生、周揚、吳冷西,由彭真任組長,陸定一任副組長。1966年2月3日,文化革命五人小組召開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五人小組成員彭真、陸定一、康生、吳冷西,以及許立群、胡繩、姚溱、王力、范若愚、劉仁、鄭天翔,共11人。會議由彭真主持,討論了學術批判中出現的問題。會后將討論的結果,整理成為《文化革命五人小組關于當前學術討論的匯報提綱》(后來被稱為“二月提綱”)。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七日毛澤東主席在這個草稿上作了第二個關于文藝工作的批示,批評的分量又加重了。說:“這些協會和他們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數(據說有少數幾個好的),十五年來,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執行黨的政策,做官當老爺,不去接近工農兵,不去反映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最近幾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義的邊緣。如不認真改造,勢必在將來的某一天,要變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樂部那樣的團體。” <龔育之回憶:毛澤東的自我批評>
“文化革命”是建國后在毛澤東的言論和中央文件里頻繁出現的詞匯。最初的意思,無疑是立足于創造和建設。毛澤東在1956年1月知識分子會議上說得很明確:我們現在要搞科學,搞文化革命,革愚蠢無知的命,革技術的命,革文化的命。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力提倡文化革命時,味道已有所變化,重點在針對“資產階級學術權威”,要“拔白旗”,強調“又紅又專”和群眾性的文化創造活動。兩個“批示”出來后說的文化革命,重點又轉向了破除舊的文化思想(包括建國后的文化現象),營造出整頓和批判文壇的氣氛,并且越來越染上了階級斗爭的色彩。“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是當時文化革命的重要口號。到1966年春天,所謂文化革命,事實上已經是指全社會、各領域的一場政治運動了。其標志,就是這年4月間撤銷“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組”,新組“中央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小組”(即稍后的“中央文革”的雛形),還在“文化”和“革命”之間加了一個“大”字,與這之前的文化革命全然不是一回事情。
當時,公安部長謝富治搞了一份“文藝界一些領導人的情況”的材料,由xx轉送給了毛澤東一份。里面說,陽翰笙(中國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黨組書記、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田漢(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黨組書記)、阿英(中國文聯副秘書長)有歷史問題。還說中國劇協研究室8個干部4個有問題;文化部藝術局3個局長兩個有問題。還有人告訴毛澤東,在文化部領導班子里,部長茅盾寫的三部曲,實際上是自首書;副部長齊燕銘搞封建主義;副部長夏衍是30年代電影的祖師爺,右派;副部長徐平羽出身于高郵的一個大家族,他的目標是修家譜。還說整個文化部是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的聯合專政。60多個事業單位,很多也爛掉了。文化名流中,有一些是國民黨右派文人;有一批30年代文人,是名義黨員。
這年8月,xx又把一份《黨的監察工作情況反映》送給毛澤東,上面載有一篇《文化部一些領導干部的冷和熱》,說文化部“對舊東西感興趣,對新東西不熱心”,“對工農群眾手冷心也冷,對小資產階級手熱心也熱”。所列事實有:話劇界的1962年話劇工作會議為“大洋古”開門,不支持提倡革命現代戲;戲曲界大演鬼戲,鬼進了文化部的大門,京劇會演中的好戲,都是1958年搞的;音樂界建國以來一直有一股風反對毛主席的文藝思想,這個領域的人的思想中,世界觀的“政權”在資產階級手里。電影界則吹噓30年代的東西,不抓工農兵的題材。(源于CSSCI學術論文網: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閱讀鏈接:http://www.csscipaper.com/china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gangy/113118.html)
其次,開始回憶往事。(略)
最后,想一想:
1 文化為什么要革命?文化屬于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屬于上層建筑。由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么,在不是“鞏固新民主主義社會”而是向社會主義社會過度的情況下,文化不革命也就不能“與時俱進”了。3000年的私有制文化無論如何也不能“普世”公有制社會。如果是“鞏固新民主主義社會”應該不用文化革命,可是,沒有“如果”。
2 為什么“大”了呢?一是經濟基礎建設上就有分歧,當然在文化革與不革命上也不可能一致;二是不想革的人握有權力,所以“毛澤東在1956年1月知識分子會議上說得很明確:我們現在要搞科學,搞文化革命,革愚蠢無知的命,革技術的命,革文化的命。”的話,也只能“一句頂一萬‘屁’”了;三是想革的人必須奪取權力;四是在歷來奪權的斗爭中都有機會主義者浸入。
3 黨內的文革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應該是建黨開始。因為《共產黨宣言》、黨章就是黨的文化,本身就是對一切私有制文化的革命。毛澤東思想也是把馬列主義和傳統的“顯”文化相結合并給予落實,而把傳統的“潛”文化(如厚黑學、潛規則)給予批判和壓制,消滅“滿口仁義道德、背地里男盜女娼”的“兩層皮”文化。
4 成功了嗎?小范圍成功過,如延安時期;但在全國還任重道遠。只要有共產主義者,文革就不會消亡。
至此,反三俗會如何呢?
“砸缸”事件雖然還沒結束,但也不會與“文革”的結果一樣。差別有三:其一,沒有領導小組;其二,不是要實現公有制;其三,不是“一句頂一萬句”。
看似發生了,其實不一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