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領袖毛澤東》講了這么一件事:毛主席入住中南海后,不滿于規矩太多,接觸群眾不方便。為此,有一天他突然來到衛士李家驥身邊,要求李家驥和他一起去郊區。毛主席此舉是想借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兵法“沖出”戒備森嚴的中南海,到郊區看看與他同命運、共呼吸的農民。做為衛士,李家驥沒敢違反紀律,結果毛主席想“沖出”中南海的計劃沒有成功。但毛主席卻長長地嘆里了一口氣,沉吟片刻說道:“這些規定沒有錯,但把我和群眾分隔開不行呀!我見不到群眾就憋得發慌。我是共產黨的主席,人民的領袖,見不到他們還算什么主席,還算什么領袖。我們共產黨人,我們各級領導是魚,人民群眾是水,魚離不開水,離開水魚就渴死了。”
這就是一代偉人、開國領袖對人民群眾的情懷,對黨群關系的詮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良好的黨群關系是我們打江山的保障,是我們執政的基石,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
相對于老一輩共產黨人,時下有些黨政干部別說讓他們有“沖出”去與群眾嘮嗑的激情和覺悟了,就是“主動”下基層走訪也是少得可憐,更有甚者,就是“趕”都趕不下去。于是乎選派干部到村掛職,就出現選不到派不出現象;干部交流出現“膠”在上面不愿流到底下情況。有些黨政干部就是屈駕到群眾中去,大多也是陪著領導,帶著任務前呼后擁戒備森嚴,到群眾中好像是去匪窩,走訪成了政績作秀。群眾只能遠觀,看到的是領導架子體會不到“公仆”形象。領導身邊都是帶長帶官有身份的人,近距離接觸領導,對群眾而言那是一種奢望。群眾和領導嘮嗑,必將成為記者相機的焦點、新聞的素材、宣傳的亮點。因為長期脫離了群眾,魚已經不敢在人民群眾這片寬闊的水域中暢游了,他們掌握不了這片水的深淺,無法適應這片水的環境,寧愿在玻璃缸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游戲,雖然缺乏營養,但相對安靜省心。
黨群關系是魚水關系,我們黨的根基在群眾,血脈在群眾,力量在群眾。當前,我國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轉型時期,利益關系日益復雜,社會矛盾日趨凸顯,進一步改善黨群關系、凝聚民心應該成為當今各級黨政干部的一門必修課。所以,各級黨政干部要繼承和弘揚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放下架子,轉變作風,克服官僚主義,主動重心下移,善于不恥下問,多到群眾中走訪,多到群眾中學習。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從群眾中汲取營養經驗和智慧,傾聽群眾呼吸,了解群眾需求,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
只有處理好黨群關系,密切和弘揚黨群魚水之情,才能樹立黨政形象,才能得到群眾理解、信任、擁護、支持,才能做好保民生、保穩定、保增長工作,才能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向前邁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