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又打開《鳳凰網》歷史頻道,果然又發現了一條雷人的文章(因為這個網站經常發表雷人的文章)。標題赫然為《湘江慘敗與博古無關 張聞天:轎子是毛澤東讓抬的》(這篇文章作為附件附后,以便奇文共賞讀)。看到這標題,筆者不禁為之一怔!因為為筆者和公眾所熟知的中共黨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都明載: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前期的軍事失利,分別是當時在黨內占統治地位的王明、博古左傾機會主義和右傾逃跑主義造成的。否則為什么會在遵義會議上檢討王明、博古及李德的錯誤軍事路線呢?
接著往下看,文章更是古怪離奇。比如:“1934年5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常委會立即決定戰略大轉移去湘西,開始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里的時間明顯不對。眾所周知,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和被迫開始進行戰略轉移(后來叫長征)是在1934年10月。在這篇奇文中,怎么就成了1934年5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呢?又說中央常委會立即決定戰略大轉移,難道被稱為長征的戰略大轉移是從1934年5月開始的嗎?
再有,這篇奇文說:“大轉移前,博古贊同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的“大搬家”去湘西與中央政府縱隊單獨編隊。”張聞天 1943年12月16日 在延安整風時的發言筆記這樣寫道:“在出發以前最高三人團要把我們一律分到各軍團去,后因毛澤東提議未分散,那么這個齊聲指責的轎子原來是毛澤東讓抬起來的。”大家都知道,在中共蘇區中央局于1932年10月十月三日至八日間召開的寧都會議上,毛澤東即被剝奪了指揮紅軍的權力。確定大轉移前,毛澤東根本就沒有參與研究制定轉移的計劃方案,是被緊急通知、臨時召回到瑞金的。毛澤東從政治局常委張聞天那里得知政治局委員要分散到各軍團去隨軍行動的消息后,立刻到中革軍委提了兩條意見,第一、在轉移時將他和張聞天、王稼祥安排在一起,不要分散到各軍團;第二、應帶一部分女同志走(見金沖及《毛澤東傳》)。怎么能把中央縱隊帶著瓶瓶罐罐等龐大輜重等物資進行長征的責任、和如何警衛與保護中央縱隊的責任歸到毛澤東頭上呢?(說明,有人曾把瓶瓶罐罐等龐大輜重等物資進行長征的中央縱隊,比坐轎子,把中央縱隊周圍擔負前衛、后衛、左側警戒和右側警戒等任務的紅軍部隊,比作抬轎子的部隊)。這里,還要說一下張聞天的這個所謂的“在延安整風時的發言筆記”問題。毛澤東建議:在轉移時將他和張聞天、王稼祥安排在一起,不要分散到各軍團;與中央縱隊帶著那么多的輜重“如大型的印刷機”等有什么關系呢?是張聞天不明白呢?還是這篇奇文的作者故意裝作不明白呢?
還有,文中寫道:“中央縱隊行動遲緩,過湘江前每日走40里。 11月27日 開始,朱德與博古、周恩來一起以朱德總司令的名義連發3次“加急”電報,命令“扔掉輜重”“火速過江”,中央縱隊不聽,160華里走了3天半,到12月1日中央縱隊才到湘江渡口。”是誰的責任?是毛澤東的建議導致中央縱隊行動遲緩嗎?是毛澤東不讓扔掉輜重”“火速過江”,讓中央縱隊不聽的嗎?顯然不是。因為毛澤東是不會不懂得兵貴神速這個道理的。
最后,筆者要說的重點是,不論出于什么原因,黎辛這個人寫出了這么一篇奇文,這是黎辛的問題;2010年2月號的《黨史文苑》予以發表,是該雜志的問題。但是作為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的《北京日報》對這篇奇文進行轉載擴散,就是很嚴重的問題了。因為《北京日報》的發行范圍很廣、印數很多、影響很大,比那個什么《黨史文苑》雜志的影響要大得多。這樣一看《北京日報》的問題就很大了!這篇奇文中這么大的錯誤和漏洞,難道編輯看不出來?是不懂得黨史軍史,還是故意為之?恐怕地球人都知道!聯系一個時期以來,借歷史研究之名,歪曲黨的歷史,丑化黨和毛澤東的形象等等一系列事件,豈不是可以發人深省嗎?
我們不禁要問一句:鳳凰網及《北京日報》們到底想干什么?
附件 懋功會師后:張國燾與博古
(《北京日報》2010年6月21日第20版理論周刊)
1934年1月,黨的六屆五中全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全會改選了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央書記處(又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洛甫)與項英為書記處書記,博古任總書記。
1934年5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常委會立即決定戰略大轉移去湘西,開始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大轉移前,博古贊同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的“大搬家”去湘西與中央政府縱隊單獨編隊。張聞天 1943年12月16日 在延安整風時的發言筆記這樣寫道:“在出發以前最高三人團要把我們一律分到各軍團去,后因毛澤東提議未分散,那么這個齊聲指責的轎子原來是毛澤東讓抬起來的。”黎汝清在《湘江之戰》、石仲泉在《長征行》中這樣披露:中央縱隊行動遲緩,過湘江前每日走40里。 11月27日 開始,朱德與博古、周恩來一起以朱德總司令的名義連發3次“加急”電報,命令“扔掉輜重”“火速過江”,中央縱隊不聽,160華里走了3天半,到 12月1日 中央縱隊才到湘江渡口。到了遵義清點紅軍人數時,只剩26919人,減少54740人。 1935年1月15日 ,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博古提出總結湘江戰敗。張聞天與周恩來主張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博古服從多數,同意議題改為總結第五次反“圍剿”。17日的會議,博古同意張聞天起草的會議決定: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的軍事領導三人小組,由朱德總司令與周恩來政委為軍事指揮者,周恩來為軍事指揮最后下決定的負責人等。
2月5日 ,周恩來找博古說,蔣介石文武雙全,知識面廣,又有政治手段,中國革命要打倒蔣介石,我們必須要找個比他強的人領導。我考慮了很久,這個人是毛澤東。現在我們商量由張聞天接替你當總書記,也是過渡的。
博古立即交出黨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書記和中央書記的三枚印章,同時提出要他與王明約定的聯絡員潘漢年去向共產國際報告,爭取共產國際批準。因為如果共產國際不批準,這樣交權是不算數的。遵義會議是革命從失敗到勝利的轉折,遵義會議后博古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注意維護毛澤東的威信與黨的團結,先后贊同毛澤東幫助周恩來最后下決心,逐步把毛澤東扶起來。
1935年6月16日 ,紅一、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后,張國燾與陳昌浩分別來找博古,了解遵義會議情況,說遵義會議的決定不合法,四方面軍不同意。博古是共產國際批準的合法總書記,張國燾是建黨元老、第一次黨代會12個代表之一,中央政治局委員,紅四方面軍總負責人,領軍8萬人,多過中央紅軍數倍。如果他倆站在一起,又有其他支持者,形勢又會怎樣?可想而知。但是,28歲的博古是非分明,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為此,毛澤東向周恩來說:“博古是一個很有原則、很有組織觀念的人。”
遵義會議后,關于長征路線8次改變落腳點與進行戰爭,博古與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的意見都一致。 1935年10月19日 ,紅軍抵達陜北吳起鎮,27日常委分工,博古任中華蘇維埃西北辦事處主席。在此期間,博古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在穩定社會,提高陜北根據地經濟,為糾正劉志丹等人的冤假錯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穩定陜北根據地的形勢起了決定性作用。
(徐冀摘自《黨史文苑》2010年2月[上]黎辛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