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舉國機制下中國如何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
龍 斧 王今朝
武漢大學戰略決策研究中心
2010年6月7日
計劃經濟時期中國以極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就使得科學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飛速發展,在短短的時間里中國就在諸多分散領域占據世界前列。今天,中國國力相較60年前固然大增,相較西方國家仍然落后。因此科技創新必須學習計劃經濟時期的先進經驗(而不是簡單地照搬西方國家的科研體制),也就是以經濟發展為先導(在經濟利益關系的平等性、公平性和正義性前提下),方能使中國低投入高收益全方位地短時間躋身世界科技前列。本文試運用現代管理學和決策科學理論加以框架性探討(與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科技發展的經驗相一致),供有關部門和感興趣者參考?! ?/p>
一、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目的定位
從宏觀角度為二者結合進行目的定位較為容易。但作為發展戰略(相對一般性口號或理念的強調)必須從微觀操作層面進行科學、準確、具體定位。比如下文第一種科技與經濟結合模式既可能是為了最大限度實現促進經濟效益提高、拓展市場也可能是為了創造獨特競爭優勢(龍斧,王今朝,2009)、促進持續發展。這種目的定位直接關系到模式構成和操作方法的科學性。具體目的定位相關條件因素和影響因素包括多種,如短期、中期、長期不同變量影響。從決策科學角度進行戰略目的定位是中國科技與經濟結合各種模式、方案科學性和產生最大效益的根本保障,并且幫助避免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常見問題(特別是以創新為名,行收入不平等分配之實、行榨取剩余價值之實、行延緩科技創新之實)?! ?/p>
二、用決策科學方法選擇、確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立足點
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領域都有諸多組成部分。中國在二者結合上可運用決策科學和戰略學方法解決立足點問題,達到模式優化。否則任何結合方案都可能在效益、效率、合理性、可行性或手段與目的一致性等方面產生問題?! ?/p>
立足點的選擇、確定根據目的與周期不同而有多種方法。如果從全國可持續發展、創造獨特優勢、經濟平衡發展等目的出發,可以通過交叉立定、矩陣分析和綜合對比開始(如使用SWOT方法等),從而使二者內外部條件優劣強弱與二者有機發展的不同機遇平臺成為決定二者結合的具體領域、優先方向、操作方式和實施手段。只有通過全面、綜合、科學的量化分析與鎖定以及中國各領域特點的定性分析,模式才可以保證二者結合的優化性?! ?/p>
三、制定不同科技與經濟結合發展模式群
通過決策科學既可以產生一種優先結合、重點發展模式,也可以產生由多種結合方案組成的模式群。鑒于中國經濟力量、科技現狀、市場結構、經濟與生態人口、資源和其他各種發展條件與基礎,完全可以采取模式群方式。比如:
模式1:經濟優勢和技術優勢結合模式。模式選擇與確定所需要滿足的條件因素包括(不完全條件):
1. 經濟和技術優勢都在全世界較為領先(可運用現代決策科學方法進行不同方面的具體衡量、確定)?! ?/p>
2. 對經濟可持續增長等長遠戰略目的的實現有直接、較大促進效益(可通過量化分析鑒定)。
3. 對中國獨特競爭優勢(區別于比較優勢)建立等急迫、短期戰略目的實現有直接、較大促進效益?! ?/p>
4. 可能使經濟和技術的有機結合進入良性循環從而使中國始終保持領先的領域?! ?/p>
5. 市場結構、經濟價值實現都具有較好基礎平臺(這可以通過交叉科學的多個變量分析鎖定)。
模式2:經濟帶動科技模式(科技方面劣勢但經濟機遇與市場結構較好,如飛機制造、互聯網)。滿足條件因素包括(不完全條件):
1、 市場條件較好、商業化價值高、經濟效益大?! ?/p>
2、 由于科技落后導致經濟效益和市場機遇由外國實現。
3、 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甚至間接財政資源)因科技落后為外國價值實現所用;條件3是否存在可以分別產生“經濟帶動科技”的兩種不同的具體模式?! ?/p>
4、 發展時間與經濟價值損失成本高低交叉具有明顯線性關系;條件4分別產生“經濟帶動科技”的四種不同具體模式?! ?/p>
5、 從短期效益看,有希望通過技術發展、提高以及與良好市場條件的結合,使經濟價值由中國自身實現?! ?/p>
6、 從長期效益看,有希望通過技術發展、提高以及與良好市場條件、資源條件、經濟結構條件等因素的結合,逐步創造出比較競爭優勢,使中國的市場向外國拓展,并可利用外國各種資源實現中國經濟價值?! ?/p>
模式3:科技帶動經濟模式(科技方面優勢但經濟效益與市場結構都較差)?! ?/p>
模式4:科技帶動經濟模式(科技方面優勢、市場結構較好但經濟效益較差)?! ?/p>
模式5:科技帶動經濟模式(科技方面優勢、經濟機遇較好但市場結構較差)?! ?/p>
上述三種模式的具體選擇、確定因優劣勢程度、落后原因、效益實現方式與大小、市場結構類型、產/行業結構、對中國經濟發展連鎖效應影響高低等分別具有不同滿足條件,并因此產生不同結合模式和選擇結果?! ?/p>
模式6:科技和經濟都處于劣勢的結合發展模式?! ?/p>
是否發展、如何發展、發展優先選擇、發展路徑等因素作用分別具有不同滿足條件,并因此產生不同結合模式和選擇結果?! ?/p>
條件因素和變量交叉后可以產生的模式不止上述六種,每一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方法也可以有所不同。因此,進行全國科技、經濟和市場綜合性的調查與決策科學分析是二者結合的必要前提條件。最終模式的優化選擇、科學確立將使中國經濟與科技結合產生的發展效益事半功倍。
四、中國經濟與技術結合的資源組合和戰略管理與開發
在上述模式確立基礎上,二者結合所需的資源優化組合決定具體方案實施的效益和效率高低。這些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物資資源、技術資源、組織資源、財政資源。針對每一種經濟與科技的結合模式,資源組合都經過現狀衡量、區別配置、交叉組合和戰略管理與開發四個方面的分析,而每一個方面的分析與定位都有相同和不同影響因素?! ?/p>
資源組合優化程度高低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與科技結合的效益與成本。比如,上述6種不同模式的人力資源要求、層次、結構、成本都有所不同,而在對影響因素權重分析基礎上的交叉組合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結果。再比如,針對具體模式,中國科技和經濟管理隊伍的培養和使用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一整套制度化體系。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如果在有錢有物等硬件資源條件下,仍然主要采取“招商引資”(而不是以“招商引智”為主),這種組合模式不僅以自身各種資源條件為代價首先有利于投資方的經濟與科技結合的效益實現,而且中國自身的經濟與科技有機結合平臺將長期難以建立,資源效益也無從談起(僅得“殘留效益”)。在這一點上,根據我們在中國的調查分析,各地依然存在投資買物可以,投資營造硬件條件可以,投資建立人才梯隊、開發智力產品較難。沒有這一個觀念和操作模式的轉變。科技與經濟結合模式難以優化。(比如,第一模式,中國資源組合應該以國際先進的經濟模式、市場模式和科技模式為基點)?!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