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胡錦濤主席四月份選擇性訪美的“折衷方案”
近幾個月以來,中美關系經歷了相當艱難的歷史時期,盡管中方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美方并不站在中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依然我行我素,捍然做出干涉中國內政和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中國政府雖然在其后也作出了強硬反應和反制措施,終究沒有對美國產生實質性影響,美國的“堅定”外交已經讓中國處于十分難堪的國際視線之下。
有關胡主席能否如期訪美的問題一直廣泛地被國內及國際專家所關注,本來我是堅決反對胡主席如期訪美的,在之前我寫了《胡主席如期訪美的五個“負面影響”》,但是,中國的外交事務并不會參照民間聲音,仍然處于精英聲音的主導之下,包括吳建民在內的幾乎所有親美精英都主張繼續“韜光養晦”,所以,我個人認為,胡主席如期訪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從近幾天中國外交部的反應來看也基本能看出端倪,奧巴馬放出來幾句安慰性的表態給了中國一個及時下臺階的機會,中國估計會順階而下,免得影響“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綜合來看,胡主席去美國已經無法變更了,這就是“中國式外交”。
雖然胡主席去美國是鐵定的程序,但是,作為一個民間人士,我還是不死心,我還是試圖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為中國外交挽回一些顏面,不能如此窩囊的被美國羞辱,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美國作出如此大的讓步,也不能讓中國外交的形象受到如此大的損失,我今天想提出一個胡主席到華盛頓的“折衷方案”:胡主席去美國只參加核峰會,不見美國總統奧巴馬、不搞國事訪問,訪美之事留待機會成熟之時。為什么要采取此方案呢?主要有以下幾條理由:
第一:中國沒有回避國際責任,與世界站在了一起。如果胡主席不去,西方國家可能會攻擊中國借口中美關系回避國際責任,逃避核峰會,中國的回縮政策可能沒有傷及美國,反而傷害了中國自身,西方國家要攻擊中國是不會講理由的,只要有機會就會猛烈開火,去年的氣候峰會就是例子,中國不但要參加核峰會,而且還要態度積極、觀點明確的向世界闡明立場,把核峰會開成中國的外交峰會。
第二:回饋奧巴馬的棒棒糖。奧巴馬在打了中國以后再給幾句安慰的話以示和好,在中國看來就象吃了一根棒棒糖,喜歡吃的人感覺很甜,笑得合不籠嘴,不喜歡吃的人感覺糖有問題,吃了會得病,但畢竟奧巴馬還是給了糖,中國是來而不往非禮也,胡主席不妨也給他一顆吃得不好受的糖果,那就是去美國,但不與美國接觸,不搞國事訪問,核峰會在美國召開,中國不去就是不給東道主面子,既然你美國給了中國一個小臺階,我也給你一個面子,這個面子雖小,但與奧巴馬的那幾句安慰話相比也可算得半斤八兩,互不相欠了,從外交上來講,基本也就平手了,中國不至于損失太大。
第三:給中美關系下一步運作留足空間。胡主席此次對美國不作國事訪問,并不意味著中美兩國的領導人就不互訪了,而是中國必須為美國下一步的動作作好預案,匆忙訪美的話,等你一回來,匯率操縱問題、繼續售臺武器問題又接著一個連一個,會徹底沖銷胡主席的訪美成果,甚至出現新的倒退,那訪美也就失去意義了,只有在一些敏感問題上中美雙方達到相當高的默契以后,胡主席訪美才算是機會成熟,雙方達成的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只有雙方會談的成果能夠在看得見的未來能執行下去,元首外交才是實質性外交,決不能你前腳一走,后腳就被打了一棒子,那就太憋氣了。
第四:及時改變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近些年的外交被動局面實質上已經影響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在中國人看來好象是“韜光養晦”,但是,站在國際視角看問題,中國是懦夫行為,是軟弱外交,是金錢外交,不符合中國自稱的“大國形象”,沒有一個公認的大國會在國際上長期遭受西方大國的輪流羞辱,這一次胡主席有選擇性的美國之行,采取的是對美國“半打半摸”的手法,不會給奧巴馬加分,只會讓他內心窩氣,間接來講,中國在國際外交中算是打了一個小小的翻身仗,從而也就樹立了中國外交“軟硬兼施”的形象,而不是徹底的軟骨病形象。
我且提出這些建議,以供外交部參考,請大家參與討論!
中南大學孫錫良(轉載須經本人同意)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