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unmenchanren
石蟆鎮位于重慶江津西部川、渝、黔三省市結合部,有“石蟆金三角”之美譽。自元末建場,至今已六百多年歷史,老街下場口旁有一巨石聳立,形如蛤蟆,人稱蛤蟆石,蛤蟆石前百余步,石縫中有泉涌出,泉水清冽甘甜,石蟆場因泉美石奇而得名。明正德五年(1510年)場鎮西北側建成“清源宮”(包含古建筑群和古樹),因供奉秦朝治水功臣蜀州刺史李冰(民間奉其為川主)神位而遠近聞名。
不言而喻,清源宮供奉的神——川主,乃是四川之主。只不過,現在該地已屬重慶轄區,從四川獨立出去。但是神的大號卻沒有變。李冰因治水有功德于四川(實是川西壩子),死后被尊為神祗,乃是川中百姓的愛戴。為什么紀念川主的廟沒有建在受惠最多的成都平原,偏偏建在遠離成都的川、渝、黔三省市結合部。原來,李冰當年的功德主要解決了成都平原的水利問題,以石蟆鎮輻射的川、渝、黔三省市結合部卻是連年干旱,千百年來以農為生的百姓于是只能望天打卦,對于干旱一籌莫展。當明正德五年建成“清源宮”,供奉上“川主”后,當地人民看到了希望。每當干旱時節,四鄉百姓就抬出“川主”巡游,求得天降甘霖,讓農民得口飽飯吃。于是風氣所至,遍及川黔。
中國的農民是最講實際的。誰能給他們一口飯吃,誰就是他們的“神”。誰就是他們的希望所在。于是數百年來,清源宮香火鼎盛,來廟求神許愿的不絕于途。在此也證實了存在與需求的關系。
只是有一段時間該廟的香火被冷落了。
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個年代,是不信神、不信邪的年代。只有在佛經上看到的句子“攪長河為酥珞、變大地位黃金”,在神州大地卻變成了現實:“六億神州盡舜堯”,他們“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是什么樣的氣魄啊!這是人民在自己的國土上當家作主后所煥發出來的無窮力量。
一個叫李世才的農民,他是石蟆鎮稿子壩感益村的黨支部書記。因為人民公社將千百年來一盤散沙的農民集合在一起。他帶領這些從前只能在“神祗”面前下跪的農民,向“老天爺”發起了挑戰,他們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這真是一個戰天斗地的年代。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建起一個個水庫、一條條水渠。讓當地的農民再也不用燒香祈禱,也同樣是年年風調雨順,旱澇保收。
然而近年來,清源宮的香火又開始興旺了。人們又開始要抬著“川主”四鄉巡游祈禱上蒼普降甘霖,賜百姓一個風調雨順。農民們又跪在了泥塑的“神祗”腳下。
原來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所謂“包產到戶”以來,集體所建的農田水利都無人維護管理。許多水渠淤塞毀壞,許多水庫滲漏坍塌,不能蓄水。如今年已七十多歲的李世才,只能默默的看著信眾抬著“川主”在田間地頭巡游,看著那一縷縷香煙散向那飄渺的蒼窘……
孫中山當年悲憤“中華民族是一盤散沙”。
毛澤東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人人是舜堯,個個是英雄。
XXX卻讓舜堯成為賤民,英雄成為奴才。讓團結起來的中華民族再次成為“一盤散沙”。或許這正是他的“偉大功績”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