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提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不要以為我要學四人幫迫害知識分子。其實,有的時候,一些思維定勢有可能影響到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了,居然沒有一個科學技術方面的諾獎獲得者,因此,我們的教育也許出了問題。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要反過來說一些探索性的話,希望版主不要設置禁區。
尤其是,我覺得自己的知識就很多,所以,我這個人,就比較反動。這里,我用到了反動這個詞來形容自己,說明什么?說明了理工科思維。就是說,當我不把“反動”一詞視為罵人,或者道德上的譴責,只不過視為一種自然現象,一種人的大腦中固有的現象,并給以理工科式的定義,我可以基本上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我甚至可以認為,社會上有可能需要有一部分反動的人,如果完全沒有反動的人,社會也將缺少穩定。也就是說,反動的人,和不反動的人,都是需要的。
那么,在我用到“反動”這個詞的時候,當然要遵守漢語詞典的意思,漢語詞典中對反動一詞是這樣定義的:1、指思想上或行動上維護舊制度,反對進步,反對革命。2、相反的作用。
因此,“知識越多越反動”一詞,意思就是一個人頭腦中的知識,特別特別多,非常多,則他在思想上或行動上,就會維護舊制度,反對進步,反對革命。這個論斷是不是正確呢?
我在這里一說制度,也可以是一個理論體系,進步,也可以是科技進步,革命,也可以是革命性的觀點。
因此來說達爾文的進化論吧。我想,達爾文所在的年代,教育上肯定也有當時所流傳的各種關于生物的觀點的,也有各種教科書講猴子是怎么回事,人是怎么回事的。
如果說,當時的英國有象今天的中國這么嚴厲的高考制度,達爾文他爹強迫達爾文努力學習,當然是努力學習當時的一切知識,也包括科學知識吧,是當時認為的科學知識,結果達爾文每天從早上六點鐘起床,學啊學啊,一直學到晚上十一點鐘睡覺,就這樣沒有星期六也沒有星期天地學下來,而且因為努力,所有書上的知識都掌握了,考試門門九十分以上,因此考進了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上了四年大學之后,由于成績優異,考上了碩士研究生,再努力三年,獲得碩士學位之后,再學四年,獲得博士學位。想想,這樣的日夜不停,一直學到二十八歲,他的知識,對于同齡人來講,算不算知識比較多的一位?和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年輕人相比,肯定是知識很多的一位,而且這樣的人會成為國家的棟梁,會成為象瘋僧那樣的人。
但是,如果達爾文是那么成長的,可能就不會有什么進化論出現了。而歷史事實是,達爾文是一個游手好閑,喜歡玩,動不動就去打獵,那樣的人,這樣的人對于什么閱讀,什么考研,什么重點大學,一定是深惡痛絕的,于是他就跟著船只到處游蕩,到處觀察大自然。我想他大概神學知識也很少,就不知道對英國的貴族應當有所尊敬,最后得出的結論相當離經叛道,認為英國高貴的貴族,祖先居然是丑陋的猴子。這個學說出來之后,英國有貴族最后相信了,于是絕望自殺的。
“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原理在于,一個人拼命學知識,這構成了一個信息上的灌入,大腦中的內存都被大量的知識所占滿了,這些知識都成了他的財富。那么,有一點,就是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尤其是通過辛苦勞動得到的東西,是不希望它沒有用處,價值降低的,因此從本能上他就會努力維護這些財富,也就是說,站在這些財富是正當的這個立場上,也就是“這些知識都是對的”立場上。否則的話,每天起早貪黑學來的一堆東西,那么搞了幾十年,最后被認為是一堆垃圾,這對于他心理上的打擊是很大的,那還真不如到野外去玩一玩呢。
說到創新,年輕人容易創新,因為他的頭腦中沒有許多知識,也就沒有框框,因此思維也就橫沖直撞,這就顯示出革命性和進步性。否則的話,真的沉迷于某個知識中幾十年,他已經習慣了一些說法,大腦一般就不會想到更為離奇的一些想法了。
就拿電腦知識來說吧。發明病毒這種東西的人,通常都挺年輕,而且沒有多少學歷,所以他的想法才會稀奇古怪。而一個正兒八經花了許多功夫弄到一個計算機博士學位的人,我想他可能根本就不會編寫病毒程序。因為他學的那一套計算機原理上的規范,已經把他的大腦給束縛住了。
有的人認為創新性是知識,其實不是。如果把人的大腦比做計算機,則創新性是指的這部計算機特別靈活,或者說性能好,比如說,CPU已經升級了,但是這部計算機的硬盤里可能是空的。而“知識特別多”,是指的這部計算機的硬盤,已經幾乎塞滿了,里面已經有一大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可以說一部計算機里的東西越多,這部計算機就越反動,很可能運行不正常,經常死機。也就是說,“反動”。最好的辦法,就是索性給它來一個格式化,那可以出現一個全新的計算機。
再舉一個“知識越多越反動”的例子,那就是圍棋。大家知識,圍棋比賽,世界冠軍通常都是年輕人,而且特別年輕。例如,當年聶衛平橫掃日本的時候,就很年輕。可是今天的聶衛平,就不行了,大賽中是經常失敗的。那么,要問聶衛平,是現在的圍棋知識多呢?還是當年的多?那當然是當年的少,現在的多,可是圍棋知識一多,那就麻煩,下棋就下不過知識少的年輕人,也就是說,已經變“反動”了。
當然,我的這些個說法也不一定就正確,也會有反駁者給出另外的觀點的,這我也知道。我只不過說,“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個觀點,也不應當一聽到它,就立即在頭腦中浮現“荒謬”兩個字,如果有這種反應,通常也是自己已經“反動”了的表現。其實它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如果把知識比做人體需要的營養,那么我們現在知道的是,全世界流行肥胖病和減肥,這說明了營養這種東西就不是越多越好的,而是適量。而且,如果胃里總是裝進純營養,都不是什么好事。通常都要將營養給稀釋了,混在一大堆廢物里吃進肚里,這樣胃的消化功能好,無用的東西,可以通過糞便排出了。
知識其實也是這樣,也不能夠說就不需要,還是需要一些的,只不過適量就行,多了也會得肥胖病的。
順便講一下閱讀吧。讀書,如果書的營養太豐富,或者說知識含量特別高,這樣的書應當少讀,讀太多了會有問題。因此,好讀的書,應當將知識這種營養給稀釋了,或者說一本書應當大部分都是垃圾,只有少部分才是有那么一點道理,這樣的書才是值得看的,因為這樣的閱讀,防止了知識太多造成問題。因此,象金庸的小說之類,許多無聊的書,我都是喜歡看的。紅樓夢的那個賈寶玉,就不喜歡看知識含量高的什么四書五經,而喜歡看知識含量低的什么《西廂記》。
一個人讀書太多,哪怕是讀馬列的書,毛澤東思想的書太多,也有可能會“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因此也沒有必要多讀。事實上懂點就行,重要的還是應用。事實上我國的大部分共產黨員,并沒有花太多功夫在閱讀馬列著作上,這是對頭的。不信你看這論壇上的右派,經常看馬列的書有可能更多,拿著放大鏡在那里走火入魔。
有一句老話叫一瓶子不響,半瓶子逛蕩,但是我認為不響代表了反動,而逛蕩有可能出達爾文。正如上面圍棋的例子,都是對圍棋知識半瓶子逛蕩的人在那里橫沖直撞地逛蕩,拿著世界冠軍。那些老家伙基本上就是組織組織比賽,搞一些管理工作或者吃吃喝喝的事情。
美國之所以經常弄一些半瓶子逛蕩的人來當總統,也是希望這樣的人能夠有一些戲劇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