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把時鐘撥到差不多半個世紀以前:
1959年7月,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松訪蘇,和當時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一起參觀一個博覽會。辯論開始是他們停步在樣板住宅的光潔漂亮、設備新穎的廚房的時候。尼克松說這是一所典型的美國住宅,幾乎任何美國工人都能住得起這樣的或類似的房屋。赫魯曉夫昂起頭來表示蔑視。
赫魯曉夫義正詞嚴地說:“你以為俄國人會被這個展覽驚得目瞪口呆。可是事實是所有新建的俄國住宅都將有這種設備。在美國要得到這所房屋要有錢才行,而在我們這里,你只要生為蘇聯的公民就行了。如果美國公民沒有錢,那就只有權在人行道睡覺。而你們卻說我們是共產主義的奴隸!”
尼克松回應:“對我們來說,多樣化,選擇權,我們有上千個不同的營造商的事實,這些就是生活的情趣。我們不愿由一個政府官員在最上頭作出決定說,我們只要一種式樣的房屋。這就是差別。”
事后,雙方都認為自己贏了,但絕大多數人在當時都認為尼克松贏了。根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1991年的12月25日,確實證明尼克松贏了。等到旨在賦予消費者選擇權的住房產業化在中國實施,尼克松在遙遠的中國也贏得了對赫魯曉夫筒子樓的完全勝利。
但是,斯大林同志早就說過:一切以條件、地點和時間為轉移。今天,要重新審視這場對話了!
我們都聽過一個故事:在天堂里,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一個中國老太太相遇了。中國老太太說,忙了一輩子,終于買了套房子,搬進去住了一天。美國老太太說,忙了一輩子,終于在死前一天把住了一輩子的房子的按揭付清了。這個故事是一段時間喊擴大內需,超前消費的時候主流精英掛在嘴邊的。
分析一下原因。根據馬克思主義,財富在資本家手里積累,貧困在工人手里積累,到最后,工人手里沒有錢,當他們作為消費者的時候沒有購買力,最終會導致商品滯銷。比如說,現在,一方面是很多人買不起房子,甚至露宿街頭,另一方面,中國的地產商為賣不出房子而焦頭爛額。
美國人的理念比較先進,工人不是沒錢么?沒事,我借錢給你,你先把房子買起來再說。于是,本來住不起房子的人都搬進去了,他們花的不光是現在的錢,而且是未來的錢。也就是說,資本家不僅僅要榨干工人現在的勞動力,而且要榨干工人未來的預期收入。于是,推而廣之,很多國家的城市居民淪為了“房奴”,雖然聽了尼克松先生的話,有了現代化的住房,更重要的是,有了選擇權,實質上,卻成了資本主義的奴隸。
很多人還在挖空心思從監管失當、信用失范等等方面找危機的原因,其實,馬克思關于經濟危機的經典論斷一點都沒有過時,無非就是典型性的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和1929年沒有本質區別。所謂的區別,無非就是,以前是工人沒錢,買不起房子,經濟危機一下子爆發,然后進入下一個周期罷了。如果資本家不借錢給工人消費,危機早就該爆發了,因為工人早就買不起了。但借錢是要還的,工人階級透支了未來,用貸款暫時提高了購買力,也讓資本家的房子暫時賣出去了,結果就是積戰后半個世紀的小危機為一次金融破產引爆的大危機。
可以說,只要資本主義制度還存在,尤其是建立在國際剝削體系基礎上的資本主義還存在,那么,首先是美國工人的高消費無法維持,進而,造成為美國人生產的中國外向型經濟總崩潰,再進而引發中國的失業潮,從而導致中國的內需總崩潰。根據凱恩斯主義,無非是讓政府掏出錢來拉動內需,比如這次中央拿4萬億,地方拿18萬億。這其實又是積小危機為大危機。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都是稅收,現在工人交不起個人所得稅,資本家交不起企業所得稅,原來地方政府還有筆賣地錢,現在中國樓市就是這幅鬼樣,地也賣不出去。于是,這總共22萬億怎么來?如果加稅,經濟更加崩潰;如果發國債,肯定賣不出去;如果借外債,誰都沒錢出借;最后只能加印人民幣。發展到這一步,后果已經無法想象了,那就不要去想了。
說點輕松的,回到老太太的故事。實際上,當時在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邊上的,還有一位蘇聯老太太。她就是赫魯曉夫所說的蘇聯的公民,也是尼克松們所謂的共產主義的奴隸。她完全聽不懂其他老太太的談話,她搞不明白,為什么中國蓋好的房子空著也不讓需要的人入住;她搞不明白,為什么中國城市里每一幢房子的每一塊磚頭都是農民工用血、汗乃至生命砌上去的,可是,農民工一年的收入卻換不到一個平方米;她更搞不知道,房子怎么還要花錢買而不是免費分配給國家公民;她最搞不明白的就是,一個人怎么可以用她還不存在的未來收入來購買東西。
是的,她是想不明白的。因為她只是共產主義的奴隸,一個沒有選擇自己房子式樣的自由的奴隸。
但是,赫魯曉夫確乎已經贏了,因為,在他的國家里,只有這種沒有選擇權的共產主義的奴隸。而在尼克松的國家里,有的卻是資本主義的房子的奴隸。赫魯曉夫生前還有另一個論戰的對手,在那個人的國家里,現在,能做尼克松的奴隸也是一種幸福。
1929年的大危機宣示了斯大林的偉大,而2008年的總危機終究宣判了另一個人的勝利。只是,在29年人們還能在東方看到希望,而在08年,世界上再也沒有了斯大林,沒有了赫魯曉夫,關鍵在于,沒有了布爾什維克。
首發在畢爾優科夫的blog:
blog.sina.com.cn/biryukov
歡迎幫忙轉載,最好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