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的價值
盧周來
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下,所有的女排姑娘都始終保持著一種堅強、團結與向上的狀態,而且這種堅強、團結與向上的狀態在她們那里顯得非常單純而簡單,這使得這些姑娘個個顯得美麗而健康。這恰好與我腦海中中國男足那幫人那種委瑣、晦暗、驕橫、自私的形象形成極端鮮明的對比。
我一向是中國女排的"粉絲",只要時間能安排開,女排的比賽我必看,而且無論結果輸贏,都不會改變我對中國女排姑娘們的支持。
首先當然是女排精神是我們這個社會中不可多得的一種提升人心靈的力量。目前對于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沒有統一的說法。我自己領會最深的是兩點:一點是即使身處逆境也努力拼搏。在1982年的世錦賽上,中國女排一度遭遇到只有連勝6個3比0方可晉級的艱難逆境,但她們不屈不撓,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捧得金杯。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0:2落后情況后,敢打必勝,實現驚天逆轉,獲得金牌。許多中國人都受惠于這種精神。我一位年近60的朋友常對我說,他歷經滄桑仍然有夢想,女排精神是他最好的勵志品。另一點是團結。中國女排盡管歷史上也有郎平這樣的球星,但更多時候靠的是團結。女排姑娘之間的默契有時僅是一個眼神或一個微笑。可以說中國其他大球都有過這樣那樣不團結的傳聞,這些年惟一從來沒有聽過類似傳聞的就是中國女排。這樣的隊伍當然是不可戰勝的。
實際上,上述女排精神絕不僅僅限于提升人的精神,在國家發展層面也有其價值。相信許多中國人至今記得1981年3月20日夜那一幕。是時世界杯排球賽在日本舉行,中國女排連克強敵,首次獲得大球史上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在女排精神鼓舞下,中國男子排球隊在關鍵一戰中先輸兩局情況下,奮起直追,扳回三局,終以三比二戰勝南朝鮮隊,取得參加世界杯排球賽的資格。消息傳來,守候在收音機旁的北京大學的學生們歡呼雀躍,不約而同手持國旗與火炬,從學生宿舍開始向未名湖進發,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這一激動人心的口號。今天回過頭看這一口號,體現了當代青年將女排精神轉化為三種意識:一是國家的危機意識,正是認識到國家衰落之痛,才有振興之意志;二是自身的使命意識,實現中華民族振興之責端賴青年人;三是共同體意識。只有團結,才能真正肩負起這一使命。正因為有了這三種意識,中國改革開放很快地以磅薄之勢在神州大地展開。
有一種精神固然可貴,但能夠將其不斷傳承并傳播更為可貴。
女排精神生長于1980年代那一代老女牌姑娘身上,但卻一直得以繼承了下來。目前的中國女排,在世界上未必是最強的,但卻仍然是最為優秀的。這幾年看中國女排姑娘比賽,我一直有一種感覺: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下,所有的女排姑娘都始終保持著一種堅強、團結與向上的狀態,而且這種堅強、團結與向上的狀態在她們那里顯得非常單純而簡單,這使得這些姑娘個個顯得美麗而健康。這恰好與我腦海中中國男足那幫人那種委瑣、晦暗、驕橫、自私的形象形成極端鮮明的對比。
或許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想的一個問題是:歷經這么多復雜的年頭與事情,中國女排姑娘何以仍然能保持這種精神狀態?
按理說,中國男子足球是市場化改革最早、開放化程度最高的,但結果正如范志毅在最近一篇博客中所承認的:不但沒有形成新的、更有效率的、更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反而出來一群唯利是圖的商人兼"球員",職業化不像職業化,沒有職業化的敬業精神,專業化體制已經被摧毀,沒有了專業體制的吃苦精神,還喪失了后備力量和群眾基礎。仔細想來,喪失了道德與自信的市場化與國際化,結果必然會失敗。而與此相比較,同樣在市場化大背景下,女排姑娘們始終淡泊名利,將排球作為事業,而不是將其作為飯碗;在開放過程中,始終保持中國的主體性,通過長期與國際范圍內高手過招實現真正的國際化。正因此,我就想,在中國離實現真正的偉大復興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的時候,在利益主體與文化思想越來越多元化背景下,這種得以延續下來的女排精神仍然是我們前行的精神動力,仍然應該成為這個社會中的主流價值。
最后我想說說郎平的價值。中華民族要真正實現偉大復興,并對世界有所貢獻,絕不僅僅靠經濟與軍事這樣的硬實力,還應該靠軟實力。即中國不應該成為別國價值簡單的受體,更應該能夠使中國的價值成為世界的價值。這幾天我們看到,中國女排前國手郎平任教下的美國女排成為世界強隊,甚至打敗了中國女排,靠的絕不是技術--因為美國隊并沒有大名星,而靠的主要是中國女排"不拋棄不放棄"與團結拼搏的精神。這也反證了中國女排精神真正具有"普世性",而郎平也因此成為中國價值的有效傳播者。正因此,我個人不僅不反對郎平任外教,而且認為她的作為可以仍然象中國女排精神一樣提升中國人的信心,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