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
[ jiang0301 ] 于2008-08-08 強國論壇
奴隸制固然歷史悠久,但不要因此而以為奴隸制是人類社會的一段久遠的歷史,不要以為奴隸的習慣就離我們很遙遠。不說別人,就說我們自己。清朝的統治就是一種民族奴役,漢民族整體都是奴隸。盡管有高級的打工者,那些管理低級奴隸的高級奴隸。但清朝統治者在漢民族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奴隸的烙印。此后,雖然滿清倒掉了,但接受奴役的慣性仍然存在。說一千道一萬,中國人真正能夠站起來擺脫奴役的,也就是那三十年。而在思想上能夠擺脫奴性的,就是那更為短暫的偉大的十年。因此,對于那年那月出現的諸多怪現象,其實很好理解,也是很親切和很美好的,不過就是一大群翻身當了主人的奴隸們,還不知道怎樣當主人而已。怎樣當主人,是需要時間學習的。
再說別人,人們常說西方國家先進,并為此唱了無數贊歌。但是,西方國家恐怕是世界上最遲廢除奴隸制的國家。當代西方人那么熱衷于搞性虐待游戲,也不過就是奴隸制時代留下來風氣。而遲至19世紀,買賣奴隸在西方仍是普遍的經濟活動。而由西方人統治的南非,更是遲至20世紀后半葉才廢除奴隸制。所以,在對外交流中,西方人的奴隸主習性,是自覺不自覺地要表現出來的。而中國人的奴性,也是會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來的。
一個習慣了受奴役的奴隸,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寧可接受奴役也要拒絕自由,不受奴役反倒不舒服了。就象那些被馴化了的性奴,你不虐待她,她還不高興呢。奴役習慣了,也忍受得了。自由卻是新鮮的,陌生的,生活也許比接受奴役更費神呢。沒有自信,沒有自尊,沒有自愛,不敢把握自己的命運,就是安于接受奴役的奴隸的世界觀。林肯解放了黑奴,許多人稱他為偉大。但當年有不少黑人奴隸并不愿意接受他的好意。他們拒絕獲得解放,要繼續留在舊主人家里,做心甘情愿的奴隸。再說一個最近的例子,報上報道的,幾個被老鄉賣去當娼妓的少女,獲得警察解放時也沒覺著什么高興,警察了解到她們每天都要接客,而且沒有任何收入,收入都讓主子收去了。但她們并不愿獲得解放享受自由,她們寧可繼續接受主子的奴役。
所以說中青報的觀點是一個安于接受奴役的奴隸觀,就在于它的觀點,是鼓吹人們不必要自尊,也不必要自愛。同時,它還要反對別人自尊自愛,不僅自已心甘情愿受奴役,還要給奴隸主充當打手奴役他的。說到底,所謂愛國主義,就是一個國家的國民的自尊和自愛。
聶衛平對郎平說:“別忘了,你們是中國人。”
《中國青年報》極大地不滿了。在評論《聶衛平是狹隘愛國者的一個縮影》中認為“聶衛平的觀點,其實是歷史的烙印,是狹隘愛國主義思想的縮影。”而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愛國者,不僅容不得批評和反對意見,而且喜歡將很多行為和價值觀極端化。比如,他們所認為的“愛國”,就是不能對國家有任何批評,更不允許去幫助競爭者和對立面。這,恰恰就是聶衛平言論所表現出的觀點。
我相信聶衛平是一個優秀的棋手,但不相信他是一名優秀的演說家。我相信聶衛平心中有些想法,但我不認為他一定能夠清晰地、完整地向公眾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樣地,我是相信《中國青年報》周圍聚集有很優秀的文字寫手的,但我不相信它愿意客觀地和真實地理解聶衛平說話。其實,中國的愛國主義有什么歷史烙印?中國的愛國主義有多長久的歷史?滿打滿算還不到一百年。而說到烙印,近三百年來,漢民族就是一部受奴役的歷史,這奴隸的烙印還不夠深刻嗎?漢民族學會自尊自愛了嗎?不知要幾代人的歷史才能把這烙印磨掉。漢民族要重新學會自尊自愛,不容易呢。我這里說的是民族的自尊自愛,而不是官員的自尊自愛,這兩者中是有許大分別。
其實,《中國青年報》是故意歪曲了聶衛平的意思。我們不能忘記,聶衛平的那番話,不是憑空說的,而是有很明確的話語對象。就是郎平。我是這樣理解聶衛平的話的,別的人去當什么教練,那沒什么所謂,但郎平與其他人不一樣,她是不一般的,她是一個特殊的符號。當年郎平為什么那樣受歡迎?是因為她長得高嗎?是因為她技術好嗎?或者是因為她像現在的明星那樣有一副漂亮可人臉慢蛋嗎?人們支持郎平,人們對郎平充滿了熱情,是因為她代表著中國,是因為她代表了一種偉大精神。這是一種社會共識,人們認為為郎平加油,就是為中國加油。為中國加油,就去為郎平加油。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都會明白這兒說的是什么。
所以,每當見到郎平,甚至,只是看到這個名字,人們心中就會產生那樣的親切溫暖感,一種持久的激情。這種親切,這種溫暖,這種激情,不是因為她長得漂亮,不是因為她技術好,而是因為她讓人聯想到了中國。可是,當她率領美國隊與中國隊對陣時,我們該想到中國還是美國?我們是該為郎平加油還是為中國加油?這時為郎平加油還是為中國加油嗎?而為中國加油時,我們難道不會想到郎平嗎?這很痛苦呢。當然,《中國青年報》可以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嘛。可惜,這是社會主義時代的體育觀,而不是市場經濟的體育觀。
我理解郎平,時代變了。但我是支持聶衛平的,他沒有說錯話,他說得很好,很正確。好說歹說,咱總是爺們。雖然聶衛平的話,與性別無關。
2008/8/8
中國青年報:聶衛平是狹隘愛國者的一個縮影
2008-08-07 來源: 中國青年報
聶衛平的觀點,其實是歷史的烙印,是狹隘愛國主義思想的縮影。 “棋圣”聶衛平近日的一段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他通過媒體炮轟郎平等在海外執教的中國教練,表示“很不喜歡”這些教練教出幾個對手來和中國女排對抗。聶衛平對“那些出國去執教其他國家乒乓球、羽毛球的教練”說:“別忘了,你們是中國人。”聶衛平的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比如網上有超過60%的留言不贊同此話。在我看來,聶衛平的觀點,其實是歷史的烙印,是狹隘愛國主義思想的縮影。幾個月前,英國BBC和美國CNN兩家世界主流媒體,對中國進行了批評。對于一些不實報道,提出抗議理所當然,但如若對批評反應過度,倒顯得自己不自信了。我們總說什么“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或者標榜“歡迎一切批評意見和不同意見”,但一旦真碰到有人批評,就立即猛跳起來,缺少包容的雅量。容不得不同觀點,也容不得批評意見,更容不得錯誤的批評,這就是常常被外界所譏笑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愛國者,不僅容不得批評和反對意見,而且喜歡將很多行為和價值觀極端化。比如,他們所認為的“愛國”,就是不能對國家有任何批評,更不允許去幫助競爭者和對立面。這,恰恰就是聶衛平言論所表現出的觀點。其實,聶氏的觀點之所以能夠在一部分人中盛行,原因是這種觀點刻意混淆了“競爭”和“敵對”的關系。所謂敵對關系,是指以武力對抗或其他尖銳對抗的形式,在國家核心利益(如領土、公民、重大經濟利益)等方面表現出的你死我活,或者此消彼長的相向發展關系;所謂競爭,則是以互相激勵、交錯進步等形式,所表現出來的正向發展關系。以聶衛平所批評的郎平等人執教海外體育團隊的現象來看,首先,體育本身強調“參與和競爭”,各國運動團隊所表現出的關系,就是典型的競爭關系而非敵對關系。一國運動隊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以打壓他國運動隊的發展和進步為手段,更不是以消滅或者壓制他國隊為目的。其次,一個人到國外執教,能夠促進運動經驗的交流,形成相互促進,這對全世界的運動發展都有好處。第三,即便中國人的執教讓外國運動員的水平提高了,也能更好地展現中國的水平,繼而促進中國隊繼續進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郎平等人的出國執教,并非“資敵”,而是對體育精神中“在競爭中提高”的最好詮釋。如果按照聶衛平的邏輯,外國運動隊和中國隊競賽就是“作對”,那么歡迎這些外國隊來中國參賽,豈不成了“引狼入室”?這種狹隘的愛國主義者,實際是部分國人缺乏自信心的表現。他們害怕批評,虛榮自尊,喜歡生活在沒有不同意見、一片逢迎的虛偽氛圍中,一旦遭遇批評,就容易惱羞成怒,將善意的批評者甚至幫助者當成敵人。此種狹隘論調提醒我們,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競爭更激烈的當代世界,中國人仍然需要放下虛榮的包袱和夜郎自大的思維習慣,敢于和善于接納一切批評和挑戰,以實現更快的發展。(陳杰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