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十點,探訪帳篷區——災區歸來談感受(3)
風云嘯
吃完晚飯,我和同住的大學生志愿者們交流了一些當天的感想。覺得到一線去,與災民面對面的交流,意義真是太大了。要解決基層的問題,就要先做群眾的學生,再做群眾的先生,先驅者的名言真是鞭辟入里。正準備休息時,我仍感到意猶未盡,于是喊來兩個小伙子:走,到帳篷區看看?
路旁有不少民房并沒有倒塌,特別是框架結構的。墻壁大都有開裂,但仍可使用。居民日常生活有時還在里面,只是睡覺時回到帳篷。可能由于安全的需要,民房里通了電,而帳篷區沒有通。
一家居民的房門對著坡上的路,亮著燈,正墻中央毛主席的像向我們微笑著。轉了個彎,一個醉了酒的災民正在“演講”,圍了八九個人。我們也走過去,聽他說了些什么。當地話我聽不明白,只是隱隱約約的感覺是說有地方不滿,無非是分配不均之類,要是毛主席他們在時就好的多。人群看見我們過來就勸他別說,他仍繼續叨叨,我們也沒有接著聽,就繞了過去。
走到了一片相連的帳篷。四個帳篷兩兩挨著,再隔著中間一個過道門對門,過道上方有防曬網。我們走近時發現,不少人已經睡了。有人從過道的另一端迎過來,拿著手電。我說想看看情況,他打開了他所在的帳篷。帳篷約八平方米(應再大些?此處回憶不清晰),中間掛了個簾子,將空間分成兩開。簾子另一側發出聲音,表示人家已經睡下了。我看了看,是地鋪,空間也狹小。就沒有進去。
從過道里出來,問了問他們的自然情況。他說:他們都是山上的村中一個組的,原來有103人。山體滑坡,湮沒了村莊和耕地,遇難27人。所余七十多人中有二十多人投親靠友,這里還有五十多人。上面給發了四個帳篷,每個帳篷四到六戶,人最多的一個帳篷中有14人。
我覺得此刻在帳篷中睡的應該沒有這么多人。他說有些人回村暫沒有回來,有的人在其他地方如未交付的板房中暫住。我猜測這個村組應該還有一兩個自己搞來的帳篷,但我沒有說。
我問他最希望的是什么,他頓了頓,說:(家回不去了,)最希望有一個歸宿。我說:以后將你們仍安置在北川好呢,還是移民出去好?他說:我們是羌族,不希望離開北川,還是近好。我說:還想說些什么?他說:感謝不斷前來的志愿者,讓我們感到被關心。末了,他說一句:我們原來的什么都沒有了,但是錢、糧、油和其他災民一個樣。
他的兒子這時走過來。原來他的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由于民族政策,他們的大學分數線要比漢族低六、七十分。我建議他兒子:放假期間,搞一搞社會調查,了解一下家鄉的狀況和需求,爭取弄出一份詳細的材料,要具體、翔實、有數字,一定要真實。可以往上面報一下,政府需要,對你們重建家園也有好處。這方面還要靠你們。他表示要著手去做。
握握手,我們走回去。近十一點了,月色朦朧,路旁一個帳篷里妻子在低聲斥拒丈夫,愈加顯出夜的安靜而和平。
在災區,人民的心態這么穩定,有這么好的治安,這也是社會主義的功勞吧。我想著,前面已是駐地。
二○○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