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有佳片《恰同學少年》,概述毛主席求學之史,斯誠良劇也,于今多借鑒。余觀之數日,思之甚多,其思一:外國服飾果優于國服耶?
“五四”之后,新文化之風日盛,國人皆欲內求團結以外爭國權,一洗百年之恥。是心也,映于表則國民服飾整潔化一,中山裝、青年裝大行其道。此非屈于外力也,實我中華民族凝聚力之體現。區區服飾,豈止為遮羞御寒之用,實為弘道樹德之大禮。故自秦漢唐宋明清以至國初,每更一朝必更一服,以為革故鼎新之實;每滅一朝必滅一服,此所謂滅衣冠也。中山先生深明此理,故創中山裝以導國民。該裝也,干練挺直,整潔大方,甚合我東方民族之體,該服衍而化之而有青年裝。青年裝者,于中山裝只多一上衣口袋而矣,青年著之則顯朝氣蓬勃,氣象一新,不失為民族品牌之佳作也。該劇也,眾多學生著青年裝朗誦《少年中國說》一幕實為感人,我中華有此無數美少年則復興之日可望矣!然成事也,先有中國少年而后有少年中國,欲立中國少年者,必先立少年之精神,服飾著,正為少年精神之體現也,故欲樹少年之精神則必立少年之服飾。
我今日中國少年果有服飾耶?遍覽神州,無一少年專用服飾,無一服飾專為少年設計,更無一服飾體現少年之精神。彷徨無計,告訴不許;呼天喚人,無一應答。我中國少年于百無聊賴之際,覓奇裝異域服以展青春之精神。于是乎,性別男女莫辨,頭發蓬蓬亂亂,臉上泛著青光,渾身透著怪誕。呼朋喚友,招搖過市,如黃毛鬼復出,梅超風再現,青春果如此精神耶!少年者,民族瑰寶,國之利器,利器之不蓄,亡無日矣!或曰,我堂堂中華果無正裝耶,果無民族服飾耶?對曰,或取于洋人,或出于棺槨,有似于無!所謂正裝著,西裝革履,老少皆宜,無上下之分,無場合之變,是使我中華服飾蕩然無存。所謂國服者,長袍馬褂,取于清人,于今近百年矣!豈有活人著死人服飾之理。
創國之初,毛主席仿中山裝,創四袋之干部服,凝練厚重,磊落簡樸,仍不失為民族品牌之瑰寶。會于洋夷,有司奏請仿國際慣例著西裝,笑斥之:“華人著洋服者何!”乃便服布履與會,夷人仰之,四方從之。
國服者,國之精神也,民之寄托也,文明之載體也,禮樂之所傳承也。方今禮崩樂壞,服飾不存,是國破耶,是家亡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