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馬克思主義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采訪、寫稿、編輯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態度,強調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在實踐中認識、掌握、檢驗新聞傳播的規律。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歷來是指導我們黨新聞工作的思想武器。當前,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媒體的發展也需要尋找新突破,新聞工作更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像重視“槍桿子”一樣重視“筆桿子”
在當前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環境下,就輿論陣地而言,“話語權”的爭奪一直呈激烈交鋒狀態。
馬克思主義尤其重視輿論與宣傳的重要作用。在“筆桿子”與“槍桿子”的關系上,毛澤東指出,在輿論斗爭和引導革命的實踐中,“筆桿子”是與“槍桿子”具有等同功效的重要武器。1955年12月,毛澤東對新華社作出“新華社要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的指示。在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如烏克蘭危機、馬來西亞客機失聯、南海問題、內地的暴恐事件等,全球媒體報道的新聞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事件本身,彰顯了“筆桿子”的威力,說明在世界范圍的輿論斗爭中,“筆桿子”的威力甚至比“槍桿子”還要大。這也對我們的新聞傳播堅持正確的報道視角,進一步有效地發揮引導國內輿論、影響世界輿論的重要作用,始終掌握主動權,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前,馬克思主義指導新聞工作的實踐,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對當代新媒體的認識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謀劃新聞工作的發展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工作更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尊重客觀規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當代新聞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擔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隨意聽信網絡謠言,要秉持調查研究的職業精神,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面對國際輿論的激烈競爭和復雜斗爭,新聞工作不能因循守舊,要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當代新聞報道更要善于發現和抓住社會主要矛盾;“瞎子摸魚”的工作作風,必然會把新聞工作導入盲區、誤區、禁區;“報紙應該成為集體的宣傳者、鼓動者、組織者”,新聞媒體要在社會中扮演更多的社會角色;“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完善、純潔、打造有戰斗力和傳播力的新聞隊伍的好方法、好途徑。
多極世界更要“及時、準確、全面、客觀反映”
當今世界是多極的、多元的,也是多彩的。要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世界,離不開對現實世界的“及時、準確、全面、客觀反映”。共產黨人改變世界是從認識世界開始的。只有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才能遵循客觀規律來改造世界。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把握正確導向是新聞的靈魂。只有真實掌握了新聞事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反映社會和人民的普遍關切的新聞才具有新聞價值,才能正確指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具體實踐,滿足人們精神交往的需求。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一切弄虛作假的天敵。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力量全部取決于金錢……這樣,出版自由就僅僅是資產階級的特權。”對此,列寧在1921年進一步指出:“資本主義使報紙成為資本主義的企業,成為富人發財、向富人提供消息和消遣的工具,成為欺騙和愚弄勞動群眾的工具。”可見,能否消滅資本獨占,是決定新聞事業的性質及其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影響力的現實前提。
新聞報道的獨特之處就在于通過新聞事件調查所獲得的正確認識,能夠還原整個新聞事件的真相,因此,新聞工作更加強調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
好新聞就在記者“腳底下”
馬克思主義強調尊重客觀規律,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采訪、寫稿、編輯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態度,強調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在實踐中認識、掌握、檢驗新聞傳播的規律,循環往復、以臻完善。
毛澤東曾經說過,好新聞就在記者的“腳底下”。在當今資訊和信息業如此發達的時代,真正的好新聞依然在記者的“腳底下”,而不是在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毛澤東早在1919年3月主編《湘江評論》時,就非常重視調查研究,極力倡導編寫人員多編寫“能反映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稿件。毛澤東在創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么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胡適在《每周評論》第36期撰文說,《湘江評論》在“武人統治之下,能產生出我們這樣一個好兄弟,真是我們意外的歡喜”。
新聞工作者是新聞傳播事業的主體,新聞工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新聞工作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革命戰爭才能取得勝利。同樣,在新聞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每一位新聞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創作出富有時代特色的“好新聞”,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新聞工作涉及許多方面,現代社會又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記者如果因循守舊、套用從前,一味追求“短、平、快”,只能造成新聞生產“窄、庸、浮”等種種弊端。
當傳播環境發生變化、受眾需求發生變化的時候,新聞工作者尤其是傳統媒體的新聞記者如何順應形勢發展,盡快適應新媒體的環境,在實踐認識的循環往復中找到駕馭它的方法,需要通過反復實踐,把對新聞事件表面的、感性的初級認識升華為深刻的、理性的、全面的認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深化和發展。新聞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就是踐行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路線。新聞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從根本上講,同樣是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路線,唯有“一頭汗兩腿泥”才能使新聞真正接地氣。
用典型記錄和引領時代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再訪蘭考,激發了焦裕祿精神的進一步弘揚,昭示了“典型報道”的無窮魅力。抓典型、樹典型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報道、樹立典型來“透析社會,解剖麻雀”,有利于弘揚社會正能量,其實質就是用典型來記錄時代、引領時代的發展。
典型報道是反映社會問題的切入點,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往往能通過對典型報道要義的理析與捭闔,進而凸顯社會現象中具有宏大敘事效果的價值指引。重視榜樣、典型的作用,能夠在社會成員中發揮帶動后進、起到“輔導者、教師和促進者”的感召作用,從而推進社會建設與事業進步。
馬克思在《萊茵報審判案》中指出:報紙“是社會的捍衛者……是無處不在的眼睛,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無處不在的喉舌”。用典型記錄和引領時代,抓住了新聞傳播的內在本質和基本規律,能夠轉化為說服群眾和鼓舞群眾的物質力量,也是對毛澤東對于“全體人民,有極大的組織、鼓舞、激勵、批判、推動的作用”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最好詮釋。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新聞傳播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