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部劇是《人民的名義》,受其感染我看完了原著。在我看來,從形式上來說這部劇想要談的如何監督權力的問題,但作者對此是比較悲觀的。把權力關進籠子里談何容易,權力無孔不入,并可上天入地讓人防不勝防。而對于人民,作者也是不自信的。人民是誰?人民在哪里?人民是否落入利益的俗套?這都是作者的困惑,他并沒有找到答案。
電視劇與原著還是有些不同的,電視劇開端就點出了侯亮平的妻子是中紀委某室的副主任,這是向紀委看齊。檢察院沖鋒在前,紀委是其后盾。這和小說的意味可就不同了。但作者還是問了一個問題,紀委書記如何監督一把手的書記?紀委腐敗了如何辦?
達康書記就是這么一位強勢的市委書記。有魄力、能干事、不貪腐,符合現階段人民的期望。我并不贊同郭松民老師將其視為酷吏的觀點,因為劇中李達康追求的畢竟是綠色GDP,高質量GDP,他的心中還是有人民,就是對如何實現人民利益有不同的理解。但他還是不稱職的一把手,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沒有落實主體責任,在從嚴治黨、選人用人上有較大失誤。他只是一位孤膽英雄,他沒有帶動一大批干部努力向前。最終的結果是他有忙不完的工作,底下人卻是草包只會拖后腿,最后受累的還是人民。
說到監督權力,在政治角度就不得不反思文革。作者對文革印象并不好,在小說中王文革的形象就是五大三粗,而且還被燒傷,想要綁架奸商的兒子,最后成了上訪的煽動者。底層老百姓并沒有太高的覺悟,他們是受利益驅動的,一旦組織起來,后果難料,這也是作者否定文革的原因。作者也發現了改革大潮中無數小民破產的悲劇,作者還是同情的。為此作者為小民找了幾條出路,一是陳巖石之路,給予小民股權。二是自主創業,政府扶持。三是電視劇加上的,就是對合作社的回顧。這些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走的通嗎?作者是不自信的。能賺錢好說,如果血本無歸,陳巖石就是人們咒罵的對象。賺到了錢,單個人的股權是沒辦法保全的,市場上無數大鱷就等著蠶食這些奮斗者。靠老弱病殘創業行嗎?實話實說,不行!除非有能人領頭,而且能人愿意奉獻。這實際上回到了問題的原點,十年之后會怎樣呢?畢竟像陳巖石那樣堅持下來的人鳳毛麟角。在小說中,鄭西坡就面臨抉擇,細思極恐,作者悲哀的發現人民,尤其是底層的人民前途堪憂。
在電視劇中與小說有較大變動的情節就是公安分局局長程度的出現。此人受命對李達康進行了非法監聽。這個尺度還是非常大的,這能讓人聯想到近幾年諸多的傳聞,也反映了當前官場的生態。記不清哪個報紙寫的紀實文章了,官員們為了自保,相互之間進行偷拍、監聽。貪官們更是以此作為攻守同盟,結成團團伙伙,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員呢?就面臨著被人下套的風險。高育良就倒在了糖衣炮彈的攻擊之下。李達康潔身自好,也讓人套路了,將來一旦擋了他人的道,或者面對政敵打擊,后果難料。侯亮平也被無中生有的誣陷了,如果不是上面有人,結局也很難說。總之,做個好官很難,甚至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就連省委書記沙瑞金都很疲憊。到底哪出了問題呢?
商人好過嗎?蔡成功這樣的小商人玩弄心計,游走各方,最后也免不得鋃鐺入獄的下場。作者是悲觀的,甚至有種宿命情節,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經歷了原始積累之后,新時代的商人們無可避免的就要試水資本市場,這是不以他們意志為轉移的事情。資本市場的規則是什么?那就是大魚吃小魚。中國實現了飛速發展,GDP已然坐二望一,但制度建設卻很滯后,如何協調諸多的利益相關者,我們的作為實在乏善可陳。現在的現實是資本市場被大鱷控制小魚小蝦毫無安全感,稍有不甚就會滿盤皆輸。我們的經濟體量夠大,質量不高,必須要進行轉型升級。而升級的前提就是治理大鱷。這并不是可以輕易辦到的,甚至無比兇險。因為大鱷早已組團,變成了利益集團。如何突破利益集團成了當務之急。依靠的力量是什么?是人民。但怎樣釋放這股能量?但是劇中有著似有卻無的提示,那就是毛澤東思想。作者不肯定,卻著實在思考。
從小平南巡開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20多年了。劇中另一個主題就是反思改革。現在是皇帝的新衣,這個話題成了言語的禁區。劇中大老虎趙春立被拿下了,但如何評價他卻是個麻煩。否定改革成果這頂大帽子誰也承擔不起,難怪汪暉教授總結為去政治化的政治。我們在這個體系中看到,官員不快樂,商人不快樂,老百姓不快樂,非但不快樂,而且都沒有安全感。我們只能用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來安慰自己了。在這里我同意郭松民老師的用詞——扭曲,這是一個扭曲的時代。這讓我想到了劇中人物高育良的辯證法。其實領導改革的小平同志很善于運用辯證法,什么先富帶動后富;什么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什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到最后,很可能就像高育良一樣,辯證成為了詭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