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延安革命根據地的軍民聯歡 資料圖片
我們現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發表70周年,重溫當年這個重要的經典文獻,穿過歷史的時空長廊,再看當今的中國文藝現狀,我覺得,“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仍是問題。
毛澤東說:“什么是我們問題的中心呢?我以為,我們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這個“為群眾”的問題,毛澤東在《講話》里提出的命題是“我們的文藝是為什么人的?”他在做出理論闡釋的時候,開宗明義就說:“這個問題,本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特別是列寧所早已解決了的……”。毛澤東認定:“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為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是革命戰爭的主力。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的,他們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們是能夠長期地和我們合作的。”他還說:“我們的文藝,應該為著上面說的四種人。”毛澤東批評當時有些文藝工作者“堅持個人主義的小資產階級立場”,“他們的興趣,主要是放在少數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上面”,“是不可能真正地為革命的工農兵群眾服務的”。根據毛澤東這樣的闡釋,后來,我們確定的文藝方針和路線,在“文藝為政治服務”的口號的同時,有了一個口號是“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再衍生,我們的文藝就成了“工農兵文藝”。
在當時的抗日戰爭和隨后的解放戰爭中,在戰爭年代的歷史條件下,這樣的文藝方針和路線,文藝口號,的確“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既“求得革命文藝的正確發展”,又“求得革命文藝對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協助,借以打倒我們民族的敵人”,完成了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任務。
全中國解放后,歷史前進了,這樣的文藝方針和路線,這樣的文藝口號,顯然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生活和文藝自身新發展的需要了。“文革”前的17年和“文革”10年的教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有了1980年的正式調整和歷史轉折。
只是,在實踐中,我們理解“文藝為人民服務”這個口號的時候,忽視了,或者片面地理解了,不正確地解讀了,這個口號里包含的“為群眾”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為“最廣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服務的科學內涵。
我們都知道,古往今來,無論中國還是外國,一切的文學藝術,是不是具有強大的、持久的生命力,首先取決于這種文學藝術對待它所生存的歷史時空內社會生活的態度,它對待自己生存的歷史時空環境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大眾的態度。當然,還有它自身的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能力。遺憾的是,我們眼前的文藝家們,在追隨并且踐行“文藝為人民服務”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時候,出了問題,那就是,我們不太注意“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了。
我個人覺得,在所有的文藝中,報告文學做得好一些,影視文藝作品,特別是電影和電視劇,做得不夠好;“為兵服務”,做得好一些,“為工人、農民服務”,尤其是“為農民服務”,做得很不好。一些作品,醉心于甚至癡迷于欲望都市里的各種層次的白領們男歡女愛的故事,或者家庭里男女老少之間勾心斗角的反倫理的故事,還都通過這些故事宣揚一些落后的甚至腐朽的價值觀念,誤導了我們的廣大觀眾,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觀眾。相反,對于農民和工人的生活,農民和工人的生存狀態和文化心態,無論是他們在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大事業中的壯舉,還是他們為深化改革開放付出代價做出犧牲而導致的人生的艱難,我們這些文藝家們都視而不見,漠不關心,以至于冷漠麻木,無動于衷。
比如,我們的工人,尤其是產業工人,在建設鐵路、高速公路、城市地鐵的那么多的重大工程中建功立業,工人、農民工在所有的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長江三峽、采煤塌陷區修復工程等重大工程中建功立業,具體到像首鋼搬遷到唐山曹妃甸這樣的工程,甚至建筑工人在北京奧運工程、上海世博工程中建功立業等等,以及在世界經濟危機的連帶作用和影響下,很多外貿型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生活陷入困境等等。文藝家少有關注,特別是影視作品,表現得更少。
又比如農民,至今還在種糧食養活我們的農民,要么不寫他們,要么就寫他們的非正常的“愛情故事”,寫他們愛情故事的老一代少一代都逃脫不了的三角、多角的愛恨情仇,再或者寫他們是怎樣出奇地愚昧和落后,包括暴露和羞辱他們的生理殘疾以博取低水平閱讀人群的廉價的一笑,并且換取他們自己的資本增值。除了電視劇《城市的星空》、《民工》、《天高地厚》等少數幾部作品,究竟有多少人關心過當下的“三農”中嚴重的社會問題?
對于當下的“三農”中的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隨便來看幾件實事:
比如,今天的農村,有2000萬留守老人,4700萬留守婦女,5800萬留守兒童。據全國婦聯的調查統計,這個5800萬中,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超過4000萬。
還有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問題。30多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為數不少的農村兒童伴隨外出打工的父母流入了城鎮。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這一類的流動兒童近2000萬。10多年過后,到今天,這個數字一定還有更大的變化。這些被稱為“打工子弟”的進了城的農村兒童,絕大多數都是“80后”、“90后”以至于“2000后”的新一代城市移民。在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格局里,他們一般都不會再回到農村,都會留住在城市里,成為城市里未來主人的一部分。這就提出了一個極其嚴肅的新的問題——要培養和養成這些眼前進了城的農村兒童為做好未來城市主人所必需的和盡可能完備的綜合素質。這樣一些嚴重的問題,還是沒有多少人在關注。
我覺得,沒有這樣的深切關注,我們今天的文藝,尤其是影視文藝,就不是徹底的現實主義,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沒有做到為他們服務,“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會做得不好,做得不徹底!
重溫70年前的《講話》,我覺得改變目前文藝創作不良狀況的途徑是,一定要在深入工農兵群眾、深入實際斗爭的過程中,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過程中,逐漸地轉變創作視角。應該鼓勵文藝家們積極地親近工農兵,積極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鼓勵文藝家們信仰、追隨并且堅定不移地踐行一個真理,那就是,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是生活。
在這種前提下,我以為,要做到“文藝為人民服務”,“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還應該努力做到:我們的文藝,不僅是寫給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看的,還應該知道是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是工農兵放在文藝舞臺的中心地位,讓他們成為文藝作品真正的主角,成為被謳歌的對象。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