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扎菲看來,“城市是生活的夢魘,而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是生活的樂園。它很久以前就是這樣,更不要說是現在了。每樣事物都會有城市生活所要求的物質價錢。城市越先進、越發展,就會越復雜,距離友愛精神和社會道德越遠。以至于在城里,同一座樓的居民相互竟不認識,特別是樓大了更是如此。人們的身份、關系都成了號碼……。住在同一條街上的人彼此不認識,因為他們并非是相互選擇了對方,而是發現他們自己同住在一條大街、一條小巷,事先并沒有什么約定,也不是親緣關系把他們聚集在一起的。相反,城市倒硬是把親人都拆散了,讓父子、母子,有時甚至連夫妻都分離開,而把冤家對頭、相互毫不相干的人硬拉扯在一起。城市就是這樣:在拆散親人的同時,把不相干的人硬塞在一起?!保ā冻鞘小罚?/p>
在這里,卡扎菲對城市生活的批判,集中在這樣三個方面:一是“每樣事物都會有城市生活所要求的物質價錢”,這里所批判的是資本主義及其價值觀念,即將金錢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二是城市生活的符號性與抽象性,人們借以辨別個人身份的只是“號碼”,而忽略了人們之間社會關系的豐富性;三是城市生活方式對傳統鄉村生活方式的破壞,主要是“陌生人社會”對“熟人社會”的破壞,人們疏離了傳統與親情,置身于荒漠一樣的城市生活中,在卡扎菲看來,這是一種扭曲的、不自然的生活方式。
于是,卡扎菲大聲呼吁,“逃走吧!逃出城市!遠離煙霧!遠離令人窒息的二氧化碳!遠離有毒的一氧化碳!遠離那種黏黏糊糊的潮濕!遠離種種臭氣和毒氣!逃離開那種慵懶、凝滯、令人厭倦、煩悶、呵欠不斷的氛圍!逃離開城市的夢魘!趕快從它的壓迫下抽出身來!擺脫開那些墻壁、回廊和把你們緊鎖在里面的重重門戶!救救你們的耳朵,讓它們別再聽到那些喧鬧的嘈雜聲,別再聽到那些吵吵嚷嚷和大喊大叫聲,別再聽到風吹電纜的嗡嗡聲、敲鐘打鈴的叮當聲和發動機的轟轟隆隆聲!逃離那令人心煩意亂的氛圍,那令人不安的空間,那封閉緊鎖的場所!城市是限制人們的視野、消磨人們精力的地方。別再過這種像呆在老鼠洞里一樣的生活了!別再過這種蛆蟲一般的生活了!離開城市,逃到鄉村去!當你們在那里,在鄉村、綠洲、原野,從六親不認、爾虞我詐、虛無主義的蛆蟲、老鼠變成真正的人后,你們將會平生第一次觀賞到皎潔的月亮?!保ā多l村啊,鄉村》)
在這一段文字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卡扎菲對城市文明更為猛烈的批判,而且其情感的激烈程度已經達到了非大聲疾呼不能表達的地步。城市生活在這里是一個壓抑的象征,既有自然環境(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因素,更多的則是精神上的擠壓與“厭倦、煩悶”。對城市生活的批判,是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以來的重要主題,從波德萊爾到卡夫卡,都對城市生活的壓抑與異化有著深刻的呈現,在俄國象征派作家安德烈耶夫的《城》中,城市也是一個孤寂的荒漠,個人只能封閉在個人之中,無法尋找到情感慰藉與心靈寄托;而在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狄更斯、德萊賽的筆下,城市則是資本與野心競逐的場所,是剝削、壓迫、侮辱與傷害的黑暗之地(《霧都孤兒》),是鄉村青年男女的墮落之地(《高老頭》、《嘉莉妹妹》),在卡扎菲的文章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感受與情感,但不同的是,卡扎菲在這里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似乎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才能抒發他內心的憤懣。
另外的不同則在于,卡扎菲作為一個政治家與國家領袖,當他對城市生活作出這樣的批判時,意味著在他的內心深處并不認可這樣的生活方式,而這應該與利比亞的歷史以及他個人的經歷密切相關。我們知道,1969年9月1日,27歲的中尉卡扎菲率領一小群士兵通過政變廢黜了國王。但是近代之前的利比亞長期處于一種無政府狀態:除了真主之外,部落就是人們效忠的最高對象,而各部落之間的紛爭仇殺向不鮮見,在1951年利比亞宣布獨立之前,其下屬三個地區的當地居民幾乎沒人認為他們是一個國家(參見《利比亞戰爭背后的部落政治》一文)。在這樣的傳統之中成長的卡扎菲,雖然通過政變掌握了政權,并通過自己的改革政策極大地發展了利比亞的經濟,帶領利比亞進行現代化事業,但是在他的心中,對城市文明卻始終懷有批判的態度,對鄉村生活則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他這樣描述自己的矛盾,“一般來說,我自愿進城,是自找罪受。現在也沒有時間細說原因了。主要都是境遇逼的。那么,我希望你們還是讓我去放我的羊好了。我把那些羊丟在了谷地,讓我母親照管。可是我母親已經去世了,我姐姐也去世了。聽說我有幾個兄弟姐妹都讓蚊子給害死了。你們讓我安靜地想我的心事好不好!”(《逃往火獄》)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卡扎菲的自我意識中,他始終認為自己屬于鄉村,而不是屬于城市,正如他所說的,“在這一切面前,我——一個漂泊的窮貝杜因人——在一個瘋狂的現代城市里還能企望什么呢?”(《逃往火獄》)他所認可的自己的最根本的身份,并不是政治家或國家領袖,甚至不是一個城市居民,而是“一個漂泊的窮貝杜因人”。
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則深情地指出,“你們什么都可以舍棄,惟獨不能舍棄大地。只有大地是離不開的。如果你們破壞了別的什么東西,那也許對你們來說沒有什么損失,但是你們千萬可別破壞大地,因為那樣一來,你們將會損失一切。生物的生命——其中包括人的生命,而且,首先是人的生命——靠的是營養,各種營養:固體的,液體的,氣體的。而大地正是盛這些營養的容器。因此,你們可不要打碎了這個惟一的無法取代的容器。譬如,你們一旦破壞了農業土地,就好似打碎了自己惟一的飯碗。”(《大地啊,大地》)在這里,“大地”不僅作為物質與生命的提供者與包容者而存在,也是作為心靈最終的棲息之地而存在的。而在《宇航員自殺》這篇唯一帶有故事性的“小說”中,卡扎菲描述了一個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當他回到地面上想找一份工作時,才發現自己一無專長,他向一個農民講述了很多天文知識,“……當宇航員說到地球時,農民才醒過神來,閉上了嘴巴,而在宇航員從地球出發,滔滔不絕地從一個星球講到另一個星球,最后才又回到地球上,在這整個過程中,農民一直是張著嘴巴連打呵欠的。那農民什么也沒有聽明白,只是也頭昏腦漲地覺得,他仿佛是從一次周游整個太陽系的太空航行旅程中歸來,而結果卻與他的農田沒有絲毫關系。他所關心是每棵樹與每棵樹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地球與木星之間的距離!他也許是給了可憐巴巴求乞的宇航員一些什么,然后就走了。宇航員認為他在地球上實在是找不到一件可以謀生的工作,便自殺了?!边@里,卡扎菲對宇航員的批判,也是對城市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批判,他的批判雖然不無偏頗之處,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他對鄉村大地的深厚感情。
2、 政治家與群眾
在我看來,《逃往火獄》一文集中表述了卡扎菲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內心矛盾。在這篇文章中,卡扎菲描述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與群眾之間關系的矛盾,也描述了他身為政治家與內心自我不能協調的痛苦,以及他為解決這些矛盾所做的妥協、努力與自我安慰。
文章一開始,卡扎菲便表達出了他對群眾的矛盾態度:“我多么喜愛群眾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掙脫了束縛手腳的桎梏,又沒有頭領、主人管治,在歷經苦難之后,是歡呼、歌唱。但是我又多么害怕群眾,對他們疑懼不安。我愛群眾,就像愛我父親一樣;可我又怕群眾,也像怕我父親一樣——在一個沒有政府管轄的貝杜因的社會里,有誰能阻止一個父親對他的一個兒子進行報復?是?。∷暮⒆觽兪嵌嗝磹鬯】墒峭瑫r又是多么怕他!就是這樣,我愛群眾,又怕他們;就像我愛父親,卻又怕他一樣。”
作為一個政治家,為群眾所擁戴自然是幸運的,但是在這里,卻也存在著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能否一直為群眾所擁戴。當一個政治家獲得群眾的擁戴與信任時,很多政治問題都可以化解,而一旦群眾反目成仇,那么政治家便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在文中,卡扎菲舉出了歷史上一些政治家的遭遇,表達了他的疑慮與憂懼,“群眾歡樂起來時是多么熱情似火、情采動人啊!他們會把他們愛戴的人扛在肩上。他們就曾扛起過漢尼拔、巴克利、薩伏那洛拉、丹東、羅伯斯庇爾、墨索里尼和尼克松。可是當群眾憤怒起來時又是多么冷酷無情??!是他們密謀毒死了漢尼拔;是他們架火燒死了薩伏那洛拉;是他們把自己的英雄丹東送上了斷頭臺;是他們打碎了他們敬愛的演說家羅伯斯庇爾的頜骨;是他們拖著墨索里尼的尸體游街;是他們先是鼓著掌把尼克松送進了白宮,然后,當他離開白宮時卻朝他的臉上啐唾沫!”在這里,群眾作為一種根本性的政治力量,可以決定政治人物的命運,卡扎菲認識到了蘊含在群眾之中的偉大力量。但是另一方面,當群眾表達他們的政治意愿時,有時也是盲目、混亂或者缺乏遠見的,尤其當這種表達以運動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時候,非理性的情緒甚至會使他們做出有悖于他們根本利益的事情。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卡扎菲對群眾與群眾運動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他才會像對待父親一樣既怕又愛,心存敬畏。
第二個問題是:即使一直為群眾所擁戴,有時也會為政治家帶來煩惱,這里的主要矛盾在于政治家難以滿足千百萬群眾各種各樣的要求。尤其對于卡扎菲這樣通過革命取得政權的政治領袖來說,群眾對他會有一種天然的信任與愛戴,但是當他面對一個個群眾,每個群眾都向他提出需要滿足的要求時,他便會感到無能為力。在《逃往火獄》之中,卡扎菲主要的篇幅都在描述這樣的矛盾,甚至不無怨言:“那些市民一見到我就會咬住不放:‘給我們再建一幢房子!’‘給我們再架設一條更高級的線路!’‘給我們修一條越海的道路!’‘給我們建造一座公園!’‘給我們釣一條大魚!’‘為我們寫一道護身符!’‘為我們主一次婚!’‘為我們殺死一條狗!’‘給我們買一只貓!’……一個連出生證都不帶的貧窮貝杜因流浪漢,肩上扛一根棍子,遇見紅燈也不停下,還同警察吵架,根本不把警察放在眼里;不洗手就吃東西;有什么擋住路就用腳踢,甚至即使是踢到了一家商店的玻璃櫥窗上,或是撞倒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或是打破了一家美麗的白房子的窗戶,他也不管;他從不知酒的味道,連‘百事可樂’或‘蘇打水’也沒嘗過;他會在烈士廣場尋找一頭駱駝,在綠色廣場尋找一匹馬,趕著羊群穿越夏杰拉廣場。就是這樣一伙甚至連他們的救命恩人都不知憐憫的人,我覺得他們正在追逐我,正在烤炙我,即使他們在為我鼓掌,我也感覺那是在敲打我。”面對各種各樣的要求,政治家有時也會感到無所適從。政治家并不是神,也不是萬能的,他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卡扎菲這樣解釋他所領導的革命:“實際上,我并不掌握這些東西,然而我卻從強盜手中,從老鼠嘴里、從狗爪子下搶來了這些東西,并以一個來自沙漠做好事者的名義,以一個打碎桎梏和鐐鏈的解放者的身份,把這些東西分發給城里人?!薄谶@里,我們可以看到卡扎菲自我意識中的雙重矛盾:第一層是解放者與被解放者的矛盾,或者說是政治家與群眾的矛盾,卡扎菲所解決的只是社會分配或者說生產關系的調整,他所能解決也只是如此,而無法滿足群眾各種各樣的要求;第二層是他自認為是“一個沙漠的做好事者”,而他所解放的則是“城市人”,他雖然認可解放者的身份,卻并不認同“城市人”的身份。
第三個問題,則是政治家作為一個個體與現代政府管理體制之間的矛盾。這在卡扎菲這一段話中有著清晰的表述:“你們為什么就不能讓我清靜清靜?而且干嗎弄得我甚至連在你們的街道上走走都不成?我也像你們一樣是個人,也照樣喜愛蘋果,你們為什么禁止我去逛市場?順便提一下,你們為什么不發給我護照?不過話說回來,我拿護照又有什么用呢?我是不許出外旅游或是治病的,只有重要任務在身時才能出國?!痹谶@里,我們可以看到卡扎菲作為一個政治家的“不自由”,他作為一個國家領袖,按照現代政府管理體制,出于安全及其他方面的考慮,自然會有多方面的限制,但這樣的限制本身卻也構成了對他的鉗制,使他無法像一個普通人那樣生活。
正是因為有上述矛盾,卡扎菲只能“逃往火獄”,這是一個想象的空間:“……除了我的靈魂,周圍的一切都消失了,這讓我比在別的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更感到自己靈魂的存在。群山變成了侏儒;樹木枯萎了;為了求生,避免人類的傷害,動物都逃進了火獄的叢林中;就連太陽也被火獄遮蔽住,讓我看不見了。什么都沒有了,惟有火獄突出地顯現在那里,而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中心。我不費多大勁地朝那里走去。我也溶解在自己的靈魂中,我的靈魂則溶解在我自身上,我們兩者相互依存,互相擁抱,我們第一次合二為一了。那倒不是因為我的靈魂原先在我的體外,而是你們的地獄沒有給我機會,讓我同我的靈魂單獨在一起,與它深入地探討問題,彼此傾心而談。我們——我指的是我同我的靈魂——在你們的城市里就像兩個危險的罪犯,你們強行讓我們接受檢查和審訊,甚至在證實了我們的無辜,搞清了我們的身份之后,你們還是把我們關進了監獄,并派重兵看守我們。你們總是想要把我同我的靈魂隔離開來,因為那樣做有助于你們放下心來,而不必太勞神?;皙z要比你們的城市好多了!你們為什么又讓我回來了?我要回到火獄去;而且我希望能在那里居住下去!去那里是不用護照的,你們只要把我的靈魂還給我就行了?!薄谶@里,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火獄”是指一個人能與靈魂單獨相處的地方,也是一個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地方,這樣的地方雖然充滿“火”,是一個“獄”,讓此在的肉身充滿痛苦,但對于卡扎菲來說,這樣的地方卻是一個逃身之處,是一個可以讓靈魂休憩的地方。雖然“火獄”只是一個在想象中存在的空間,但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卡扎菲對自身處境的批判性思考,以及逃離現實空間的極度渴望,而“火獄”這一意象,也奇崛,冷峻,充滿了想象力。
3、 伊斯蘭思想與世界
在《卡扎菲小說選》中,《葉爾孤白一家真該詛咒,應祝福的則是商隊》、《你們見新月開齋》、《最后葬聚禮日的祈禱》、《最后的聚禮日沒有祈禱》、《中午時的宣齋員》等文章,構成了一組專題,這組文章集中表達了卡扎菲對伊斯蘭思想與伊斯蘭世界的看法,由于筆者對伊斯蘭思想較為生疏,以下只介紹或摘錄文章的片段,并略加評述,以便對卡扎菲的思想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葉爾孤白一家真該詛咒,應祝福的則是商隊》一文,講述了《古蘭經》中優素福與葉爾孤白的故事:優素福是安拉的使者之一,葉爾孤白的幼子,諸兄長妒其為父所寵愛,設計將其丟在井中,經過路的商隊救出,賣至埃及。因拒主人妻子勾引而一度下獄。后為埃及王圓夢而受重用,主管糧倉。后其諸兄長去埃及買糧,相遇,他原諒了他們,并與年邁的父親團圓(故事介紹參見書中文后注釋)。從內容上來講,此文只不過重述了《古蘭經》中的一段故事,但是閱讀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強烈的道德感與情感傾向,這一點在文章的標題中也得到了體現,“祝福”,或“詛咒”,卡扎菲愛憎分明、立場堅定,并不因為葉爾孤白一家與優素福的血緣關系而加以原宥,即使故事的主人公優素福已經原諒了他的諸兄長,千載而下,卡扎菲仍然以強烈的愛憎表達了他的情感立場,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與道德感的強烈程度。
《你們見新月開齋》一文涉及到了兩個問題:一是伊斯蘭傳統宗教儀式與現代科學的矛盾,二是傳統宗教儀式與世界局勢中強國控制的問題。“你們見新月開齋”,是《圣訓》中先知關于開齋節時間的規定,但是現代以來,“奉行穆圣的這一圣訓,每年都會讓穆斯林們依次在封齋、開齋、朝覲上遇到難題”,這主要是由于“伊斯蘭教已經在全世界傳布開來,見新月的時間一個地區與另一個地區不同,一個洲與另一個洲也不同。過去地方的標準解決不了這個難題?!边@些難題主要包括時差所造成的“見新月”的時間、日期乃至月份的差異,以及陰晴等不確定的因素。如果說這確實是現代科學對伊斯蘭教禮儀造成的困難,那么卡扎菲接下來便筆鋒一轉,以諷刺性的筆調指出,“但這件事只是在今年得到了解決,是施瓦茨科普夫將軍(愿安拉獎賞他)親自解決的。從萊麥丹月(齋月)第一周起,他就提前將開齋節定于以伊薩誕辰紀元的1991年4月15日(星期一),從而根據西洋歷斷然而毫不含糊地規定了朝覲的日子,根本不管——根據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的決定——看見與否(我指的是看見新月,而不是上述將軍),不管舍爾班月是小月還是大月,也不管萊麥丹月是28天還是30天,或者哪怕就是31天也一樣,問題不容討論,也不取決于見未見新月,不管這事是圣訓也好,是主命也好,也不管是安拉說的還是穆圣說的。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的決定不容商量。此事關系到美軍及其盟軍的安全,也關系到包括天房及穆圣陵墓在內的整個阿拉伯王國的領土安全?!痹谶@里,卡扎菲所譏諷的主要是美軍對伊斯蘭教朝覲日期的強性規定,這一規定是對穆斯林情感與傳統的傷害,而只是為了美軍的安全。從此處我們可以看到卡扎菲對伊斯蘭教傳統禮儀的尊重,以及對美國強行干預的不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文行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反諷與幽默,這可以說顯示了作者內心的力量。
在《最后聚禮日的祈禱》一文中,卡扎菲主要談了伊斯蘭世界的現代化問題,他反對一味地祈禱或鉆研古書,而主張發展現代科學,增強伊斯蘭國家的實力。在文中,他以反諷的語調寫到,“過去,為了要急切地戰勝愚昧,消滅歷史性的文盲,掌握現代科學,以創造先進,應付敵人的挑戰,我們普及了教育,到處建立大、中、小學及??茖W校、醫院、職業訓練中心,包括固定的學校和流動的學校,以使每個孩子都能受教育。當我們做這一切的時候,我們是多么傻呀!我們當時傻!因為我們沒有使出同樣的勁頭去尋求那些含有深奧秘密的古書——諸如伊本·太米葉、伊本·凱希爾等已經作古了的各宗各派的大師、權威的論著。我們還花了幾十億第納爾,創建了鋼鐵工業,建立了化工廠和石油化工廠,我們這樣做也錯了。我們應該廢除利比亞的大人工河,廢止龐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的第二階段工程,廢止包括建立三百個石油加工廠在內的拉斯拉努夫聯合企業的第二期工程,我們應該節省下來幾百萬第納爾去再版印刷那些發了黃的古書。”接下來,卡扎菲對“以色列人已經掌握了現代科學,并在美國—阿拉伯資助下能夠用這種現代科學發射人造衛星”而阿拉伯民族卻無動于衷表示了諷刺與不滿,他明確地指出,“這個民族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革命計劃,為科學、勞動和抗敵而調動一切力量,以達到高度戒備的狀態;并為拯救一個遭受威脅和侮辱的民族而負起責任。”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卡扎菲并不守舊,而極力主張發展現代科學,主張伊斯蘭世界的現代化,這與他尊重伊斯蘭教禮儀的態度可以說構成了他思想的兩個方面。
《最后的聚禮日沒有祈禱》所談的主要是伊斯蘭世界的團結問題,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黨派政治所造成的內在分裂,卡扎菲不無痛心地指出,“遺憾!全世界的穆斯林沒有在有關萊麥丹月最后的聚禮日進行祈禱一事取得一致的意見。假若他們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那完全可以肯定地說,他們的祈禱會震撼猶太復國主義和北大西洋公約同盟,也許甚至會把以色列的人造衛星擊落下來。但可惜,他們鬧分歧了:伊斯蘭解放黨提出:讓它的黨羽參加這個聚禮日對真主的祈禱得有一個條件:這個黨的黨魁必須是穆斯林的哈里發,并要在清真寺里說:‘真主啊!請你佑助穆斯林哈里發——伊斯蘭解放黨主席吧!請你賜福予他的子孫和妻妾,使他們成為他的繼承人!’這位黨魁一旦貴體欠安,那在伊斯蘭世界的所有清真寺就必須為他祈禱,祝他早日痊愈。還有,你們大家都要知道,這位哈里發是可以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的,你們和你們的妻女都要歸他掌握。還有一條:這個黨的三位政治局委員——一位巴勒斯坦人和兩位土耳其和庫爾德裔的約旦人——被認為出身于先知家族,如果提到他們,你們必須說:‘真主?。≌埬阆矚g他們!愿真主讓伊斯蘭解放黨的政治局委員們臉上有光!無論如何,都要許諾他們將來會進天國!’”在這里,卡扎菲以諷刺的口吻描述了世俗的黨派政治對宗教情感的傷害,以及對伊斯蘭世界團結所造成的障礙。
然而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則是現代民族國家體制對伊斯蘭世界所造成的分裂,卡扎菲指出,“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對我們說:‘我們拒絕參加,是因為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對于我們巴基斯坦來說,被霸占的土地是克什米爾;我們的死敵是印度,而不是所謂的以色列?!《鹊哪滤沽志芙^應邀參加,則是因為他們同我們在有關敵人的定義、圣戰的目的的方面未取得一致的意見。印度尼西亞穆斯林的直接敵人是穆斯林國家的馬來西亞——它侵犯了也是穆斯林國家的印度尼西亞的邊界,而他們傳統的敵人則是日本。對于菲律賓的穆斯林來說,被霸占的土地不是巴勒斯坦,而是棉蘭老,在他們看來,特拉維夫倒沒有馬尼拉壞?!庇谑?,“我們現在已經清楚了:以色列人只是阿拉伯民族的敵人,美國為以色列人的利益同一些伊斯蘭國家結成了同盟。我們太自作多情了。伊斯蘭并不構成一個政治統一體,也不構成一個經濟軍事統一體。我們發現,以宗教的名義統治了伊斯蘭世界六百年的穆斯林民族土耳其是美國領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它同以色列人的關系很好;非洲的伊斯蘭國家求助基督教徒們來反對我們,他們心甘情愿讓基督教國家的軍事基地盤踞在他們的伊斯蘭領土上。足以證明這一切的是:為了答謝法國讓艾赫邁德阿卜杜拉只重新掌權,穆斯林的科摩羅群島竟把它的一個小島出讓給了法國,馬約特島的穆斯林居民們竟也投票贊成并入基督教的法國。”在這里,卡扎菲所討論的雖然只是“聚禮日”的問題,但是其中所折射的卻是困擾伊斯蘭世界的團結問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同樣也構成了卡扎菲關于伊斯蘭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
以上,我們大體分析了《卡扎菲小說選》中所體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現在我們對卡扎菲的思想方法略作一下概括。我們可以發現,卡扎菲擅長從抽象或宏觀的角度去把握問題,不論是他關于城市與鄉村問題的思考,還是他對政治家與群眾關系以及伊斯蘭問題的思考,他都是從宏觀的命題進入,在行文的推進中通過對一些細節的把握抓住命題的特征,展開他的一系列論述;在論述中,他也很少條分縷析地對問題的不同層面進行分析,而是充滿激情地驅遣文字,將理性與情感結合在一起,所以他的文章讓人可以感受到情感的潮汐涌動。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卡扎菲文章中表現出了強烈的道德感,以及堅強的意志,后一點在《死亡》一篇中尤為突出,在這篇文章中,卡扎菲以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死亡是男的還是女的?這只有真主知道?!苯又麣v數了他的父親與死亡搏斗的幾次經歷,他在描述中將死亡擬人化,“我父親從未向死亡投降過,而是毫無畏懼地同他戰斗,直至他一百歲,盡管死亡想要在他三十歲時就結束他的生命。正確的立場是面對面地針鋒相對?!薄獜闹校覀儾浑y看出卡扎菲向死而生的堅強意志。
在這個戰火紛飛的時間,讀書與寫作是奢侈的,但我也希望以上的分析,能有助于人們加深對卡扎菲與利比亞的認識。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赤裸裸的武力侵犯,可以看到地緣政治與強權邏輯,也可以看到“文明的沖突”。作為一個曾遭受八國聯軍入侵的國家的一員,我愿以此文表達對利比亞的支持,雖然我并不認同卡扎菲所有的思想,但我卻相信一個公正平等的“新世界”必將誕生,而這個新世界也正誕生于我們所有人的抗爭與呼喚之中。
2011年3月19—27日
附錄:卡扎菲《逃往火獄》
人在集體暴虐起來時,是多么兇狠啊!那簡直就是洶涌的洪水,對擋在它面前的人毫不憐憫,毫不留情!它根本聽不見那人的呼喊;當那人向它乞求、呼救時,它也絕不會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而只會毫不在乎地將他朝前推去!個人的暴虐是暴虐中最容易對付的一種,因為無論如何,他畢竟只是一個人,集體可以除掉他,甚至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個人用某種手段也可以除掉他。至于集體的暴虐,那可是最厲害的一種暴虐——誰能阻擋滾滾的洪流?誰又能抵擋那種普遍的盲目勢力?
我多么喜愛群眾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掙脫了束縛手腳的桎梏,又沒有頭領、主人管治,在歷經苦難之后,是歡呼、歌唱。但是我又多么害怕群眾,對他們疑懼不安。我愛群眾,就像愛我父親一樣;可我又怕群眾,也像怕我父親一樣——在一個沒有政府管轄的貝杜因人的社會里,有誰能阻止一個父親對他的一個兒子進行報復?是??!他的孩子們是多么愛他!可是同時又是多么怕他!就是這樣,我愛群眾,又怕他們;就像我愛父親,卻又怕他一樣。
群眾歡樂起來時是多么熱情似火、情采動人啊!他們會把他們愛戴的人扛在肩上。他們就曾扛起過漢尼拔(1)、巴克利(2)、薩伏那洛拉(3)、丹東(4)、羅伯斯庇爾(5)、墨索里尼(6)和尼克松??墒钱斎罕姂嵟饋頃r又是多么冷酷無情??!是他們密謀毒死了漢尼拔;是他們架火燒死了薩伏那洛拉;是他們把自己的英雄丹東送上了斷頭臺;是他們打碎了他們敬愛的演說家羅伯斯庇爾的頜骨;是他們拖著墨索里尼的尸體游街;是他們先是鼓著掌把尼克松送進了白宮,然后,當他離開白宮時卻朝他的臉上啐唾沫!
這多可怕!誰還去同這種無情的人交談,以取得他們的好感?誰能同一種集體的而并非體現在個人身上的頭腦去討論問題?誰能抓住千百萬人的手?誰能同時聽見從一百萬張嘴里講出的一百萬番話?在這種整體暴虐中,誰能理解誰呀?誰又能責怪誰呀?這個“誰”本身又是誰呀?在這種烤著你后背的社會烈焰面前,在一個愛戴你卻不憐憫你的社會面前,在這樣一些人面前——他們只知道想從你那里要些什么,卻不管你想從他們那里要些什么,只知道他們對你的權利,卻不知他們對你的義務,在這同樣的群眾面前——是他們毒死了漢尼拔,燒死了薩伏那洛拉,打碎了羅伯斯庇爾的頭,是他們愛戴你,但卻不會專為你在電影院安排一把椅子,或是在咖啡館騰出一張桌子,光說愛戴你,卻并沒有用諸如一把椅子或是咖啡館里的一張桌子這種簡單的具體東西來表示——這樣一伙人曾做過的或正在做的就是這樣,在這一切面前,我——一個漂泊的窮貝杜因人——在一個瘋狂的現代城市里還能企望什么呢?那些市民一見到我就會咬住不放:“給我們再建一幢房子!”“給我們再架設一條更高級的線路!”“給我們修一條越海的道路!”“給我們建造一座公園!”“給我們釣一條大魚!”“為我們寫一道護身符!”“為我們主一次婚!”“為我們殺死一條狗!”“給我們買一只貓!”……一個連出生證都不帶的貧窮貝杜因流浪漢,肩上扛一根棍子,遇見紅燈也不停下,還同警察吵架,根本不把警察放在眼里;不洗手就吃東西;有什么擋住路就用腳踢,甚至即使是踢到了一家商店的玻璃櫥窗上,或是撞倒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或是打破了一家美麗的白房子的窗戶,他也不管;他從不知酒的味道,連“百事可樂”或“蘇打水”也沒嘗過;他會在烈士廣場尋找一頭駱駝,在綠色廣場尋找一匹馬,趕著羊群穿越夏杰拉廣場。就是這樣一伙甚至連他們的救命恩人都不知憐憫的人,我覺得他們正在追逐我,正在烤炙我,即使他們在為我鼓掌,我也感覺那是在敲打我。我是個沒有文化的貝杜因人,連粉刷這種活都不會干;我連上下水管道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我用兩手掬著喝雨水和井水;我會扯起斗篷的下擺撈蝌蚪;我不會游泳,既不會蛙泳,也不會仰泳;我不知道錢幣的樣子……但是每個見到我的人都要求我會諸如此類的東西,向我要這要那的。實際上,我并不掌握這些東西,然而我卻從強盜手中、從老鼠嘴里、從狗爪子下搶來了這些東西,并以一個來自沙漠做好事者的名義,以一個打碎桎梏和鐐鏈的解放者的身份,把這些東西分發給城里人。把那些爪子(其中有山洞人的伙伴和老鼠)偷去的一切找回來,把它們破壞的一切修復起來需要長時間,也并非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但瘋狂的現代城市人卻要我馬上實現他們的要求。我感覺只有我是惟一的一無所有的人。因此,我不能像他們那樣找管道工、廚師、油漆工、理發師……等等來為自己服務。我之所以不找他們是因為我一無所有??墒沁@樣一來,我的境況竟變得特殊起來,而且簡直就成了一個有特異功能的人。因此,我差不多每時每刻都要受到這種打擾;但我不否認我自己也主動地參與那些事,而委屈自己。因為我像以前說過的那樣不知道什么上下水道、管道工、小供水網……我就偷來了穆薩的手杖(7),用它擊打沙漠,于是涌出一泓清泉,我要求讓這泓清泉使我擺脫那些人們的要求及其種種緣由,而讓我清靜些。甚至我頂撞警察都會在全市引起一場風波。人們一聽說我的名字,有的人會為我鼓掌,有的人則會在背后罵我,保安警察都想要擺脫開我。有一個老太太是一個警察 的母親,像孩子似地想要見我,我沒答應,她就設法給我找了不少麻煩。人們有時竟會用愚蠢的警犬同我搗亂。我鼓勵人們捕魚、吃魚,以便把我的羊給我留下。我是一個普通的窮人,并非出身于王室貴族,而是貝杜因人出身。我沒有博士文憑,就不喜歡醫生,因為人們把醫生稱作“博士”(8)!因此,我沒接種防止敏感的疫苗。因而我很敏感 ,這同城里人大不一樣:他們很久以前就接種了這種疫苗,還從羅馬人時代到土耳其人時代直到最后“米國人”時代,都咽下過歷史的苦酒。我這個人像你們所讀的并譏笑的那樣,不是像你們那樣把“美洲”、“美國”、“美國人”中的那個字的音發成“美”,而是發成“米”。因為我不知道“美洲”、“美國”的含義。當初發現它的并不是哥倫布,而是一個阿拉伯的埃米爾。但是這個“米國”有實力,有代理人,在它的勢力所轄地區有基地,有有利于以色列人的否決權,最近,它還在杜姆亞特和拉希德兩支流的交匯點上有了一幢房子,房子周圍是一個養牛場。它是帝國主義,那么它就是“米國”。我表哥穆加希德哈只(9)就是這么說的,他是我姑媽——我祖母艾尼瑪的女兒伊宰的兒子 ,而我祖母則是瑪利亞伯爵夫人的妹妹。
一般來說,我自愿進城市,是自找罪受?,F在也沒有時間細說原因了。主要都是境遇逼的。那么,我希望你們還是讓我去放我的羊好了。我把那些羊丟在了谷地,讓我母親照管??墒俏夷赣H已經去世了,我姐姐也去世了。聽說我有幾個兄弟姐妹都讓蚊子給害死了。你們讓我安靜地想我的心事好不好!為什么要追在我身后,還要讓我認識你們的孩子?以至于他們也到處打擾起我來,跟在我身后跑,還發誓說如何如何的。你們為什么就不能讓我清靜清靜?而且干嗎弄得我甚至連在你們的街道上走走都不成?我也像你們一樣是個人,也照樣喜愛蘋果,你們為什么禁止我去逛市場?順便提一下,你們為什么不發給我護照?不過話說回來,我拿護照又有什么用呢? 我是不許出外旅游或是治病的,只有重要任務在身時才能出國。因此,我決定獨自逃往火獄。
我將對你們講一講我逃往火獄的故事。我要向你們描述一下通往火獄的道路,然后再描述一下火獄本身的情景,以及我是如何從那里原路返回來的。那的確是一次冒險,也算是一個最奇異的現實故事。我向你們發誓:它絕對不是虛構胡編出來的。實際上,我曾有兩次逃往過火獄,目的就是逃避你們,拯救我自己。是你們打擾我,讓我不得清靜,使我不能自由自在。你們貪得無厭地想要榨干我,喝我的汁,舔我的汗,吸我的氣息,然后讓我休養生息,以便周而復始,無休無止。你們的氣息像瘋狗一樣追逐著我,那瘋狗的涎水流淌在你們瘋狂的現代城市的街道上,當我逃避它們時,它們就穿過蜘蛛網和蘆葦葉對我窮追不舍。因此,我獨自一人逃向了火獄。
通往火獄的道路并不像你們設想的那樣,也不像那些騙子們通過他們那種有毛病的想象力對我們描述的那樣。還是讓我來給你們描述一下這條道路吧!我曾兩次親自走過這條路,并在火獄中睡過覺,休息過。我告訴你們,我經歷過這一切;我獨自在火獄中度過的兩個夜晚差不多是我一生中度過的最美好的夜晚;那在我看來,要比同你們在一起生活好上一千倍:同你們在一起,你們總是追著我,不讓我一個人清靜清靜,使我不得不逃往火獄。通往火獄的道路沿著地平線鋪著天然的地毯。我順著這條路興高采烈地朝火獄走去。揭開地毯,我發現它是用細沙鋪成的。在路上,我見到過成群的野鳥,就是你們都熟悉的那些種類;而且,我甚至還發現有些家畜一邊悠然自得地吃草,一邊在端詳著我!但我突然發現面前是很陡的斜坡和一片低地,以至于使我不由得猶猶豫豫地停下了腳步,不料竟是火獄從地平線上俯臨在面前。它并不是像火一樣紅,也不像炭火一樣在燃燒。我停下來站在那里,倒不是害怕向前朝它走去——要知道我喜歡它,愿意接近它;當你們在你們的三角城市里追逐我時,它是我的避難所呀!當它從地平線上展現在我面前時,我高興得簡直要飛了起來。我停下來站在那里,是想走一條捷徑到那里,抄一條最近的路走進它的腹地。我原以為也許會聽到火獄發出呼呼的響聲,但它卻完全悄然無聲,同環繞它的群山一樣巍然屹立在那里,四周氛圍是出奇的寂靜,可怕的肅穆。我沒看見火焰,只有煙霧籠罩在它上面。在太陽落山前,我迫不及待地快步朝火獄奔去,希望盡早在火獄的腹地搞到一張溫暖的床鋪,晚了的話,我就會被你們的地獄侍衛隊圍攏起來。他們已下意識地跟在我后面出發了,采取的是最原始的方式,使用的卻是最新式的器具。最后,我終于離火獄非常近了,可以就近看到它了?,F在我可以向你們描述我親眼目睹的火獄情景了,并可以回答有關我所靠近的火獄的任何問題:
首先,火獄有一些陰暗的崎嶇不平的山路;它被霧靄籠罩著;它的石頭在很久以前就被火燒過,呈黑色。確實令人驚奇的是,我發現許多野生動物早在我之前就為了躲避你們而逃到了火獄。它們可以在火獄中生存,而在你們之中則是死亡。除了我的靈魂,周圍的一切都消失了,這讓我比在別的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更感到自己靈魂的存在。群山變成了侏儒;樹木枯萎了;為了求生,避免人類的傷害,動物都逃進了火獄的叢林中;就連太陽也被火獄遮蔽住,讓我看不見了。什么都沒有了,惟有火獄突出地顯現在那里,而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中心。我不費多大勁地朝那里走去。我也溶解在自己的靈魂中,我的靈魂則溶解在我自身上,我們兩者相互依存,互相擁抱,我們第一次合二為一了。那倒不是因為我的靈魂原先在我的體外,而是你們的地獄沒有給我機會,讓我同我的靈魂單獨在一起,與它深入地探討問題,彼此傾心而談。我們——我指的是我同我的靈魂——在你們的城市里就像兩個危險的罪犯,你們強行讓我們接受檢查和審訊,甚至在證實了我們的無辜,搞清了我們的身份之后,你們還是把我們關進了監獄,并派重兵看守我們。你們總是想要把我同我的靈魂隔離開來,因為那樣做有助于你們放下心來,而不必太勞神?;皙z要比你們的城市好多了!你們為什么又讓我回來了?我要回到火獄去;而且我希望能在那里居住下去!去那里是不用護照的,你們只要把我的靈魂還給我就行了。我的靈魂已經發現你們歪曲、丑化了它,你們企圖破壞它優良的本質。
你們企圖將我同我的靈魂隔離開來,但我通過逃往火獄,已從你們手中把我的靈魂奪了回來。我不指望會從你們那里得到任何好處。你們還是替你們自己保存好那些字紙簍里的廢紙吧!我已把我的金盔給你們留在了開羅。那是標志權勢的頭盔,我在聽說并讀過有關它的傳聞后,就把它從那個代理人那里奪了過來。有求必應的魔戒指就是用鑲嵌那金盔的金子做的。戴上這金盔的人當時馬上就會成為素丹王。他可以大搖大擺堂而皇之地坐在王位上。在他面前,什么國王、總統、埃米爾,統統都不得不退避三舍。他可以讓小女孩穆阿伊蒂蓋死而復生,可以讓一切烈士復活,甚至連歐麥爾·穆赫塔爾、賽阿頓、阿卜杜·賽拉姆·艾布·門亞爾、賈里特和所有那些為國捐軀的無名烈士都能復活。戴上這頂金盔的人手頭會有四十個億左右的第納爾,他可以任意支配!總而言之,他手上有了“有求必應”的魔戒指,你想要什么,它就會給你來什么。如果你想要武器,它也會呈現在你面前:從步槍到遠程導彈,甚至連海市蜃樓都任憑你安排,更不要說“米格”、“協和”式飛機了。你想要關要放哪個英國人,完全能自己做主,而不用管撒切爾是否愿意。但同時,你一旦戴上了這頂標志權勢的魔盔,你也可以懶洋洋地睡大覺,甚至眼睜睜地看著狼當著你的面叼走你的羊,你也不管。那么,你們還可以睜著眼睛再睡幾年,縱然是在臟土、垃圾堆里也無所謂。我曾經從“阿拉伯之聲”中聽說你們已經被剝奪了那種創造能力;我還讀過有關那個鋼盔——對不起!——是那個標志權勢的魔盔的消息;我聽說天字第一號的魔鬼曾占有過它,自稱自己是個天使,丘吉爾和杜魯門還為他對此作過證。
你們相信了那些謊言,你們上了當。到頭來倒霉的是你們自己。直到后來,我感覺到了你們的境況,在你們的清真寺里,我聽到了聚禮日演講的人說道:“我們的情況瞞不過你,在你面前,我們的無能是顯而易見的,只能投靠你保護了,聽你的……聽你的……”
注釋:(1)漢尼拔(Hannibal 公元前247—前183/182) 迦太基著名的軍事統帥。——譯注(2)巴克利(Barclay, Robert 1648—1690) 蘇格蘭基督教貴格會領袖?!g注(3)薩伏那洛拉(Savonarola, Girolamo 1452—1498)意大利基督教宣教士、改革家和殉教士?!g注(4)丹東?。―anton, Georges 1759—1794)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巴黎公社領導人之一?!g注(5)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 1758—1794) 法國革命家,法國大革命和巴黎公社領袖之一。——譯注(6)墨索里尼(Mussolini, Benito 1883—1945) 意大利法西斯獨裁者?!g注(7)穆薩(Mūs?。豆盘m經》故事人物,先知之一。即《圣經》中的摩西。曾顯示“手杖變蛇”等奇跡?!g注(8)阿拉伯人在日常生活中,“大夫”和“博士”用的是一個詞?!g注(9)凡到伊斯蘭教圣地朝覲過的穆斯林都可稱為“哈只”?!g注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