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小狗包弟》進教材,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千里緣
·
2010-10-12
·
來源:烏有之鄉
選自于巴金《隨想錄》的散文《小狗包弟》,新進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隨想錄》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大家都知道,因其對文革的控訴,曾經一個時期,在某類人群中被吹捧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但現在把它的篇章塞進高中教材,其目的不言而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以前,巴金的散文《燈》進入高中教材十多年,其思想性文學性并茂,給廣大青年塑造了一個很好的巴金形象,但這次把一篇毫無文采藝術可言,甚至可以說粗制濫造的《小狗包弟》硬塞給學生,對巴金形象的破壞性很大,教材編者難辭其咎。
本文內容很簡單,其思想所指也很明確。開篇敘述他聽到的一個故事,說文革時一個藝術家養了一條狗,在批斗中被打,周圍認識和不認識的掉頭就走,只有藝術家的狗舍身護他,后腿都被打斷了。藝術家關了幾年后出來,買著肉去看望他的救命恩狗,才得知被打的狗因主人當時被關而絕食三天死去了。顯然,故事主旨是說當時人際關系不如狗。當然這是一個聽來的故事。由這聽來的故事于是引出了巴金和狗的故事,內容也很簡單。巴金輾轉得到一條日本種的黃狗,取名“包弟”,和巴金的感情很深,幾乎是同桌而食,同席而眠。但此狗見到陌生人喜歡尖叫。巴金因為“害怕這種叫聲會把抄‘四舊’的紅衛兵引到我家里來”而把它送人了。因為和狗的感情太深,所以后來巴金一直受著感情的煎熬。
作為精讀課文,其實一個課時就可以完成。
在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后,讓學生簡述內容和思想。果然,學生答出了如教材編輯者所要的東西:“文革動亂中巴金送狗,改革開放后心靈懺悔”、“巴金文革中,人狗未了情”等等。顯然,學生無意中運用了他們政治歷史課中所學的概念,而本文又正好寫文革中事,所以,詛咒、控訴是不必經過大腦的。
但稍稍問一問學生,你們的父母,你們的叔叔伯伯是經過文革了的,你們有誰的父母誰的叔叔伯伯在文革中被打被關被折磨了?回答說沒有。為什么沒有?因為你們的父母叔叔伯伯,要么是農民,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干部,有的還是教師,或者醫生。他們都是普普通通,本本分分的。可見文革中被整治的主要還是象巴金一樣的一些大知識分子,當然還有一些官僚權威。
再問一問學生,本文中巴金到底被整治得怎么樣了?課文中說巴金照樣還在工作,還在開會,還在機關學習,還有工資,還有廣泛的社會聯系,只是不能和他心愛的小狗盡情調情而已。
深入地問一問,象巴金一類的大文人,他們到底需要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但大家對當今文壇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文人是熟悉的,大家覺得他們的思想情感和作品怎么樣?回答說,現在的文人,象韓寒、郭敬明、余秋雨等等,都是為錢而寫作,可以撒謊,可以胡編,可以用下半身想象,他們的作品簡直就是精神鴉片。
可見,對某些作家進行一定的思想改造是否必要?當然,文人,特別是很權威的,他們大致性情癖好都比較特殊,隨便摸一下,就會暴跳如雷,刻骨仇恨的。但文革中把巴金摸了一下,到底錯了沒有?
對本文的精讀,使學生對巴金的印象有了某種奇怪的變化。所以本人深感新教材編輯者不負責任,選此文進教材,是對巴老的十分不敬。即使一廂情愿的不慎選入了,也不應該作為精讀課文的。作為自讀課文,讓學生淺嘗輒止地去罵罵文革,那該多好啊!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