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石:它是這樣,蔣在1937年5月8號,這個時間很準確。那個時候蔣介石在廬山辦這個暑期訓練團,暑期訓練團訓練的并不是軍官,訓練的是干部、學生。蔣介石制訂了一個文件叫《暑期訓練要旨》,就是暑期訓練的目的要旨最重要的目的。他講了兩條,就是要求被訓練的這些人員要做到兩條,第一條為國家犧牲,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叫為人民服務。這個是在日記里寫的,這個日記原文據載,不是誰瞎編的。
楊研究員在接受鳳凰網訪談時披露的這個關于“為人民服務”提法“發明權”的典故,又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喧嘩。一些人因此而對毛主席略有微詞,而對蔣委員長又大生好感;更有一些人似乎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以致懷疑楊研究員是否在偽造史料從而“歪曲歷史”。然而在筆者看來,這則典故的真實性根本就無須懷疑,因為蔣委員長完全有可能這樣要求他的學員——畢竟當時的軍隊還叫國民革命軍,旗幟上招展的還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而孫中山先生在民國成立之初不就宣告國家公職人員“是人民的公仆”么?所以蔣委員長也不會要求學員們“做官當老爺”,而肯定要教育他們“為人民服務”的。
其實比毛主席更早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宣言的,又豈止是以“中山信徒”自居的蔣委員長。清朝的康熙皇帝就已經表達過這樣的理念——只要我們不要求他提前說白話而只要他的文言意思相近。康熙說的皇帝職責,已經就是這個意思??滴踉谄涞腔牡?9年曾經刊行過一部他學習過程中的課堂講義,叫做《日講書經解義》,內容就是他在學習《尚書》時每天做的筆記和心得,大概相當于他向天下臣民做的學業匯報吧??滴跤H自為這部書寫了序,一開始就給皇帝下了一個令我們萬萬想不到的定義:
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高富貴之具而已,固將副教養之責,使四海九州無一夫不獲其所也。
“副教養之責,使四海九州無一夫不獲其所”的責任比“崇高富貴之具”的特權地位更具有根本性,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認識高度了,這比那些明明為老百姓所供養卻又首先就要凌駕于老百姓之上的現代政治群體,似乎更具有政治良知。而康熙皇帝接著表述的“教養之責”的具體內容,也可以說無一不是在“為人民服務”:
是故古之帝王奉若天道,建都樹屏,以立其綱;設官置吏,以張其紀;經天緯地,以盡其才;親親尊賢,以弘其業。黎民阻饑而為之教稼,五品不遜而為之明倫。為禮樂以導其中和,為兵刑以息其爭訟。事未然而預為之備,患已至而亟為之驅。
之所以要做這一切政治、經濟、文化、道德、法制等各方面的建設,其目的就是要“使四海九州無一夫不獲其所”,而且在做的水平和效果上還要達到“事未然而預為之備,患已至而亟為之驅”,而且都認為是“責”而沒有以之為“恩”,這種思想境界,難道不比蔣委員長提出“為人民服務”口號更讓人大吃一驚!
不過口號歸口號,“一打宣言抵不上一個行動”。康熙皇帝做得如何我們姑且不去管他,倒是蔣委員長和毛主席他們所領導的“人民公仆”的實際行動和效果,是很值得我們認真審視和比較的。毛主席正式提出“為人民服務”的說法或許真比蔣委員長晚,但他們所領導下的政府的作為表明誰才是真正在“為人民服務”,則是顯而易見的。“人民政府”誕生于陜甘寧邊區,其發明者是一位普通老農民吳滿有,這概念創造出來后立刻為廣大邊區群眾所認可,并且與《東方紅》中“他為人民謀幸?!币约啊稕]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的全面描述相映襯,從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人民群眾和歷史老人當然要把“為人民服務”的“發明權”賦給毛主席和他所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蔣委員長提出得早些又怎么樣?一個為了中外剝削階級的利益竟然將代表工農大眾利益的共產黨人推進血海企圖斬盡殺絕的人,他難道會真的“為人民服務”?如果他真的“為人民服務”了,共產黨的星星之火又豈能燎原開來并且燒毀他的蔣家王朝?!所以人民群眾和歷史老人最多只能記得他在“為人民服務”上的言行不一甚至相反,而根本不可能把“為人民服務”的“發明權”給予他!
對于這種歷史上的政治口號的態度,我們不怕實事求是地承認確實有人比毛主席更早提出,而且也不應被這些所謂的“考據”搞得思想混亂。在筆者看來,康熙皇帝筆記中的這段話,在今天同樣能給我們以深刻的歷史性啟迪
敬——則神明有主而物欲不能搖;
誠——則孚信在中而偽巧不能間;
中——則公正無偏而邪說不能移。
“物欲不能搖”,“偽巧不能間”、“邪說不能移”,拿來對照我們今天在理想信仰、政治誠信、宣傳教育各方面上的情形,大家難道不會感到康熙皇帝確實已經“再活了五百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