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繼承和革命性地改造中國文化優秀傳統、在全部奮斗歷史中進行理論概括的獨特創造。
過去的一切歷史觀,要么用觀念形態的東西直到某些杰出人物的天才頭腦、喜怒哀樂和神仙鬼怪解釋歷史,要么完全抹殺人民群眾的活動。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揭示出在社會生產力一定階段產生的社會關系體系的客觀規律性,科學地考察群眾生活的社會條件及其變化。如列寧所說,這種歷史觀,作為“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就是社會科學的別名。從這時起,歷史的認識和創造,第一次被置于科學的基地。
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主體是黨和人民。所謂中國具體實際,一個是中國歷史,一個是中國現實;前者包括中國文化傳統,后者包括黨和人民的實際斗爭過程。
中國傳統文化的民主性精華,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關系問題上,最具進步意義的,一個是起于革命農民的“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均貧富”的平等思想,一個是屬于地主階級文化范疇的“君為輕、民為重”的民本思想。革命農民的平等思想,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具有空想的性質。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內部出現的民本思想,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多少減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終究不能不淹沒于“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維護地主階級統治秩序的政治體系。“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理論,仍然把“水”和“舟”看作兩個可以各自獨立存在的東西。然后就是“父母官”、“愛民如子”之類,更加顯示出“官”在人民之外的,一種自上而下、居高臨下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進行革命性地改造,主要指把封建文化中關于統治者和人民群眾關系的解釋顛倒過來。
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共產黨沒有任何和人民利益不同的利益,始終代表人民的整體的、根本的、長遠的利益。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無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人民的解放事業創造了共產黨。共產黨不是在人民之外,更不是在人民之上。黨在人民之中,有人民才有共產黨。人民和黨,就是母親和兒女。人民用自己的血液、奶汁、生命養育、回護、支持黨,共產黨人的奮斗和英雄主義成為對人民母親的回報。斯大林借用一個希臘神話,說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相當于英雄安泰同大地母親的關系。安泰從大地母親那里得到無窮的力量支持,所向無敵。只是在敵人把他舉到空中,使他離開母親的時候,他被扼死了。
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有偉大的、無限的創造力,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中國,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做主張。在人民中,黨是最先進、最革命、最具科學精神和英雄主義的部分,是人民的領導核心。黨的任務,是和群眾在一起,根據群眾的需要和愿望,教育、組織、引導、提高、以自己的行動帶動群眾,領導群眾前進,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斗爭,自己解放自己。黨不能離開人民。人民不能離開黨。黨的領導和人民是中國的決定性因素。相信群眾相信黨是兩條基本原則。
拜人民為上帝、敬人民如父母,就是“農民黨”、“民粹主義者”嗎?這種指責完全沒有根據。黨不是群眾的尾巴,更不是落后群眾的尾巴。基于對中國社會歷史條件及農民群體社會地位和思想動向的科學分析,黨和毛澤東同志始終強調緊密地依靠農民、注重教育農民、在農民中培養大批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正是中國共產黨,使農民中成長起群星燦爛般的具有無產階級世界觀和胸懷氣度的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和各種文化專家,蔚蔚然成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史的一大奇觀。
雖然各國情況不同,但是世界各國的共產黨,都主張依靠人民、為人民服務。這些黨的成敗,最終取決于同自己人民的關系。十月革命以來將近一個世紀,一些黨興盛了又衰落了,一些黨失敗了又在努力崛起,問題都歸結在這里。
一個開創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偉大的社會主義蘇聯,一個領導人民把落后的農業國變為世界一流工業、國防、文化、教育、科技強國,第一個在全國范圍消滅失業和貧困的蘇聯共產黨,20萬黨員的時候取得政權,200萬黨員的時候擊退掃蕩幾乎整個歐洲的德國法西斯的武裝入侵,2000萬黨員的時候慘然下臺,國家解體,“更無一人是男兒”。西方制造爾后流行起來的解釋,叫做“經濟沒有搞好”。
根據俄羅斯學者謝·卡拉-穆爾扎《論意識操縱》提供的數據,整個蘇聯時代,自其初建、鞏固、發展、興旺到衰落,從來沒有危機、沒有債務。直到國家解體前夕,國民生產總值仍然年均增長3.5%,生產投資額巨大,投資額一直在增長。這些數據在美國中央情報局1990年關于蘇聯經濟情況的報告中得到證實。甚至1989年,90%以上的蘇聯公民,都沒有預感到國家將出現任何經濟困難。蘇聯時代,每個孩子餐桌上都有奶油和滿滿的砂糖罐,居民人數占全球6%卻生產全球16%的食品。人均年消費肉類75公斤,其中2公斤進口,同時出口10公斤魚類。人均年消費奶類和奶制品341公斤(美國為260公斤),在反蘇意識操縱中進行調查,還有40%的人說牛奶消費不足。亞美尼亞1989年牛奶人均消費480公斤,62%的人不滿牛奶供應情況。蘇聯人均年消費砂糖47.2公斤(美國28公斤),但是52%的人認為砂糖太少,格魯吉亞不滿的人達到67%。1989年,蘇聯人均每天蛋白質攝取量98克。國家解體后的1996年,俄羅斯人均每天蛋白質下降到55克。
根據西班牙《起義報》2010年7月3日《從蘇聯到俄羅斯》一文提供的數據,2010年,和1991年——蘇聯作為完整國家、作為弊端叢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存在的最后一年——相比,俄羅斯50%的食品依靠進口,人均壽命下降,人均消費熱量減少1/3、牛奶減半,身高縮減1.5厘米,參軍青年中15%營養不良,真實失業率25%以上,最富有者與最貧窮者的收入之比從4:1擴大到41:1。
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改革制造了危機、債務和經濟衰退。最根本的,是黨自己打倒自己,拋棄曾經保證自己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毀滅自己建立起來的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忘記斯大林把黨同人民群眾關系比作希臘神話中巨人安泰同大地母親關系的遺訓,從人民的公仆變為騎在群眾頭上的老爺,轉向抹黑自己的歷史、丑化列寧和斯大林。。蘇聯解體,莫斯科紅場出現兩條標語:“反對戈爾巴喬夫的黨”,“擁護列寧、斯大林的黨”。這就是人民的評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