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以來,社會主義事業經歷了160多年的艱難歷程。從列寧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創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以來,經歷了95年的曲折歷程。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文明史有5000多年,95年只是人類文明史的五十分之一而已。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蘇聯解體、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都垮臺的時候,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些學者和政治家歡呼:共產黨政權崩潰了社會主義制度終結了,資本主義制度獲得了最后勝利。但是,他們高興得太早了,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仍然堅強地屹立在地球的東方,朝鮮、越南、老撾、古巴、白俄羅斯等國家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傲然挺立。
中國共產黨在2012年11月舉行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確立了新的路線,產生了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央領導核心。習近平重新定義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撥正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向。
鄧小平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是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鄧小平在大會上所致的《開幕詞》,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嶄新的命題。鄧小平在《開幕詞》中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習近平重新定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江澤民總書記2002年11月8日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從各方面詳細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制度。但是,江澤民沒有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做出簡明扼要的定義。
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一次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了定義。這個定義如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習近平主持起草、胡錦濤在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作的報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如下定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上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定義與此前中共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概述和定義的主要不同之處是:上述定義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10個字,而以前歷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概述和定義都沒有這10個字,并且根本不提“共同富裕”。
我們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定義有沒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10個字,不是字面上的區別,而是實質性的區別。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八個“必須堅持”,其中第五個“必須堅持”的表述如下:
“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從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發表“就職演說”起到,到2013年3月17日全國人大上習近平以國家主席身份發表講話止,短短四個月時間,習近平四次強調:要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2年11月15日,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發表“就職演說”,即《在常委見面會上的講話》。在這個《講話》中,習近平指出: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再次強調: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所以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據新華社2012年12月30日報道,習近平近日到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開發工作。他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個講話是習近平當選為國家主席的“就職演說”。習近平在這次“就職演說”中又一次強調:
“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在拙作《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中,我根據馬克思、毛澤東和習近平的多次論述,說明: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目的、本質和根本原則;是區分真假社會主義的分水嶺,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辨別真假共產黨的照妖鏡。
【注】《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已經在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政府官方網站以及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民間主流網站發表。
因此,我們認為,習近平重新定義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定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
不僅如此,習近平還重新定義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習近平重新定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胡錦濤的《十七大報告》沒有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定義。
習近平主持起草、胡錦濤在所作的《十八大報告》,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做出了如下定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粗看起來,上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定義與此前中央文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并沒有實質上的區別。
區別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關鍵是所有制,前者以公有制為主,后者以私有制為主。“公有制為主”的涵義是: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的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50%以上。
中國的《憲法》和歷次黨代會的《報告》,都有“公有制為主”之類的條文。可是,中國的現實是:從上世紀九十年起,中國公有制經濟大規模私有化,國企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到2000年,集體所有制企業幾乎全部私有化,國企的總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例已經下降到50%以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00年起的十多年,國有經濟的比重繼續逐年下降。2005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總產值、資產總額和利潤總額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分別為33.3%、48.1%和44.0%;到2009年,上述主要經濟指標的比重分別為26.7%、43.7%和26.9%;非國有經濟的比重則相應提高。
《人民日報》2013年4月15日的文章《國企新姿 中國脊梁堅強挺立》披露:近十年來,國企戶數大幅減少。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央企數量196家。目前,央企戶數已減至117家。國企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減少。國有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占全部工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從上世紀末的50%以上降至目前的27%。但是,與國內民營大企業和外國特大型企業相比,央企的經濟技術實力不斷壯大,盈利率不斷提高。
現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總產值只占國民經濟(包括農業)總產值的大約2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所謂“公有制為主”,已經名存實亡。
可是,習近平重新解釋、定義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習近平主持起草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所有制有如下論述:
“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農村,要“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
《十八大報告》隱含的意思是:國進民退。“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這就是說,國有資本要更多地“投向”、“控制”“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關于所有制,《十七大報告》中的有關論述如下:
“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
《十七大報告》中的“深化壟斷行業改革”隱含的意思是:國企私有化。所謂“壟斷行業”就是國企主導的行業。近三十年來,所有制“改革”已經成為所有制“私有化”的代稱。
事實上,前幾年,普適價值派一直在鼓吹、推動國企私有化。尤其是2012年3月至9月這半年中,普適價值派上下結合,內外呼應,刮起了國企私有化的狂風惡浪。而黨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黨刊《求是》、《紅旗文稿》等,接連發表重磅文章,奮力反擊,打了一場國企保衛戰。
不僅《十八大報告》隱含國進民退,而且習近平還強調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必須實行公有制,最終消滅私有制。
因此,我們斷言:習近平重新定義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十八大之后,普適價值派還在宣傳、促使國企私有化,但是其聲勢卻大不如從前了,似乎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我們預計,公有制經濟的總產值,即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總產值加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總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例,將會逐步提高;在8-10年的時間內,公有制經濟的總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例將會到達50%以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