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時期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作者:鮑振東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一個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熏陶和滋養,一個國家,要在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離不開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軟實力”的凝聚和支撐。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那么,作為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怎樣才能不辱使命、不負眾望呢?從目前存在的問題看,應特別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 學術與政治的關系
在現階段,哲學社會科學既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又具有很強的政治性。作為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對哲學社會科學中的學術與政治的辯證統一關系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哲學社會科學不象自然科學那樣可以遠離政治,它和政治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因為哲學社會科學除極個別的學科外(如語言學),都屬于意識形態范疇,而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是有階級性的,有階級性也就意味著有政治性。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不僅由其經濟基礎所決定,而且對其經濟基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總是利用這種反作用,來維護其利益、體現其意志、鞏固其統治。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同時,任何一個國家,也都有一個集中代表統治階級利益、集中反映統治階級意志和價值觀的國家意識形態,并用法律的形式將其固定下來,以作為本國人民必須遵守的理念和原則。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國家的國家意識形態,它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項基本原則一道,被寫入了我國憲法,任何人都不能違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每天都和意識形態打交道,更應該自覺地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應該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立場,很強的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和政治責任感,更應該模范地遵守黨的政治紀律。這既是我們所從事的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性質所決定的,也是黨和人民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嚴格要求和殷切希望。不能設想,一個馬克思主義立場不堅定的人,一個不講政治、不懂政治、不問政治的人,一個在政治上迷迷糊糊、患得患失的人,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
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學術與政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實踐中必須認真把握。一是哲學社會科學中并不是所有學科都屬于意識形態范疇,不屬于意識形態范疇的學科沒有階級性,因而也就同政治沒有直接聯系。在這樣的學科有不同意見,不能往政治上靠。二是在意識形態范疇內,也不是所有學術觀點都有政治傾向性。有些觀點雖然也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但它所反映的主要是是非問題,是先進與落后的問題,不能將其上升到政治傾向性問題來認識(如對經濟增長方式的不同看法,對產業布局的不同看法等)。三是有些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純屬知識性的東西,也不能看成是政治問題(如數理邏輯、統計學和一些文藝形式等)。胡橋木同志就曾說過:“我們不能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為什么政治服務的。如果這樣講,我們就不是在做嚴肅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了,而是在講笑話、說相聲了。”
因為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學術與政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所以,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既不能用政治代替學術,把二者等同起來,也不能由于強調學術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不講政治,把二者割裂開來。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這兩種情況都曾發生過。1957年“反右”以后,我們曾過分強調學術為政治服務,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則完全用政治代替學術,結果是嚴重地破壞了學術環境,窒息了學術空氣。近年來,又出現了學術遠離政治、淡化意識形態的傾向,甚至出現了排斥和抵制“四項基本原則”的傾向。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有害的,應認真加以克服。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不同性質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我們既不能把學術探討中的問題當作政治問題去處理,也不能把帶有明顯政治傾向性的問題當作一般的學術問題來對待。學術問題的研究和探討沒有禁區,理論宣傳和教育要有紀律。在有關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問題上,黨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必須自覺地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論和行動,對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要敢于斗爭、堅決抵制,決不能讓其泛濫成災。對一般學術問題,提倡自由討論,不要輕易給人扣帽子,更不能用搞運動的辦法去解決。對一時分不清問題性質,且又比較敏感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可以在內部討論,不向社會公開,以免造成誤導。
這里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在學術上既要提倡自由精神,又要堅持批判精神。學術思想的充分自由是必要的。沒有這種學術自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會有今天的面貌。但是,我們在講自由精神的同時,不能忘了發揚批判精神。講自由精神是為了追求真理,講批判精神也是為了追求真理,同時也是為了捍衛真理。在學術界,要經常開展積極的自我批評和相互批評。對有爭議的問題要進行充分說理的切磋和討論。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真理,修正錯誤。改革開放以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情況是自由太少,禁區太多,結果是阻礙了學術進步,遲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現在從某種程度上說,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批評太少,甚至沒有批評,使得有些錯誤甚至是反動的東西得以恣意蔓延。對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另外,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有些觀點開始是學術問題,但由于沒有及時開展批評,后來就轉化成政治問題了。我們必須汲取這方面的教訓。
二、堅持與創新的關系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舉措。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從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多方面去努力。其中,理論創新是先導,是靈魂。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黨的理論創新就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理論創新是全黨的事,黨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負有重要責任。每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做出應有的貢獻。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進行理論創新呢?江澤民同志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江澤民同志指出,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一點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堅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這一點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這兩個“堅定不移、不能含糊”,是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也是我們創新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和唯一正確的道路。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三點啟示:
第一,創新馬克思主義,必須正確處理堅持與創新的辯證統一關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是在堅持前提下的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之上的創新。堅持是在發展中的堅持,發展是在堅持中的發展。只有在堅持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在發展中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就是堅持和發展的辯證法。這里所說的堅持,不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個別詞句和個別判斷,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蘊涵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
第二,創新馬克思主義,必須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為前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每一重大進步,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結果。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正確指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沒有今天這樣充滿生機的景象。在創新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解放思想是前提,實事求是是核心,與時俱進是關鍵。不解放思想,創新就無從談起;不實事求是,創新必誤入歧途;不與時俱進,創新會半途而廢。這里應該特別指出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中的解放思想,是有特定含義的,那就是使我們的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離開了這樣的特定含義,解放思想就會變成胡思亂想。那種以為對馬克思主義否定得越多越徹底越好的認識,不是解放思想,而是離經叛道。
第三,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精通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好,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也好,都是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大量的經典著作中總結概括出來的;要完整準確地把握之,必須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經典著作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弄懂弄通。現在,我們有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特別是有些青年理論工作者,沒讀過幾本馬列的書,僅憑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知半解甚至是錯誤的理解,就在那里對馬克思主義評頭品足、說三道四,無論如何是不應該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馬克思曾經說過:“在科學的上面,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一個在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上不肯下功夫的人,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求甚解的人,沒有資格去談論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
三、求真與務實的關系
胡錦濤同志在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要求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這在浮躁之風日盛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著研究馬克思主義、傳播馬克思主義、捍衛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重任,肩負著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神圣使命,尤其應在求真務實上當先鋒、做表率。
求真與務實,是互為前提、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系。所謂求真,就是求得客觀事物的真實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使我們的認識如實地反映客觀實際。求真在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是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所謂務實,就是用求真得到的真理性認識去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檢驗和深化原有的認識。務實在本質上是一種改變世界的實踐活動,是主體對客體能動的改造。在求真與務實的問題上,必須注意把握兩點:
第一,求真是務實的前提,務實必須求真。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實踐并不具有天然合理性。在人們的實踐中,有自覺的,也有盲目的;有符合客觀規律的,也有違背客觀規律的。因此,實踐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實踐越發展、越深入、越廣闊,對科學理論指導的依賴性就越強。離開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很可能越務實付出的代價越大,越務實離真理越遠,越務實越有悖于既定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在求真上狠下功夫,特別是要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做到真學、真懂、真信,對我們所研究的問題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其內在規律性,而后才有資格去咨政建言、服務社會。
第二,務實是求真的目的,求真必須務實。人類是為了改變世界才去認識世界、追求真理、發展科學的。馬克思在1845年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的這一箴言,已用金色大字鐫刻在倫敦的馬克思墓前,永遠閃耀著真理的光輝。毛澤東在《實踐論》中也曾說過:“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毛澤東在延安整風中也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作為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求真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務實。不務實,求真就失去了意義;不務實,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
那么,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應該去求什么真、務什么實呢?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三次會議上為我們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
一是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斗之實。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責任向人們講清楚,我國現在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是我們分析和處理當代中國一切重大問題的基本出發點。離開這一基本出發點,就會犯錯誤、走彎路。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但我們離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二是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之實。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責任向人們講清楚,社會主義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主要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認識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三是求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責任向人們講清楚,如何看待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是區別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歷史活動是人民群眾的事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科學發展觀強調的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當前,要把解決人民群眾的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首位,切實關注民生、改善民生。
四是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之實。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責任向人們講清楚,人心向背,決定著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最大最嚴重的危險是脫離群眾;加強黨的建設,主要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過程中,要把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特別是要注意從源頭上解決腐敗問題,用反腐敗的實際成果取信于民。
四、動機與效果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者是動機效果統一論者。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既要有良好的動機,又要謀良好的效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尤其應該如此。那么,我們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目的和動機是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說,絕不是為了一己之私、沽名釣譽,也不是為了裝潢門面、嘩眾取寵,更不是為了爭名于朝、爭利于市,而是為了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功能作用,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具體說來,就是為了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對于這一動機和目的,每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必須十分明了,來不得半點含糊和動搖。
對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端正動機和目的是第一位的。動機目的不端正,你的本事再大、學問再高,也肩負不起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責任,相反,還會起到負面作用。現在,我們有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社會上口碑不佳、威信不高、影響不良,問題主要不是出在他們的方法作風上,而是出在他們的動機目的上。不是嗎?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見錢眼開、見利忘義,誰給好處就替誰貼金,瞪著眼睛說瞎話,昧著良心講歪理;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名所累、為名所害,死要面子、不要真理,固執己見、文過飾非;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趨炎附勢、媚權阿貴,極盡巧言令色之能勢,唯書唯上不唯實;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明哲保身,但求無過,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從不準備為真理而戰斗,更不準備為真理而犧牲。以上這些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形象損害極大,必須認真加以克服。
端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動機和目的,是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功能作用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功能作用,實現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還必須在端正目的動機的基礎上,解決好途徑和方法問題,解決好“橋”和“船”的問題。要在認識世界上實現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就必須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在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特別是要在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立場、觀點和方法上狠下功夫。否則,就很可能把世界看顛倒了,看扭曲了。要在傳承文明上實現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就必須打下扎實的學術功底,不斷推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群眾檢驗的傳世之作和學術精品。誤人子弟的東西,食洋不化的東西,粗制濫造的東西,言之無物的東西,東抄西拼的東西,起不到傳承文明的作用。要在創新理論上實現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就必須認真貫徹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認真研究和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就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經典著作,真正領會其精神實質,掌握其基本原理;就必須有為真理而獻身的勇氣和魄力,勇敢地去堅持真理、捍衛真理。否則,就不可能在創新理論上有所作為。要在咨政育人上實現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就必須滿腔熱情地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就必須把做人、做事和做學問有機地統一起來,不斷加強自身修養。道聽途說的東西,憑空想象的東西,華而不實的東西,“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東西不能用其去咨政;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對人是馬克思主義,對己是自由主義的人,沒有資格談育人。要在服務社會上實現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就必須努力端正服務態度,大力弘揚奉獻精神,特別是要不斷增強服務本領。馬克思曾經說過:“不學無術,無論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無所幫助,也不會帶來利益”。
五、調查與研究的關系
堅持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更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頭腦中固有的,只能從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真正擔負起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神圣職責,離不開扎實有效的調查研究。實踐證明,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每一項發展進步,都是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實現的;每一個真知灼見,都是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形成的;一個不重視調查研究、不善于調查研究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可能創作出精品力作,更不可能成為名人大家。所以,每一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在實踐中身體力行調查研究,真正肯于在調查研究上花力氣、下苦功。
調查與研究,是形成真理性認識的兩個階段。其中,調查是形成感性認識、積累感性認識的過程,沒有調查,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研究是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沒有研究,調查就沒有了目的、失去了意義。二者在形成真理性認識的過程中,都很重要,不可或缺。目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調查研究上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是重研究、輕調查,甚至是只研究、不調查。有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深入基層,不接觸實際,整天坐在屋里作“象牙塔”里的文章,結果是越研究越脫離實際,越研究離真理越遠,形不成對現實有指導意義的真知灼見;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下苦功,投機取巧,用上網代替調查,整天在網上抄來抄去,嚼別人嚼過的饃,結果是文章沒少寫,真正有見地的不多;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由于長期不搞調查,嚴重脫離實際,結果是“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發表文章沒人看,學術報告沒人聽;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偶爾也下去搞調查,但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應付了事,滿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見,結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咨政建言沒少提,真正被采納的沒幾個。當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黨和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隊伍中嚴重存在的重研究、輕調查的傾向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調查研究問題,說到底是個作風問題。要使調查研究工作收到預期效果,必須在轉變作風上狠下功夫。
一是要動真情。群眾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衣食父母、服務對象。到人民群眾中開展調查研究,必須滿懷對人民群眾的真情真愛,這是使我們的調查研究取得實效的重要前提。一個對人民群眾沒有感情的人,不可能對到人民群眾中開展調查研究充滿熱情。列寧曾經說過,沒有熱情,就沒有對真理的追求。
二是要下真功。調查研究是十分艱苦的過程,只有放下架子,撲下身子,一沉到底,走家串戶地查民情,坐在老百姓的炕頭上聽意見,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弄清楚群眾在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進而才能向有關決策機構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
三是聽真話。所謂聽真話,就是既要聽表揚的話,也要聽批評的話;既要聽肯定成績的話,也要聽揭露問題的話。群眾是最重感情、最講以心換心的。要讓人民群眾講真話,就必須先和人民群眾交朋友,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否則,人民群眾就不會和我們講真話,因而我們也就達不到調查的目的。
四是取真經。所謂真經,就是真正先進的經驗,真正經得起推敲的作法。“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許多難點問題在有關領導同志和專家學者那里還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在人民群眾那里早已有了解決的辦法。所以,在調查研究中,一定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虛心向群眾學習,甘當群眾的小學生;裝明白,擺架子,盛氣凌人,是取不到真經的。
五是要建真言。所謂建真言,就是在充分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向有關領導和決策機關反映真實情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切忌只看領導眼色,不看群眾臉色,一味地順情說好話。只有這樣,才是對領導、對事業真正負責。建真言需要勇氣,有時還需要付出代價。這對我們每一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六、科研與科普的關系
科研與科普是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兩個相輔相成的重要方面,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過程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可偏廢其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正確處理科研與科普的辯證統一關系,自覺地承擔起科研與科普的雙重職責。
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一樣,都是第一生產力,同時又都是潛在的生產力。這個潛在的生產力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時候,才能充分體現出其存在的價值。相對于自然科學而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的過程和途徑要復雜得多,曲折得多。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大體上是通過以下四條途徑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一是將研究成果以決策參考或決策建議的形式提供給有關決策機構,被有關決策機構采納后形成有關方針政策,再通過有關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來調動和保護廣大人民群眾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積極性;二是將研究成果以立法建議或議案的形式提交給有關立法機關,被有關立法機關采納后形成國家的法律或法規,再通過這些法律法規的遵守和執行,來保護和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三是本著等價交換的原則,將研究成果以商品的形式出賣給有關企業,被有關企業購買后形成經營決策,再通過經營決策的有效實施,來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進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四是將科研成果以理論宣傳的形式普及到廣大干部群眾那里去,為廣大干部群眾所掌握,進而轉化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從目前情況看,在以上四條轉化途徑中,許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往往較為重視頭三條轉化途徑,而對第四條轉化途徑則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這無論如何是不應該的。大家知道,具有一定勞動技能的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正確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經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無窮無盡的物質力量。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普及工作,曾特別強調:“要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我認為,理論能否最大限度地滿足一個國家的需要,一是決定于理論的成熟度;二是決定于理論的普及度。不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再好的理論,再好的科研成果,也不能充分實現其自身存在的價值。所以,每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必須在認真搞好科研工作的基礎上,高度重視科學理論和科研成果的普及工作,自覺地承擔起科普的責任。
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和成果的普及工作卓有成效,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端正文風。寫文章、作報告,一定要面向大眾、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盡量不用或少用群眾接觸少、聽不懂的語言,盡量要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說明問題,盡量多用淺顯的例證闡發深刻的道理。現在,有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寫文章、作報告,云山霧罩,故弄玄虛,以為群眾越看不明白、聽不明白,自己的水平就越高。這是一種十分惡劣的文風,必須認真加以克服。二是要充分利用大眾媒體宣傳科學理論和科研成果。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廣大群眾更多更愿意的是通過大眾媒體來獲取知識和信息。普及科學理論和科研成果,離不開大眾傳媒。現在,有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特別是有些專門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同志,只注重在所謂的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不愿意在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傳媒上發布學術成果、宣傳科學理論,甚至不屑于接受電臺電視臺的采訪,不屑于在面向大眾的普通報刊上發表文章,這是十分錯誤的。三是每一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要有一定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既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思想理論家,又要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活動家。
七、有為與有位的關系
在有為與有位的辯證統一關系中,起主導和支配作用的是有為。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社會上的地位,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上天恩賜的,而是靠我們認認真真的工作、卓有成效地發揮作用換來的。工作不努力,成果不顯著,作用不突出,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群眾的支持。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有作為,離不開良好的外部條件。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高度重視,專門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了文件,并在文件中明確指出:“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重要,培養高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家與培養高水平的自然科學家同樣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素質與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學素質同樣重要,任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與任用好自然科學人才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同樣重要。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發達的自然科學,也應該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文件還指出:“要按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要求造就一批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造就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的學術帶頭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強、政治業務素質良好、銳意進取的青年理論骨干。”2005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還專門聽取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工作匯報,胡錦濤同志在最后講話中又進一步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低估的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新的春天已經到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大有作為的外部條件已經具備。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定要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奮力拼搏,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為推動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我們新的更大的貢獻。
當前,要特別注意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結合時代發展的新變化,結合改革開放的新實踐,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系統研究,深入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內在聯系;深入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入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轉化為我們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二是深入研究回答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要著眼于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深入研究回答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新課題,推出更多對實踐有指導意義和對決策有參考價值的理論成果。要著眼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針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思潮,令人信服地講清楚我們為什么必須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而不能走別的什么道路,明辨理論是非,澄清模糊認識。要著眼于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深入研究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內容,積極探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
三是深入研究和回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關重大問題。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向廣大干部群眾講清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什么不能背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必須緊緊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什么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為什么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等六項重要原則。
八、治學與修身的關系
記得哪一位哲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的一生無非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做事,一個是如何做人,而且決定人生成敗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
重人格、重品行、重修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早已成為我國歷代知識分子和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負有傳承文明、咨政育人的歷史使命,要做到以理服人,首先要以德服人。不能設想,一個思想道德素質低下的人,能夠在傳承文明、咨政育人方面有什么大的作為。在現實生活中,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同從事其它工作的同志一樣,也會面臨物質和精神的種種誘惑,如不時刻注意自身修養,同樣有可能成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俘虜。所以,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定要正確處理治學與修身的辯證統一關系,始終把堂堂正正做人放在第一位。
那么,怎樣做人才算得上堂堂正正呢?古往今來,許多進步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提出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孔子提出的做人主張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提出的做人標準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提出的做人原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魯迅提出的做人準則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先人提出的這些做人主張和原則,至今仍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然而,在我看來,對如何做人問題講得最透徹、最全面、最深刻、最有現實指導意義的還是毛澤東同志。他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做人主張,那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實事求是地說,用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這一做人標準來對照檢查,我們絕大多數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好的和比較好的,基本上做到了堂堂正正。但是,也確有少數從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同志存著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謂“高尚的人”,就是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極少數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遇到嚴重挫折的時候,動搖了共產主義理想,丟掉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紙醉金迷,貪圖享樂,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能說是“一個高尚的人”嗎?所謂“純粹的人”,就是比較徹底地擺脫了動物本性,能夠把自己的欲望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的人。個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吃喝嫖賭啥都好,坑崩拐騙啥都干,而且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能算得上是“一個純粹的人”嗎?所謂“有道德的人”,就是注重個人修養,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的人。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社會上妒賢嫉能、見危不助,在家庭里不忠不孝、藏污納垢,在本職崗位上抄襲剽竊、欺世盜名,能說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嗎?所謂“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就是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落落大方、襟懷坦蕩的人。個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熱衷于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媚權阿貴、唯利是圖,能說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嗎?所謂“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人。少數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對人民群眾的疾苦視而不見,對人民群眾的呼聲充耳不聞,整天在那里昧著良心說瞎話,能說是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嗎?
造成某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行為不端,為人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從根本上說,問題還是出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所以,作為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努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真正從思想上筑起拒腐防變的鋼鐵長城。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讓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旗幟高高地飄揚在我們心靈的天空,讓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崇高的社會主義信念深深地扎根于我們內心的田野。其次,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奉獻社會、服務人民、報效祖國作為我們矢志不移的人生追求。第三,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誘惑和侵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