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社會物質分配規律 淺談社會物質分配規律 三
在公元3世紀,歐洲北部的日耳曼人還處于原始共產主義——氏族公社的末期的時候。他們擊敗了處于奴隸制解體時期的西羅馬帝國,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法蘭”的拉丁語是“自由”的意思。
當時的法蘭克包括現在的法、德、意。他們實行分封制,即將奪得的土地連同土地上的奴隸分封給自己的親兵、教會。受封者成為大封建主可以世襲,而且在本領地內有行政、司法、軍事、財政權力,還有再分封土地的權利。教會既是控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又是剝削人的大封建主。分封制的結果造成國王的權利是有限的,由此產生了國王、大封建主、教會之間的激烈的武裝斗爭。
由于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并走向集中。隨著手工業者的集中發展而產生了城市。城市的手工業者就是資產階級的萌芽,代表了新興、先進的生產力。既然是新興、先進的生產力的代表就必然與當時的封建制度產生矛盾。所以,城市的居民為擺脫封建主的壓迫、剝削謀求獨立而與封建主發生了武裝斗爭。在國王、封建主、教會、城市居民的利益斗爭中,城市居民最終獲得了城市自治權。城市居民自己成立了市議會,民主選出了管理人員,這都成為了后來自由、民主制度的雛形。
13世紀,國王腓力四世在與大封建主、教皇的斗爭中,為了加強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于1302年,召集法國歷史上第一次“三級會議”,有高級教士、大封建主、富裕的城市居民參加。主要職能是決定稅賦分擔。這說明了城市居民政治力量的重要、地位的提高,同時鼓舞了新興、先進的資產階級為自己利益而斗爭的勇氣和決心。
在城市居民的英勇斗爭下,1357年,國王又決定“三級會議”有權自行召集。國家每年開會三次,內容是決定稅額、監督稅賦的征收和使用。后來三級會議又派代表但當了國王的顧問。城市居民名義上已進入了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這進一步鼓舞了新興、先進的資產階級為自己利益而斗爭的信心。
15世紀起,法國社會有了教會組織的慈善活動以及政府對貧困人的培訓和對兒童的教育。
18世紀晚期,法國資本主義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生產關系仍是封建專制制度。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和受英國民主政治的影響,法國產生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資產階級思想家。他們從事反對封建專制、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思想宣傳,并且日益深入人心。
1789年,對于世界有重大影響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終于爆發了。巴黎人民進行了武裝起義,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發表了充滿新興、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的綱領——“人權宣言”,其基本原則是:自由、平等、人權,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92年,巴黎人民又進行了第二次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1793年,巴黎人民又進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右派的統治,建立了有益于人民利益的資產階級民主派政權。
1830年,巴黎人民又再次進行了武裝起義,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復辟。
國王權利的弱化、城市的民主自治、“三級會議”制度,資產階級先進思想的宣傳,都使自由、民主、人權意識日益深入人心,成為了后來社會救助、人民起義的思想條件。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人權宣言”的頒布說明了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人權思想的勝利,并為后來的社會物質分配以及國家用行政力量干預社會分配提供了思想意識、行政力量、和法律支持。
二戰后,法國采用凱恩斯“國家干預”的資本主義理論。至上世紀80年代,法國四分之一的工業和90%的銀行都在國家監督之下。自1944年起,政府編制了1944——1946。1947——1953等年度直至90年代詳細的經濟發展規劃。由于國家按計劃組織生產,法國戰后至60年代平均增長率為6.1%。60年至74年平均增長率為5.7%。高于美國的3.9%。英國的3.%。德國的4.7%。到70年法國已超過英國僅次于美、日、德,成為西方發展最快的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有 “計劃經濟”使得工資和社會福利問題更容易得到改善。
“法國對國企工資總額實行預算管理,企業和財政部之間有一個工資談判,企業沒有自主權。即使企業效益好,也不能隨意大規模增加工資。確定企業工資總額的增長要分三個步驟。第一,財政部預測局在每年年末根據下一年物價漲幅和經濟發展趨勢及企業的預算情況,提出一個總體指導方針;第二,有關專家再據此作出具體測算,列出工資總額增長的標準;第三,財政部按照此標準與企業進行一對一的談判,最終確定企業下一年工資的增長幅度。虧損企業暫時停止這種談判,不允許增加工資總額。”(青參北方經濟報 2008-07-25 ) 企業與財政部談定后再與本企業工會協商確定管理人員、工人的具體工資額度。
“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報酬收入由政府確定。法國國有企業如法國航空公司和法國鐵等大型國有企業是政府公共部門的一個組成部分,經營者一般來自政府高級公務員,但也有從市場上選聘來的。從政府高級公務員中選聘的企業經營者,一般保留公務員身份,薪酬收入按其原在政府部門所任職務的工資標準確定。從市場中選聘的企業經營者,其報酬由企業董事會根據企業規模、經營目標和工作難度,以及市場中同類企業經營者報酬水平等因素,提出建議報國家行業部委確定。隨著私有化進程,國有企業經營者薪酬已由過去的‘工資+獎金’的結構逐步轉變為‘基本工資+獎金+長期激勵收入(如股票期權)+福利(公司住房、公車、帶薪休假、養老保險計劃等)’的結構”(《國際勞工與信息》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所長劉燕斌2003年赴法國考察企業薪酬制度報告)。
法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對法國20萬名企業高管的調查,2007年平均為5.83萬歐元。1000人以上大企業高管的平均工資超過30萬歐元,250-1000人企業高管的平均工資為17.8萬歐元,50-250人企業高管的平均工資為10.3萬歐元,10-50人企業管理者的平均工資為6.8萬歐元,10人以下企業管理者的平均工資僅為4.1萬歐元。從行業看,金融機構高管的年均工資收入最高。(新華社巴黎2009年9月21日)
“美國海氏咨詢公司對法國11家大企業的調查顯示,這些大企業高管去年平均收入為580多萬歐元”,( 2008年04月24日 新華網)
“2006年法國收入最高的50名大老板平均收入380萬歐元,其中包括他們的工資、獎勵、購股特權增值等帶來的收益(其他收入如股息、買賣股票、退休或解雇金等尚未計算在內)。相當于一個領取平均最低工資的法國人316年的收入。其中薪水收入最高的人是雷諾汽車公司總裁路易·施威特澤:1193萬歐元。也就是說,與法國目前大約200萬領取最低平均工資的人(年薪12000歐元)相比,施威特澤一人一年的收入,相當于平均最低工資者要干994年才能拿到的數額。這僅僅是上述大老板們的工資,還沒有算上他們的其他收益,比如股票分紅。與股息收入相比,工資只是一個小小的“零頭”。還有企業上層有限的一批人士擁有以“友情價格”購買股票的特權(相當于原始股)”。( 2007年11月02日 文匯報)
法國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主要是由直接薪酬和間接薪酬兩部分組成。直接薪酬包括固定工資和獎金,獎金一般為工資總額的10%-15%。。間接薪酬主要包括福利津貼(雇主支付各種保險費用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障,免費午餐等)。直接薪酬中的固定工資是行業協會確定的職務等級工資標準;
法國國鐵中層管理人員分為三個等級,其平均工資水平:2001年 歐元/月
|
基本工資 |
獎金 |
工資總額 |
一般干部 |
2500 |
375 |
2875 |
部門經理 |
3620 |
920 |
4540 |
高級經理 |
6100 |
920 |
7020 |
法國國鐵普通員工實行的等級工資制——即4等12級制
2001年 歐元/周
|
1等 |
|
2等 |
|
3等 |
|
4等 |
1級 |
317.5 歐元 |
4級 |
411 歐元 |
7級 |
501 歐元 |
10級 |
601 歐元 |
2級 |
351 歐元 |
5級 |
441 歐元 |
8級 |
531 歐元 |
11級 |
641 歐元 |
3級 |
380 歐元 |
6級 |
471 歐元 |
9級 |
561 歐元 |
12級 |
681 歐元 |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普通員工之間工資差距不是很大,最低與最高之比為1:2.14。、最低員工與高級經理之間的薪酬差距5.5倍,扣稅后相差3倍。
法國公交公司三種普通員工的平均工資水平是:2001年 歐元/月
|
基本工資 |
獎金 |
|
維修人員 |
1800 |
270 |
2070 |
公共汽車駕駛員 |
1885 |
290 |
2175 |
地鐵駕駛員 |
2020 |
300 |
2320 |
法航飛行員工資結構是基本工資+獎金,但獎金占總收入的70%左右。2001年 歐元/月:
飛行機械師:7800。飛行員:9500;機長:13000。資深機長:14000。
飛行員的平均薪酬水平一般高于高管人員,甚至資深機長的薪酬水平超過了董事長。
法航中層管理人員平均薪酬水平 2001年 基本工資+獎金 歐元/月
一般管理人員:2700;第一級干部:3300。第二級干部:4200。第三級干部6300
(以上數據:《國際勞工與信息》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所長劉燕斌2003年赴法國考察企業薪酬制度報告)
“法國私人企業的工資確定機制主要通過國家、雇主和雇員的三方集體談判的形式決定,雇主協會和工會是集體談判的兩大主體,但政府具有最終裁定權。集體談判的基本內容包括職業培訓、社會保障福利措施、休假制度、工作時間、工資和勞工權利等內容。談判一般分三個層次:企業級、行業級、國家級。某個行業的集體談判結果,其會員企業必須執行。一些規模過小或沒有工會組織的企業,一般根據行業級談判結果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經與雇員協商確定工資。并簽訂合同。2003年法國私營(或混合經營性質)企業管理階層的平均年工資是42924歐元。工人的年工資是15900歐元。管理階層的平均工資是普通工人的2.7倍,男性雇員與女性雇員的工資差距為19.7%”。(法國2005-2006年度經濟社會統報告百度)
收入最高的高管1193萬歐元年收入是工人15900年收入的750倍
11家大企業高管580多萬歐元年收入是工人15900年收入的386倍!
20萬名高管平均5.83萬歐元的年收入是工人15900年收入的3.6倍!扣稅后2.5倍。
高管平均年工資42924歐元是普通工人的2.7倍,扣稅后2倍。
法國公務員的范圍除了政府部門外,還包括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中的部分雇員。法國公務員目前人數達到53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的20%以上。
法國公務員工資制定原則是:為了使人才很好工作,過低收入會影響工作,過高收入會引致奢侈同樣影響工作。因此:1要根據國家財政狀況 2 與企事業單位類似工作崗位待遇相平衡 3 政府與公務員工會協商工資調整并隨物價上漲而隨時上調。
法國工資的具體形式是指數等級制。即規定各級人員不同的指數,各地政府每年根據本地物價定工資基數,指數乘以基數即工資。
根據1989年4月工資表,法郎/年
最低指數 最高指數
A 教授 344 810
高級行政官
法官
B 中央行政機關 254 478
駐外國秘書
政策執行者
中小學教員
C 辦事員 231 335
打字員
技術工人
D 勤務人員 194 245
非專業性公務員
B類以下人員占公務員的大多數,其最高指數478為最低指數194的2.5倍
總理 1558
總統 1406
財政總監 1178 1291
科學院長 1125 1178
部長 市長 962 1063
(《海外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制度》人民出版社張金嶺著)
C、D級公務員:從事秘書、工人等基礎性工作。B級:有高中畢業文憑,從事行政助理、文書等工作。A級:有學士或者碩士文憑,從事日常行政管理,負責領導B、C、D級人員工作。
2006年每個工資指數是50歐元/年。
總理1558*50=77900(交46.75%稅后為)41900
部長 市長1063*50=53150(交46.75%稅后為)28150
A級教授、高級行政官、法官最高工資:810*50 =40500歐元/年(交46.75%稅后為)21567
B級人員:中央行政機關、駐外國秘書、中小學教員最高工資:478*50 =23900歐元/年。(交41%稅后為)14101
C級辦事員、打字員、技術工人最高工資:335*50 =16750歐元/年(交31%稅后為)11558
D級非專業性公務員最高工資:245*50=12250歐元/年。(交21%稅后為)9678
41900/9678=4.3
28150/9678=3
21567/14101=1.5
21567/11558=1.8
21567/9678=2.2
14101/11558=1.2
14101/9678=1.5
總理的稅后年薪是最低工人的4.3倍。
部長 市長的稅后年薪是最低工人的3倍。
高級公務員的稅后最高工資是最低工人的2.2倍。
大多數公務員的稅后最高工資是最低工人的1.5倍。
公務員與最低工人收入差別不很大的原因在于,政府制定的公務員工資制定原則是關鍵,使得公務員收入與市場經濟接軌。政府與公務員工會協商公務員工資調整是個好形式,使公務員工資在自由競爭條件下產生整體協調性。
法國的公務員、國有企業、私人企業的工資,除去少部分高收入者外,多數人與工人工資的稅后差距在2倍左右。總體收入差距不是很大。這要歸結于市場化自由競爭條件下雙方長期拼死斗爭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通過了一系列社會立法為勞工提供社會救助,例如, 1898年制定了工傷補償制度, 1904年制定了兒童救濟制度, 1905年制定了對患有疑難雜癥的老人的義務救濟制度, 1913年制定了孕婦救濟制度, 這些立法可以看做是法國行政力量干預社會保護的開端。(《歐洲研究》2008年第5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1923年政府對3 - 13歲的兒童提供補貼,1930年制定了《社會保障法》,為工資低于一定水平的全部勞工提供預防疾病、孕產、殘疾、退休和死亡的社會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法國及北歐的政治和社會力量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左派政黨和工會組織的力量不斷成長,確定了福利制度進一步發展、完善。確認社會保障是一種基本權利,所有公民不論就業還是非就業人口,都應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歐洲研究》2008年第5期)
自己的強大組織,長期、堅決的斗爭,再加上二戰后至70年代世界經濟需求旺盛,為工人階級及廣大勞動者增加了些收入。
法國的社會保障包括:最低工資、家庭補貼、最低生活保障。
對于低收入者,國家《勞動法》中有最低工資原則規定。即指支付給工薪勞動者保證最基本生活需要的報酬,它只涉及基本工資部分,不涉及補償,獎金等。法國早在1915年就有最低工資,為世界之最。“最低工資是為保障勞動者基本生存條件而建立的,同時它也是國家干預市場的重要產物。1950年開始實行增長性最低工資,即根據物價上漲的幅度和分享社會發展成果而逐年遞增,一般每年增加一次。當年的標準是75歐元/月。目前有1400萬雇員中大約有200萬工人領取最低工資。”(《國際勞工與信息》劉燕斌2003年9月赴歐考察報告)
2001年的月最低工資是1127歐元,(《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38期 )
每月1127歐元是什么樣的生活狀況呢?根據巴黎2009年一季度物價;在巴黎地區的郊外租一間40-50平米的小間,每月租金大概要600歐元左右。一般正常的日常生活必需支出為:吃飯(面包、肉、菜、水果)、生活用品(洗衣、洗頭等)每月開銷大概在200歐元;交通(郊區火車、公共汽車,)70歐元;手機費30歐元;一個人生活的水費20歐元、電費30歐元、煤氣費20歐元。(以上數據摘自百度)
合計370歐元。30歐元可購買廉價服裝。由于醫療、教育基本免費,余下的727歐元可以租間房屋。不過1127是2001年的標準,不知2009年提高了多少。不過可以肯定,1127歐元的月最低工資能維持一個人的最低基本生活。如果能住進政府的廉租房,或者還有些獎金類收入,生活還能好一些。
法國的家庭補貼名目繁多范圍廣泛,生老病死、失業、退休、入學、住房等均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因此常被視為法國社會福利高水準的具體體現。法國憲法的序言中聲明:“國家確保個人和家庭的發展的必要條件”,據統計,“法國目前享受各種不同家庭補助的人數達到900多萬人,占總人口15%。無論什么人收入多少都可以申請領取的補助,補助有:農業補助。家庭補助。住房補助。搬家補助。扶持家庭補助。開學補助。上學補助。孩子補助。20歲以下的殘疾人教育補助。家庭教育補助。家庭無力撫養補助。3歲以下孩子照顧補助。10歲以下孩子照顧補助。單身父母補助。特殊教育補助等。老年人每月補貼569歐元。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補貼每月是109歐元,3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補貼是每月248歐元”。
“2000年法國各種家庭補貼(醫療、住房、老年、失業、養老等)的總支出達到4000億歐元,占GDP的比重達到了30.3%,僅次于北歐的瑞典。近年來,法國社會保險的規模不斷擴大,支付壓力日益沉重。2000年法國社會養老保險出現了3400萬歐元的收支缺口”。
“2003年,法國國家就業局的預算達到了18億歐元,達到整個財政預算支出的1.5%。為增加就業,抑制過于嚴重的企業裁員行為,1996年,社會黨執政時實施了重大舉措,議會通過了將周工作時間由39小時降低至35小時,但仍按39小時付工資的《羅比安法案》。法國是歐洲惟一實行周35小時工作制的國家。通過縮短勞動時間,間接增加了不同勞動者特別是低技能人員的就業機會和工作時間。進入21世紀以來,法國勞動力市場的就業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7%,明顯快于整個歐盟區(15國)1.3%的水平。為減少勞資雙方的摩擦和對抗,支持這一法案的執行,政府在1998年的就業預算中安排了約430億法郎,用于補貼因縮短勞動時間而帶來的損失”。(以上數據《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38期 )
針對失業群體,法國還有 “最低收入保障” 制度,其福利資格由政府通過經濟狀況審查的方式確定,資金來源于國家稅收。其意義在于,它是一種國家層面的普遍的社會救助。
“2002年法國的最低生活保障,單身生活、無孩子者每月405.62歐元;單身生活有一個孩子,或一對夫婦無孩子每月608.43歐元;單身生活有兩個孩子,或一對夫婦有一個孩子每月730.12歐元;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每月851.81歐元;此外,每多加一個孩子,每月加162.25歐元”。(《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38期)
單身每月406歐元怎么生活呢?單吃飯穿衣是足夠了。醫療、教育基本也不用支出,就差住房了。法國政府規定,各地區建房必須有20%是出租房,租金比私人低一半左右。另外,政府生活補貼中有住房補助一項,這些優惠政策窮人都可利用。如果這樣的話,406歐元還可以讓窮人茍延殘喘地活著。
法定的最低工資、生活補貼和最低收入保障三條制度,保障了低層社會群體的最低生活需要。“在企業里,工人與工程師的工資差別也已從50年代的3.9倍縮小到2.6倍。基尼系數1995年為0.327,目前估計不超過0.32,低于0.4的警戒線。(美國目前的基尼系數為0.47。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在0.48左右。)另據歐盟統計辦公室的抽樣調查,按照五等分法計算,2001年,法國最高20%人口的收入總額與最低20%人口的收入總額之比為4倍,比1995年的4.5倍降低了0.5倍,而同期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為4.4倍。法國與歐元區及全部歐洲國家相比,屬于較低水平。從1996年到2001年,法國貧困線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7.2%下降到6.1%。還有360萬人”。(《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38期)
法國的貧困率在歐洲各國中已大大降低。按生活費低于中等平均收入50%(2007年的標準為每人每月758歐元)計算,1970年時的12%貧困率,已降到2006年時的6.3%;如果按全歐洲標準計算(每人每月910歐元),貧困率已從17.9%下降到12%。總之,法國目前的貧困者(約370萬——700萬人之間),狀況比瑞典(12%)、丹麥(12%)、德國(13%)、英國(19%)、意大利(20%)、希臘、西班牙和愛爾蘭(均為20%)諸國都要好些。(歐洲時報 2009年03月31日 )
實施社會保障降低貧困率需要資金,其實質就是物質的再分配。
法國的最低工資、生活補貼和最低收入保障的資金是從哪里來的呢?
法國也曾經歷過財富分配日益懸殊,社會矛盾加劇的歷史。為了糾正分配不公,“1848年,國家提出了實行所得稅的法案,但受到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對,始終未能付諸行動。1926年所得稅體系框架基本建立起來。1959年對所得稅法進行重大改革, 1971年將個人所得稅法改為所得稅法,成為法國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從國民核算中看,2001年個人所得稅收入規模為479億歐元,占GDP的比例為3.3%。從國民核算中看,2001年法國個人所得稅和財產稅之和占居民總收入的比例為12.5%,達到1370億歐元。而1990年這一比例僅為7.7%,在10年間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38期)
1848年提出所得稅法案,由于受到政治力量的反對而未實行。過了78年才基本建立,又33年后進行改革,再過12年后定型。前后共用了123年!可見斗爭是非常激烈的。可以肯定是:關鍵是在二戰后,法國政治和社會力量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左派政黨和工會組織的力量不斷成長壯大,并從法律上確定了福利制度進一步發展、完善,確認社會保障是一種基本權利,所有公民不論就業還是非就業人口,都應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所得稅法才完成了重大改革。以至1971年將個人所得稅法改為所得稅法,成為法國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
1 法國的個人所得稅是對所有有收入的個人征收的稅,其原則是根據收入不同而采用高額累進制:即依據人們收入數目而劃分不同的征稅檔次。“年收入4121-8104歐元者,稅率為7.5%;8105~14264歐元為21%;14265-23096歐元為31%;23097-37579歐元為41%;37580-46343歐元為46.75%;46343歐元以上為52.75%。”收入越多,納稅也越多。(《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38期)
2除個人所得稅外, 法國政府對居民的存量財產也進行稅收調節。主要的稅種為:財產轉移稅、財產升值稅、巨富稅等。總之,財富越多,納稅也越多。
3 全民負擔的社會福利分攤金制度。體現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對風險的共同分擔。收入多多分攤,收入少少分攤,“2001年分攤金占GDP的比例達到了16.3%。在歐洲,法國成為僅次于瑞典的第二大稅負沉重國家”。 (《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38期)
資金來自高額累進征收的財產稅、個人所得稅。即多收入者多繳稅少收入者少繳稅,用稅收來補貼低收入者。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稅金歸根結底都是勞動人民創造的被剝削者剝奪的的剩余價值,即勞動人民自己的財富。
稅收理論的設計是多收入者多繳,但實際收入與繳稅額并不完全同步。
“法國貧富差距縮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最低收入的增長最快。這一進展趨勢降低了貧困率。但資本家對人民財富的掠奪并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卻削弱了中產階級,使之成為近年來變遷的最大犧牲者,事實是,法國是近二十年來保持工資差別沒有懸殊化的少有國度,可是占工薪族近60%,月薪在1300歐元至2500歐元的群體,卻成了為所有人掏錢的斷線風箏。因為,他們享受不到最窮困階層者所得的種種優惠;另一方面,他們也不能像最富裕群體一樣獲得稅務減免待遇”。(歐洲時報 2009年03月31日 )
所以長久以來就有人說法國社會物質分配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狀是不對的,應該說是葫蘆形狀,即一頭(占人口3%)非常大,另一頭(占人口13%)很小,中間(占人口50%)也不大。因為“50%的法國中產階級年收入大約在14000歐元到41000歐元之間。也就是說,一位法國中產階級人士工作一年的平均收入,也就是27000歐元”。( 2007年11月02日 文匯報)與最低工資13000比較只有2倍,而那3%的大資本家、大資本家+高級公務員以及大資本家+高管,動輒數千萬的巨額工資收入才只是其總收入中的“零頭”,其收入大頭股息、買賣股票、財產稅等很多項又可以逃稅,逃稅在資本主義世界又是屢見不鮮極普遍的事情。另外,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減、免稅政策,這些政策只有巨富才能享受到,也可以說就是專門為巨富制定的。政府還制定很多有利于巨富的優惠政策。比如巨富有權用“友情價格”即低廉價格購買原始股,還有優先認股權和免費贈股等等優惠政策。還比如:按《羅比安法案》實行周35小時工作制,企業仍按39小時付工資,可政府每年拿出430億稅金補貼了企業因縮短勞動時間而帶來的損失。每每經濟危機,不都是政府用工人創造的財富去幫助巨富渡過難關嗎?總之政府決不能讓巨富吃虧,巨富一手拿出去的東西另一只手必須加倍拿回來。因為政府就是巨富的,巨富又掌管著政府。可見政權何等重要!
稅收并沒有也不可能阻止法國兩級分化的發展,相反法國兩級分化非常嚴重,“葫蘆”大頭的3%的巨富在瘋狂掠奪人民財富,越來越富。多數人越來越窮。
因此,如果有人認為法國政府是為多數人服務的政府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法國總統及一些高級公務員本身就是大小資本家,是擁有企業的巨富,是真正的收益者,對工資收入根本不屑一顧。而收入數千萬的總裁和高層人士只是巨富的“打工者”,是小資本家。因此,法國政府是資本家的政府,是巨富的政府,是為資產階級根本利益服務的。
法國政府運用政治權力和組織管理的力量,矯正市場機制只顧眼前的缺陷,通過稅收拿回了大多數人的部分財富再通過分配補助給部分人。其目的是縮小多數人之間的收入差距,緩解階級之間的矛盾,使社會獲得暫時、相對的穩定,以利于大資產階級長遠攫取更大利潤。但前提是企業利潤只能提高不能減少,如果利潤減少那將是大資本家不可接受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開始頻發,資本家利潤開始減少,各國政府開始向勞動人民轉嫁危機。
1986年希拉克出任法國總理后便力推經濟自由主義政策,開始推行私有化。 1993年法國又進一步推行私有化,造成工人大量失業,工資福利下降。
進入21世紀,隨著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不斷頻發、加重,法國經濟同樣陷入困境,“GDP實際增長率由2000年的3.8%降至2003年的0.5%。法國勞動力市場的就業人數也難以擴大,2002年就業人數為2628萬人,增長率僅為0.7%,比2000年降低了2個百分點。同時,失業率居高不下2003年達到9.4%,高于歐元區(8.9%)和整個歐洲國家(9.1%)的平均水平。法國居民收入的增長隨之放慢,主要表現在工資水平的增長上,2002年法國全社會的小時平均最低工資為6.83歐元,比1990年僅增長1.4倍,而1990年比1980年的小時最低工資增長了2.24倍”。(《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38期)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將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推入深淵。法國自然不能逃脫。
“占參議院多數席位的法國總統薩科齊領導的人民運動聯盟,繼眾議院后投票通過了結束每周35小時強制工作制的法案。而處少數席位的社會黨雖持反對意見也無意義。參議院還決定采取其他重要改革措施:將調整罷工規定、收緊失業救濟標準,政府為減少失業壓力,放慢了法定最低工資的增長速度,使雇主能以低工資多雇人,造成工人收入下降。政府還推出延長法定工作時間以及推遲退休年齡等改革措施:企業退休員工領取足額退休金的工作年限將由目前的40年增加到41年”。 (2008-06 新華網)
其實,在允許雇主增加工作時間,廢除每周5小時工作制的決定之前,法國實際工作時間已不止每周35小時。“2007年全年,法國人每周平均有效工作時間(包括小時工)共計37.9小時:其中農工的工作時間最長,達54.3小時;其后依次為,手工業者和商人(52.4小時)、公務員(42.1小時)、科技人員(37.1小時)、工人(36.8小時)、雇員(33.3小時)”。(國家商務部網站 2008-8-8 )
“今、明兩年法國企業員工平均工資將分別增加2.8%和2.6%,是近30年來增幅首次低于3。0%。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將是工人和銷售人員”。(新華網2009年9月8日)
總之,法國政府動用一切力量,想盡一切辦法,制定各種法律、規章制度,來減少勞動人民的收入,增加或至少保證經濟危機期間資本家的利潤。
以浪漫聞名的法國人懷念過去,那時他們有充裕的休閑時間,不干活的日子多。除了周末兩天休息日以外,每年還有十一天的法定假日(元旦,五一,國慶,兩次世界大戰停戰日以及六個天主教宗教節日),外加五周帶薪年休,總共140天。除此之外,每個員工每年還有12天的職業培訓假。
現實是: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法國家庭購買力在下降,“2006年上升幅度僅為2.3%。然而根據《資本》雜志的報道,法國前五十名的巨富們平均收入上升幅度卻達到25%,最高者達到59%。”( 2007年11月02日 文匯報)
2004年10%的富人年收入33190歐元。
10%的窮人年收入9720歐元。
收入比:2004年:3.14比1
2005年:3.37比1
2006年:3.41比1
2006年法國人均收入17600歐元。按歐盟標準人均收入60%為貧困線,月收入880歐元以下有790萬人,占人口13.2%(新華網 2008年7月20日 )
“1根黃瓜,1歐元; 1公斤 西紅柿,2至3歐元; 1公斤 茄子,3至4歐元;1只菠蘿,1至2歐元; 1公斤 蘋果,2至3歐元; 1公斤 葡萄,2.5歐元; 1公斤 無花果,5至6歐元。法國國家統計局發現,近20%的法國人已經‘不吃或很少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對于40%月收入不到1200歐元、特別是13%月收入不到700歐元的法國普通人來說,新鮮水果與蔬菜已經變得“太貴了”。這是二戰以后法國從來沒有過的驚人現象”。 ( 2007年11月02日 文匯報)
40%+13%=53%即一半人口已感到生活有壓力了!
法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兩極分化在加劇!
法蘭西是個偉大的民族,早在1789年的資產階級革命中,是由于巴黎人民數次的挺身而出,進行堅決的義無反顧的斗爭,才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徹底勝利。
法蘭西又是個具有高度覺悟、極富革命性的民族。里昂絲織工人于 183l 年為增加工資而起義后的第三年又舉行了第二次起義,并提出了“不共和,毋寧死”的政治性口號。
1848年,巴黎工人的“六月起義”進一步提出了建立“工人的政府”的無產階級政治宏圖。
緊接著1871年發生了巴黎公社革命,工人直接奪取了政權。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的首次嘗試。
1968年5月,由于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和受中國文革的影響,法國學生、工人掀起了“五月風暴”。在近一個月里,全國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全國工廠停止生產,商店停止營業,銀行中止業務,海陸空交通全部中斷。整個法國日常生活的全部秩序都陷入空前的混亂。原因是,學生反對越南戰爭、抗議經濟狀況惡化,社會失業人數多達50多萬,青年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威脅。工人反對總統獨斷專行、企圖取消罷工的法律,要求每周40小時工作制,保證每月200美元的工資。農民反對政府削減小農戶的政策。最終戴高樂總統基本滿足了工人提高工資的要求,國民教育部長辭職,實行教育改革。1969年4月,又有800萬人罷工游行,宣傳民主改善民生反對政府的經濟政策,戴高樂最終在全民投票中下臺。
今天,還是在那個誕生巴黎公社震驚世界的地方,還是在那個被馬克思恩格斯極度頌揚的屢屢爆發起義的地方。
深入民心的民主意識、堅決徹底的革命精神、法律的支持、歷史悠久的罷工斗爭經驗,使革命性責任感極強的英雄的法國人民又一次次地走上街頭。
2006年3月28日 ,由于 “首次雇傭合同”的法律如果通過,將導致資本家可以隨意解雇工人并降低工資,全國針對該項法令的抗議活動達到了高潮。反對這項法令的學生、工人發動了全國300萬人大游行 ,將法國130多個城市淹沒在抗議聲中。與此同時,法國鐵路、公交、航空等行業都發起了大規模的罷工活動。在《國際歌》的伴奏下,“土耳其共產革命聯盟”的幾個人走在最前面。幾個高舉蘇維埃革命時期旗幟的俄羅斯學生緊隨其后。全國2/3的高速列車和50%的地方列車“熄火”。巴黎一半的地鐵和郊區鐵路停止營運。巴黎兩大機場1/3的航班被取消。教育、稅收兩大部門有40%的人參加罷工。電力、郵政部門的罷工人數接近15%。印刷工人的罷工導致報紙停刊。在學生與工人共同、堅決的斗爭中,政府被迫取消了“首次雇傭合同”立法。( 2006年3月29日 人民網)
2008年法國失業人口達到二百零七萬,比2007年上升百分之八點五,預測二○○九年將達到百分之九點八,二○一○年達到百分之十點六。面對如此嚴峻形勢,這個有著革命傳統的人民、強大抗議傳統的國家,在 2009年1月29日 ,爆發了經濟危機以來第一次全國大規模的罷工活動。抗議薩科齊無意幫助消費者和對日益增加的失業的擔憂,指責經濟蕭條的禍首銀行家。試圖迫使薩科齊總統和商界作出更大努力,推出政策保護職位和工資。巴黎超過二百萬工人參加大罷工。當天其他各地有近200場示威游行活動,共有250萬人參加。有三分之一的教師、四分之一的郵政工人和百分之二十三的電力工人,百分之四十的鐵路工人參加罷工。( 2009年01月30日 中國新聞網)
與全國大規模罷工遙相呼應的是,各地、各行業的小規模罷工更是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雖然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人民,一次又一次的罷工、示威、游行、抗議。但沒有改變工資、福利下降的趨勢。他們眼下還沒有明白問題的關鍵是資本主義分配規律搗的鬼,而該分配規律的激活又決定于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性質。但可以肯定,大家很快就會明白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總結如下:
1 國王權利的弱化,王侯們的斗爭,有利于人民對自己利益的認識以至后來爭取城市民主自治權。“三級會議”在制度上奠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進一步堅定了人民捍衛自己利益的決心。通過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早期資產階級思想家,長期的反對封建專制、天賦人權、等思想宣傳教育,人民覺悟程度逐漸提高,自由、民主、人權意識深入人心,這都成為后來人民起義的思想條件。由于人民的覺悟,在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革命過程中,法國人民是堅決、積極、主動的。因此革命是徹底的,沒有留下英國似的君主立憲制尾巴。以致對后來百余年中的世界革命都影響巨大。同時,為后來人民為自己掙得更多民主和利益創造了思想、組織和法律條件。
“人權宣言”的頒布說明了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人權思想的勝利,并為后來的社會物質分配以及國家用行政力量干預社會分配提供了法律意識。
2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與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對立的,他們是不會為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著想的。因此,在私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得不到保證的,資產階級即使給工人增加一些工資或福利,也是在工人不屈不撓、英勇斗爭的前提下被迫的。沒有斗爭就沒有工人的一切。這是絕對真理。
工人即使多得到些收入,或是用在提高體力或是用在提高智力或是用在養育子女上,都是為了長遠更好的接受剝削,資產階級還是最終獲得了更大的經濟利益。
3由于資產階級掌握了生產資料所有權,必然是國家的統治者,同時也掌握了物質財富的分配權。因此,為了賺錢他們可以隨時制定和修改一切法律、規章制度,以及用其它手段來增加、限制或減少勞動者的收入。
“二戰”后至80年代,全世界都處在戰后經濟建設高漲期,法國工人工資只是相對稍有增長,但資本家的利潤更高。因此,階級矛盾沒有尖銳化。由于經濟危機企業利潤下降。本來就一鍋湯有多喝就有少喝,資本家還要高利潤工人就只能少喝。所以全世界的工人工資在60至70年代徘徊,70年代開始相對下降。從80年代起各國又頻發經濟危機。尤其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出現了資本主義世界性整體危機。為將經濟危機的災難轉嫁到工人頭上,資產階級一只手廢除有利于保障工人權益的法律。另一只手制造通貨膨脹,使勞動者的收入出現絕對下降。
4法國的資本主義歷史很長,生產力非常發達,再加工人的斗爭意識,社會法律環境等綜合因素,其勞動力價值相對較高,這屬于歷史的、傳統的因素。資產階級即使在削減工人工資的時候也不得不考慮歷史的、傳統的因素。因此,他們的最低工資(實際物質量)可能比另一個國家多數人的生活都要好。但單純比數字是不科學的。應該諸因素、全面的對比才能得出理性結論。
總而言之,法國人特別是窮人的“幸福”生活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們決不能認為他們的生活比我們好而他們就幸福了,就值得我們羨慕了。好與壞都是相對的,與我們比較是好,但與資本家比較則是天地之差。巨大的貧富差距說明了他們階級對立和所受的剝削、壓迫程度之深,其心理的階級仇恨與憤怒是不可想象的。
5法國的跨國公司,搶奪了第三世界大量的財富。為麻痹、腐蝕工人階級,永葆資產階級政權穩固。資產階級從中拿出一丁丁財富給了本國工人,使本國工人也得了點便宜,增加了點收入。
6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價值的總趨勢是相對下降的,在某個階段內比如經濟危機期間還要出現絕對下降。這是由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本質決定的。由此產生了勞動者特別是工人階級的貧困,工人階級的貧困又導致了社會消費不足,社會消費不足的結果必然是社會生產過剩,生產過剩的實質就是生產與消費失調,統稱為“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必然現象。因此,收入差距小是相對的、暫時的,兩極分化是絕對的、長期的。因為沒有兩極分化就沒有經濟危機。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各國每5-----6年就發生一次,20世紀30年代和2008年是資本主義世界整體性的經濟危機。
因此不消滅私有制就沒有物質分配的公平。不消滅私有制就沒有窮人的幸福。不消滅私有制就沒有社會的進步。
從社會普遍的表面現象來看,大家工作后獲得了工資。然而對于人與人之間工資的數額差距,不同階級社會有不同的說法,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認識。管理者通常的解釋是:每個人能力不同啊,按勞分配么!這一切不很“正常”么?然而大多數人卻是陷入困惑:為什么收入差距越來越大了呢?為什么勞動者收入越來越少了,生活越來越艱難了呢?新的三座大山怎么又壓到了人民頭上了呢?為什么一邊是喝得醉熏熏的開著寶馬橫沖直闖。一邊是餓著肚子拄著拐杖滿街乞討呢?為什么自2006年起,中央就反復提出并著手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呢?
我們不會忘記歐洲奴隸社會偉大的斯巴達克起義,我們也不會忘記我們封建社會自陳勝、吳廣起無數次的偉大光輝的農民起義。我們同樣不會忘記美國為反抗英、法而進行的獨立戰爭。當然對于近代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的造反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這所有一切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993年9月,鄧小平與其弟鄧墾談話時指出: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鄧小平還說過:“如果出現兩級分化那我們的改革就走到斜路上去了”。 《學習時報》
近一年來,特別是近幾個月,媒體報道關于收入分配不公或制度改革的文章連篇累牘。其實,國家發改委2006年就已制定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報告并上報到國務院了。只是因為各方利益爭執而至今無法出臺。
收入差距問題是個什么問題呢?分配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實這是個社會生產出物質后如何分配的問題。
為什么存在社會物質分配呢?因為分配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沒有分配物質就無法進入社會成員手中,人們就不能生存,生產就不能進行。
所謂社會物質分配,即將勞動者生產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如何分配給大家享用。包括生產物資的分配和消費物資的分配,前者是生產資料歸誰占有的問題,屬生產范圍。通常所說的分配是指消費物資的分配。由于不能生產鋼鐵的分鋼鐵,藥廠的職工分藥,教師沒有什么分的!因此,社會只能分發物質價值的符號——紙幣。大家再用紙幣去社會交換回各自需要的等值的物質。
人們取得工資、取得養老金、取得低保,取得各種補貼補助、取得各類獎金分紅,取得利息、以及直接取得物質,人們的保險所得、炒股所得、股息所得、期貨所得,社會各種稅收、收費、物價的變化等等,人們的一切收入或付出,都屬于社會物質分配的不同形式。而分配形式要受社會制度的制約。
分配是有規律性的。在階級社會中,分配規律有資本主義的和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的分配規律是:資本家掌握生產資料,他們千方百計使用資本主義的各種分配形式,目的是攫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即賺錢,結果是剝削導致兩極分化。社會主義的分配規律是勞動人民掌握生產資料,社會物質按照按勞取酬公平合理的分配,大家共同富裕。
因此收入差距懸殊的問題不是自然而然固定不變的現象,而是實行某種分配規律的結果。是可變的。
根據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指出的經濟規律,分配屬生產關系方面之一,而所有制又是生產關系的基礎。因此分配是受所有制制約的,即一:誰掌握了生產資料必然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比如:我們的住房向高檔次、別墅型發展。我們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日新月異。我們的汽車業成了支柱產業。我們的旅游業規模空前。我們消費了世界1/4的高檔奢侈品。然而我們的大多數人卻買不起房,買不起汽車,買不起奢侈品,甚至買不起高速鐵路車票。大多數人騎自行車及電動車卻沒有路,只能與行人共用窄小的人行道。少數人享受長假去旅游,多數人卻只得為其看家望門。“三農”與現代化矛盾日趨尖銳,大多數人日趨貧困等等。二: “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誰掌握了生產資料產品就歸誰所有,有了產品所有權自然就有了分配權,有了分配權自然為自己多分。也可以說:誰掌握了生產資料也就掌握了產品分配權,所有權決定分配權,所有制性質決定分配性質。歷史上每一種分配方式都是如此。打一個比方:資本家手里有魚、肉、蛋、油、鍋,(這些也都是勞動者創造的)1 他有權決定是做魚湯、肉湯、或是蛋湯。2他有權決定做多少 ,是一鍋或是半鍋。湯熟后最有權分湯、喝湯的應是廚師(勞動者),可是廚師喝多少反而要由資本家(階級)說了算。由于賺錢是資本家的絕對規律,因此資本家就千方百計為自己多分湯。資本家分湯就是資本主義分配規律起作用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分配。
分配的關鍵是數量問題,各行各業、各個國家的工資數量是如何確定的呢?
工資的實質是其背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知道工資數量是如何確定及變化的。
勞動者為資本家做熟湯后即工作后,得到了資本家給的一點點湯即工資,資本家把這說成是按勞取酬,這是天大的欺騙。
“資本主義是發展到最高階段的商品生產,這時候,勞動力也成了商品。”(列寧選集二卷782頁)在私有制社會一切都成為商品,人的勞動能力也成為商品。是商品就有價值,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價值規律所決定的,即取決于生產和再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由維持勞動者和家屬生存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的價值組成。包括:1維持勞動者生存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的價值。因為一個勞動者無衣無食無住就沒有勞動能力。2 勞動者撫養子女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的價值。資本家為了穩固剝削制度就必須讓勞動者養育后代,源源不斷補充勞動者大軍。3 勞動者接受教育及技術培訓所需要的費用。隨著企業技術不斷進步,資本家需要勞動者也要接受教育及技術培訓。4 勞動生產率的因素。
法國最低工資制度的制定思想就可以充分說明勞動力價值的來源:“法國政府非常重視最低工資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最低工資標準根據物價指數、經濟發展、就業狀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支出水平等因素確定,每年根據情況做適當調整”(湖南省統計局 2005-06-10 )
勞動力是一種特殊商品,決定其價值的不僅有一個純生理的因素,還有一個歷史的或社會的因素。歷史、道德、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和工人階級的形成歷史,以及生活習慣都對勞動力價值產生影響。還有勞動力的供求關系,勞動力也如同其他商品一樣,多了就降價少了就漲價。
歷史的或社會的因素都有很大的伸縮性。所以在不同國家或一個國家的不同時期由于以上條件變化,勞動者所獲得的物質資料的范圍和數量是不同的。但在一國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物質資料的平均范圍和數量是一定的。
總之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來決定的”(馬恩選集2卷181頁)勞動力價值“是由每個國家已成慣例的生活水平來決定。”(馬恩選集2卷181頁)
資本主義國家工資的實質是勞動力買賣。它體現著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因此,資本家給勞動者的工資即那一點點湯只是勞動力價值的轉化形式,并非勞動者的全部勞動創造即那一鍋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