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民主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作者:姚樹 2010年10月27日
對于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有的同志認為是要建立“自由”的國家制度,即“使人能得到自由和全面發展”的“寬松的政治環境”,并且把自由與民主相提并論,把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作為民主的主要內涵來認識。我以為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自由與民主是不能相提并論的,是不可兼得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使人能得到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即是說,這樣的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無法達到的。
政治體制改革是國家制度的改革,它的基本前提當然是承認國家的存在。而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向我們說明,任何國家都不是自由的,“自由”的國家制度是沒有的。在有國家的地方、時候和條件下談論“自由”,“純粹是無稽之談”。為了弄清這個道理,我們有必要系統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基本觀點以及對“自由國家”的態度,這些觀點是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完全論證了的,而對于我們當前的政治體制改革仍然是有根本性的指導作用的。
一、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告訴我們什么?
1、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機關,是統治階級的暴力組織。
什么是國家?國家從表面上看是一定地理范圍的國民的集合,是由某個區域的國民組織而成的,但這只是“從表面上看”是這樣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著作中指出:“國家決不是從外部強加于社會的一種力量。國家也不像黑格爾所斷言的是‘倫理觀念的現實’,‘理性的形象和現實’。確切說,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承認: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列寧評價說:“這一段話十分清楚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的歷史作用和意義這一問題的基本思想。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在階級矛盾客觀上不能調和的地方、時候和條件下,便產生國家。反過來說,國家的存在證明階級矛盾不可調和?!?BR> 恩格斯接著闡明了被稱為“國家”的那種能夠“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的“力量”的概念,即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或“公共權力”)的概念,指出這種力量主要是擁有監獄等等的特殊的武裝隊伍,即常備軍和警察。列寧明示說:“常備軍和警察是國家權力的主要強力工具”,“應該說這是特殊的武裝隊伍,因為任何國家所具有的公共權力已經‘不再’同武裝的居民,即同居民的‘自動的武裝組織’‘直接符合’了?!痹诂F代社會“居民的自動的武裝組織是不可能有的,因為文明社會已分裂為敵對的而且是不可調和地敵對的階級。如果這些階級都有“自動的”武裝,那么在它們之間就一定會展開武裝斗爭。于是國家形成了,特殊的力量即特殊的武裝隊伍建立起來了。每當革命破壞國家機構的時候,我們都清楚地看到,統治階級是如何力圖恢復替它服務的特殊武裝隊伍,被壓迫階級又是如何力圖建立一種不替剝削者服務,而替被剝削者服務的新型的同類組織。”
恩格斯繼續說:“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甚至捐稅也不夠了;國家就發行期票,借債,即發行公債?!薄肮倮艏热徽莆罩矙嗔驼鞫悪?,他們就作為社會機關而凌駕于社會之上。”“由于國家是從控制階級對立的需要中產生的,同時又是在這些階級的沖突中產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借助于國家而在政治上也成為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因此,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國家首先是奴隸主用來鎮壓奴隸的國家,封建國家是貴族用來鎮壓農奴和依附農的機關,現代的代議制的國家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工具。但也例外地有這樣的時期,那時互相斗爭的各階級達到了這樣勢均力敵的地步,以致國家權力作為表面上的調停人而暫時得到了對于兩個階級的某種獨立性?!?BR> 恩格斯在著作中還具體地指出了現代資產階級國家統治階級是如何運用財富實行他們的統治的。恩格斯寫到:“在這種國家,財富是間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運用它的權力的。其形式一方面是直接收買官吏(美國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是政府和交易所結成聯盟,而公債越增長,股份公司越是不僅把運輸業而且把生產本身集中在自己手中,越是把交易所變成自己的中心,這一聯盟就越容易實現?!薄白詈?,有產階級是直接通過普選制來統治的?!边@種普選制就是每隔幾年決定一次究竟由統治階級中的什么人具體組織實施鎮壓人民、壓迫人民。
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壓迫和經濟上的剝削即資產階級的專政,這就是現代資產階級國家的真相。資產階級正是通過國家來實施他們的階級統治的。所以,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機關,是統治階級壓迫、剝削被統治階級的暴力的組織——馬克思主義給出的這個關于“國家”的經典的定義,一下子劃清了與現代機會主義的界限。
恩格斯在他的這部流傳最廣的著作中最后總結說:“所以,國家并不是從來就有的。曾經有過不需要國家、而且根本不知國家和國家權力為何物的社會。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必然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于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了。現在我們正在以迅速的步伐接近這樣的生產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上,這些階級的存在不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產的直接障礙。階級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們從前不可避免地產生一樣。隨著階級的消失,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自由平等的生產者聯合體的基礎上按新方式組織生產的社會,將把全部國家機器放到那時它應該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陳列館去,同紡車和青銅斧陳列在一起。”恩格斯就這樣向我們說明了國家的來龍去脈及與階級、與社會生產發展的關系。國家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由于社會分裂為階級才成為必要的,國家的存在是以階級的存在為基礎的,國家的消亡是以階級的消失為前提的。而社會階級的劃分“是以生產的不足為基礎的”,“社會階級的消滅是以生產高度發展的階段為前提的。”所以,國家的消亡只能在社會生產高度發展的階段才會實現,但它一定會實現。
2、無產階級國家代替資產階級國家,非通過暴力革命不可;而無產階級國家的消滅,即任何國家的消滅,只能通過“自行消亡”。
那么,國家的消亡要經歷怎樣的過程呢?階級的消滅怎樣才能實現呢?或者說,處于被壓迫和被剝削地位的無產階級怎樣才能使自己解放出來呢?當馬克思得出“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這一歷史性的結論之后,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馬克思主義告訴人們:無產階級要使自己從資本的壓迫和剝削下解放出來,就必須首先奪取國家政權,用無產階級國家代替資產階級國家,而要達到這個目的,無產階級非通過暴力革命不可。在《國家與革命》中,列寧指出:“既然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既然它是站在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那么很明顯,被壓迫階級要求得解放,不僅非進行暴力革命不可,而且非消滅統治階級所建立的、體現這種‘異化’的國家政權機構不可。”“這個結論在理論上是不言而喻的,這是馬克思對革命的任務做了具體的歷史的分析后得出的絕對肯定的結論”。列寧特別強調:“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暴力革命不可避免的學說是針對資產階級國家說的。資產階級國家由無產階級國家(無產階級專政)代替,不能通過‘自行消亡’,根據一般規律,只能通過暴力革命?!薄氨仨毾到y地教育群眾這樣來認識而且正是這樣來認識暴力革命,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學說的基礎?!?BR> 國家首先是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資產階級的國家對無產階級的經濟統治,是建立在資產階級私有制及其生產方式的基礎之上的,它自然要不遺余力地維護它的統治賴以存在的所有制基礎,這是毫無疑義的。因此,資產階級國家作為暴力鎮壓的機關,它對一切試圖破壞其所有制基礎的敵對階級的暴力鎮壓從來沒有心慈手軟過。在資產階級的暴力鎮壓下,無產階級要消滅資產階級私有制及其生產方式,就必須首先推翻資產階級的國家,也就非進行暴力革命不可,就非用無產階級的暴力打垮資產階級的暴力不可。跪著造反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無產階級以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國家而建立自己的統治,“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的新的定義也就確立起來了。所以,資產階級國家不是‘自行消亡’的,它也不會‘自行消亡’,而是無產階級用暴力推翻的,是被無產階級的國家代替了。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以實踐證明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明的無產階級首先用暴力奪取國家政權的解放道路是完全正確的。
接下來人們自然要問: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無產階級是否還需要國家和暴力呢?無產階級國家又是怎樣消滅的呢?是在怎樣的條件下消滅的呢?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無產階級將取得國家政權,并且首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但是,這樣一來它就消滅了作為無產階級的自身,消滅了一切階級差別和階級對立,也消滅了作為國家的國家。到目前為止還在階級對立中運動著的社會,都需要有國家,即需要一個剝削階級的組織,以便維持它的外部的生產條件,特別是用暴力把被剝削階級控制在當時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那些壓迫條件下(奴隸制、農奴制或依附農制、雇傭勞動制)。國家是整個社會的正式代表,是社會在一個有形的組織中的集中表現,但是,說國家是這樣的,這僅僅是說,它是當時獨自代表整個社會的那個階級的國家:在古代是占有奴隸的公民的國家,在中世紀是封建貴族的國家,在我們的時代是資產階級的國家。當國家終于真正成為整個社會的代表時,它就使自己成為多余的了。當不再有需要加以鎮壓的社會階級的時候,當階級統治和根源于至今的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生產斗爭已被消除,而由此產生的沖突和極端行動也隨著被消除了的時候,就不再有什么需要鎮壓了,也就不再需要國家這種實行鎮壓的特殊力量了。國家真正作為整個社會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個行動,即以社會的名義占有生產資料,同時也是它作為國家所采取的最后一個獨立行動。那時,國家政權對社會關系的干預將先后在各個領域中成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來。那時,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國家不是‘被廢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應當以此來衡量‘自由的人民國家’這個用語,這個用語在鼓動的意義上暫時有存在的理由,但歸根到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同時也應當以此來衡量所謂無政府主義者提出的在一天之內廢除國家的要求。”恩格斯在這里毫不含糊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他告訴我們:無產階級在取得國家政權以后,仍然是需要國家的,也是需要暴力的。但這個國家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國家,而是“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是逐漸“自行消亡”而且不能不消亡的國家。無產階級國家或者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是“以社會的名義占有生產資料”,這是“國家真正作為整個社會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個行動”,“同時也是它作為國家所采取的最后一個獨立行動”。無產階級國家的“自行消亡”是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條件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條件下逐漸達成的,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而達到的。
3、無產階級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只有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才是“自行消亡”的國家。
無產階級國家的“自行消亡”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是由統治階級的國家向真正的“整個社會的代表”轉變和過渡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地說來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或階段,這個時期或階段在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歷史上通常稱之為“社會主義”時期或階段,而馬克思則直接稱之為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或者低級階段。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的著作中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他在1852年3月5日給魏德邁的信中說:“至于講到我,無論是發現現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現各階級間的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就已敘述過階級斗爭的歷史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也已對各個階級作過經濟上的分析。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這就清楚地表明,在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以后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無產階級仍然是需要國家的。這個國家只能首先是統治階級的國家,即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而不是什么“自由的人民國家”。只有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才是能夠“自行消亡”而且不能不消亡的國家,才是向真正的“整個社會的代表”轉變和過渡的國家。因為只有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才能消滅資產階級私有制并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才能達到社會生產高度發展的階段。
國家是“實行鎮壓的特殊力量”,無產階級之所以需要國家,之所以要實行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鎮壓自己的敵人。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只是在這個國家用暴力推翻了資產階級的國家即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但是并沒有、也不可能同時消滅資產階級。無產階級要“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就必須鎮壓資產階級必然的拚死的反抗,這只有在無產階級的暴力專政的強迫下才能進行。即使在完全奪取這個國家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以后,只要生產力發展不足的狀況沒有徹底改變,社會階級劃分的基礎就依然存在,資產階級法權就依然存在,資產階級賴以生長的經濟土壤就沒有鏟除干凈,資產階級就還有重新生長、死灰復燃的可能。在中國,這種可能已經成為現實。同時,由于還沒有在全世界范圍從根本上打倒整個資產階級,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反撲是必然的,而且是更加兇狠的。在無產階級的暴力革命中喪失了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做夢都想恢復它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統治,為達此目的,他們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來的,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因此,在這個時期,階級斗爭不僅存在,而且是異常激烈、異常殘酷的。無論階級斗爭的形式發生怎樣的變化,它始終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爭奪國家政權的生死決斗。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依然存在,它們之間你死我活的斗爭依然是“你死我活”的。因此,在完全消滅資產階級,并徹底鏟除資產階級賴以生長的土壤之前,無產階級是需要國家的,當然也是需要暴力的。所以,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即無產階級國家“自行消亡”的過程,是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條件下進行的。沒有無產階級的暴力專政,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不可能進行下去的。也就是說,無產階級專政在整個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都是必要的,它只能隨著階級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4、無產階級專政就是人民民主專政,是對剝削階級的專政和對勞動人民的民主的高度統一。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边@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發表二十五年之后對《宣言》所作的唯一的“修改”,是他根據巴黎公社社員的革命經驗而做出的。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解讀說:“馬克思的意思是說工人階級應當打碎、摧毀‘現成的國家機器’,而不只是簡單地奪取這個機器?!辈⑶沂前哑茐墓倭跑娛聡覚C器作為“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決條件”的。
馬克思所說的“現成的國家機器”是個什么東西呢?就是資產階級為自己建立的壓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國家機器。列寧指出“最能表明這個國家機器特征的有兩種機構,即官吏和常備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屢次談到,這兩種機構恰巧同資產階級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每個工人的經驗都非常清楚非常有力地說明了這種聯系。工人階級由于親身所受的苦痛,現在已經領會到這種聯系意味著什么,正因為這樣,工人階級很容易懂得并且很深刻地領會到這種聯系不可避免的道理”。列寧又進一步指出“官吏和常備軍是資產階級社會軀體上的‘寄生蟲’,是腐蝕著這個社會的內部矛盾所滋生的寄生蟲,而且正是‘堵塞’的生命的毛孔的寄生蟲?!闭捎谒羌纳x,它必然要維持它作為寄生蟲存活的條件——資產階級的社會軀體。因而,這個“現成的國家機器”對于要推翻資產階級的無產階級而言,不僅毫無用處,而且是起著完全相反作用的,因此必須加以摧毀。無產階級要建立一個反對資產階級的暴力組織,不預先消滅和破壞資產階級為自己建立的國家機器,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無產階級革命不僅要奪取資產階級的國家政權,還必須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這就是巴黎公社的基本教訓。
要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就必須首先破壞官僚軍事國家機器。而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要造成無產階級革命的力量優勢,無產階級就要“集中一切破壞力量”,就要把遭受壓迫和剝削的社會最“底層”都吸納到革命中來。這就不僅僅是無產階級的革命,而且是各被壓迫階級的共同的革命,是“真正的人民的”革命。列寧指出:“人民”就是受壓迫階級的聯盟,就是無產者與貧苦農民的聯盟,這兩個階級因為都受“官僚軍事國家機器”的壓迫、摧殘和剝削而聯合起來。“打碎這個機器,摧毀這個機器,——這就是‘人民’,人民的大多數,即工人和大多數農民的真正利益,這就是貧苦農民同無產者自由聯盟的‘先決條件’,而沒有這個聯盟,民主就不穩固,社會主義改造就沒有可能?!?BR> “人民”就是工農的聯盟,這個聯盟的領導者只能是無產階級。只有無產階級,不論它的人數是多是少,由于它在大生產中的經濟作用,才能成為一切被剝削勞動群眾的領袖,這些被剝削勞動群眾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壓迫和摧殘比起無產階級來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他們不能為自己的解放獨立地進行斗爭。所以,人民革命必須要有無產階級及其先進政黨的領導才行,只有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并且只有在無產階級的革命中,人民革命才是“真正的人民的”革命。反過來說,無產階級的革命只有發展成為“真正的人民的”革命,才能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勝利才是有保障的。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講,即在無產階級統治和領導之下,“人民”這個概念才是有用的和可用的。因此,“人民”首先是一個歷史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政治概念,它與“公民”不是一個概念,它是承認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的“公民”,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被壓迫階級的自由聯盟。
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空想家,在社會生產力沒有充分發展的歷史階段,在階級對立依然存在,階級斗爭“你死我活”的社會,不能“幻想”不要國家機器。列寧指出:“這種由于不了解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而產生的無政府主義幻想,是與馬克思主義根本不相容的。”而在打碎舊的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的同時,立刻開始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機器來代替它,這并不是空想。那么無產階級用什么來代替被打碎的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呢?巴黎公社給出了答案,就是用更完全和更徹底的民主——無產階級專政來代替。恩格斯說:“想知道無產階級專政是什么樣子嗎?請看巴黎公社。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十分明確地指出:“公社真正的秘密就在于:它實質上是工人階級的政府,是生產者階級同占有者階級斗爭的結果,它是終于發現的、可以使勞動在經濟上獲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巴黎公社以實踐告訴人們:無產階級專政是全新的無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它是對剝削階級的專政和對勞動人民的民主的高度統一。
什么是民主?人們通常以為,民主就是承認和遵守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墒?,列寧卻說:“不是的。民主與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不是一個東西。民主就是承認少數服從多數的國家,即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一部分居民對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統地使用暴力的組織?!绷袑帪槭裁催@樣說呢?我們已經懂得,“人民”就是工農的聯盟,這個聯盟是在無產階級革命中形成的,是歷史的產物。人民民主就是由勞動的工農群眾自己當家作主,這是多數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數人的即資產階級的民主。而在工農聯盟中,領導者只能是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在工農聯盟中并不一定是多數,它之所以是領導者,是因為它是最革命的階級,是最先進的階級,是唯一掌握著未來的階級。先進領導落后,落后服從進步,這就是人民民主的原則。所以,民主與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不是一個東西。
資產階級國家是法治的國家,它的“民主”是以法律的形式確定的,即以議會里的多數的形式確定的,從表面上看其法律是有嚴格的“民主”程序的,是議會里的少數服從多數的產物。但是,全部資產階級國家的全部的“民主”的法律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不得觸動和破壞它的不民主的經濟基礎——資產階級私有制。正是在這個基礎上,資產階級國家全部的“民主”的法律都是不民主的或者不徹底的民主的,都是維護極少數人的資產階級的利益的。由此可見,資產階級的“民主”首先是承認資產階級的國家和基本制度,然后才是少數服從多數。不管是多數也好,少數也罷,都沒有、也不可能超出資產階級統治的范疇。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即使在最民主的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它所實行的民主的議會制的真正本質,不過是“每隔幾年決定一次究竟由統治階級中的什么人在議會里鎮壓人民、壓迫人民”罷了。
要實行徹底的、人民的民主,就必須廢除資產階級的不民主的經濟基礎——資產階級私有制,就要建立生產資料社會公有制。生產資料公有制是人民民主的經濟基礎,在社會生產力沒有充分發展的歷史階段,它的存在是以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條件為前提的。因此,徹底的人民民主,首先是承認無產階級的國家即無產階級專政。而無產階級專政的根本任務,就是建立民主的經濟,實行經濟的民主。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無產階級專政“是終于發現的、可以使勞動在經濟上獲得解放的政治形式”的意義所在。所以,人民民主“就是承認少數服從多數的國家”,即承認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的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革命專政。正因為無產階級專政是維護人民民主的專政,并且是由人民民主地實施的專政,所以,它又被形象地稱為“人民民主專政”。
這樣一來,徹底的民主變成了社會主義,同時也就要求實行社會主義。列寧指出:“徹底發展民主,找出這樣發展的形式,用實踐來檢驗這些形式等等,都是為社會革命進行斗爭的任務之一。任何單獨存在的民主都不會產生社會主義,但在實際生活中民主永遠不會是‘單獨存在’,而總是‘相互依存’的,它也會影響經濟,推動經濟的改造,受經濟發展的影響等等。這是活生生的歷史的辯證法?!敝挥姓J清了民主的專政條件,認清了專政的民主內涵,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人民民主,才能真正了解無產階級專政,才能真正找到徹底發展人民民主的有效形式和可靠途徑。而認清專政的民主作用和內涵,找出民主的發展形式,恰恰是我們當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所必要的,是必須做到的。
5、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自由國家”和“自由的人民國家”的批判。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說:“恩格斯在提出‘國家消亡’這個著名的原理以后,立即就具體地說明這一點是既反對機會主義者又反對無政府主義者的。但恩格斯放在首位的,是從這個原理中得出的反對機會主義者的結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許多著作中都談到了“自由”問題,他們無一例外地指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國家完全消失以后才能實現。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呢?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階段性及各個階段的任務,他們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要做到這一點,當然首先必須對所有權和資產階級生產關系實行強制性的干涉,......。”他們接著指出:“在發展進程中,當階級差別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手里的時候,公眾的權力就失去政治性質。原來意義上的政治權力,是一個階級用以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暴力。如果說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中一定要聯合為階級,如果說它通過革命使自己成為統治階級,并以統治階級的資格用暴力消滅舊的生產關系,那么它在消滅這種生產關系的同時,也就消滅了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從而消滅了它自己這個階級的統治。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焙苊黠@,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真正的自由是“每個人的自由”和“一切人的自由”,而不是部分人的“自由”,更不是少數人的“自由”。這種自由只有在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手里的時候,只有在無產階級革命已經完成即共產主義已經實現了的時候才有可能,也才能談到。而在此之前談論“自由”是沒有意義的。
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關,是統治階級的暴力的組織。國家的存在就意味著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就意味著暴力鎮壓。那最多只是部分人的自由,而不是“每個人的自由”和“一切人的自由”,甚至于對那“自由”的部分人來說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把批判的矛頭直指“自由國家”這一機會主義的說法,他說:“自由國家是什么東西呢?使國家變成‘自由的’,這決不是已經擺脫了狹隘的奴才思想的工人的目的。在德意志帝國,‘國家’差不多是和在俄國一樣地‘自由’。自由就在于把一個 站在社會之上的機關變成完全服從于這個社會的機關;而且就在今天,各種國家形式比較自由或比較不自由,也取決于這些國家形式把‘國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奔热皇恰跋拗啤保敲茨睦镞€有什么“國家的自由”可言呢?國家哪里是自由的呢?恩格斯在1875年3月18——28日給倍倍爾的信中同時也清楚地闡述了這一觀點。恩格斯寫到:“……自由的人民國家變成了自由國家。從字面上看,自由國家就是可以自由對待本國公民的國家,即具有專制政府的國家。應當拋棄這一切關于國家的廢話,特別是在巴黎公社以后,巴黎公社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國家了。無政府主義者用‘人民國家’這一個名詞把我們挖苦得很夠了,雖然馬克思駁斥蒲魯東的著作和后來的《共產黨宣言》都已經直接指出,隨著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國家就會自行解體和消失。既然國家只是在斗爭中、在革命中用來對敵人實行暴力鎮壓的一種暫時的機關,那么,說自由的人民國家,就純粹是無稽之談了:當無產階級還需要國家的時候,它之所以需要國家,并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鎮壓自己的敵人,一到有可能談自由的時候,國家本身就不再存在了。因此,我們建議把國家一詞全部改成‘公團’,這是一個很好的德文古詞,相當于法文的‘公社’”。列寧后來說“自由的人民國家”是一個機會主義的口號,“這個口號只是市儈地夸大了民主的概念,沒有絲毫政治內容。”“它不僅起了粉飾資產階級民主的作用,而且表現出不懂得社會主義對任何國家的批評。”他同時指出:“任何國家都不是自由的,都不是人民的?!薄啊嗣駠摇蟆杂傻娜嗣駠摇粯?,是無稽之談,都是離開社會主義的?!绷袑幏浅C鞔_地告訴我們:“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當資本家的反抗已經徹底粉碎,當資本家已經消失,當階級已經不存在(即社會各個成員在對社會生產資料的關系上已經沒有什么差別)的時候,——只有在那個時候,‘國家才會消失,才有可能談自由’?!?BR> 機會主義為什么要提出“自由的人民國家”這個“純粹是無稽之談”的口號呢?馬克思一眼就看穿了他們的企圖。正是在批判“自由國家”這個機會主義的說法的時候,馬克思特別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蓖瑫r批評《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綱領》(1875年在哥達通過)“既沒談到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也沒談到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國家制度?!边@就告訴工人群眾:“自由國家”和“自由的人民國家”的說法是與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相對立的,機會主義提出這個口號是要用“自由國家”和“自由的人民國家”來代替無產階級專政,其實質是要否定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從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列寧的這些論述中我們不難認識到: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而自由是共產主義的產物,它們是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東西,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也是不可兼得的。在有國家存在的地方、時候和條件下,在階級矛盾不可調和,一個階級壓迫一個階級的歷史階段,統治階級是不可能給予敵對階級自由發展的“寬松的政治環境”的。如果無產階級給予了資產階級自由發展的“寬松的政治環境”,無異于自廢武功,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談論“自由”是沒有意義的,想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辦不到的。所以,主張建立“自由”的國家制度的同志或許是弄錯了。
二、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究竟是什么?(未完待續)
【本文來自】:求是論壇(http://bbs.qstheory.cn/) 【詳細出處參考】:http://bbs.qstheory.cn/bbs/thread-38917-1-1.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