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幻中回歸現實的張維迎
古鏡
2006年4月27日張維迎背離了他一貫主張的自由市場經濟,甚至于背離了他一貫反對的劫富濟貧。撰寫了一篇“窮人上不起學是因為學費太低”。這可能與張維迎學習“八榮八恥”有關,思想逐漸成熟,懂得了“榮恥”的價值觀,開始從“動物法則”中向“人類法則”轉向回歸。并倡導采用收取高學費的方式,建立救助基金,來救濟貧困的學生,這很有一些計劃經濟的味道。之所以說,他撰寫的這篇文章,有些“計劃經濟”的味道,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其實在改革以前,國家就是實行的張維迎所倡導的主張。一些人以為那個時期上學是花很少的錢,甚至于是不花錢的。實際上這個認識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那個時期比現在上學所收取的費用要搞得多,解決全民受教育的方法,就是采用的張維迎這個辦法。區別是在于,那個時期是國家直接在國民所得中扣除了,張維迎的方法是讓國人把錢捂熱了,再從國人所得中收回,脫了褲子放屁多一到手而已。
眾所周知,一個家庭供養自己的孩子受教育,是這個家庭通過各種方式的積累而付出積蓄的一部分。一個家庭可能供養一個孩子,也可能供養多個孩子。而供養多個孩子就要集中家庭所有成員的的勞動創造,采用計劃的形式,才能夠與一個孩子的家庭享受同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國與家同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共和國從誕生以來,人口質量迅速提高,必然導致接受教育的孩子迅速增多,有遠見的國家領導人,必須集中國家的財力、物力來保障這些應當受教育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國家采用高積累的方式,這不但體現在孩子上學方面上,也體現在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國家不但采用了高稅收的的方式,也采用了提取高保障的方式,這個“高保障”,實際上就是借用國人當時的勞動所得,來為未來服務。只不過是我們的政府很會說話,不管這種向國人借錢叫借錢,而叫“福利”。聽起來很好聽,就跟白給的一樣。不過只要你能夠稍微腦袋轉一個彎兒,就會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
再接著說張偉贏的這篇文章,實際上什么時候也有窮人和富人之分,也有能力高低之分。如果按照張維迎的說法,收取依靠自己能力產生的富人的“高收費”,能夠讓所有的窮孩子能夠上的起學,恐怕中國富人也就存在不多了。張維迎們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當然這是跟生產力低下的時期作比較,而共和國建國已經快60年了,在早期國人的積累下,早已擺脫了一窮二白。過來的人也許知道,周總理在75年就已宣布中國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工業已經逐步走入了現代化(大意)。實際上今日之中國,還不敢說個個是富人,如果不遭到朱邦勢力的掠奪,最起碼還不至于國民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
說實在的,老毛那個時期,國人再苦,他也沒有欺騙掠奪國民,他說得很清楚,“先生產,后生活”,最讓人敬佩的是,對國人實話實說,對比朱邦集團掠奪國人后,還恬不知恥的說他不再養活國人了,并不知羞恥的譏諷謾罵了國人十余年。不說這些了,提起來就一腦門子氣。再接著前面說,毛澤東說:“工人工資一個月50月,一年600元,還有7400元上繳國家”。按原國企職工30年上繳計算,就是22.2萬,如果在乘上最少10%的幣值比,就是兩百多萬。這個帳一算,大家恐怕比我明白,200多萬啊!按雙職工供養一個孩子,還上不起學嗎?如果有條件的朋友們,在查看一些那個時期國家制定的勞動定額,我相信,你除了震驚以外,接著就會是憤怒了。
如果按照張維迎的說法,中國最少是倒退了30年吧?30年后的今天,共和國又要靠劫富濟貧來供養我們的孩子們上學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