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收入差別擴大的問題”(續)
通過考察分析,我們得出貧富懸殊的根本原因是,勞動者沒有得到他們的勞動創造的全部價值,有相當部分的價值被被稱為“富人”的人拿去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人稱此為剝削,現在不叫剝削叫“分配不公”。且不去爭論。明白分配不公不是在于得多得少,而是該得的沒有得到,不該得到的卻得到了。這就行了,重要的是為什么會分配不公。
從富人大多是有權——管理權和資本所有權的人,窮人都是無權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這個事實,可知分配不公首先是權利分配不公,少數人占有勞動的所有權和分配權,絕大多數人卻沒有勞動的所有權和分配權。進一步問為什么少數人有勞動的所有權和分配權,而絕大多數人卻沒有,道理很簡單:就是少數人掌握了或控制著勞動的外部條件和即生產資料,如土地、工廠等等。
在農村中,真正種地的農民有貧富差別,但不懸殊,除非遇到天災人禍。其原因是土地是共有的,貧富差別主要來自勞動創造的價值的差別和供養人口的多少,無論如何一個農民的勞動價值不可能是另一個農民的幾十倍。
在現在的工廠中,工人之間的收入差別也不大,所有勞動者的收入差別都不可能到貧富懸殊的程度;貧富懸殊主要在工人與工廠主之間。工人打工只能得到養家糊口的工資,工廠主則是得到全體工人勞動創造的價值。張維迎教授認為是“企業家創造價值”,我曾以此為題寫了幾篇文章和他討論,舉例說明了“沒有企業家,工人能夠獨立創造出價值(包括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來,而沒有工人,企業家就不可能創造出價值。不僅創造不出新的價值,而且原有的資本價值,也由于設備的不斷陳舊和企業家同樣要供家養口而日益耗費。”如果有哪位工廠主或企業家要反駁,就請他真正辦個無人工廠看看;還不用說這種工廠也是工人創造的。解放前不是也有個“地主養活農民”的說法嗎?土改后消滅了地主,農民不僅繼續生活,而且生活得更好。工人解放了也一樣。
中國現在產生了嚴重的貧富懸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產資料為極少數人占有。私有化產生貧富懸殊,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吳教授不承認這個事實,也否認市場化促成貧富懸殊,只能說明他不善于觀察,視而不見,不會思索。
請看吳教授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黨政領導……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方針。根據這一方針,我國在赤貧人口大幅減少和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情況下適當拉開了收入差距。這種變化得到了廣大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全體居民的基尼系數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突破了0.4的公認警戒線。十六大根據這種形勢,對我國的分配方針作了進一步的規定,提出要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同時,采取“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和‘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的政策,以期更大程度地實現社會公正和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墒墙陙恚?,腐敗活動有增無減,使收入差距繼續擴大,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眳墙淌谥v了事實,但不知道說的是什么,沒
有看出其中的規律性。
如果吳教授注意問題發生的時間段,他就能科學了解所述事實的意義。
改革開放鄧小平提出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只是那時還是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占統治地位,貧富差距雖然拉開,但不可能很大,沒有出現貧富懸殊,大家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提高,因而廣大民眾能夠理解和支持。
問題突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改革一步步地從搞活國有經濟為目標轉變到以市場經濟為取向,公有經濟對資源和市場的壟斷不斷地打破,私有經濟隨著迅速發展起來,貧富差距也就隨著迅速拉開,基尼系數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突破了0.4的公認警戒線。這段時期腐敗確實越來越嚴重,但是,黨中央對腐敗也不是沒有懲治,鄧小平在天安門事件之后,就向新的中央領導人交代要“懲治腐敗,至少抓一二十件大案”,指出“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懲治腐敗懲治到了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單是2003年以來,在全國檢察機關受理的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線索有62161件,全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的有30201件,偵查終結瀆職侵權犯罪案件26986件32072人;在檢察院起訴案件中,法院作出有罪判決12566人,既說明腐敗之嚴重,也說明懲治力度也不小。但是,正如吳教授所說的,無論反腐敗反壟斷和提高低收入者水平的政策措施,都絲毫沒有阻止住兩極分化,貧富懸殊越來越大。
吳教授講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就是,貧富懸殊是與私有化、市場化同步發生發展的。吳教授說出了這個事實,但是卻看不到或者否認它們之間的關系和規律性。
如果不是私有化和市場化,而是真正實行公有制經濟和按勞分配為主體,那么,這里通行的雖然是“內容和形式都改變了”的商品交換,但是社會主要分配方式應該還是馬克思所說的,“除了自己的勞動,誰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東西,另一方面,除了個人的消費資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成為個人的財產。”貧富差別僅僅來自勞動的差別,不可能達到貧富懸殊的程度;在局部存在的私人經濟里的,個體經濟這部分也不可能造成貧富懸殊的狀況,只有在私人資本主義和外資企業里,才會出現貧富懸殊,但這只是在少數企業里,不可能形成為貧富懸殊的社會。社會性的貧富懸殊,只可能發生在私有化的市場化社會。(未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