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的商品生產與斯密的產品生產
——資產階級是斯密的叛徒和人類的敵人的探討(15)
馬歇爾是市場經濟的奠基人,但是一切資產階級,一切政治經濟學家們,卻把市場經濟的大帽子扣在斯密頭上,這是完全錯誤的!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點就是:產品是商品!這些產品不僅包括斯密說的消費不了的剩余產品,而且包括全部的產品!因此,一切產品都是商品,那么,生產就是商品生產!為什么要把產品作為商品來生產呢?是因為生產者把產品的商品形態當作財富,把貨幣當做財富,就是把產品的價值形態或者貨幣形態當做財富。因此,市場經濟就是斯密批判的重商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發展!馬歇爾不過是把這種政治經濟學起名為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學。
在馬歇爾的市場經濟理論中,國民財富是金銀或者貨幣,而在《國富論》中國民財富是物質財富。正是因為這兩個大前提產生了國民財富增長或者說經濟增長的兩種不同的生產形式:在馬歇爾的市場經濟中國民財富的增長是金銀或者貨幣的增長,在斯密的《國富論》中國民財富的增長是物質財富的增長。因此,馬歇爾的生產就表現為金銀或貨幣的生產或者說商品的生產,斯密的生產就表現為物質財富的生產,或者產品的生產!
一,亞當·斯密的產品生產
斯密說:“在一個政治修明的社會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層人民的那種普遍富裕情況的,是各行各業的產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勞動者,除自身所需的以外,還有大量產物可以出賣;同時,因為一切其他勞動者的處境相同,各個人都能以自身生產的大量產物,換得其他勞動者生產的大量產物,換言之,都能換得其他勞動者大量產物的價格。別人所需的物品,他能與以充分供給;他自身所需的,別人亦能與以充分供給。于是,社會各階級普遍富裕。”斯密發展生產或者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社會各階級普遍富裕”!造成普及到最下層人民的那種普遍富裕情況的,是各行各業的產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行各業的產量增加的原因是,第一,取決于“一國國民運用勞動是怎樣熟練,怎樣技巧,怎樣有判斷力,”也就是說取決于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第二,取決于“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也就是說,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越多產品數量就增加得越多,反之就增加的很少!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怎樣才能增加呢?“有用的生產性勞動者的人數,無論在什么場合,都和推動勞動的資本量的大小和用途成比例。”資本是什么呢?資本是國民財富中用來獲得利潤的資財,因此,“資本是積累的財富!”資本量的大小和用途怎樣才能增加勞動者的人數呢?資本作為“資財的蓄積,必須在分工以前。預蓄的資財愈豐裕,分工就能按比例地愈細密,而分工越細密,同一數量工人所能加工的材料,就能按更大的比例增加。每個工人所擔任的操作,既漸趨簡單,便有各種新機械發明使操作更為簡便迅速。所以,當分工進步了的時候,雇用工人數目不變,所必須預先儲有的食物供應,要和在分工沒有這樣進步時相同;而必須預先儲蓄的材料和工具,卻要比在分工沒有這樣進步時所需要的來得多。況且,一種行業分工越是細密,它的工人人數往往越是增加;更確切地說,使他們分工能夠越來越細密的,就是他們人數的增加。”由此可見,國民財富的增加,由于分工增進了勞動生產力,由于資本的使用增加了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不論一國土壤、氣候和面積是怎樣,它的國民每年供給的好壞,必然取決于這兩種情況。”“由于社會全部勞動生產物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給,就連最下等最貧窮的勞動者,只要勤勉節儉,也比野蠻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這就是斯密論證的國民財富增加的原因!
資本有兩種用法,第一,資本可用來生產、制造或購買物品,然后賣出去以取得利潤。這種資本就是流動資本。流動資本包括:貨幣、食品、材料、制成品。貨幣的作用是用來分配食品、材料和制成品的,所以是流通的媒介。第二,資本又可用來改良土地,購買有用的機器和工具。這種資本就是固定資本。固定資本包括:一切便利勞動和節省勞動的有用機器與工具;一切有利潤可取的建筑物,如商店、堆棧、工場、農屋、廄舍、谷倉等;用開墾、排水、圍墻、施肥等有利可圖的方法投下的使土地變得更適于耕作的土地改良費;社會上一切人民學到的有用才能。因此,從資本的分類和用途看,無論流動資本或者固定資本首先是物質生產的要素,然后是用來生產的條件,所以,斯密的生產就是國民物質財富的生產!或者說斯密的生產就是產品生產??!
二,穆勒的產品生產
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是“現代的《國富論》”自然就要維護斯密的基本觀點。穆勒是怎樣維護斯密的產品生產的觀點的呢?
第一,穆勒的第一篇標題是“生產”,第一章的標題是“論生產要素”可見生產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主題!
“生產要素有兩種:勞動和適當的自然物品。”勞動或是體力的,或是腦力的。關于另一種生產要素(適當的自然物品),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能滿足人類需要的物品是自然存在或生長的。按習慣的說法,自然界僅僅提供原料。然而,自然界不只是提供原料,它還提供動力。地球上的物質不是毫無生氣的,在形狀和性質上完全聽人擺布的。它具有活動的能量,可與勞動合作,甚至代替勞動。在遠古時代,人們把小麥放在兩塊石頭之間碾成面粉;隨后發明了一種裝置,轉動一個手柄便可使一塊石頭在另一塊上面旋轉。這一時代來臨時,人們想出了一種方法,不再用人力而用風力或水力來轉動石頭,所需的大部分體力勞動就是多余的了。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力,即風力或水力,做了一部分原先由勞動所做的工作。再后來,人們就發明了手工工具,最后,就發明了機器,以便代替人的勞動!農業勞動就是依靠土地的生長獲得農副產品,工業勞動就是靠人類發明的手工工具從事勞動,機器勞動不過是手工工具的最高的形式,它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人類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勞動工具由手工工具進化到機器只是表明有用勞動的生產力的革命性的發展!機器勞動的生產力比起手工勞動的效率要高出幾百倍幾千倍,所提供的產品數量也就增加幾百倍幾千倍!所以,穆勒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中論證的是農業和工業的勞動生產力發展情況。這種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就是產品的生產過程!
第二,從《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分篇布局看,穆勒論證的是產品生產活動和產品分配活動。
第一篇生產,內容包括:論生產要素;論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論非生產性勞動;論資本(資本是撥出來運用于在生產的財富);關于資本的基本命題;論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論決定生產要素生產力程度的原因;論合作或勞動的聯合;論大規模生產和小規模生產;論勞動增加的規律;論資本增加的規律;論土地與生產增加規律的關系。
關于生產穆勒的結論是:“生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增加的。生產只要不受到有害的制度或低下的技術水平的阻礙,就總是趨于增加。生產不僅受到生產者擴大其消費手段的欲望的刺激,還受到消費者人數不斷增加的刺激。”
“我們無需作太多不必要的說明,就可以說,生產的必要條件是勞動、資本和土地。因此,生產的增長取決于這些要素的性質。生產增長或是這些要素本身增加的結果,或是其生產力提高的結果。生產增長規律肯定是生產要素規律的結果;生產增長的限度肯定是生產要素規律確定的限度,不論是什么樣的限度。”
“在本書第一編中論述的各項原理,在某些方面,和我們現在要開始考察的有很大的區別。財富生產的法則和條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質。它們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論人類生產什么,都必須按照外界物品構成和人類身心結構固有性質所決定的方式和條件來生產。不論他們是否喜歡,他們的生產都要受以前的積累量的限制。如果積累量是一定的,生產就與他們的精力、技能、機器的完善程度以及他們利用協作勞動的優點是否得當成比例。”
第二篇分配,內容包括:論所有制;論獲得產品的各個階級;論競爭和習慣;論奴隸制;論自耕農;論分益佃農;論投標佃農;廢除投標佃農制度的方法;論工資;論補償低工資的一般方法;論工資因職業而異;論利潤;論地租。
關于分配穆勒的結論是:“實際上,我們無法預測,今后由于對自然法則具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提出我們目前毫無所知的新的生產工藝,會使生產方式發生多大變化,勞動生產力有多大的提高。但是,無論我們在物品構成所決定的范圍內可以得到多少活動余地,我們知道這一定會有限度。我們無法改變物質或精神的根本性質,只能或多或少成功地應用這些性質,使我們感興趣的事件能夠出現。財富的分配不是如此。這是一件只和人類制度有關的事情。一旦物品生產出來,人類就可以個別地或集體地隨意處理。他們可按任何條件將這些物品交給自己中意的任何人支配。此外,當人類在社會中生活,而不是過絕對的獨居生活時,人們不論采用什么處置辦法,都要取得社會或代表社會積極力量的那部分人的同意。即令是某人靠自己辛勤勞動、沒有別人幫忙生產出來的物品,若非得到社會的許可,他也無法保持。不但社會能把產品從他手里奪走,而且如果社會默認,或社會既不進行集體干涉,也不雇人來保護他的所有權,私人也可以把產品從他手里奪走。因此,財富的分配要取決于社會的法律和習慣。決定這種分配的規則是依照社會統治階級的意見和感情而形成的。這在不同的年代和國家內是很不相同的。并且,如果人們愿意,差別還可以更大一些。”
三,馬歇爾的商品生產
馬歇爾在緒論中說:“我們必須記住:賺錢的欲望本身并不一定是出于低等的動機,即使賺來的錢是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也是如此。金錢是達到目的之一種手段,如果目的是高尚的話,則對這種手段的欲望也不是卑鄙的。”賺錢的過程就是用商品交換貨幣的過程,因此,為了賺錢,自然而然地就要把產品作為商品來生產!也就是說,就是要把國民財富作為金銀或者貨幣來增加,這種增加就是賺錢!顯而易見,這和斯密和穆勒的國民財富是物質的財富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是物質的財富,一個是物質的價值的財富,一個是實體的財富,一個是虛假的財富!
第一,馬歇爾自由競爭理論的來源
馬歇爾為了實現賺錢的目的接受了自由競爭的理論:“自由企業的思想主要是中世紀的商人所首倡的,十八世紀后半期的英法哲學家繼續加以發揚,李嘉圖及其追隨者,便依據這種思想發展成為一種自由企業的作用的理論(或如他們自己所說,自由競爭的理論),這種理論包含許多真理,其重要性或將永存于世。”
馬歇爾根據自由競爭的理論研究經濟的課題包括:“是什么原因,尤其是在近代,影響了財富的消費和生產、分配和交換;工業和貿易的組織,金融市場,批發和零售商業,對外貿易,以及雇主和雇工的關系?這一切行動如何互相影響和互相反應?它們最終的傾向與目前的傾向有何不同?
任何東西的價格作為要得到這樣東西的愿望的尺度,受到哪些限制?社會上任何一類人所有的財富如有一定的增加,表面上會造成福利的增加到怎樣程度?任何一類人的收入不足,它的產業效率所受到的損害到怎樣程度?任何一類人的收入的增加,如果一旦實現的話,因為提高他們的效率和賺錢能力的結果,這種增加會保持到怎樣程度?
在任何地方、對社會上任何一等人、或是在任何特殊的工業部門,經濟自由的影響實際上達到如何程度(或在某一時其它已達到如何程度)?此外,還有哪些影響最為有力;這一切影響合在一起的作用如何?尤其是,經濟自由因它自己的作用,趨于建成聯合和壟斷的組織到如何程度,這種組織的結果怎樣?社會上各種的人受到經濟自由的作用的影響到底會怎樣?當經濟自由的最終結果正在實現時,它的中間的結果將是怎樣?如果考慮這些結果將蔓延的時間,最終的和中間的這兩種結果的相對重要性是什么?各種制度的賦稅將歸誰負擔?賦稅制度加于社會大眾的負擔怎樣,以及它將為國家提供多少收入?”由此可見,馬歇爾的全部課題都是圍繞著如何賺錢的這個目標探討的,所以,馬歇爾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就是賺錢的經濟!
第二,工業生產是賺錢的手段
賺錢的目的是為了金錢的增加,所以,生產特別是工業生產活動就成了賺錢的手段!
從《經濟學原理》的目錄可以看出馬歇爾的分篇布局,是以賺錢為核心的安排。
第一篇導言,內容包括:經濟學的實質;經濟概括即經濟規律;經濟研究的次序與目的。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內容包括財富;生產、消費、勞動、必需品;收入、資本。第三篇論欲望及其滿足,內容包括欲望與活動的關系;消費者需求的等級;欲望的彈性;價值與效用。第四篇,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和組織,內容包括,土地的肥力;報酬遞減的傾向;人口的增長;工業的訓練;財富的增長;工業組織。第五篇,需求,供給與爭值的一般關系,內容包括,論市場;需求和供給的暫時平衡;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給的均衡;資本的投放與分配;直接成本;邊際成本;壟斷理論。第六篇,國民收入的分配。
如果把馬歇爾的目錄和穆勒的目錄對比一下就會發現,穆勒的主題是物質生產為中心,馬歇爾的主題是賺錢的商品交換為中心;穆勒的生產、分配是為了增加國民的物質財富,馬歇爾的生產、分配是為了增加資本家的金銀財富或者貨幣財富。穆勒主要論證的是農業的生產,馬歇爾主要論證的是工業生產,穆勒把工業生產看做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行業,馬歇爾把工業生產看做是賺錢的行業!
綜上所述,我的結論是,第一,斯密和穆勒把國民財富看做物質的產品,因而就把物質財富的生產、分配看做產品的生產和產品的分配。相反,馬歇爾則把國民財富看做價值的產品,因而就把物質財富的生產、分配看做貨幣的生產和貨幣的分配。第二,斯密和穆勒是為了全社會一切人的共同富裕,因而是人類的朋友。相反,馬歇爾是為了少數資本家賺錢,絕大多數人因之貧困,所以,馬歇爾是人類的敵人!第三,斯密、穆勒為個體化生產階段小社會化生產階段的資本家,指明了為了人類的利益使用資本的道路。馬歇爾則在社會化生產階段,把國民財富篡改為價值財富或者貨幣財富,所以我說,資產階級和一切政治經濟學家們,背叛了斯密和穆勒,因而成了人類生產的敵人!
勞動者2014年6月3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