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發表于《讀書》2011年第11期,pp96-103. 發表時題為《警惕科技迷信》,略有刪節。這是原稿,略有校訂。
寫下這個頗有刺激性的標題,我已經能夠坦然處之了。
一
關于科學、人類和社會,常見的說法這樣的:人類有需要,科學及其技術滿足了人類的需要;人類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于是幸福感提高了,社會也進步了;人類又有了新的需要,促使科學及其技術繼續進步;科學及其技術不斷進步,社會就不斷發展,人類的生活就越來越好。但是,在1962年雷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之后,雙刃劍的說法逐漸被接受,科學技術存在負面效應,成為新的共識。經過改造的說法是這樣的:
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都是暫時的、偶然的、可以避免的。這個負面效應只能并且必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得到解決。當然,新的技術仍然會帶來新的負面效 應,那就由更將來的更新的科學技術來解決,不能因噎廢食。總的來說,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之“功”遠遠大于其“過”。并且,那些“過”還在解決之中。
這種基于未來的樂觀,已經說了很多年,直到今天仍然是主流話語的一部分。它使人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心存希望,同時也喪失警惕,成為溫水里的青蛙。所以,我 們需要一個新的說法。恰好,這部《疏于防范的教訓——百年環境問題警示通則》,為我的新說法提供了大量證據,雖然這并非作者的本意。
這是一部觸目驚心的著作,書中冷靜地介紹了一個個化工產品所導致的負面效應。苯、石棉、多氯 聯苯、鹵化烴、乙烯雌酚、二氧化硫、甲基叔丁基醚、三丁基錫防污劑……,這些名字我們大多感到陌生,但是它們并沒有因為我們的陌生而遠離我們。恰恰相反, 這些東西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它們,當下的現代化生活根本就無法進行。然而,這些東西無一例外地對人類和生態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我且越俎代庖,現學現賣,簡單地講其中兩個。
先講苯。
與其它名詞相比,這一個我們多少熟悉一點兒。它有一個知名度比較大的科普故事:化學家凱庫勒 夢見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醒來之后悟到,苯的分子結構是個環。這個故事傳達了科學家的智慧和科學發現的神奇,也暗示了苯的重要。但是苯究竟是個什么東 西,做什么用的,有什么后果,我幾乎一無所知。即使在2005年11月,大量液態苯直接泄漏到松花江中,我也只知道江水被嚴重污染了,不知道具體的后果。
苯在這本書里占了一章。1910年代初期,苯的第一種主要用途被發現:在橡膠行業做溶劑。“一戰”期間,炸藥制造需要甲苯, 其產量大增。戰后,苯作為溶劑,大量用在人造革、橡膠、膠水制造、制帽、凹版印刷、油漆、粘合劑、涂料、干洗、汽車制造、錫罐頭組裝等行業之中,也越來越 多地用在有機物合成、石油制品生產、發動機燃料等領域。(第64頁)反過來,如果沒有苯,這些行業的生產都將無法正常運行。現代化的生活逐漸地建立在這些行業之上,建立在苯的存在之上。
但是,苯對人的傷害從1897年就被發現了:瑞典從事自行車輪胎制造的年輕婦女再生性貧血;法國從事干洗業務的年輕男子大出血。(64)從那時起,苯就被認為是能夠損傷骨髓的劇毒物質。長期接觸苯會導致白血病、再生性貧血障礙等疾病。然而,苯依然被大規模地使用著。20世紀初,苯中毒案例大量出現。1923年一份報告說,一些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數周后,就被診斷出苯中毒;有些人上班僅幾個月,就去世了。(65)
此后,關于苯中毒的案例越來越多。雖然也有人建議采用其它物質作為溶劑,但實際上,管理者只在量上不斷地加以限制。1946年,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學家會議建議,工作場所的苯暴露量限度為100 ppm,1947年這個數字降至50ppm,1948年降至35ppm。然而,1948年,美國石油研究所出版的一份文件中說:唯一絕對安全的水平就是零。(66)
1990年代,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與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聯合發表了關于暴露在苯中的中國工人的一系列論文,“通過直接觀察,它們還證明了即使是很低的平均苯暴露量(比如大約1 ppm)也會帶來很高的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對風險。”(79)
苯不可能被取消,因為一直被我們歌頌的方便的現代化生活,就是建立在類似于苯這樣的物質之上。
1987年,美國勞工部新的苯標準為1ppm.
2001年,人們又意識到,汽油中含有苯!這意味著,不僅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可能與苯有密切接觸,在汽車跑過地地方,每一個人都無法幸免。(86)
顯 然,在苯這種東西的具體應用中,實際發生的過程并不像科學主義者所描繪的圖景那樣美好——后來的新技術解決了早期技術的負面效應,我們只是看到它的安全生 產標準在不斷調整,而已!它已經導致的負面效應,當然無法解決,你不能讓一個苯中毒而死的人再活過來。對于它繼續導致的負面效應,管理者也只能視而不見, 因為它是當下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業文明的戰車開到那里,苯就會跟到哪里。這時我們會聽到很熟悉的臺詞:“沒有別的辦法,為了大局,只能做出局部 犧牲。等將來有了新技術,就好了。”
再講甲基叔丁基醚。
這個名詞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自然也毫無了解。由于它的陌生,人們也許會認為,它距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其實,它和苯一樣,無處不在。它最主要的用途是替代汽油中的鉛作為引擎抗爆劑。這是后期技術取代早期技術的一個例子。
鉛的毒性在古希臘就被認識到了,但是,鉛一直被用在汽油里,因為“沒有別的辦法”。當然,人們也曾自我安慰地制定一些量的限制,并相信在這些量之下是安全的。不過現在好了,有了甲基叔丁基醚這個新材料之后,汽油中的鉛可以取締了,可以宣布技術的進步了。那么,結果如何呢?
這個新材料最初被認為有很多優點。比如“價格低廉,易于制取,具有良好的傳輸和混合特性”。“能在煉油廠里制得;很容易和汽油混溶,不再分離,其混合物還可以通過現有的管道進行傳輸”(223);能使燃料充分燃燒,從而減少一氧化碳以及形成臭氧的前體物的排放(225)。
1970年代,甲基叔丁基醚開始在歐美進行商業生產。1995年,甲基叔丁基醚是美國生產的第三大有機化學品,年產量約為800萬噸。1999年,全世界年產量約為2140萬噸,當年歐盟地區的產量約為330萬噸。(224)
但是,人們很快發現,好處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多,更糟糕的是,與它的前任——鉛——一樣,甲基叔丁基醚也對環境和人體有害。1990年代之后逐漸確認,這個高科技成果能夠誘發癌癥、哮喘等疾病(228-232)。由于它“高度的水溶性、流動性和持久性”(227),在它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從發動機的汽缸中跑出來之后,還會長期穩定地存在,到處游蕩,遇水而溶。于是導致地下水污染。好在這東西有味道,很低濃度就能被人察覺。一旦水源中的甲基叔丁基醚超過了某個閾值,水源就徹底不能用了。在丹麥,這個閾值被設為180微克每升,而在加利福尼亞,該閾值低至5微克每升。(227)
與苯類似,科學共同體和管理者所能做的只是不斷地設定其容許被檢測出來的最低限額,而不可能取消這種物質的使用。“沒有別的辦法”!
顯然,在甲基叔丁基醚的發明、應用過程中,同樣不符合那種一廂情愿的美麗圖景。一方面,它對環境和人的健康所造成的傷害還在繼續,另一方面,它的前任鉛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沒有隨著它的使用而得到解決。
這樣的化工產品比比皆是。在這本書里,還專門說到了石棉、多氯聯苯、鹵化烴、乙烯雌酚、三丁基錫防污劑等。具體過程與苯和甲基叔丁基醚都驚人地相似。人類當下的生活都建立在它們之上,科學共同體和管理者明知它們會導致環境問題,會對人身健康造成損害,但只能不斷地規定最小限量,而不能根本上取締。
這才是科學技術產品在當下工業文明社會中實際被使用的情況。
二
曾幾何時,人們“享受”著這些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慶幸自己生活在科技昌明的時 代,然而,有多少人具體地知道這些產品所導致的問題?人們心存僥幸,不斷弱化問題,寄希望于未來更高的技術。人們也會自我安慰:只有少數產品有問題,大多 數產品是好的。然而,一旦我們把各種高科技產品逐一排列出來,就會發現,有問題的不是少數,而是大多數;大部分問題從來沒有得到解決,而是仍在繼續,仍在 惡化!并且,一直在產生新的問題!
所以,一個講起來更加順暢的新的說法應該是這樣的:
科學技術對于生態和人類的危害是內在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總體而言,它的負面效應并不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得到解決。而新的技術必然會帶來新的負面效應,對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這樣一來,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是否功大于過,恐怕是個問題了。
自1962年《寂靜的春天》出版算起,五十年來,全球范圍內,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是逐漸減少了,還是越來越嚴重了?自1990年代,中國普遍地接受了環保的理念算起,二十年來,中國范圍內,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是逐漸減少了,還是越來越嚴重了?
對于中國的生態和環境問題,無論估計得多么嚴重,都不會過分;對于全球的生態和環境問題,無論估計得多么嚴重,也不算過分。
對于科學技術的功過,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總體評價。
三
為什么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是內在的、不可避免的?這是因為,現在普遍應用的科學之技術,都來自數理科學。數理科學的機械自然觀與自然本身注定是有沖突的。科學及其技術的力量越強大,沖突越激烈。
數 理科學的代表是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它建立在機械論、決定論、還原論的世界圖景之上。牛頓時代有種說法,“上帝是一個鐘表匠”,整個宇宙被看成一架機器,由 一系列機械連接的構件組合而成,它是物質的,沒有內在的生命,這是機械論;這架機器可以分離、拆卸、也可以重新安裝、重新組合,這是還原論;只要掌握每一 個部件的細節,就可以對整個機械的運行做完全確定性的計算和預期,這是決定論。按照這種機械自然觀的世界圖景,整部宇宙機器的運行遵循既定的、統一的物理 規律;這些規律能夠被人獲知,寫成數學方程;這些方程可以計算。數理科學試圖通過計算,對大自然進行準確的分析和預言。進而,通過其技術,直接對自然進行 干預。于是,大自然成為人類研究、分析、計算、控制、改造、重構的對象。大自然失去了其曾經的主體地位,變成了純粹的客體,人類則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權力 對自然進行控制和改造。
在 工業文明的社會結構中,整個社會都把資本增殖作為最高目標和最高行為準則,人類通過科學對自然的改造也不例外。數理科學不僅為工業文明的意識形態提供支持 (機械自然觀、人類中心主義、社會進步觀等),還提供有助于資本流通、增殖的技術。反過來,社會也對這樣的科學和技術予以支持,使得其獲得更多的資源,從 而加強了對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然 而,基于數理科學的技術與大自然有著根本上的沖突。數理科學的實際操作方式是:從自然之中切割出一個局部,忽略這個局部與其它部分之間的關聯,建立理想化 模型,再用數學方程來描述這個局部,此所謂科學規律。美國科學哲學家約瑟夫·勞斯認為,科學是一種地方性知識,實驗室中的地方性知識。人們把基于實驗室的 科學技術強行應用于大自然(“大自然的實驗室化”),必然要對自然的整體性進行破壞。大自然也不會甘于“被”的命運,在整體上不會服從人類從局部的簡化的 自然中獲得的規律。人類行為在長時段導致的后果,就是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
如果我們從有機自然觀來看待這個世界,對于當下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會有一個更加簡單的描述。
地球生物圈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各種生物共同演化,彼此相連,地球上的物質相互轉化,達成動態平衡。從寒武紀算起,生命的歷史大概有五億年,生物圈里各種物質的相互轉化、相互作用,則有五億年之久;從人類出現算起,也有大概一百萬年。
在傳統社會,人類所用的材料都是大自然已經有的物質,從自然中來,也能回到自然中去。進入工業文明,則越來越多地依賴于人造的物質。尤其是在化學工業產生之后,人類大大地改變了地球上的物質的化學組成。而這些人造的東西,比如本書所描寫的苯和甲基叔丁基醚這樣的物質,從來不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一部分,也無法正常地加入大自然的物質循環,并且必然會干擾和破壞大自然本身的物質循環。
人類目前大量生產的化工產品,有些是自然中從來沒有過的,有些在大自然中只以特定的量存在于特定的場合。人類的身體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物質,人類的身體之中,也沒有消解這些東西的酶;大自然中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物質,大自然中也不存在對應的消解這些東西的微生物群落。所以它們注定會危害生物體的健康,危害環境,最終造成全球生態系統的紊亂。
一 項科學的技術在應用之初,它的好處是當下可見的。而其負面效應則很難馬上就被人知曉。原因大致如下:有時候,負面效應要很長時間之后才能被人認識到;有時 候,負面效應是分散的,并不集中表現為單一的效應,難以找到責任者;還有很多時候,負面效應的承擔者與正面效應的享受者不是同一個人群,比如享受者是城市 白領,承擔者在生產第一線;更有很多時候,負面效應的承擔者并非是人,而是自然環境,不會說話;最后,還有一種可能,承擔者尚未出生,因為其影響在很久以 后才會顯現。由于負面效應顯現的遲滯性,它一旦顯現,就已經晚了。并且,一經顯現,就不可逆。
當我們對科學及其技術的認知發生變化之后,當我們對科學及其技術的整體判斷發生變化之后,我們對科學的態度,自然而言地要發生變化。
要警惕科學,要警惕科學家!當科學家告訴我們他們發明了一個什么新奇的玩意兒,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歡呼,不應該是歌頌,而應該是警惕。惟此,才有可能把科學及其技術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潛在危害,阻攔在其尚未發生的時候。
四
這 本書有意識地列舉了十二個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稱之為十二個遲來的教訓。除了一個個化工產品,還介紹了過度捕撈、輻射、美國大湖區的化學品污染等問題。這 本書雖然意識到科學技術負面效應的嚴重性,并提出了“向歷史學習”,“預防原則”等觀念。但是,這本書仍然寄希望于未來的科學和技術,試圖以加強監督等方 式,減少、預防科學技術負面效應所導致的危害,“幫助人們預見代價高昂的后果、實現技術創新利弊影響之間的更好平衡、以及減少‘意外事件’的糟糕后果”(402)。在我看來,對科學及其技術的反思和批判還不夠徹底。盡管如此,這本書提供的豐富的資料,足以讓我們突破此書自身的思想束縛,在根本上認識科學及其技術的內在問題。
運行了三年的工業文明已經是百孔千瘡,試圖保留其內核,對社會結構修修補補,不能挽回人類文明滅亡的命運。人類必須對工業文明進行徹底的批判,對科學及其技術的內在屬性有清醒的認識,才有可能走向生態文明的道路。
2011年12月6日
2012年1月5日
北京 向陽小院
2012年1月18日
Ocean Park Hotel, CA
2012年1月27日
Sunny Yard, Berkeley
2012年8月4日
北京 向陽小院
【丹】波爾·哈勒莫斯 主編,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史研究中心譯,《疏于防范的教訓——百年環境問題警示通則》,中國環境出版社,2012年。文中括號內數字為該書頁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