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學習《錢學森書信》的體會

涂元季 · 2007-07-21 · 來源:人民日報
痛悼錢學森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一位科學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學習《錢學森書信》的體會 
          
    
      涂元季

      《人民日報》 ( 2007-07-20 第16版 )

        《錢學森書信》1—10卷出版問世了。《書信》內涵十分豐富,從科學思想到科學精神,從人生哲理到人品風范,一位大科學家的內心世界展現在人們面前。作為本書的編者,我想談談自己學習《書信》的體會,這也可以說是我對錢學森的研究和理解。

        (一)

        錢學森是一位自然科學家,同時又堅信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真理”。他在廣泛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并用于指導自己的科學研究和學術工作,做到了科學與哲學的融會貫通,辯證統一。

        錢學森是怎樣從一位自然科學家走進哲學殿堂的?從錢老在《書信》中的自述,我們可以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

        錢學森早年在美國主要從事應用力學研究,或者說他“出生于”應用力學。那時的他可以說是一位“純科學家”。但應用力學這個學科的特點是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課題是從工程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而理論成果一定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并能指導工程設計。所以錢老在《書信》中說,他在美國搞過一點工程設計,但主要從事理論研究。他常常去工廠和實驗室,察看實驗情況,了解工程中的關鍵問題,并與工程師們結為好友。他運用自己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奠定的廣泛理論基礎,通過數學計算,解決工程上的難題,如那時航空界存在的“音障”和“熱障”等問題,因此他做到了理工結合,成為著名的應用力學家。這也是他后來所說的技術科學家。

        他這一套理論如何聯系實際又指導實際的科學方法論是在他的老師馮·卡門指導下,積20年科研經驗總結出來的。

        1955年錢學森回到祖國,作為一名愛國主義科學家,他熱愛新中國,熱愛共產黨,由此推動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閱讀了許多馬列原著,學習毛主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到這時他才發現,自己在美國所得到的那點心得體會,其實在馬列原著和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中早就指出來了。這就使他堅信,科學研究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做指導。

        錢學森的學習是勤奮的,他的理解力尤為驚人。回國不久,他就體會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精神。1957年,也就是在他回國的第三年,應《自然辯證法通訊》雜志之約,就“科學方法論筆讀”這一專題,寫了一篇《技術科學中的方法論問題》的文章。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即使今天讀來也感到句句精彩。其中給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是:“在技術科學的研究中,我們把理論和實際要靈活地結合,不能刻板行事。我想這個靈活地結合理論與實際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真髓了。”沒有切身的體驗,恐怕是說不出這種一語破的之話的。

        從《書信》可以看出,這時的錢學森雖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一些體會,但他的思想還只限于自然科學范疇,他對哲學的認識,也只是從自然科學上升到自然辯證法。

        錢老在《書信》中說,是“文化大革命”教育了他,使他認識到,僅僅懂得自然科學知識是不夠的,他必須擴大自己的視野,學習社會科學。所以在改革開放以后,他努力學習社會科學,尤其是哲學。從《書信》中你會了解到,錢學森不僅學習“正統的”馬列著作,同時他還讀過黑格爾、普列漢諾夫、布哈林、卡爾·波普等等在當時看來并不那么正統的哲學家著作。他還從中國古代的儒、墨、道、法、佛和易經等等哲學思想中吸取精華。

        這就奠定了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有人寫信說他“執著地”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錢老回信說:“一個中國共產黨員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種‘執著’是正確的。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也要求我們,在具體問題上一旦發現自己有錯誤,必須立即、堅決糾正,決不能‘執著’不改。”

        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做到了科學與哲學的結合,用現代自然科學的成果論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上的內涵。同時,他又從哲學的高度,指出一些重大科學技術發展將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和可能的發展前景。他的這一獨特視角,既不同于一般科學家,也不同于一般哲學家。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他是一位哲學科學家或科學哲學家。

        (二)

        錢學森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是建筑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基礎之上的。

        自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錢老一直在研究現代科學技術體系,提出了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系統科學、思維科學等十一個大部類組成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結構。即每一個科學大部類分三個層次: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應用(其中文學藝術只有兩個層次)。每一門科學的成果提煉到哲學層次的學問是自然辯證法、唯物史觀、系統論、認識論等等。它們構成了這十一個科學大部類通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最后,上升到頂層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首先,錢老提出這樣一個科學體系是有理論依據的。他在《書信》中引用恩格斯100多年前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的觀點,即“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我們不但要“能夠指出自然界多個領域內的過程之間的聯系”,而且要“指出多個領域之間的聯系”。他還十分贊賞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的一段名言:“科學是內在的整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整體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決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從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學的連續的鏈條,這是任何一處都不能被打斷的鏈條。”他從這種系統的、辯證統一的觀點出發,站在20世紀末的世界科學技術之巔,構筑了現代科學技術體系。這個體系的第一個特點是涵蓋了直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所有科學技術的發展,甚至人類有史以來的經驗知識都處在這個體系的外圍。他認為,自從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來的近百年間,科學技術有了飛速發展,這些發展應該豐富和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這個體系的第二個特點是打通了科學和哲學之間的聯系,表明了它們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科學技術的新成果又必然深化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處于這個體系的頂層。

        根據我的理解,這就是錢學森總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一位科學家的哲學觀,是立足于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哲學觀。

        (三)

        錢學森晚年曾花費很大精力研究系統科學,他倡導創建的系統科學理論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從工程控制論走到系統工程,再由系統工程走到系統學,這是他學術思想不斷發展的自然歷程。

        1954年,錢學森在美國出版了一本學術著作《工程控制論》,《工程控制論》中就包含了系統的概念。1955年他回國以后在技術上主持領導我國導彈航天事業。工作中,他在抓重大技術攻關的同時,還十分重視科研工作的管理,引進美國大型工程管理的計劃平衡技術和計劃協調技術,開創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系統工程管理。系統工程的這一套管理經驗曾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贊賞,周總理晚年曾說,這一套管理經驗也可以在國民經濟其他部門運用。

        遵照周總理的遺訓,改革開放以后,錢學森曾大力倡導系統工程,使系統工程在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人們在分析一個復雜問題時,時不時會說,“這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

        在推廣運用系統工程的同時,錢學森注意到國外學者在系統科學理論研究方面的進展。他認為,根據我國的實踐經驗,吸取外國學者的研究成果,能夠創建系統科學的基礎學科——系統學。在后來的研究中,錢老提出的“開放的復雜巨系統”概念和處理這種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即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是系統學研究的一個標志性進展。錢老認為,他的這一理論成果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的。他說,“從定性到定量,實際上就是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講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只是“在科學技術和計算手段大大發展的今天,我們講的理性認識可以通過計算機更精確地加以計算,這就更科學化,更理性化了。”后來他在書信中又說:“我們的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是建筑在《實踐論》基礎上的,現在要說,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的工作過程是以《矛盾論》為指導思想的。這就是說,在建立數學模型的曲折過程中,要發現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千萬記住,矛盾是一個發展運動,會轉化的。我們的失誤往往都在于未跟上實際,思想僵化,不知道矛盾已經轉化,出現新矛盾了。”他又說:“我想當今世界發展非常快,幾十年就是另外一個世界,而人的意識和思想卻跟不上。之所以有矛盾,是因為有進步。如果沒有社會進步,全國都停留在小農經濟,大家都是羲皇上人,那幸福嗎?”

        他在另外的書信中,還用科學實例,說明毛澤東《實踐論》的另一個重要觀點,即客觀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他說:“人以前只認識到原子,以為這就到頭了。但后來才知道這也是唯象科學,還要深入下去,找原子的結構,到了基本粒子。可是現在物理學又要追問基本粒子的結構。一層一層地深入下去,每上一層次的科學就是更深一層次的唯象科學。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

        按照這樣的哲學觀,他對自己提出的“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又進行了深入地論述:“實際上,人的定性認識是初步的,或稱感性認識;許許多多定性認識經過綜合集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最后上升(即哲學上的‘揚棄’)為定量認識。這個定量認識比原始材料的定性認識要高一個層次,或者說到了理性認識。等到一個方面事物的許許多多實例的定量認識累積得多了,人又會悟到這一方面事物整體的一點定性認識,這又高一個層次了。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是由定性躍到定量,又躍到定性,再躍到定量,……永無止境地發展深化下去。”他舉數學的發展為例:“從算術到代數,常量到變量,必然到或然,都是質的飛躍,決不是只捏合在一起。”

        他說:“非歐幾何的出現顯示了歐幾里得幾何的局限性,引起幾何學的發展;現在的幾何學就把非歐幾何和歐幾里得幾何統一了。”

        錢老這種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可以說在《書信》中比比皆是。他在和一位研究藝術美的同志探討“美學”時說,他非常贊成李澤厚的觀點,即“美是主觀實踐與客觀實際交互作用后的主客觀的統一”。他引用科技發展的實例說:“汽車設計,在汽車制造的早年,主觀只知道馬車的車形,所以早年的汽車像馬車,像馬車的汽車就很美了。到后來,人的社會實踐發展進步了,知道高速運動的物體應該‘流線型化’,這時像馬車的汽車就不美了,出現了今天這種車型。”所以,什么叫“美”,什么叫“丑”,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辯證發展的。錢學森十分欣賞古今文人的美食詩文。他認為美食是中華民族文化事業的一部分。但他對當前社會上的吃喝風、豪華風,什么宮廷宴等等十分反感,說“那會將美食變為丑食”。

        什么叫好?什么叫壞?其實好與壞也是辯證統一的。有一位搞爆破技術的工程師給錢老寫信,說到他的工作,也講了他面臨的困難。錢老回信說:“在一般人心目中,總以為爆破是破壞,豈不知工程中的爆破實際上是建設。”他勸這位工程師要多作宣傳,使人們認識到,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化學施工可比機械施工的效率高。一位搞機械裂紋技術研究的專家給錢老寫信,講構件中的“裂紋”也可以化害為利,主觀能動地利用裂紋來斷材,并進一步搞“裂紋切削加工”。錢老認為他的工作“頗有新意,值得提倡。”新在什么地方?新在這位技術人員能辯證地看問題,從而開辟了技術新途徑。

        錢老很早就關注廢舊物資的利用,1958年就提倡在農村用秸稈發展沼氣,也是出于化害為利這種辯證思想。

        這些事例其實在錢學森的科學生涯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在技術上領導我國導彈航天事業20多年,就我所知,從錢老在處理一些復雜技術問題時的講話、指示和批示來看,他在協調一些重大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技巧和智慧,除了運用他廣博的科學知識以外,還能靈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也使他比一般專家要高出一大截。他總是能在意見紛呈的討論之后,集中大家的意見,提出一個綜合的方案和結論,既統一了大家的認識,又將一般的意見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使你不得不服。這些方面的事例,由于保密和其他原因,在《書信》中并沒有反映出來。

        對于在上世紀80—90年代理論物理學中的前沿學科,即所謂決定性與非決定性,混沌與有序問題,錢老認為這都是辯證統一的。他說:這些前沿科學“本來是從物理學、力學的研究得到的,即從自然科學認識到的。可一旦上升到自然辯證法這架橋梁,而且過橋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殿堂,就成為指導其他部門的理論了。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混亂現象,其實就是市場中的‘混沌’,即市場的活躍,是大好事。因為它引出整個社會主義經濟的合理資源配給,是有序,即健康發展。”

        在另一封信中,他又進一步說:“沒有混沌就死水一潭,不會出現有結構的有序化,也就沒有‘生命’。連一塊石頭都有原子、電子層次的混沌,而石頭有晶體結構,這是有序。但這個結構是‘活’的,原子、電子進進出出,是混沌!因此,生與死的界限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這真是最高境界的概括了。

        (四)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錢老認為社會科學通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唯物史觀。

        在他看來,如何研究社會?如何分析一個社會現象?要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有人寫信和錢老探討中國的傳統社會結構,并提出“黃土板結”的論點。在翻看了作者的著作以后,錢老認為很有新意,但似感不足,“未深入到經濟結構去找我國大一統封建社會的根子在哪里”。錢老的分析是:“舊社會說‘仕、農、工、商’,‘仕’為首而‘商’居末。但我看正是舊社會的商人,結合官大老爺,把那么大的中國鎖在一起了。因為‘仕’是官僚,是覆蓋全國的統治系統。而封建社會的‘農’是小農,是鎖在小塊土地上的‘農’,地主也是靠小農的。‘工’是手工業,最多只是小作坊,是小工。只有‘商’在舊中國是利用地區不同而經營,走南闖北,大范圍活動的。不是有遍布全國的晉商、徽商嗎?但‘商’要搞經營,又得有地方官們的允許和支持,這是商人用金錢買通的,正所謂‘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所以是仕·商聯結的經濟大網絡在主宰舊中國,這就是中國封建大一統得以維持千年的社會基礎。這個龐大的封建帝國只有在受到近代帝國主義入侵時才被打得難以為繼了。中國人民在此生死存亡的時刻,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終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在建國初期,我們采用計劃經濟手段,從一定意義上說,避開了舊中國的官·商勾結。但商業活動之不足,又把經濟管死了。現在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開放,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但舊社會的官·商勾結又不免重現。對此不必大驚小怪。莎士比亞的許多戲劇就是講英國由封建社會轉入資本市場社會后爆發出來的丑事。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要設計全面的解決方案,要用最先進的方法——科學的方法,現代科學的方法,來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而不能像18世紀解決技術問題時用的純經驗方法,瓦特式的方法。”他理解,這也是中央現在提出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的道理。

        顯然,錢老這一大套分析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同時又與一般歷史學家多從農民和農業入手剖析中國封建社會的視角不同,是一種獨特見解。

        錢老還常常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來看待一些新科學、新技術,指出新技術對人類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錢學森不是計算機、信息網絡專家,但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指出,計算機、通信(當時尚未出現網絡)這一套信息技術將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意義就像當年瓦特發明蒸汽機,將引起一次新的產業革命。他還進一步說,200多年來,機器的出現大大擴展了人的體力勞動能力,而在21世紀,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將大大擴展人的腦力勞動能力。今后人的生活、工作、教育、娛樂等等都離不開計算機網絡,人將和計算機網絡組成一個新的人·機系統,那將是21世紀的“新人類”。這些話在今天看來一點也不新鮮,但錢老卻是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信息網絡技術遠不如今天人人皆知,人人皆用的時候說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超前思維。

        錢學森興趣十分廣泛,他在談到園林藝術時認為,我國的園林藝術是有長遠歷史的。我們今天除了繼承那些好的傳統,還要發展。今天的中國人不是昨天的中國人,21世紀的中國人也不同于今天的中國人。人的社會實踐不一樣了,“美感”也會不同,園林藝術要適應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

        說到“美”,錢老認為,那是文學藝術上升到哲學層次的學問。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始終認為科學與藝術是結合的。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最早是原始公社,那時人類開始有了生產,也就是有了技術(當時還沒有技術的理論——科學),然后加入了一些藝術——美感。這就是說,技術和藝術從一開始就是結合的,伴生的。往后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這時階級不同,技術和藝術的相互關系也不一樣:被壓迫被剝削階級生活貧困,對藝術的要求不可能過高,基本上還是沿襲著上古時代的情況。而統治階級則將技術(手藝)當成他們實現藝術追求的手段。至于資本主義社會,技術和藝術的相互關系分兩條路走:一條是傳統的工藝日用品,由于人民生活的改善,能把封建社會中僅由上層階級享用的東西大眾化了;另一條則是封建社會沒有的東西,如機器、火車、汽車等。這在資本主義初始階段只有技術,沒有藝術,或者說還來不及有藝術,在這個階段技術和藝術是脫離的。到20世紀中葉,“丑惡的機器”已為人們所厭惡,技術和藝術又趨向結合,在工程設計中要考慮到藝術的美。經過這一番對技術和藝術相互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之后,錢老提出,在今天,我們要主觀能動地把技術與藝術結合起來,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務。

        錢學森不僅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社會,而且還用歷史唯物主義看待自己。錢老對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但他反對別人稱他為中國的“導彈之父”或“航天之父”。他在《書信》中多次重申:像導彈航天這樣的“大科學”,遠不是愛迪生時代的科學,那時他可以一個人在實驗室搞發明創造。而導彈航天是一項成千上萬人的事業,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集體的努力是誰也干不成的。一切成就歸于黨,歸于集體。他自己只是恰逢其時,回到祖國,做了他該做的工作。他只是黨領導下的這個集體中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我想,錢學森說的“一切成就歸于黨,歸于集體”,不能一般地看成是個人品德上的謙遜,而是一個歷史唯物主義者發自內心的真實思想。

        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錢老坦然面對過去的“自我”。有人來信表示要為他寫傳,拍電影、電視劇等,他都婉言謝絕了。說“寫傳應是在人死了以后的事,我還沒死,還沒有蓋棺定論,怎么寫呢?至于我死了以后,寫不寫傳,那是由人民決定的,功過是非任憑后人評說”。他對自己超然而又灑脫。

        說到“超脫”,錢老在信中對一位朋友說:“我想中國古代說的超脫,今天能否做到?我認為可以做到,這就是要能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看世界,并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看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超脫。古人的那一套是想超脫而實質上超脫不了,只好念‘阿彌陀佛’!”我想,這就是錢學森一生,特別是到晚年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人生觀所達到的境界。

        出版《錢學森書信》是一項歷史性工程。但貫穿在《書信》中的科學思想,對我們正確觀察和分析中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現狀,加深理解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提出的方針政策,展望未來,迎接挑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偉大目標是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的。這就是我們花費這么大力量,整理出版錢老《書信》的最主要目的。

        注:本文引用錢老的話,均出自《錢學森書信》1—10卷,由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不再一一加注。


      《人民日報》 ( 2007-07-20 第16版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