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曝料,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在籌劃上市,改制工作緊鑼密鼓,文章中還透露馬云及一長串西方投資集團考慮參股該行。若該文屬實,不由得讓人頗費思量,也不由得讓人想起之前的中、工、農、建、交等行的上市游戲,一場給資本家和外資送財的“散財運動”又要開始了嗎?
另據消息,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混改”行政程序審批即將完成,參與“混改”的投資方絕大部分均為非國有實體,一旦該公司上市成功,不少人又將從中國的資本市場大賺一桶。
再有消息稱,注冊制箭在弦上,一大批不同性質的企業可以按較低的門檻上市直接融資,為該政策鳴鑼開道的實踐依據是激活企業潛力和競爭力,說穿一點,就是盡快吸收多數人手頭上的錢,堆積到極少一部分手上去,至于紅利到底在哪里,沒有人清楚地知道。
鑒于國企“混改”及諸多改革始終與普通百姓無關的現實窘境,我很想向有關方面提下面一些問題:
其一,西方資本到底在中國銀行業改制及其它國企改制中卷走了多少財富?三年前,有文章說西方投資者從中國國有銀行改制上市過程中卷走了兩萬多億元,也有說一萬多億元,反正沒有什么準確數字。卷走的錢也就卷走了,但這個帳是沒有被埋沒的,官方是不是該給個相對準確的信息給老百姓看看?是不是該給出個有說服力的理由?既然這些銀行原來都是國有銀行,現在也是國有控股銀行,自然有義務向國民匯報情況?有人說:看上市公司材料不就行了,何必要說明呢?我認為不行,因為上市公司資料并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前的運作過程和具體數據,況且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上市公司的資料。
除了金融行業,其它各類戰略性產業為少數人又提供了多少快速致富的“參股”?他們給已經改制上市的企業又帶來了什么樣的資本增值空間?
其二,西方戰略投資者到底給中國銀行業帶來了什么重大戰略轉變?過去,有一種論調,說只有引入國際投資者才能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管理能力。現在看來,中國銀行業并沒有取得什么實質性進步,除了學會靠政策吃飯,尚未看到它們在國際上有什么亮點表現,在國內,靠政策賺老百姓的錢不算本事,給外國投資人送錢更不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你賺了多少國外的錢?戰略投資中的“戰略”到底何意?是WTO強加的“戰略”還是中國監管層的“戰略”?要說中國銀行業在管理上有提高,那也純屬科學技術進步條件下的提高,交易電子化和硬件現代化與經營戰略毫無關系,純屬全球性技術共享,世界主體國家皆一樣,并非中國銀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實質性提高。
西方人給中國人上課的“戰略”內容是讓中國企業掏盡同胞的錢還是賺足西方的錢?
其三,國企改制為什么要引入大量非國有資本?對于這個問題,作為外行,一般老百姓是看不懂的,以中儲行上市改革為例,引入的資本是用來補充資本金還是有意用來改變股權結構?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反正目的就是要引資本進來。既然是這樣,為何不讓中國的國有實體經濟和國有金融機構相互參股?為何不讓社保基金享有更高比例的參股?為什么要大量引入國際投資者?不讓他們賺一筆大錢是不是有違國際規則?如果是,那是誰簽了這樣的不平等條約?
其四,阿里、安邦等私企為何可以在中國遍地開花地參股?大家如果認真翻翻2013至2014年的新聞,你會發現,馬云幾乎把手伸向了各個有競爭力的行業,惡性收購和霸道參股的嫌疑相當明顯,馬云財團利用官方資源向國有資產滲透的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廣,無數高層為其站臺力挺,中國但凡有競爭力的行業,都慢慢看到馬云的身影,安邦也在步阿里的后塵,擴張速度也是一日千里,“馬云帝國”和“安邦帝國”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政府是否有意讓這些現實“帝國”或將成的“帝國”們一統江湖?或者說讓“私人帝國模式”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標桿?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否將沿著這個大方向走下去?頂層設計的指揮棒就是這么指的?
其五,中國普通國民為何不能單獨參股中國儲蓄銀行等國企混改過程?國有銀行原則上講與全國人民利益相關,它們的進退應該與國民直接掛鉤,前面幾大商業銀行的改制讓外國人從低位大撈一筆,13億多老百姓整體靠邊站,好事美事發財的事似乎總是與百姓不沾邊。你改制不經與百姓商量也便罷了,為何讓老百姓參股就不行呢?中國老百姓缺錢嗎?有人會說老百姓太分散,參股者太多,不利于銀行業轉型和提高競爭力。純屬瞎扯蛋!外國投資者撈一把就走,它們能誠心幫助你提高競爭力?騙誰呢?馬云參股的一石幾鳥難道還要說明嗎?國有資產要強行私化也行,但單個老百姓也是私的個體,不能把老百姓置于財富分配的事外。
“持權改革”中國國企改革的正確道路,“持股改革”最終只能是葬送國企。
第六,注冊制到底是為誰釋放改革紅利?管理者可能認為,讓一大批企業快速上市融資,把企業做大做強,不只是有利于上市企業,而且可以為全體國民創造更多的財富。這些想法幾乎很難再迷惑大眾了。從中國這二十多年的現狀看,多數企業經營好壞并不與是否能圈錢成正比,不排除少數企業實現了做大做強,但多數企業沒有任何質變。一大批企業,除了造就少部分人先富起來,財務報表不值一看,而先富起來的這批人,沒有誰愿意帶動共同致富。新的注冊制仍將只有一個戰略效果:讓又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筑牢權貴的更緊密聯合體,充分地稀釋國民財富,達到更深層次的兩極分化。
注冊制,到底是準備沒收百姓的紅利還是給百姓釋放紅利?
細細想來,不得不問,中國普通老百姓參股銀行改制和其它國企改制是不是有法律障礙?如果沒有,為何不按此操作?如果確有法律障礙,那這種法律是不公平的法律。中國資本家和外國投資集團參股就沒有法律障礙?難道法律不能允許中國平民百姓參與國有資產的利益分配?難道普通百姓不能享有中外權貴平等的權利?
中國正在推動前所未有的“混改改革”,而頂層設計者的部分指導原則似乎與憲法是有沖突的,在利益分享的層面則與老百姓的需求有沖突,如果一次次國有資產的改革均與百姓毫無關系,如果13億人只能絕望地看著少數人瓜分財富盛宴,我相信,老百姓的心中會留下歷史的痛苦記憶。
不要認為老百姓不專業,就無權質疑,檢驗對錯的唯一標準是:誰得了最大的利。不要總認為政策設計權和解釋權都不在人民手上,就認為平民百姓是湖涂蟲,歷史會把每一個節點記錄在案,罪與非罪自有答案,一個時代的光榮印記不可能蓋住未來的歷史長河。
請有關方面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改制一事做出公開說明!請將參與中儲郵行改制參股各方完全透明地予以公布!請將國企混改的各種方案提交全國人大討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