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在當今中國,如果問社會生活哪個方面西方影響占比最大的話,回答無疑是民用航空領域。作為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民航大國,中國的天空中卻滿是波音、空客的飛機,除此之外,要么是幾架俄羅斯制造的飛機形單影只,要么就是運——7這樣的國產小麻雀了。
干線民航客機——也就是俗稱的大飛機,成了中國工業最突出的短板。號稱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大國,中國差不多可以制造所有的東西,但就是對大飛機可望而不可即。如果說中國夢具體有哪些遺憾的話,大飛機顯然是其中比較痛處的一個。
更讓一切愛國的中國人痛心疾首的是,幾十年來,中國在制造大飛機的問題上做了多次努力,結果全都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簡單地回憶一下這個歷程,有助于我們對于大飛機意義的認識。
第一次努力:運——10
運——10是和波音——707同等量級的大飛機。當中國的運——10飛上天空的時候,歐洲的空客才剛剛組建,而美國也只有波音——707、麥道——11、洛克希德“三星”等少數幾種類型。中國運——10試飛的消息震驚了世界,記得當時德國一家報紙就此評論說,人們談論中國的運——10,這意味著已經不是談論一個第三世界國家了。所以,盡管中國的運——10有種種不足,但能制造出來飛上天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而且也不是發展不下去,理應立足于此逐步改進完善,結果卻葬送于改革開放背景下某些人的手中,飛機下馬了,設計隊伍解散了,工廠轉產了,中國大飛機的第一次起飛被扼殺了。
第二次努力:麥道——82
在中外勾結聯合扼殺中國運——10的過程中,美國方面拋出了合作制造的誘餌,于是就有了美國向中國轉讓生產麥道——82一事。這件事在當時著實讓很多中國人興奮了一陣子,以為中國終于加入制造大飛機的行列了。結果呢,不說麥道——82本身的局限,最讓中國人驚得合不攏嘴的是,麥道與波音兩家壟斷民航工業的大公司來個合并,合二為一了。本來是想用麥道制衡波音,利用兩家的競爭關系發展自己,這下可好,偷雞不成,連老窩都被人端掉了。至于美國方面,這是不是有意針對中國之舉,在所難言,但客觀上等于是用市場重組的辦法扼殺了中國繼續制造麥道飛機的可能性,中國又被無情的“涮”了一把。所以時至今日,中國的天空上早已不見麥道的蹤影。
第三次努力:中歐合作
因為本人記憶有限,中歐合作的干線飛機具體是什么型號記不得了,大約是什么EU——100吧。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在麥道項目失敗后轉向歐洲尋求發展的一個項目,一時間也曾搞得甚囂塵上、不亦樂乎。弄了一陣子之后,據說歐洲人開始撤退了。有當事的中國人對此評論說,這不過是歐洲對中國拋出的一個誘餌,以合作為幌子,拖延中國的時間,浪費中國的資源,最后讓中國竹籃打水一場空。
上述這一切努力都失敗之后。中國終于再次喊出自己制造大飛機的口號,制訂相應的計劃。目前已經取得實質性的成果,運——20已經試飛,民航干線飛機下線在望。算起來這是中國的第四次努力。更重要的,是現在又傳來一個好消息:中國與俄羅斯將合作聯合研制遠程寬體客機,這真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這說明,中國的大飛機這次可真的就要飛起來了。
這樣講是有充分根據的。
一是這次中國貫徹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自力更生、自己制造,已經擁有可觀的制造能力與技術基礎,一方面引進俄羅斯的技術,與俄羅斯合作。這必將顯著加快中國大飛機起飛的腳步。
二是俄羅斯肯于同中國聯合研制遠程寬體客機,也是時勢所逼。聯合研制將使中國較快地掌握大型寬體客機的設計技術與制造能力,對此俄羅斯心知肚明,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俄羅斯對于同中國聯合研制遠程寬體客機始終猶豫不決。現在終于下定這個決心,完全拜西方制裁打壓之所賜。對于這樣一個合作,筆者完全有信心。因為在向中國轉讓現代工業制造技術方面,誰也沒有俄羅斯做得多、做的實,歷史經驗是,中俄(包括前蘇聯)幾十年來所有重大項目合作,除了原子彈之外,幾乎沒有做不成的,這一點,同美國及西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在,“大飛機”已經不是一架飛機那么簡單,它成了一個心結,也成了一種象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國人必須要邁過這條技術門檻,否則就要在心中留下一個“刺兒”。中俄合作是助力也是動力,愿中國的大飛機借此契機早日起飛,愿中國的天空飛翔中國制造的民航客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