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記者抓拍的不少人大代表的圖片,他(她)們手中的皮包等隨身物品動輒幾千美金或者過萬元人民幣,我很有感慨。一個手提包一塊手表就超出一個農村家庭全年的收入或者一個普通城市工薪族幾個月的工資啊!按說他(她)們代表億萬人民到北京來開會,是行使公民神圣的政治權利的行為,應該不會刻意炫富的吧?我是相信他(她)們不會的。也就是說平時他(她)們也是一樣的名牌滿身,參會可能還屬于所謂的比較低調的奢華了呢。關鍵的是這似乎并非個別現象。毫無疑問,代表們屬于“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了。我們很多人正眼巴巴 等著“先富帶動后富”呢,卻不巧有的代表提出“轉讓二胎指標”的提案,也就是說我們先富起來的應該多生孩子,你們窮的不能,這樣據說是“有利于提升人口素質”。果真如此,對于他們是否真的帶著我們這些“后富”的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就心有疑慮了。
我 看到報紙上網上報道的“代表風采”,關注的似乎主要是各級長官、企業家、各界明星、精英學者等。他們當然可以報道,但我有點兒不明白的是,為什么基本上就是這些人,是不是還應該有一些別的?我們的憲法上說我國是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怎么我就看不到幾個真正的工人和農民呢?在新聞里看到袁隆平先生說“農民可憐”時,我一陣心酸。無論建國后還是改革開放,中國的農民都以極端的承受力默默做出最大的犧牲。我們給予他們的太少太少!黨不是“代表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么?那么,中國農民的數量如此龐大,是不是應該有接近半數的代表才對?實際有多少,我不知道。我現在看到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那時候的人民代表, 好 像多是從工人、農民當中選舉出來的,有很多一看就知道平時就是一線工人和真正的農民,就是平頭老百姓,頂多是個勞模或者技術能手之類的吧,總之,是布衣,非縉紳也。那時候的代表往往被認為是當地的驕傲,普遍受到尊重和擁戴。他們那種全身心建設國家的熱忱,從時隔幾十年的當年的照片當中仍能感受得到。
說起來慚愧,只差那么幾個月的時間,我就也會被稱之為“80后”了。但我會懷念一些過去的東西。比如,那個時候的人大代表,笑得很美;那個時候的人大代表,看著很親切;最主要的——那個時候的人大代表,離我們很近。
我想,真正的工人、農民或者說我們這些將來也要 “后富”的老百姓的代表是有的。但是,如果有,怎么不太看到關于他們的報道呢?
難道說,咱老百姓就代表不了自己的利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