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由于觀點和利益的迥異而全盤否定對立面。
左派對右派,右派對左派,左派對改革派,右派對革命派,左派對資本主義,右派對社會主義主義,中間派對激進派,激進派對中間派,左派對美國,右派對蘇俄,等等,都如此。大家似乎忘了,我們都用互聯網,也都受過孔夫子的熏陶。茅于軾和任志強雖是臭氣熏天的死硬派,卻讓國人看透了本質。
辯證法講對立統一,全盤否定任何人和全盤否定任何事都有問題。
毛澤東、蔣介石、孫中山,甚至包括林彪、四人幫,袁世凱、慈禧太后、李鴻章、曾國藩、洪秀全,對于中華都有貢獻。全球化、改革開放、文化革命、大躍進、社會主義改造、抗日戰爭、軍閥混戰、五四運動、辛亥革命、康梁變法、洋務運動。都有可取之處。區別在于貢獻的正反、主客與大小。
八年前,我摒棄了右派,卻一直不敢自稱左派。胡德平那樣的激烈否定不可取,鄧小平講原則,也有必要的強硬,只要利國利民,強硬也很好。
盡管如此,鄧小平占領華爾街這樣的觀點仍然奇怪。自稱99%的美國人占領了華爾街,與鄧小平有什么關系?沒錯,有關系,就是鄧小平,請聽我慢慢道來。
在全球化如火如荼的前些年,我寫過一篇關于WTO的文章,將全球化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一類是共產主義的全球化。
自工業革命以來,機械、能源、通訊、電力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人類的能力。人類的活動范圍不再限于鄉村、國家和大陸,全球化技術上不再是問題。有了可能,便有了實踐,因此,廣義上的全球化四百年前就開始了。
殖民戰爭是第一次全球化,西方國家利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先發優勢對世界范圍內農牧業的第一次全球侵略。印度、南美、非洲、鴉片戰爭是具體的例子。
一戰是資本主義內部老牌帝國與新興強國對殖民戰爭割據范圍的再爭奪。二戰復雜一些,是社會主義、殖民地的民族主義、資本主義新老列強,多元的博弈。沒有列強,就沒有列強的內部紛爭。沒有殖民戰爭,就沒有民族獨立。沒有資本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運動。情緒是一回事兒,客觀邏輯是另一回事兒。
二戰導致美國、中蘇社會主義、亞非拉民族主義崛起。世界上出現三種勢力兩大陣營,陣營間熱戰加冷戰。先是社會主義蒸蒸日上,持續了五六十年,然后是社會主義的土崩瓦解,最終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以社會主義的潰敗暫告一個段落。
接下來是近二十年的全球化,這次全球化的實質是什么?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反撲。是資本主義從內外部對世界的全面占領。一方面,蘇東波解體,另一方面,改革開放搞活。無論激烈方式,還是漸進方式,態勢上都是社會主義的衰落。
開放,并不是社會主義打開大門到資本主義國家攻城略地,而是歐美日在經濟上打進控制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改革和搞活,也不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而是資本化、私有化、外資化。技術、制度、人文均如此。
資本強國主導下的全球化。中國出現本土的資本家和外國資本家。態勢上,社會主義潰敗或對外開放,讓利于資本主義,直接的后果往往有害。但客觀后果不同。在三十年前的詞典上,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的思潮。國家源于民族,而國家在資產階級統治時期,也是專政工具。因此,列寧曾在特定時期反對自己的國家。
馬恩講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斯大林輸出革命,毛澤東聯合亞非拉,朋友遍天下。最終結果呢?但當英雄離去時,社會主義卻陷入了深深的低谷。
鄧小平學習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盡量低姿態,不對抗,和顏悅色,甚至低眉順眼,低聲下氣。全心全意做學生、服務員、傭人。歐美日也資本家樂得享用。
從道德、尊嚴、自強的方面看,這種方式有弊病。歐美日港澳臺韓新的資本家闖了進來。變成主人,它們在中國攫取了海量的財富,控股了許多經濟命脈,摧毀了中國的最核心的競爭力。時下的中國充滿了洋奴氣息,甚至紀念技術天才喬布斯都在爭著比誰下跪的姿勢更標準,更優雅,更兇猛,更不要膝蓋和大臉。
但相反相成,在另一方面,在中低端產業方面,中國工人的確發展了,可以與美國工人抗衡了。中國工人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這是華爾街出現美國反動派的原因。
資本的特點是以資本賺錢,利潤至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如質量相當,誰最賤就用誰。中國勞動力賤,質量尚可,就用中國人。這么一來,美國內部出問題了。
高科技行業容納的勞動力畢竟有限。原本在中低端產業工作的美國工人在中國工人的競爭面前,越來越失去使用價值,大量失業了。不僅就業如此,更嚴重的是,一些中低端產業通過全球分工轉移到了中國。美國就業更是雪上加霜。不僅美國如此,歐洲日本韓國臺灣也一樣。與此相反,中國和印度工人成了外國資本的雇傭工人。
外資、合資、外包、組裝、出口加工等等,是這種客觀事實的直接表現。
因做了奴才而虧損?為做了奴才而自豪?民族主義?咒罵洋奴?且不論,本文只研究客觀邏輯。即因汽車、電器、機床、加工業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因成本高而居于劣勢,導致資本主義國家無業者的反抗。
目前,美國出現的反動派還不多,原因有兩個,第一,這只是開端。第二,美國人講優勝劣汰,非萬不得已,人民不會走上街頭。走上街頭表明經濟上的窘迫,說明你是笨蛋,是失敗者。據此估計,想上街的人民和已經上街的人民,比例1:10.
為什么說鄧小平占領了華爾街?既然鄧小平的政策助推了資本主義的全球化,那么,在另一方面,必然也促成了無產階級的全球化。可以預見,如果沒有全球性的政策調整,資本主義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內部問題。北非和西亞騷亂,歐美日也會騷亂。
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更賤,發達國家中低端產業越來越空心化。除蘋果等公司,發達國家可以在全球賺取暴利產業越來越少。即便有蘋果這樣的暴利公司,富裕的也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和員工,普通歐美日人民將越來越無產。
任何變化都有兩面性。主觀努力和客觀結果往往很有趣地背道而馳。歐美日資本家在暗笑中國人傻的同時,歐美日的勞動人民在智力、產業上、就業上出現了大滑坡。
關于這一點,即便那些逼迫中國全球化的西方政客也很難意識到。資本家呢?目的是利潤,資本家沒有祖國,資本家會拋棄本國人民。國內外資本家都如此。
根據辯證法,即便成功的事物,也在勝利的同時制造自己的對立面,制造自己滅亡的根據。四季交替,盛極而衰,強弩之末,必然出現新的變化。還好比喬布斯,本來了不起。但過分尊敬,你就是孫子了。只有當你匱乏創造力的時候,才會跪拜。
一旦跪拜,便走向反面。仔細一想,喬布斯也沒什么,不就一個蘋果公司嗎?影響全球的公司多了,IBM,三星,oracle,思科,谷歌,facebook,微軟,原來的SUN,即使只在IT行業,蘋果公司也不算偉大。喬布斯第一個做好手持智能設備的人。
有對抗,就有防范。天天美食,結果變肥豬。馬恩列斯毛曾經推動全球革命,但卻很難在劣勢的情況下在發達資本主義造就出無產階級。廉價開放,外國資本家笑納。產業過來了,美國工人失業,變無產階級,于是走上街頭。
在這一點上外國資本家幫了大忙。馬克思說共產主義將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之后出現,似乎預言了這種情形。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才是全球性的。國際主義才成為可能。才有可能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
當然,聯合是一種可能。未來怎么走?還有其他三種可能。
第一種,僵化保守,一意孤行,全世界都保持目前的政策一百年不動搖。歐美日中印的資本家越來越強大,歐美日中印的勞動人民越來越無產。
中印本是發展中國家,忍耐力更強。最先起來全面造反的將是歐美日人民。他們曾經有過相對富裕的生活,如今卻被發展中國家將工作奪走了。
第二種可能,戰爭。歐美日如何安置社會閑雜人員?戰爭是解決內部危機的出路。因此,歐美日很可能在全世界挑起戰爭,轉移內部壓力。并直接在全世界掠奪財富。象蒙古掠奪北宋一樣,或殖民戰爭掠奪全世界一樣。
對此,政府應有足夠的警惕性,一旦列強玩邪惡,局面將很慘烈。
第三種可能,全世界調整政策,各自閉關鎖國。美國資本家放棄全球化努力,中國政府放棄外向型經濟。各自著力發展自身,重新將技術、產業、消費均衡化。
長期地看,人民幣升值是好事,貿易保護主義也是好事,閉關鎖國是好事。閉關鎖國可以練內功,解決自身問題。瑜伽和辟谷,都要閉關靜思。
關于這第三種可能,薄熙來在重慶的實踐很有意義。不僅有中國意義,也有世界意義。中國的民生問題不必說,美國也有民生問題,失業就是民生問題。
資本主義列強靠不住,選擇薄熙來可以防患于未然。第三種方式最理想,是和平解決問題的方式。但可能性小一些,主導權在本性貪婪的資本家和政客手里。
第一種可能將導致歐美日內亂,歐美日精英最終將難以容忍?,F在可以容忍,但怎么阻止趨勢?第二種可能將導致天下大亂。現在的世界還沒有大亂。因為歐美日內部還沒有大亂。但隨著歐美日工人的越來越無業越來越無產,歐美日內部將出現更大的內亂,為了解決內亂,資本主義就要將內亂轉嫁到世界上。
馬克思不愧為大哲學家,其觀點似乎過時了。但在不經意的轉彎處又柳暗花明起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
改革開放有很多結果,其中一個結果是發達國家內部大量失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