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問題的核心不是缺檢驗方法
■成彪
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的統一部署,衛生部組織科技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等有關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溝油”檢驗方法論證方案,并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衛生檢驗、化學分析等領域權威專家和相關機構在內的檢驗方法論證專家組,對相關技術機構研發的檢驗方法進行科學論證。(相關報道見9月19日城市晚報 A12版)
報上說,“地溝油”檢驗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國內外尚未建立科學可行的“地溝油”檢驗方法,咱中國高層部委“攻堅不畏難”,倘若能夠取得重大突破,那將填補世界飲食行業的空白,應該可以問鼎諾貝爾獎了吧?!
話說到這兒,筆者產生一個很大的困惑:美、俄、德、法等發達國家不惜代價“上天入地”,常常數億美元砸不出點科技成果來,為何不去攻克“地溝油”檢驗方法?要知道,這可是攸關百姓健康的“大事”,難道習慣倡導以人為本的國家,也都置民眾安危于不顧了?
各國都有“地溝油”,但沒有國家像咱們這樣重視它的檢驗方法,原因說來簡單聽來駭人:別的國家“地溝油”很難流到餐桌上——或禁止民間生產,或用作機器的燃料……而在國內,“地溝油”流到餐桌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所以咱們不但需要“地溝油”的檢驗方法,而且這種方法還要方便、廉價,最好做成試紙,像紙巾一樣便攜易用!
率先掌握“地溝油”檢驗方法,動機本身應該沒有問題,但如果七部委一頭扎進科研事業,而對非法生產銷售“地溝油”沒有新措施,對必然產生的“地溝油”不考慮新的用途時,這種“科研精神”就讓人啞然失笑了:中國的“地溝油”危機核心是缺乏檢驗方法嗎?不是!是缺乏規范的生產經營渠道和科學合理的用途。
“地溝油”作為一種再生資源,即使掌握了它的檢驗方法又能怎么樣?如果不有效管理、科學疏導,它還會流向餐桌、吃進肚里——不可能人人、時時、處處都使用檢驗方法,這就決定了檢驗方法的研發是“后道”工程,有關部委應轉換管理思維,從“成品地溝油”的檢測,乃至百姓就餐前測試,到“地溝油”的原料采集、生產銷售、投入使用等“上游”環節著力,從源頭上、根本上遏制“地溝油”成為“食用油”問題。
善除惡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地溝油”問題的核心在不該被食用,研究檢驗方法只是眾多工作之一,請有關部委不要抓錯重點用錯力,讓“地溝油”問題再次腳底抹“油”——溜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