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wode祖國按:五十歲以上的人們應當記得,三十多年前的那個時候,年輕人參加工作后,從學徒工開始工資逐步提高。學師出徒、一級工、二級工,幾年一個臺階。那時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物價極其穩定,人民手中的人民幣真值錢!一對夫婦哺育三五個孩子的現象很普遍,為什么?因為他們有這個經濟實力!
現在只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而不講抑制物價、不打擊投機倒把,增加的那點收入明擺著被比翼齊飛的各類物品價格吞噬了。暗地里居民以前的勞動積蓄也隨著高企的物價被盤剝了。抑制物價,減少居民支出,不僅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手段,更是對勞動者既往勞動收入的尊重。
以下是《北京晚報》蘇文洋的文章,載《北京晚報》2010年10月29日第十六版。
| |||
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的目標,特別強調:“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這個《建議》太好了,說到了人民的心坎兒里。每一個中國人即使不“每天激動萬分,以淚洗面”,也當喜極而泣,淚飛頓作傾盆雨。想一想幾天前新華社記者報道,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漲價,誰能不盼望著十二五規劃早點到來,早日實現。有了“兩個同步”,即使居民消費價格(CPI)超過3%一點,負利率超過1%一點,老百姓也不會心里發慌,六神無主。老百姓最怕的是物價上漲和負利率增加實現“兩個同步”,而收入增長、勞動報酬增長卻遲遲不能同步。 長期以來,我有一個問題始終搞不明白:經濟發展與改革同物價上漲是什么關系。我想請教一下發改委的同志,他們或許能夠為我答疑解惑。在我印象中,每一輪煤水電氣油等物價上漲都是從發改委那里“發展和改革”出來的,似乎很少有什么降價是從發改委來的。印象不是很可靠的,如果要證實的話,需要請幾位幫手,幫助我把發改委成立以來所有關于漲價和降價的公開信息進行一次系統梳理,看一看我們“發展和改革”的成果共享究竟是漲價多還是降價多。條件所限,我愿意把這一研究課題讓給社科院或大學的經濟學家們,我只求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 根據我對經濟發展和改革的粗淺認識,經濟發展,生產率提高,東西生產多了,價格就相應下降。好比汽車,十年前30多萬元一輛的帕薩特,現在20萬就可以買到了。這就比較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也符合市場規律。而由發改委調控的商品,只見一路價格漲上去,有些雖然不由發改委管但是壟斷性企業(如電信)也不見價格降下來,這我就以為不太像經濟發展和改革,很像經濟不發展和不改革。 除了公務員和國企職工,一紙文件就可以增加收入,其他行業、職業的人們要增加收入,取決于市場勞動力供求關系和老板的仁慈程度等多種因素,政府說話的作用有限。有條件多為自己增加收入的地方和部門,政府攔都攔不住。而有些企業該給的報酬都拖欠,害得連總理也要幫著討薪。 就現實情況而言,要真正實現“兩個同步”,有很多艱苦細致的工作在后面。比如,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企業效益與職工工資掛鉤等。在這些工作之外,不能忽視的一點是要保證已經到手的收入和增長的收入,不被以“發展和改革”的名義通過物價上漲和負利率又拿回去了。對于那些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已經離開工作崗位的人們,他們無法從“兩個同步”中享受發展和改革的成果,惟一的指望就是物價穩定、正利率和社會福利的增加。每一次上調物價,包括近日上調油價,官方發言人的官方特定語言都是“影響不大”。其實,物價上漲對任何人、任何行業都有很大影響,對無工作的各類人員影響尤其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嚴控物價上漲,減少居民支出,也等于是增加居民收入。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