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十三章 媒體傳播的基本原則

劉飚 · 2024-04-17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毛澤東時代研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媒體的公信力是構成媒體信用的重要因素 ,反映了公眾對媒體的信用程度, 是直接影響媒體社會價值評判功能能否有效發(fā)揮的大問題 。

  媒體的公信力是構成媒體信用的重要因素 ,反映了公眾對媒體的信用程度, 是直接影響媒體社會價值評判功能能否有效發(fā)揮的大問題 。傳媒的公信力就是傳  媒在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在社會和受眾中的信譽度 、權威性和影響力 ,雖然  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但就其總體而言 ,真實 、高尚和權威是三個最不可或缺  的因素。

  首先是真實 , 真實性之所以至關重要 , 是因為受眾一旦發(fā)現(xiàn)傳媒提供的消 息來源不可靠 , 內(nèi)容不真實 , 就會對傳媒的可信度產(chǎn)生懷疑 ,媒體的公信力就 要受到嚴重損害 , 只有始終堅持報道真實性的傳媒才能獲得受眾最起碼的信任 和尊重。

  其次是高尚 ,傳媒所傳播的信息是一種精神產(chǎn)品 ,它應該是健康向上 ,為人們 提供正能量的 。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 ,應該給人以精神享受 ,無論雅與俗 ,好的 作品往往情趣高尚 ,高品位的作品對受眾產(chǎn)生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有助于樹立傳 媒在受眾中的良好形象 。相反 ,媒體傳播庸俗的內(nèi)容 ,雖然會滿足一部分的受眾的 需要 ,但是終究會影響產(chǎn)品的形象 ,扼殺傳媒的公信力。

  再次是權威 。傳媒的權威主要來自于 :一是時刻關注國是民生 ,對重大決策的 實施和社會熱點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具有深度的剖析力 ,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參 考信息 。二是敢于針砭時弊 。三是必須高瞻遠矚 ,令人信服 。四是傳媒對重要的新 聞事件能夠做出見解獨特的獨家報道 。五是傳媒擁有名牌欄目和著名主持人 、評論 員 、編輯 、記者等等 。傳媒一旦樹立了權威形象 ,就能以其特有的自身魅力強烈地 吸引并感染受眾 ,公信力也將大大增強。

  其實 ,說到底體現(xiàn)媒體公信力的真實、高尚、權威三大因素 ,又取決于媒體傳播 所必須堅持的真實性、公正性、導向性三大基本原則 ,這是我們了解并把握媒體傳播 規(guī)律的根本所在。

  第一節(jié)  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是媒體傳播的首要原則 ,媒體所傳播的內(nèi)容真實與否 ,直接關系到  人們的社會價值評判的準確性 。媒體傳播報道內(nèi)容的真實性有雙重含義 :一是具體  真實 ,或曰“所報道的單個事情的真實 、準確 ”。二是整體可信 , 即從總體上 、本  質(zhì)上以及發(fā)展趨勢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實性 。兩者相互聯(lián)系 、相互依存 。具體真實是  基礎 ,它對整體可信起制約作用 ;整體可信則在真實性原則中起統(tǒng)帥作用 。用真實  性原則來衡量 ,虛報浮夸和瞞報漏報既不符合具體真實 ,又不符合整體可信 。堅持  真實性原則必須實事求是地 、冷靜地 、科學地觀察和分析各類社會政治現(xiàn)象 ,客  觀 、真實 、準確地反映事物的真相 ,從而真正把握住具體真實與整體可信的統(tǒng)一、 “現(xiàn)象真實 ”與“本質(zhì)真實 ”的統(tǒng)一 。始終堅持講真話 、講真事 、講真理 ,真誠引  導 ,取信于民。

  首先 ,我們主張“具體真實”和“整體可信” 的統(tǒng)一。讓我們以二〇〇四年    開庭審理的青島市原市長助理王雁被控受賄四百九十七點五萬余元為例 :他在法    庭作最后陳述時 ,提到自己曾資助過兩名孤兒 , 當他把五千元錢送到鄉(xiāng)親們手中    時 , 鄉(xiāng)親激動地說 :“黨的干部都像你這樣就好了。”王雁說 :“現(xiàn)在回想起這一    幕 , 簡直是絕大的諷刺。”試想 ,如果我們的媒體僅從他送錢這個單一舉動來加    以報道 ,并給予肯定 ,這不能不說是 “具體真實 ” 的 。然而 ,這種 “具體真實 ” 是以對 “ 整體可信 ” 的損害為前提的 。 因此就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 消息是真實的 ,  媒體不可信 。其原因在于媒體沒有做到全面的報道 ,而是實行了報喜不報憂 、說    好話不揭丑的片面報道方針 。事實上 ,現(xiàn)實生活中天使與惡魔常居于一個共同體    的情況并不少見 ,何況惡魔更需要揮動“橄欖枝 ”來遮掩自己虛弱的本質(zhì) 。只報    道某一方面的情況 , 哪怕是真實無誤的 , 也終究會給人們留下不可信的印象 ,  這既是新聞傳播的一條規(guī)律 , 也是我們進行社會價值評判所必須把握的一條基    本準則 。這就要求我們的媒體盡可能地進行較為全面的報道 ,作為受眾也必須    有清醒的頭腦 , 不能人云亦云 。總之 , 原因不一定出在消息的真實性上 , 而是    由于片面報道 , 根本沒有報道全部的情況 。這個道理當然不需要在真實性上糾    纏 , 而應該在全面這個范疇里講 。歸根結底 ,新聞報道只有做到既真實 , 又全

  面 ,才能實現(xiàn)具體真實和整體可信的統(tǒng)一。

  其次 ,我們要正確理解“現(xiàn)象真實”與“本質(zhì)真實” 的統(tǒng)一。總的說來 ,事  物的現(xiàn)象與本質(zhì)之間的確存在一定的關系 ,新聞傳播應該有助于人們不斷深化對事  物本質(zhì)的認識 ,這種對新聞傳播整體上的要求也是正確的 。但不宜具體地要求每條  新聞都能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 。我們必須看到 ,對本質(zhì)的認識是很艱難的 ,不是一次能  夠完成的 。 比如 ,人們認識到物質(zhì)是由分子組成 ,分子由原子組成 ,原子又有電  子 、中子 、質(zhì)子組成 ,近幾十年里又發(fā)現(xiàn)許多種粒子 ,與毛澤東的“物質(zhì)無限可  分 ”的思想不謀而合 。這一事例說明人類對事物的本質(zhì)的認識 ,要經(jīng)過漫長時間, 而且不可能窮盡 。現(xiàn)在所認識的本質(zhì) ,對于將來認識的更加深刻的本質(zhì)來說 ,甚至  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 。社會科學也是如此 。人剝削人的現(xiàn)象已存在幾千年了 ,直到馬  克思才真正認識到 ,剝削的本質(zhì)是雇傭者占有被雇傭者的剩余勞動 。對事物本質(zhì)的  認識 ,應是全社會乃至全人類的智慧結晶 。傳媒工作者本身不是分布在各個科學領  域前沿的“智者 ”,即使這樣 ,他們的傳播報道能否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 ,仍然取決于  人們在特定時期內(nèi)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 。應該說 ,新聞傳播報道不是研究文章、 科學論文 ,不是哲學著作 ,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不是它的責任 。它的責任是傳播事物最  新變化的信息和人們對事物性質(zhì)的最新發(fā)現(xiàn)、最新認識。

  新聞每天發(fā)生 ,視角各有不同 。我們所報道的事物不可能件件重大 ,其著眼點  也不盡一致 ,所說的“本質(zhì) ”就不會有那么嚴格 。其實道理很簡單 ,新聞傳播的特  點就是要新 、要快 。一種新生事物剛剛出頭時就得去報道 ,這是新聞的通常規(guī)律。 而剛剛出現(xiàn)的事物 ,人們一時很難深刻地認識它 ,更不可能一下子抓住它的本質(zhì), 這又是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 。所以一般說來 ,籠統(tǒng)要求新聞傳播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 ,既不  符合新聞傳播規(guī)律 ,又不符合認識規(guī)律。

  當然 ,真實會表現(xiàn)為一個過程 ,與時效要求相關 ;與傳播者的認識能力和認識傾 向相關 ;與傳媒制度和傳播運作模式相關 ;與即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氛圍相關 ;與 傳統(tǒng)的民族意識、宗教信仰、社會意識形態(tài)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 ;與內(nèi)容來源和受眾接受 時的誤讀也有關聯(lián) ; 同時對真假的判斷同價值判斷、利益關系也緊密相關。因此 ,我 們對于媒體傳播真實性的判斷不僅應從事實本身去思考 ,更應從社會價值的層面去思 考,從而將真假的判斷擴展到一般的認知判斷 ,并且是滲透著基于利害關系的社會價

  值判斷。不同內(nèi)涵的判斷混合在一起 ,使人們對事實真實不真實這個最簡單不過的問 題 ,變得復雜化起來。這就要求人們用社會價值判斷統(tǒng)領事實認識 ,融事實判斷于社 會價值評判之中 ,真實、全面、公正、無偏見地傳播國內(nèi)外重大事件。

  多少年來 ,媒體傳播最為集中的話題仍然是如何確保內(nèi)容的真實性 。其直接的 原因是往往有人企圖用虛假的事實掩蓋真相 , 以引導人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媒體傳 播內(nèi)容的不真實是對公眾的欺騙和精神侵害 ,是對人的極大不尊重和蔑視 ,其表現(xiàn) 是多方面的 :一是新聞報道失實 、假新聞時有發(fā)生 。二是有償新聞禁而不止 ,傳媒 權力尋租現(xiàn)象依然存在 。三是地方傳媒對本地一些非常事件隱而不報 ,缺乏透明 度 。四是傳媒過度追求經(jīng)濟效益 ,不少廣告含有虛假成分 ,等等 。這些都對傳媒的 信譽造成很大影響 ,其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必須堅持媒體傳播的真實性原 則 ,發(fā)掘事實真相是媒體傳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對事實核實 、再核實 ,確保報道的每一 個實事都是準確的 ;用兩個以上的信源 、不用匿名信源 ;不發(fā)表傳言 、謠言 ,更不 允許發(fā)表謊言。

  有關人士在對美國媒體傳播內(nèi)容的情況進行分析后認為 :從總體來講 ,美國媒  體基本還是強調(diào)公正客觀的 ,但是造假的情況也非常多 。一般來說 ,美國媒體造假  有三種情況 ,一是主動造假 ,二是被動造假 ,三是與有關方面合作造假 。第一種造  假在美國也是被反對的 ,二〇〇一年十大丑聞里有記者編造在越戰(zhàn)中的歷史 ,這就  是主動造假 。第二種造假是被動造假 ,一個較典型的事例是 :在一九九〇年伊拉克  入侵科威特兩個月之后 ,科威特十五歲的小女孩在美國國會作證 ,哭哭啼啼地說她  看見伊拉克軍隊從科威特醫(yī)院里搶走三百多個嬰兒 ,然后把嬰兒放在地上讓他們凍  死 ,使之成為對伊拉克妖魔化的有利工具 。事實證明 ,這是美國一個公關公司策劃  的 。后來伊拉克記者到科威特這家醫(yī)院去采訪 , 醫(yī)院根本不知道這個小女孩是誰, 也不知道醫(yī)院里三百多個嬰兒被伊拉克軍隊拉走 。事后的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 ,這個小女  孩是科威特駐美國大使的女兒 。二〇〇三年第二次美伊戰(zhàn)爭中 ,又有假消息不斷發(fā)  出 ,說伊拉克軍隊一個師集體投降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這回事 。另有一種是與有關  方面配合造假 。這種情況表現(xiàn)在美國“九·一一 ”事件以后 ,福克斯新聞頻道主席  羅杰斯給布什政府遞交了一份備忘錄 ,說美國老百姓會比較有耐心 ,而且能夠容  忍 ,他們確信布什政府會采取強硬的措施 ,實際上這是他個人和政府聯(lián)合起來制造

  強硬的態(tài)勢 , 同政府配合造假 。為什么造假?原來是經(jīng)濟原因 。因為它明顯地控制 著股市 、期貨 ,不希望國內(nèi)發(fā)生動蕩 ,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肯定會有很多人發(fā)大財 。再 就是他們通過傳播一些假消息 , 以達到各自的目的 。其最后的結果當然使以前許多 相信美國媒體的人們 ,通過諸多事實對來自美國的消息開始持懷疑態(tài)度 ,這樣 ,美 國媒體當然是自食其果。

  再以網(wǎng)絡媒體傳播的新聞為例: 二〇〇三年四月一日 , 香港著名藝人張國  榮跳樓身亡 , 受眾最早在網(wǎng)上得知這一消息后打電話到網(wǎng)站詢問:“這是真的  嗎? 是不是一個玩笑?” 網(wǎng)民之所以對這條真新聞質(zhì)疑 ,緣于此前不久另一條特  大假新聞對網(wǎng)民的愚弄: 三月二十九日中午 , 一則 “ 蓋茨被暗殺 ” 的新聞被國  內(nèi)幾家門戶網(wǎng)站紛紛轉載 ,并快速傳播 , 一時間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 “ 大事 ”。 最終經(jīng)過核實 ,此消息是假的 , 實為一場鬧劇 。究其原因在于: 許多網(wǎng)站過分  追求速度 , 不經(jīng)調(diào)查 、不經(jīng)求證就草率地亂發(fā)消息 ,從而違背了內(nèi)容傳播真實  性這一基本準則 。我們知道 , 一方面媒體公信力的下降是媒體傳播內(nèi)容不真實  帶來的最大危害 , 另一方面越是影響力大的媒體發(fā)布假信息 , 就越可能會引起  社會恐慌 ,甚至造成社會政治 、經(jīng)濟的大波動 , 這也是各國政府不得不十分關  注主流媒體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 “互聯(lián)網(wǎng)+ ”和大數(shù)據(jù)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 , 自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傳 播媒介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 自媒體對信息的感知能力強 、傳播速度快 ,在雙重優(yōu) 勢主導下 , 它已成為廣大社會公眾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形式 。 自媒體時代到來 后 ,如何提升新聞的真實性 ,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問題 。為此 ,我們必須 從政府監(jiān)管 、公眾意識 、意見領袖功能等多個層面 ,加以把握 。要確保媒體傳播 真實性原則 ,還需要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與工作機制 , 即盡可能在重大事件或者突發(fā) 新聞事件的時候 , 由政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在第一時間去發(fā)布帶有權威性的新 聞 ,這樣才能夠詳盡地做到更透明 ,使謠言不至于產(chǎn)生和流傳 。 同時 ,它對媒體 編輯的素質(zhì)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能光憑感覺去判斷 、審稿 ,而應樹立嚴謹?shù)墓ぷ?作風和健全快速的審查機制 。而更重要的是 ,要強調(diào)所有媒體人都必須擔當起自 己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

  第二節(jié)  公正性原則

  從某種意義上講 ,媒體傳播的公正性原則是媒體傳播的核心 ,被奉為媒體工作 者最高職業(yè)操守 。在過去一百多年里 ,盡管新聞采訪 、寫作 、編輯和傳播的技術手 段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無論人們接觸的是報刊 、廣播 、電視 、網(wǎng)絡媒體等哪 種傳播形式 ,都仍不禁要問 :這一報道的內(nèi)容公正嗎?

  傳播者和受眾對公正性的看法有不同的立場和出發(fā)點 。受眾期望傳播者能從公 眾的利益和視角架構新聞 ,而不是從個人的偏好出發(fā) 。 由于每個個體對同一新聞事 件的感知是有差異的 ,再加上個人的偏見和價值觀上的差異 ,純客觀的新聞報道 是很難做到的 ,但這并不等于媒體所報道的內(nèi)容不能盡量追求客觀 、真實 、準確 和公正。

  媒體傳播的非公正性主要包括 :事實的不準確 、不完整 、不全面 、不深入乃至 缺乏必要的背景分析與跟蹤報道 。此外 ,事先策劃新聞 、拒絕報道某件新聞 、拒絕 更正失實報道 、報道傳言謊言 、不核實事實 、無信源報道 、匿名信源 、煽情 、渲染 暴力 、侵犯隱私等等 ,亦屬此列 。美國自由論壇主席 Charles L.Overbye 曾提出一個 著名的“新聞公正性公式 ”值得參考 , 即:

  A+B+C+D+E=F

  準確+平衡+全面+客觀+倫理=公正

  (Accuracy+Balance+Completeness+Detachment+Ethics=Fairness)

  一個高質(zhì)量與公正的媒體在中國社會向復雜的多元社會和市場社會轉型過程  中 ,必須堅持媒體傳播的公正性原則 ,起到一種對各種權勢 、商業(yè)勢力和非政府利  益集團的制衡作用 。社會給媒體的使命是監(jiān)督社會 。社會之所以賦予它這種使命, 因為媒體的立場是代表廣大公眾的、無偏見的。

  我們可以通過對媒體的選題和報道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 ,看媒體所表達的言論主要 代表誰的意愿? 是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的意見? 還是大公司尤其是那些廣告商的意見? 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下有悖于媒體傳播公正性原則的問題:

  一是太多的主觀色彩。特別是在報紙的言論中 ,那些專欄作者總是以教師爺

  的口吻說話 ,搶先站在道德高地上 ,他們的文章讀起來常常帶有一種傲慢與偏見。

  二是太多的負面報道。太多的負面報道也反映了編輯記者或報紙的主編的偏 見 。他們太關注沖突 、失敗和壞事 ,而不注意報道和解釋事件的正面發(fā)展 、成功和 好人好事 , 即給社會以正能量的報道 。尤其是有的媒體今天越來越關注社會中的壞 人 、壞事 ,而不去注意廣大善良的群眾 ,這些普通人在求生中表現(xiàn)出來的成功故 事 。如果報道成功者 ,媒體也往往只會關注那些富有的成功者 。也就是說 ,你越有 錢 ,媒體越關注你 ,你就更加有錢。

  三是急于下結論。媒體在許多事件中 ,在沒有通過深入采訪獲得事實真相前, 編輯記者越來越急于下結論、做判斷。

  四是報道片面。有些報道中的結論與言論并沒有充分和公正地反映整個社會的 民意 。如果我們的記者不堅持新聞的公正性原則 、不堅持為最廣大的公眾利益服 務 、不堅持新聞報道的專業(yè)化 、不在新聞采訪寫作上下大工夫 ,新聞報道質(zhì)量將會 持續(xù)下降 。我們的媒體上將會大量充斥不經(jīng)核實的事實 、記者和作者輕易下的結 論 、不公正的批評和淺薄的解釋等等 。這類低質(zhì)量的新聞報道 ,最終將嚴重影響整 個媒體的公信力。

  當然 ,在媒體的新聞編輯部的實際操作中 ,任何一家媒體都難以確保其提供的 新聞全部是中立和客觀的 。 比如 ,一家報紙在決定什么新聞上頭版 、什么新聞不報 道的時候 ,這本身就是主編價值觀的體現(xiàn) ,顯示他反對什么 、提倡什么 。新聞報道 客觀中立理論很難在實踐中推行 。其原因有二 :第一 ,任何有爭議或沖突的新聞報 道 ,總是尋找官員或公眾人物的認證 ,這些人物的聲明構成新聞的合法基礎 。這種 做法的結果是給予這些政治官員和公眾人物(包括商業(yè)巨頭) 極大的議程設置權 力 ,他們引導公眾關注什么 、不關注什么 ; 由于新聞的議程設置功能 ,新聞媒體給 人一種體制內(nèi)的感覺 。第二 ,在新聞報道中 ,一條新聞必須掛在一個新聞鉤(如突 發(fā)事件 、政府的新聞發(fā)布或示威抗議等)上方有報道價值 。而這種新聞鉤的選擇往 往體現(xiàn)了編輯記者的立場和價值觀。

  不過 ,媒體傳播的公正性原則也很可能會在傳播過程中 , 因受眾行為與傳播障 礙而發(fā)生變異:

  一是感知扭曲。由于宗教、文化、民族、國籍、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差異 ,媒

  體傳播的同一條新聞常常會在不同的受眾中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 ,傳播者發(fā)出的信息與 受眾接受和最終感知的或理解的信息常常會不一樣 。傳播學研究發(fā)現(xiàn) ,造成這種對 新聞接受和理解的差異是由構成新聞的文字和符號的外延與內(nèi)涵所造成的。

  在接受新聞的時候 ,人們不僅從文字和符號的所貼的標簽 、特定意義或外延去 直接理解某個事件 、人物 、國家 、宗教 、文化 、觀念和思想 ,而且還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 驗 、價值觀 、文化 、信仰 、觀點及態(tài)度等 ,去理解與想象這些文字和符號的言外之 意 , 即內(nèi)涵 。這種言外之意包括單詞字面意思之外的意義 、思想 、屬性等等 。 比 如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共產(chǎn)主義 、新華社 、人民日報法輪功 、西藏 、達賴 、臺灣等 對不同的讀者就有不同的內(nèi)涵。

  “新華社 ”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 ,是國家通訊社 ,是中國最大的信息總匯 ,是 最合法的信息源 ,任何新聞經(jīng)過新華社報道出去就具有了權威性和真實可靠性 。但 依據(jù)美國人的立場和價值觀判斷 , 國家或政府出錢辦的媒體屬于“非法信源 ”,是 宣傳機構 ,不是新聞機構 。因此 ,西方媒體有時在引用某個中國官員的話時 ,為了 在讀者心目中降低這個官員的可信性 ,特別強調(diào)“這是據(jù)官方的新華社報道 ”。

  二是認知雜音。當讀者讀到或聽到的新聞與往常讀者心理上能夠內(nèi)心坦然接受  的信息發(fā)生了沖突 ,讀者的大腦就會通過拒絕這種“信息雜音 ”或修正這種雜音, 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 比如 , 中國對法輪功的批判在美國公眾耳目里往往容易產(chǎn)生  的是一種認知雜音 ,很難說服他們對這種批判聲音的認同和接受 。認知雜音多半是  語義上的誤讀 ,要通過精良的新聞寫作來消除不和諧之音。

  三是個體差異。個人的經(jīng)歷 ,甚至對信源的可信性理解也影響受眾對傳播者和  他們傳播內(nèi)容的感知 。 比如 ,一九九八年六月 , 當法輪功練習者圍擾何祚庥院士家  庭的時候,《華盛頓郵報》 駐京記者分別采訪了何祚庥和圍擾北京電視臺的法輪功  練習者 。在報道中,《華盛頓郵報》 客觀地報道了何祚庥個人及家庭受法輪功練習  者騷擾的情況 ,并指法輪功為“cult”(邪教)。 由于 《華盛頓郵報》 是美國公眾的  合法信源 ,就不會在美國公眾中產(chǎn)生雜音 。而當 《人民日報》 批判法輪功的時候, 由于對信源的偏見 ,美國公眾認為這是一種雜音 ,就難以認知它。

  四是社會控制與排斥。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人們常常生活在社會的各類群 體里 ,這種社會群體有時候也能控制人們對新聞報道的理解 。無論媒體連續(xù)性報道

  有多么強烈 ,有人只相信群體內(nèi)成員對新聞事件的分析與結論 。 比如 ,盡管各類媒 體發(fā)動了強大的批判攻勢 ,不少法輪功練習者對傳媒報道無動于衷 ,拒絕大眾媒體 的宣傳。

  五是新聞接受的選擇過程。由于媒體的出口越來越多 ,媒體市場競爭越來越 激烈 ,都在爭奪受眾的注意力 。因此 ,受眾接受新聞傳播的過程包括: 1)選擇性 關注 ;2)選擇性感知 ;3)選擇性記憶 。讀者在報紙上獲得新聞是一種偶然的和突 發(fā)的行為 ,但是最終讀者是根據(jù)自己的選擇決定關注什么樣的新聞報道 。 由于人們 不可能在我們的大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中讀到 、聽到和看到所有的東西 ,只是選擇那些對 他們有興趣或有幫助的信息 ; 由于人們不可能記住一切事情 ,只記住那些對他們重 要的信息 。人們經(jīng)過選擇保留下來的記憶是很容易被扭曲的 。人們最后記憶下來的 或下意識修改后的記憶 ,是那些強化自己的信仰 、態(tài)度以及消除認知雜音的事件或 事實 。因此 ,美國媒體在中國的選題和報道中 ,常常是泛意識形態(tài) ,一切從政治出 發(fā) 。如總喜歡在涉華報道中 ,加上那些意識形態(tài)符號 ,“共產(chǎn)黨中國 ”“中國占領下 的西藏 ”“ 自由的主權國家臺灣 ”。

  六是臉譜化形象或好萊塢化。所謂臉譜化形象是受眾在腦海里再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 時 , 出現(xiàn)的簡單化形象或畫面 。 比如 ,大部分美國人一想到中國 ,就會想到那是 一個共產(chǎn)黨國家 ;一想到共產(chǎn)黨 ,就想到美國電影 、電視 、報紙雜志和學校課本 上出現(xiàn)的 “共產(chǎn)黨魔王 ”,如斯大林 、毛澤東 、大躍進 、文化大革命 、反右 ;一 想到人權 , 就想到李宏志 、達賴 。新聞報道的臉譜化雖然是把復雜的世界簡單 化 、灰色的中國黑白分明化 ,但是 ,對于被動的 、“弱智的 ”大眾媒體受眾卻仍然 是十分有效的。

  七是價值與世界觀的培育作用。媒體研究發(fā)現(xiàn) ,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與他  們接觸的媒體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個每天花大量事件看新聞或談話節(jié)目的人 , 電視  報道的新聞成了他認定的現(xiàn)實世界 ,談話節(jié)目的話題成了他認定的社會重要話題。 比如 ,讀者從報紙上每天讀到政府貪官的新聞 ,就會認為這個國家的政府上上下下  腐敗透頂。

  八是少數(shù)人的沉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媒體上宣揚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但是 ,與主流媒體上的主流價值觀和世界觀持不同意見政見的少數(shù)人因不愿被大多

  數(shù)人視為另類而被孤立 ,只好把他們的觀點和態(tài)度藏匿起來 。隨著這些非主流的觀   點從公共討論中撤出 ,剩下來的多數(shù)人意見會變得更加強大 。在全球化時代 ,隨著  全球傳播和全球媒體的形成和強大 ,全球媒體的聲音成了全球的聲音 ,成了國際社  會的聲音 。與這種全球媒體聲音不符的信息將被視為非法和異端 。為了不被視為全  球化傳播的落伍者 ,人們或者加入這個全球媒體的主流聲音 ,或者保持沉默 。例  如 ,在阿富汗戰(zhàn)爭報道中 , 中國的大部分報紙的話題 、話語 、信源 、議程 、框架基   本是照搬全球媒體的 。任何不入流的話語 ,如 ,“恐怖主義產(chǎn)生的根源是什么?” “為什么美國總是恐怖主義襲擊的目標?”“阿富汗戰(zhàn)爭究竟有多少平民百姓傷亡?” 這類問題是很少有人敢在媒體上提出 ,更罕有人勇敢地去調(diào)查和回答。

  提出上述受眾行為與傳播障礙 ,是為了促使媒體工作者在選題 、采訪 、報道中 因事而宜 ,避免在受眾中產(chǎn)生認知雜音 ,使傳播的內(nèi)容不至于被受眾在接受的選擇 過程過濾掉 ,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媒體傳播的公正性原則。

  第三節(jié)  導向性原則

  無論承認與否 ,導向性原則也是媒體傳播中十分重要的原則 。擁有思想 ,是任  何形態(tài)的媒體所孜孜以求的目標 ,也正是因為擁有了思想 ,才會使媒體的受眾們不  斷地受到這種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進而使自己的行動 、言論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引  導 。如同在經(jīng)濟學領域中 ,經(jīng)濟規(guī)律是制約和影響商品生產(chǎn)與商品交換的“無形的  手 ”一樣 ,輿論的引導也成為媒體傳播中一只“無形的手 ”,這是媒體所特有控制  社會的功能 。因為媒體傳播是一種有意識的思想活動 ,它服務并構建起一定的意識  形態(tài) ,而意識形態(tài)則是一定的社會團體為了改造世界 、建設世界所構建的思想體  系 , 同經(jīng)濟建設一樣 ,意識形態(tài)同樣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它是一種對人們世界觀、 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建設 。任何社會制度的維系都離不開一定意識形態(tài)的辯護 ,任何  一個政黨要獲得政治權威的合法性和穩(wěn)定性的政治秩序 ,也都必須提高公眾對其意  識形態(tài)的認同度。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作為精神生產(chǎn)關系的意識形態(tài) ,本質(zhì)上是觀念的東西 ,它存 在于人們的頭腦之中。人們可以用武力推翻物質(zhì)的生產(chǎn)關系 ,而不能用武力推翻和摧

  毀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正因為這個道理 ,所以在一個社會中 ,往往存在著多種意識形態(tài) 的分歧對立和斗爭 ,我們必須建設主導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 ,讓它充分發(fā)揮對于整個國 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所起的保護和促進的作用。凡是要鞏固或者推翻一個政權 ,都必須首 先進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 ,只有占領輿論陣地 ,才能最大限度的擁有政治資源去 爭取民心 ,求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媒體掌握在誰的手里 ,就會為誰說 話 、為誰服務 ,其中媒體的輿論導向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 。而這種對媒體導向性原 則的把握是不能僅靠行政權力實現(xiàn)的 ,僅靠行政權力還往往適得其反 ;對媒體導向 性原則的把握所依賴的乃是思想的感召力與文化的魅力 。這就首先要求我們的思想 家 、理論家 、學者與文學藝術家具有充沛的創(chuàng)造力 ,能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文化成果 ,在 國內(nèi)乃至國際的思想文化界占據(jù)一流的地位 。要實現(xiàn)媒體導向性原則 ,媒體工作者 就必須喚起共產(chǎn)黨人熱愛文化 、珍惜文化的高尚情懷 ,像列寧所說的那樣用人類所 創(chuàng)造的全部精神財富武裝自己 , 以繼承并創(chuàng)新人類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為己任。我們要同 國際國內(nèi)的思想學術文化界保持充分的交流 ,在交流中豐富自己、宣傳自己 ,在交流 中借鑒并且開展斗爭。當然 ,思想文化斗爭不能靠以勢壓人 ,只能靠真理服人。

  堅持媒體傳播的導向性原則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政府政策導向 ,即媒體傳播的內(nèi)容應該符合政府政策的要求。配合政府  作政策上的宣傳 ,往往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如果在意識 、觀念上與政府政策相左, 那等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二) 民眾價值與心理導向 ,即充分反映廣大老百姓共同的價值觀、心理和情 緒等。對社會中涌現(xiàn)出來的正面典型的頌揚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種方式 。它可以說 是任何社會在任何階段都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 ,宣傳典型的現(xiàn)象之 所以普遍存在 ,是因為它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首先 ,宣傳典型的意義在于確認 、肯定并弘揚一個社會所承認的核心價值觀。 發(fā)現(xiàn)并宣傳正面典型可以使社會成員非常直觀地了解到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壞的; 以及什么是為社會所接受并支持的 ,什么是為社會所拒絕并反對的 。可以說 ,在一  個價值觀念越來越多樣化的時代 ,宣傳典型、凝聚共識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其次 ,宣傳典型有助于明確社會角色要求 ,使得更多的社會成員能夠成功地學 習角色 、實踐角色 ,從而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行 。 比如說 ,它可以使人們明白什么樣

  的干部是一個好干部 ,應該怎樣當干部 ;什么樣的工人是一個好工人 ,應該怎樣當 好工人 ;什么樣的科學家是一個好科學家 ,應該怎樣做科學家 ,等等。

  再次 ,宣傳典型是社會對典型的承認 ,對于典型本身則是一種重要激勵 ,有助  于強化典型所秉持的觀念和行為 。當個人的觀念和行為受到社會的肯定和褒揚時, 這種觀念和行為就會得到強化 ;反之 ,就有可能促進其觀念和行為的改變 。因此, 一個社會應該對其社會成員發(fā)出明確的信息 ,對于符合社會所期望的價值與行為給  予及時的 、必要的支持和褒揚 。宣傳典型 ,可以扶正抑邪 ,促使越來越多的人秉持  社會所期望的價值 ,作出社會所期望的行為 。又比如長虹電器提出“ 以產(chǎn)業(yè)報國、 民族昌盛為己任 ”的企業(yè)理念 ,確立“振興民族工業(yè) ,創(chuàng)世界名牌 ”的目標 ,就抓  住了中國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 民族自尊心 ”。

  (三)全球社會發(fā)展趨勢導向 ,即符合人類發(fā)展需求的那些“普遍規(guī)律”。比 如公益活動 、環(huán)保行為 、科技發(fā)展等 ,這些內(nèi)容既是人類所共同追求的 ,也應當是 媒體所大力宣揚的 。我們不但要學會透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去引導占主流地位的 社會輿論 ,還要自身學會去培養(yǎng)和營造一種主流輿論 ,它也不外乎三種情況:

  一是通過綜合考察當前存在的各種社會政治現(xiàn)象 ,分析各種社會輿論之后 ,發(fā)  現(xiàn)并未有哪一種輿論是最強的 ,是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的 ,是當前經(jīng)濟 、政治 、文化生  活中的最強音 ,這種情況在社會轉型時期最為常見 。人們由于所處的地位 、所涉及  的經(jīng)濟利益 、所受的教育狀況不同 ,難免會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產(chǎn)生不同的看  法 ,形成不同的輿論 。如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百家爭鳴現(xiàn)象一樣 ,各種思想相互  斗爭 、相互借鑒 ,最終形成了各種思想流派 ,綿延了幾百年之久 。作為媒體的傳播  者 ,一方面要等待社會出現(xiàn)主流的聲音 , 以便從中分析選擇 ,但另一方面更需要去  營造和扶植一種主導的社會輿論 , 以便加快這種自發(fā)形成的步伐 ,盡快使一種積  極 、健康 、向上地符合社會發(fā)展潮流的輿論占據(jù)主導地位 ,形成主流輿論 。這樣, 既可以盡快使一種主流思想對人們的行為 、思考起指導作用 ,使大多數(shù)人對事物的  看法大體一致 , 同時又能引導各種不同的聲音 , 向這種代表社會主流的輿論靠攏, 從而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 、發(fā)展 。例如 ,一個時期以來 ,我們的主流媒體集中并大力  宣傳習近平同志提出來的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去實現(xiàn)中華民族百年復興  的“ 中國夢 ”和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樣做 ,也有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誤

  解 ,認為培養(yǎng)和營造一種主流輿論未免就不能實事求是 ,背離客觀真實 ,甚至是鉗  制了沒有民主的自由思想 。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任何國家 、政黨 、乃至一個社會、 團體都需要牢固樹立一種指導思想作為其精神支柱 ,這一精神支柱形成過程也就是  其不斷宣傳 、引導 、營造和扶植的過程 ,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 。思想絕不是毫無  羈絆 、天馬行空的自由馳騁 ,它也總要服從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 、風俗習慣 、價值取  向 、審美取向 、時代方向 。有時候聲音太多 ,未必是好事 。所以 ,培養(yǎng) 、引導主  流輿論與發(fā)揚民主作風 , 絕對不是矛盾的 。媒體的傳播者只要有審慎的態(tài)度和  深入實際調(diào)查研究的精神 , 就一定能夠?qū)嵤虑笫堑?、客觀公正的對待培養(yǎng)和引  導社會主流輿論。

  二是人民群眾中因為思想認識的差異 , 暫時對某項政策的制定 、實施不理  解 ,甚至不贊同 , 乃至流露出抵觸情緒 , 不明白黨和政府的主要工作和長遠計  劃 。針對這種情況 , 首先 ,媒體的傳播者要將這一問題如實報告給政策制定部  門 ,使之認真考慮 ,加以完善和修改 ,避免形式主義 、官僚作風和錯誤決策 , 真  正做到 “權為民所用 ,情為民所系 ,利為民所謀 ”。其次 ,就需要媒體的傳播者  積極開展各項宣傳教育活動 , 運用手中的筆向群眾闡釋 、說明 ,鼓舞人心和士  氣 ,使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 步調(diào)一致 , 逐漸形成正確的 、 占主導  地位的主流思想和輿論 , 進而形成合力 。媒體要充分發(fā)揮輿論工具的作用 ,認  真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 ,對正確的意見 ,要及時采納 ;對不正確的意見 ,要做  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 。例如我國政府所制定的一些外交政策和國防政策 , 在部分群眾中存在著一些錯誤或模糊的認識 , 這就需要媒體在向人民群眾的解  釋宣傳中 , 在培養(yǎng) 、扶持 、引導主流輿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  義事業(yè)的偉大進程中 , 黨和政府所制定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 長期政策和當  前政策都是立足于為實現(xiàn) “ 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而服務的 , 當與人  們的一些眼前的現(xiàn)實利益關系發(fā)生沖突時 ,更是要宜疏導而不應堵塞 , 不能無  動于衷和不管不問 , 要消除人們的認識上的誤解 , 進而更加擁護現(xiàn)行的政策 , 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是目前一個時期 , 社會上存在著某種錯誤的思潮 , 甚至于它還有一定的 市場和影響 。這就需要媒體的傳播者進行疾風驟雨 、針鋒相對 、旗幟鮮明的駁

  斥和批判 , 絕不能坐視不管 , 任其發(fā)展 , 乃至于使其形成難以根除的后患 。在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 ,應該說 , 我們的主流輿論始終是昂揚健康  的 , 是圍繞著社會主義事業(yè)展開的 , 但這并不等于到處歌舞升平 , 風平浪靜 。 在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今天 , 各種敵對勢力反華言論宣傳仍此起彼伏 , 不時興  風作浪 , 不時攻擊我國 , 所以媒體的傳播者必須始終保持一顆警惕的政治頭  腦 ,對國際形勢作出準確估計和判斷 , 與各種來自內(nèi)部外部的錯誤思想展開堅  決的斗爭 。如果當前一個時期錯誤的思想甚囂塵上 , 嚴重危害國家穩(wěn)定的時  候 , 就必須在批判 、斗爭的同時 , 努力營造正確的主流輿論 , 這事關黨和國家  的命運和前途 。前蘇聯(lián)和東歐的巨變告訴我們 , 絕不能放松對敵對思想文化的  斗爭 , 絕不能無視敵對思想文化對人民的腐蝕和毒害 , 否則亡黨亡國的慘痛教  訓就會重演 ,社會就會倒退 , 這絕非危言聳聽 。說到底 , 堅持媒體傳播的導向  性原則最根本的還是要在能迅速覺察和捕捉當前社會的主流輿論上下工夫 , 如  果這種輿論是健康 、積極 、 向上的 , 就要加以擴散和傳播 ,使之主導性更加突  出 ;如果這種輿論是消極落后的 ,就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胡錦濤曾指出 ,“一切  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jīng)驗 , 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國人民精神  境界的文化成果 , 一切有利于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的管理方  式 ,都要積極研究借鑒 ”。在美 、英 、 日等西方傳媒事業(yè)高度發(fā)達的國家 , 由于  媒體絕大多數(shù)都是私人企業(yè) ,依法擁有較大的獨立性 , 國家很難直接對其編輯  方針和輿論導向?qū)嵤┬姓深A , 于是通過行業(yè)組織對新聞傳播進行約束便成為  一種比較常見和有效的管理方式 。這些新聞行業(yè)組織先后制定了日趨完備的職  業(yè)道德準則和規(guī)章 。就整體而言 , 這些規(guī)范是自律的 ; 就每個媒體而言 , 它們  又是他律的 。這種對媒體的管理 , 實際上是另一種堅持媒體傳播導向性原則的  方式。

  二戰(zhàn)后的日本 ,在政府不設新聞審查機構的同時 ,很多報社都有自己的審查 機構 。在多數(shù)情況下 ,審查的重點除了報道內(nèi)容的正確程度 、價值標準是否恰當 以外 ,還要考慮人權或版面的質(zhì)量等問題 ,審查結果通過每日召開的各部部長會 議或日報表 、周報表等反饋到第一線 ,盡可能在報紙上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日 本新聞協(xié)會的事務局還設有審查室 ,負責通覽協(xié)會各成員每天出版的報紙 ,對其

  報道的內(nèi)容 、準確性和新聞價值等進行審核 。如發(fā)現(xiàn)有不符合國家各項法律規(guī)定 或本協(xié)會各項倫理綱領要旨的新聞報道 、文章 、廣告及版面安排 ,則向協(xié)會的編 輯委員會或理事會提出報告 ;經(jīng)過討論決定后采取相應措施 ,或向有關會員單位 提出警告 ,或予以通報 ,直至要求退會。

  美國在頻繁的戰(zhàn)爭中積累了較多的經(jīng)驗 , 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戰(zhàn)時新聞管控  體制 。在二〇〇三年對伊拉克的戰(zhàn)爭中 , 他們對新聞輿論硬管制有方 , 軟管控  有道 , 軟硬 兼 備 , 相 得 益 彰 。 首 先 是 硬 管 控 有 方 。 美 國 對 新 聞 輿 論 的 硬 管  控 , 首 要 表 現(xiàn) 就 是 運 用 法 律 手 段 管 理 媒 體 掌 控 輿 論 ,《反 間 諜 法》《煽 動 罪  法》《第一戰(zhàn)爭權利法》 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在輿論管控中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 尤其是在戰(zhàn)爭準備階段有效地遏制了國內(nèi)各種反戰(zhàn)輿論的勃興 。再則是設置專  門機構 , 強化行政控制 , 協(xié)調(diào)與媒體的關系 , 監(jiān)控媒體的報道 ,“凈化 ” 戰(zhàn)場  信息流通 。最后是經(jīng)常給媒體以訓誡 。 布什總統(tǒng)就曾經(jīng)親自對一家 “ 用詞不  妥 ” 的媒體表示了 “ 極大的憤慨 ”,嚇得這家媒體在后來的報道中處處小心謹  慎 。其次是軟管控有道 。根據(jù)白宮 、 國家安全會議 、 國務院及國防部發(fā)言人共  同擬制的計劃 , 他們在對伊戰(zhàn)爭中每一天的新聞發(fā)布是這樣安排的 : 黎明時  分 , 白宮發(fā)言人向電視網(wǎng)和通訊社發(fā)布新聞 ; 上午 , 在卡塔爾的中央司令部舉  行新聞發(fā)布會 , 以滿足美國午間新聞的需要 ;美國晚間電視新聞和歐洲的夜間  新聞 , 由國防部下午的新聞發(fā)布會提供 。此外 ,“美國之音 ” 和阿拉伯廣播電  臺——共同電臺負責將美國的信息傳送到中東和海灣地區(qū) ; 國家安全顧問對指  定的報紙和通訊社記者團作背景介紹 。夜間 , 白宮全球通信室通過電子郵件將  全天新聞傳給各政府辦公室和世界各地美國使領館 ,供他們發(fā)布時使用 。這種  充分的信息供給 , 使得國內(nèi)外媒體不由自主地大量采用官方發(fā)布的新聞 。他  們管控新聞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 掌握話語權的愿望也就實現(xiàn)了 。美國以嚴密  的法律法規(guī) 、嚴格的訓誡懲處對戰(zhàn)時新聞報道實行的硬調(diào)控 , 無疑是值得高  度關注的 。 同時 , 他們通過藝術的疏導化解政府 、軍方與媒體的矛盾 , 對新  聞輿論展開的軟調(diào)控 , 更值得研究 。社會在變 , 戰(zhàn)爭樣式在變 , 戰(zhàn)時新聞管  理的思想觀念 、方法手段自然也應隨之改變 。 因此 , 一方面 , 要建立健全戰(zhàn)  時新聞輿論組織協(xié)調(diào)指揮機構 , 并制定戰(zhàn)時新聞管理法規(guī) , 建立軍事新聞發(fā)

  布制度 , 以此構建戰(zhàn)時新聞輿論管控體制 。另一方面 , 則要注意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 新聞輿論交戰(zhàn)的新變化和新特點 , 研究軟調(diào)控的方法 , 提高戰(zhàn)時新聞輿論管 理的藝術性和有效性 。

  當然 , 我國政府作為權威信息的掌握者和調(diào)控者 , 也要與時俱進 ,解放思 想 ,借鑒美 、 日等西方國家有效掌控新聞輿論的方式方法 ,及時向新聞媒體通報 情況 ,在不影響社會整體穩(wěn)定的情況下 ,最大限度地公布事件的細節(jié) ,避免報道 滯后 、謠言四起的被動局面出現(xiàn) 。事實證明 ,政府的權威信息傳播得越早 、越翔 實 、越準確 ,就越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政府威信 。而我們試圖建立并維護的體 現(xiàn)全面 、客觀 、準確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 ,其最終也源自于作者一再強調(diào)的包括 “ 九個關鍵字 ”在內(nèi)的一句話 , 即: 我們必須自始至終地堅持媒體傳播的 “ 真實 性 ”原則 、“公正性 ”原則和 “ 導向性 ”原則 。只有這樣 ,才符合最廣大人民群 眾的心愿 ,將輿論主導權永遠把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里。

  主要參考文獻

  學術專著:

  [1] 葛懋春主編,謝本書副主編:《歷史科學概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 房維中主編 ,王忍之、桂世鏞、柳隨年副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jīng)濟大事

  記(1949— 198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

  [3]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 上下卷 ,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84、1991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評價論》第八章“社會評價”。

  [5]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胡繩主編:《中國共產(chǎn)黨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6] 羅斯 ·特里爾(美):《毛澤東的后半生》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年。

  [7] 蘇揚編:《中國出了個毛澤東》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

  [8]金哲、姚永抗、陳燮君主編:《世界新學科總覽》重慶出版社,1986年。

  [9]何博傳:《山坳上的中國》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10] 劉飚:《新聞寫作三昧》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11] 孫旭培:《“本質(zhì)真實論”剖析》 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7 月版。

  [12]《黨和國家領導人談計劃生育[50~70年代]》 中國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

  [13] 明安香主編:《信息高速公路與大眾傳播》華夏出版社,1999年版。

  [14] 陳力丹:《新聞學核心》南方日報出版社,2002年版。

  [15] 陳桂棣春桃:《中國農(nóng)民調(diào)查》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16] 羅銀勝:《喬冠華才情人生》 團結出版社,2004年。

  [17]姜井水:《社會系統(tǒng)論》學林出版社,2004年。

  [18] 張迪杰主編:《毛澤東全集》潤東出版社,2013年10月。

  [1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12月。

  媒體報告文章:

  [20] 萬光俠:《對社會價值評價尺度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三個代表”重要思

  想的價值學解讀》《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5期。

  [21] 新華社:“輿論引導有效性和影響力研究”課題主報告,《中國記者》200

  年第1期。

  [22]楊帆:《中國經(jīng)濟學家打起來了:非主流挑戰(zhàn)“新自由主義”》http://biz163.com

  2004年 3 月 18 日。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 . 2 》2004年3月。

  [24] 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組織海內(nèi)外專家 、學者共同完成《(2002—2003)

  中國城市發(fā)展報告》2004年3月。

  [25]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白皮書,2004年5月23日。

  [26]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相關社論。

  [27] 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廣州市民社會心理與情緒追蹤調(diào)查》2004年9月。

  [28] 浙江省社科聯(lián):《首屆公眾人文社會科學素養(yǎng)及需求調(diào)查》2004年。

  [29] 劉福垣:《中國的發(fā)展要抓住主要矛盾》《社會科學報》2004年9月30日一版。

  [30] 劉淑春編譯:《東歐國家的民族資本被剝奪》《社會科學報》2004年9月3

  日七版。

  [31]佚名:《論輿論傳播與引導機制》2004年。

  [32]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組》:《2004 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報告》

  2004年。

  [33]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中國新型綜合現(xiàn)代化道路研究報告》

  2004年。

  [34] 宋月紅:《站在人民立場上做學問》光明網(wǎng),2014年9月。

  [35] 賀君山:《理解社會》詳見網(wǎng)絡公眾號“思想的旅人”2021年。

  [36] 孫錫良:《能否將“封閉半封閉”換成“封鎖與反封鎖”?》紅歌會網(wǎng),202

  年7月。

  后   記

  《毛澤東時代與社會評價論》(原名 《社會評價與媒體傳播》)  一書 , 從最初  的構思到完成付印并不斷修改 , 前后歷經(jīng)四十余年 , 不得不令人感慨萬千! 首稿  寫成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本人當時在中共湖南衡陽市委宣傳部工作, 以 《做光明磊落的中國人—社會評價學概述》 為題 , 作為內(nèi)部書稿出版 ; 再稿改  名為 《社會評價 · 媒體傳播》, 修改完成于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三稿更  名為 《社會評價與媒體傳播》, 完稿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由社會科學  出版社公開出版 ;修訂并易名為 《毛澤東時代與社會評價論》 于二〇二一年七月

  一日完成 ,將由銀河出版社出版。

  本書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曾被列入二〇〇八年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自選科研課 題 —— “ 毛澤東時代的社會評價與研究 ”。與之相關的 , 尚有 《毛澤東時代的三 大革命(1949— 1976) 上 、 中 、下卷》 三部曲 , 共四冊 。本書是前置于后三部曲 的 “ 總論 ”,計十三章 。 它分別從不同的層面或角度 , 闡述了社會價值評判的理 論與方法 , 力求建立科學的認識觀并構建相應的理論框架及傳播路徑 。本書在馬 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下 , 以科學的社會評價為基礎 , 以真實 、公正 、健康向 上的媒體傳播為引領 , 試圖逐步推導出一整套科學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 , 推動形 成有利于當今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后三部曲則是運用這一理論框 架 , 分別對毛澤東時代三個不同時期革命的主要目標 、任務與重要特征所做的客

  觀 、真實 、科學的評述 。這一選題的主要特點在于:

  一是尖銳地提出了眾人關注的熱點問題 。 怎樣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 正確地

  認識歷史并對新中國前二十八年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做出客觀公正的社會價值評判?

  二是生動地揭示了構建科學認識觀的路徑 。 它通過對社會評價特性的典型分

  析 , 引導大家從某一時期特定的具體歷史條件出發(fā) , 正確地看待歷史 、看待社

  會 、看待別人 、看待自己 , 并據(jù)此建立以全面 、客觀 、準確的社會價值評判為基 本內(nèi)涵的科學認識觀 , 從而確保人們對當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做出符合歷史邏輯與真

  實的真理性社會價值評判。

  三是創(chuàng)新性地評述了毛澤東時代 。把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 集體在建國前期三個不同階段革命的主要目標任務當做基本線索 , 對這一時代做 了客觀 、真實 、科學的評述 。如果說 ,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 主要是以 武裝奪取政權 、 以軍事大革命為主要形式的話 , 那么新中國成立以后 ,老人家是 為著人民政權的鞏固與人民生活的幸福 , 領導中國人民分階段分別進行了以政

  治 、經(jīng)濟 、文化為主旨的新的三大革命 ,邁步于新時代的新長征!

  “ 國際悲歌歌一曲 , 狂飚為我從天落。”在將要迎來紀念億萬人民群眾由衷敬  仰的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誕辰 一百二十八周年之際 , 著者愿化作由毛澤東思想孕  育而形成的革命旋風 , 卷起此套叢書再次奉獻于公祭他老人家的靈堂前 , 同時  作為敬獻給建黨一百周年的禮物! 并獻給一切有志于科學研究和力求真實地了  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與關注新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廣大讀者朋友們 。 在此 , 請允許我對各位專家學者所給予的肯定與厚愛和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最衷心

  的感謝!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尹國明:不用著急,這僅僅是更大場面的開始
  2. 胡錫進舊文被扒出:“我為今天的中國能在這里公開批毛罵毛而高興”
  3. 劉林元:毛澤東晚年的憂患意識
  4. 司馬南:伊朗的報復對以色列構成了一種極大的羞辱
  5. 郭松民 | 嶺上開遍映山紅——談談《閃閃的紅星》
  6. 必看!世界各國對轉基因作物的態(tài)度!
  7. 吳銘:應該撫慰“中高收入群體”對美國的“特殊情結”嗎?
  8. 焦慮的一代:智能手機如何毀掉童年
  9. 革命老區(qū)法國來人了說,硬漢中國給俺折服了
  10. 莫迪突然對中國示好,要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別上印度套路
  1. 陳先義:一則令人極為震驚的征兵廣告
  2. 彭勝玉:美國“穩(wěn)中戰(zhàn)略”取得巨大成效
  3. 尹國明:不用著急,這僅僅是更大場面的開始
  4. 歪曲事實,混淆因果,這又是一篇不懷好意的毒文
  5. 李定凱|一個共產(chǎn)黨員“打工人”的心聲: 中國不能丟掉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
  6. 日本正在干的這件事,非常隱秘,危害極大!
  7. 財/色/名?打著馬列旗號,經(jīng)營低級欲望,假左翼錯誤思潮大揭露
  8. 胡錫進舊文被扒出:“我為今天的中國能在這里公開批毛罵毛而高興”
  9. 某些知識分子的丟人現(xiàn)眼
  10. 郝貴生|這則《征兵廣告》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階級斗爭的重要表現(xiàn)
  1. 說說莫言
  2. 落馬醫(yī)療院士為何總如此淫蕩?
  3. 反毛者群體畫像,真相終于水落石出,痛擊魑魅魍魎
  4. “華主席,你可千萬不能把鄧小平解放出來”
  5. 房地產(chǎn),秘不發(fā)喪
  6. 從蘇聯(lián)解體看偉人的“十個如果”,讓人醍醐灌頂,振聾發(fā)聵
  7. 畫皮正在一張張揭下來
  8. 烏有之鄉(xiāng)招聘招募公告(2024年3月)
  9. 真相浮出水面,明確告訴你兇手是誰!
  10. 孫錫良|不會再提這條狗的名字
  1. 陳先義:中國有多少周大娘?
  2. 痛心,“美國國師”在美國混到在線要飯,哈哈!
  3. 彭勝玉:美國“穩(wěn)中戰(zhàn)略”取得巨大成效
  4. 劉林元:毛澤東晚年的憂患意識
  5. 陳先義:一則令人極為震驚的征兵廣告
  6. 陳先義:一則令人極為震驚的征兵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