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的院長王文先生,最近就中美關系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作《耶倫訪華后,不妨繼續推動中國對美輿論的微調》,內中強調:
“筆者建議,還可以從對‘美國’——這個影響中國崛起最大外部變量——的日常輿論報道入手,稍微調整一下長期以來對美負面報道為主的輿論環境,讓普通民眾尤其是中產階層仍相信中國對美斗爭意在推進兩國合作、中國仍在向強國學習并在大邁步地超越。久而久之,這種普遍想法會轉化為推動經濟強勁復蘇的新動力和積極預期,這次耶倫訪華就是很好的一次輿論微調嘗試。”
“筆者的邏輯是,實事求是地看待美國,多元化地安排當下對美報道與評述的輿論尺度,適時增加正面對美報道與評述的內容,該批判就批判,該肯定就肯定,這樣,對內有助于撫慰許多中國中高收入者對美國的特殊情結,對外也可能會起到塑造中國開放形象、緩和中美關系的積極作用,最終將有助于實質性的提升社會預期,復蘇經濟活力,助推國家持續崛起。”
王文院長雖然也提到中國在關于美國的報道中要“該批判批判,該肯定就肯定”,實際上,王文的意思是說,為了“撫慰許多中國中高收入者對美國的特殊情結”,“塑造中國開放形象、緩和中美關系”,中國在輿論上不應該再批評美國,而應該多表揚美國。
我也湊一下熱鬧,分析一下王文的心態:
第一,在王文看來,中美關系是敵是友,實際情況不重要,輿論才重要;美國對中國做了什么不重要,中國在輿論上如何報道美國的所做所為,才重要。
就是說,在王文看來,中國的輿論可以一廂情愿地忽略美國對中國的實際態度,可以也應該單方面地把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包裝得非常美好,讓中國人忘記美國對中國所做的那些仇視性、敵對性的政策、行為和言論。
第二,王文之所以建議中國輿論不要多報道美國對中國所做的那些仇恨性、敵對性的事,居然是為了照顧中國的中高收入群體的“特殊情結”。
究竟,中國的哪些“中高收入的群體”,對美國有“特殊情結”呢?憑什么為了照顧這些“中高收入群體”對美國的“特殊情結”,就可以忽略美國對中國人民所做的那些仇恨性、敵對性的事呢?
憑什么中國的輿論,就必須為這些“中高收入群體”對美國的“特殊情結”讓路呢?
第三,在王文看來,中國的輿論是中國方面“刻意安排”的,是可以控制的。
那么,我們不難推測,在中國,的確有那么一個時期,在對美報道方面,是被買辦勢力刻意“安排”的。
今天,為什么王文又強調“多元化地安排當下對美報道與評述的輿論尺度”呢?我認為,那是因為,曾經有能力“安排”中國對美輿論的那個買辦勢力,當下,已經沒有能力再控制中國的輿論了。要是這個買辦勢力仍然能夠“安排”中國的輿論,王文才不屑于寫文章建議“多元化地安排當下對美報道與評述的輿論尺度,適時增加正面對美報道與評述的內容,該批判就批判,該肯定就肯定”呢。
第四,王文要讓中國“適時增加正面對美報道與評述的內容”,這個恐怕有些難。
美日菲澳四國南海演習、耶倫來華之前說國有企業作用過大會限制增長、安全機構作用過大會阻礙投資、耶倫在華期間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影響美國利益、對臺灣出售武器、指使日本南朝鮮干涉我臺灣問題、對華貿易戰、對華金融洗劫、對華為全球圍剿、綁架小孟、制裁中國大學和科研機構、干涉我與俄羅斯的關系、離間我民族團結、制造南港動蕩……這些話題,為了照顧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那些中國人,就必須黑不提白不提。
辦得到嗎?怎么才能把這些“負面”新聞都壓下來呢?
“適當增加正面對美報道與評述”的內容,那么,請王文還有你的朋友多多努力,為中國人找一找美國方面所做的“正面”的政策、行為和言論。僅僅有耶倫的小背包嗎?既然找不到,那又如何“適當增加正面對美報道與評述”?
第五,既然找不到美國方面在對華關系上所做的“正面”的政策、行為和言論,那要想“適時增加正面對美報道與評述的內容”,只能靠捏造了,只能靠顛倒黑白了。這不是說謊欺騙嗎?這方面的本領,近些年王先生那群人沒少發揮,難道是近期效果有限、影響不夠了?
第六,究竟,中國的哪些人對美國有“特殊情結”呢?是胡大V嗎?他倒是一直因為沒有出生在美國而糾結,他們確實對美國的“特殊情結”。
是許皮帶、柳教父那伙人嗎?是作家方方、莫言、閻連科、蔣方舟嗎?是中國的著名記者、著名經濟學家群體嗎?
中國人民,有什么義務“撫慰”這些人對美國的“特殊情結”?
第七,這些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人,對中國人民是什么感情呢?一群對美國有“特殊情結”,對中國人民則極力貶低、歪曲、誣蔑的人,中國人民憑什么要“撫慰”他們的“情結”,他們又何曾“撫慰”過中國人民自己的“情結”?
第八,王文先生,為什么那么重視中國的極少數對美國的“特殊情結”的人的感受,而不重視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感受呢?
第九,王文說,“對內有助于撫慰許多中國中高收入者對美國的特殊情結,對外也可能會起到塑造中國開放形象、緩和中美關系的積極作用”。似乎,在王文看來,照顧中國中高收入者對美國的“特殊情結”,居然和塑造中國開放形象、緩和中美關系是一回事。
這是不是說,所謂的開放、緩和中美關系,僅僅有利于那部分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人的利益,而不利于中國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第十,“適時增加正面對美報道與評述的內容”,居然“有助于實質性的提升社會預期,復蘇經濟活力,助推國家持續崛起”,就是說,在王文看來,中國的經濟復蘇、國家崛起,要依賴美國,依賴那些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人。這些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人的社會預期,對于中國經濟復蘇、國家持續崛起,具有重要作用。
我的認識則恰恰相反,這些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人,他們是中國社會災難的根源,是中國經濟災難的根源。典型的例子,如許皮帶。許皮事這樣的人,在中國絕對不止一個,也不止一個恒大。
他們在中國的唯一目的,就是制造災難。
這部分人的所謂“社會預期”,就是讓他們無法無天、為所欲為,就是中國社會他們提供一切便利條件,讓他們隨便制造社會災難。
這種居心叵測的“情緒”,應該揭露、批判,怎么可以“撫慰”?
第十一,王文強調,“實事求是地看待美國,多元化地安排當下對美報道與評述的輿論尺度”。這是個病句。“尺度”,只能有一個,如何“多元化”地安排?應該把“尺度”去掉。
既然“實事求是”地看待美國,那么,就必須對美國進行定性。
胡大V說,美國不是中國的敵人,網上要搞清楚。胡大V有“敵我”觀念,很好。王文,是不是也應該對美國是敵是友的定性?如果真的“實事求是”地看待美國,那么,美國究竟是中國的敵人還是友人,是不是應該有個定性?這個定性,是不是也應該參照一下美國政客的說法,是不是也應該參照一下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敵對行動?
第十二,如果我們接受美國的對華定性,那么,一個“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國,讓中國人如何“多元化安排當下對美報道和評述的輿論”?
第十三,“‘美國’——這個影響中國崛起的最大外部變量”。這句話我看不懂,什么叫“中國崛起的最大外部變量”?難道美國可以決定中國的崛起,可以阻止中國的崛起?難道中國的崛起是美國的施舍?我看不見得,你太高看美國了。
王文先生看來,因為美國能夠阻止中國的崛起,所以,中國在輿論上應該多安排對美正面的輿論和評述,這不是一種乞求嗎?這種乞求會讓美國放棄對中國崛起的阻止和破壞嗎?是不是很天真?
中國的崛起,難道是乞求來的嗎?
第十四,是不是耶倫的經費,又撥付到位了?
第十五,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說,美國的對華間諜體系已經重建。我們還擔心伯恩斯太癡呆,這樣說當然會暴露其間諜體系。現在,從王文的公開發表的這篇文章看,伯恩斯對中國的國情非常熟悉,知道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中高收入群體”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中國,所以,伯恩斯公開聲明其對華間諜體系已經重建,并不怕中國人民清算其間諜。
第十六,王文先生發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中高收入群體。這個概念,我以后會經常使用。
第十七,請問,那些對美國有“特殊情結”的中高收入群體,與美國的在華間諜網,有沒有一點關系?
(2024041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