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私有化不是國企的未來
目前,有些學者談到國企的出路時,很喜歡使用“私有化”這個詞,好像國企沒辦好,就是因為產權不明晰、無主體,而通過私有化則是讓產權明晰的有效途徑。
其實不然,產權明晰、主體明確,企業就一定好辦嗎?
未必!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并非一門簡單學問,僅僅從產權上考慮,靠一個“私有化”,是遠遠不夠的。
事實上,剛好相反,中外企業共同的發展史都證明,讓更多的人擁有企業的股權是企業發展的大趨勢。本人結合近12年為眾多私企所做的深度變革經驗,現就私企在經營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核心問題做一列舉。
一、老大文化及其瓶頸
任何一個私企的老板都是企業的“老大”,甚至是私企這個獨立王國的“國王”。他們是財產的享有者、支配者、責任人,很多時候,他們的意見就是企業的“法規”、“天條”。素質高一點的老板可能會聽取旁人及下屬的意見,素質低的老板經常就是一句話:我是老板,我說了算。對于這樣的老板而言,企業既是他賺錢的工具,更是他自我膨脹的舞臺和空間。
這樣的企業當然做不大,但這樣的企業所占比重卻非常大,就連史玉柱這樣的企業英雄,回首當年 “巨人”企業的失敗,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是企業失敗的主因。
這其實就是產權主體非常明確和集中帶來的弊端,一個或幾個人說了算的企業成功容易,敗也容易,但真正持續做大,其實很不容易。因為這樣的企業很難避免老板個人情緒化以及心量狹窄的影響。
二、管理者的博弈心態及其瓶頸
我們擁護“私有化”的人只看到了“私有”對企業有利的一面,因為你看到了老板積極性對企業的價值,但對于企業內眾多的管理者而言,“私有”就是“他有”,而非“己有”,他們的積極性是缺失的。而這正是目前很多私企難以做大的關鍵瓶頸。
很多老板并不真正管理企業,他們大量的時間在市場上與客戶周旋,他們的興趣也不在企業具體的運作細節上,比如具體的物料采購、生產的工藝改進、生產的計劃安排,這些是絕大多數老板不感興趣的,但其實這些問題是大量企業,特別是制造型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因為你的產品的交期、品質、成本都由這些細節決定 ,而我們所謂的資產責任人——老板卻對此毫無興趣。那就意味著,企業的生存是把“寶”押在了非資產所有人身上的。
所以,那些以為“ 私有化”能解決一切的人,恐怕在此要大失所望了。因為真正掌管私企命運的人,其實并不是私有者,而是非所有者,你也可以按現代說法,叫“經理人”。
也就是說,私企的命運實質上都掌握在“經理人”手中,這是真相。這些不是所有者,卻擁有實權的管理者以怎樣的心態在替老板打工呢?
大多數都以博弈的心態。為什么?因為企業不是他的,他憑什么要賣命干活?如果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學歷或經驗就能得到一份可觀的收入,他為什么還要干到更好?這可以靠制度來規范,但人若想鉆空子,你的鐵絲網織得再密,他也有辦法鉆出去。老板又不管細節,誰去監督執行呢?
這都是我們親眼所見,親身體會。所以,企業生存,豈是一句“私有化”那么容易!
三、勞動者幾乎毫無積極性
企業的普通工人、勞動者,在國有企業他還有一個“主人翁”的稱號,在私企里他們缺乏歸宿感。所以,他們會消極怠工,會糟蹋物料……
我就親自聽到生產線的工人跟我說:“曾教授,我們要把效率提高3 0%輕而易舉!”我問:“那你們為什么不做呢?”他們說:“老板說話不算數,我們效率提高他就降單價。”
我也親眼在很多的家具廠看到工人上夜班把好端端的材料切成碎片,把好好的油漆整桶往下水道里倒,老板娘逮不住人,只能痛心地說:“你們要錢可以說,干嘛要這么糟蹋東西呢?”她不知道,工人們已經對企業充滿了怨恨。
所以,我實在不明白,以為“私有化”能解決一切的人,憑什么認為“剝奪”也能調動人的積極性,這恐怕在任何一本管理學書中都找不到這樣的理論。
當然,有的學者會說,勞動者在私企就特別能吃苦,特別賣力氣。這曾經是事實,其實這也是很多私企完成原始積累的奧秘???ldquo;剝奪”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這是一種“惡”的管理,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現在很多國內的外向型私企都面臨國際通行的社會責任審查就是證明。即使在國內,這也是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管理模式,而且是港臺企業帶入大陸并被大陸私企所復制的管理模式。這一模式在今天已經失去了市場。
事實是,不論在沿海還是在內地,企業招工難已經讓所有的老板都意識到:勞動者絕不能靠“剝奪”而只能靠“滿足”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是歷史的大進步,是全國各地都能見到的現實。只要你真正到企業走一走,你就能看到大量的私企都在想方設法讓員工產生“家”的歸屬感,我們互相的稱呼為“家人”,老板為員工甚至普通工人開生日晚會,這樣的情景和動作是我們在企業做變革的時候,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我們有一個方法就叫“全員主角法”。
談到這里,我們深切的感受是:私企要辦好是要逆“私有化”而動的。我自己的公司也通過拿出大量的股份和利益來分給更多的員工而變得更為和諧和更有活力。我實在不明白,今天我們討論國企出路的時候,為什么迷戀于“私有化”?你擁有過私企嗎?你切實地幫大量私企解決過他們頭疼的問題嗎?如果沒有,請慎用“私有化”一詞。
“私有化”或許是好的,但肯定沒你想得那么好。
私企絕對不是國企的未來。也許股份制的私企、國企都只是“公有”的初級形式,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所有”才是他們共同的未來!
(作者系廣州歐博企業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榮譽教授;來源:《國資報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