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少年中國學會”
“再生產”通俗地說就是自我復制,“階級再生產”就是屌絲和高富帥分別自我復制。這句話的重點是“分別”這個詞,意思是說,屌絲只能再生產出屌絲,而高富帥永遠是高富帥。
這跟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并不一致,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是“富不過三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然而這種觀念正在資本主義現(xiàn)實面前瓦解,這種瓦解的表現(xiàn)就是屌絲文化和“負能量”。讓我們先來讀幾個喜聞樂見、耳熟能詳?shù)亩巫樱?/p>
“1、又一天過去了。今天過得怎么樣,夢想是不是更遠了?”
“2、只要是石頭,到哪里都不會發(fā)光的”
“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別人的收獲是成功與快樂,你的收獲是認識到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功與快樂”
“4、社會精英階層一邊啃著心靈雞腿和心靈雞胸,一邊為我們送上了心靈雞湯,說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你掙了多少錢和外在是否美”
“5、我追逐自己的夢想,別人說我幼稚可笑,但我堅持了下來。最后發(fā)現(xiàn),原來還真是我以前幼稚可笑”
“6、女生們寧肯做高帥富的備胎,也不肯接受屌絲的行為,從基因上保證了人類的進步。”
“7、老師您好,請問像我這樣的,沒有背景的北大畢業(yè)生應該如何定位自己?” “社會底層群眾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批人。”
這一類負能量段子,普遍有兩個特點:1、對夢想和個人奮斗信念的破滅;2、對心靈雞湯式的“勵志”的反感和嘲諷。
“勵志”總是要告訴你你是有可能成功的,只要你足夠努力。背后隱含著這樣一個意思:這個社會至少有最起碼的公平、個人奮斗上升的空間是的的確確存在的。
“屌絲們”對于負能量段子的推崇反映了中下層已經意識到了上升通道的堵塞,但是因為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導,很多負能量段子把問題歸結為基因。
義務教育的空心化:教育產業(yè)化的隱蔽形態(tài)
今天我們是從教育和就業(yè)兩個方面談階級再生產。對于教育問題的批評,很多對社會現(xiàn)實不敏感的、遲鈍的左派會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公辦)學校高收費、亂收費;二是教育資源在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之間不均衡。前者很符合90年代大陸的情況,當時公立中小學擇校費、贊助費明碼標價,差多少分就捐多少錢“買分”,但現(xiàn)在已經整頓得差不多了。而后者其實都不算個問題,教育資源本身不能在短期直接提供社會產出,當教育資源有限的時候,從提高效率的角度出發(fā),將優(yōu)秀的資源分配給優(yōu)秀學生,較差的資源分配給成績較差的學生理所當然,好鋼用在刀刃上嘛。
這兩年真正的問題是義務教育階段,尤其在大城市中,公辦學校的空心化。具體表現(xiàn),在素質教育和減負的旗號下,公立小學、初中少教、不教很多知識,學生只能通過私立學校、補習班、家教等來學東西。
我們可以看下面幾個報道:
鳳凰網:內地擬廢除小學書面家庭作業(yè) 四年級前取消統(tǒng)一考試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8/23/28923736_0.shtml
家長聯(lián)名要求中學恢復寒假補課 稱學校不負責任
http://news.163.com/14/0101/04/9HFPBE2600011229.html#f=dlist
英語退出統(tǒng)考難降溫 家長稱減課就報輔導班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12-10/0819403580.shtml
一方面學校要減負,一方面家長進行抵制。如果實在不行怎么辦,就自己掏錢補教育。公立學校的減負/教育縮水直接促進了課外輔導產業(yè)的繁榮。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補習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補習需求的不斷增長也使得補習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根據京華時報09年的報道,類似于少兒英語口語的小班化培訓課程,平均價格超過一萬五千元每年。廣州日報2009年的報道中,少兒英語的平均培訓價格達到了1.6元每分鐘。
這還是09年的數(shù)據,實際上本人也長期做家教掙錢,不僅大學期間做,大學畢業(yè)后干脆開起了私人輔導班。各種收入層次的人都見過,并不局限于富人。可以說,大城市中,只要你不是破罐子破摔,你還是會在課外給孩子搞搞補習。其實道理很簡單,減負在現(xiàn)有條件下是徹頭徹尾的偽善。社會的競爭不會因為學校減負而弱化或者消失。我們這一輩那么努力讀書拼死拼活學那么多硬功夫也才勉強混口飯吃,我們的孩子輩輕輕松松玩兒幾年就能過上好日子?根本沒人信嘛!
所以,公立學校的減負,就是教育產業(yè)化的新的、隱蔽的形式。
理論上來說,政府只需要對“基本公共服務”免費或少收費,教育領域也是如此。但教育領域政府提供了多少“基本公共服務”,并不僅僅看義務教育有幾年,更要看具體教了什么。有的國家搞12年義務教育,但高中教的東西跟中國初中一樣,我不覺得他們在教育上提供了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務”。
通過課內教學的縮水,教育領域原先的“基本公共服務”越來越多地轉移到市場上去。比如,在我開補習班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學生們任課老師開的雙休日補習班,到底有多少老師把原先的課堂內容轉移到了私人補習班上,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階級再生產:富人的孩子注定比窮孩子優(yōu)秀
這種通過公立學校空心化迂回進行教育產業(yè)化,日本、美國比我們先行一步,而所造成的后果也比我們更嚴重。
網上上有一篇文章《教育“減負”夢已在西方碎了一地》里面有很多數(shù)據觸目驚心。比如,東京大學2009級新生來源前十位的中學中只有一所是公立高中,而進入私立高中就意味著支付昂貴的費用。
東京大學2006 年調查了入學率和家庭收入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相關性非常高。年收入400 萬日元以下家庭的學生升入四年制大學升學率為31.4%,而在超過1000 萬日元的家庭中,該比例為62.4%。
在1984 年,東京大學入學學生的家庭中,年收入為750 萬日元以下的家庭較多,這些中下階層的比例約50%,但1995 年就降低為19.9%。到2003 年,來自950 萬日元以上的年收入富裕家庭的學生占的比例約50%,450 萬日元以下的家庭的比例僅僅是13.9%。現(xiàn)在,東京大學入學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935 萬日元(2005 年的日本工薪階層的平均年收入為436 萬日元,就是說,現(xiàn)在三分之二的東京大學入學者的家庭屬于上層階層,而屬于下層階層的家庭僅僅占全體的七分之一)。
這里,大學資格被富人壟斷并不是因為走后門,而恰恰是在“公平”的考試下出現(xiàn)的,甚至可以說,最有利于富人排擠窮人入學資格的,就是公平的考試。教育的實質產業(yè)化決定了,有錢就能夠買到優(yōu)質教育資源,從小打好基礎,在每一輪升學考試中都占有優(yōu)勢,進入更好的大學,培養(yǎng)起更優(yōu)質的社交網絡,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得更高的收入,有更多的錢投入下一代的培養(yǎng),成為一個良性循環(huán)。而沒錢的就只能獲得劣質教育資源,可能從小就培養(yǎng)了不好的習慣和較差的基礎,每次都考不過別人,進入較差的大學,結交狐朋狗友,畢業(yè)找不到好工作,收入低,最后在培養(yǎng)下一代時沒有足夠的錢,只要讓下一代也重復這個循環(huán)。
總結下來就是屌絲文化中“毅種循環(huán)”。
上面我舉的是日本的數(shù)據,實際上日本是個收入差距相對較小的國家,相應地,即使教育產業(yè)化,國民教育水平、國民素質的差距也會小一些,畢竟大部分人都有點錢能上補習班。而像美國這種貧富差距極端分化的國家,教育產業(yè)化就造成了驚人的愚民效果。
很多交流或留學美國的同學都會反映美國人很蠢,但是具體有多蠢呢?
經合組織(OECD)有一個“成人能力測試”,綜合考察一國國民數(shù)學、技術、讀寫等能力,美國不僅常年在測試國家中倒數(shù),最有趣的是別的國家都是越年輕文化水平越高,美國人則是反過來,“美國年紀最大的一批測試者們比較接近國際水準,但到了年輕人這輩兒,就堪稱是一個比一個差了”。
http://voiceofrussia.com/news/2013_10_08/US-Adult-Skill-Test-Results-Bad-news-for-Americans-7672/
這就是說,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美國人反而變蠢了。
再給大家補充一個材料,譯言網《2025年,大學教什么?》里面提到:約有36%的(美國)學生在就讀大學的四年時間里,知識上一無所獲。另據《高等教育紀事報》及美國公共媒體市場的數(shù)據顯示,過半的雇主稱他們近年招聘不到合格的應屆畢業(yè)生。
如此低劣的基礎教育水平嚴重影響了美國勞動力的素質,所以美國這兩年也開始反思教育,出現(xiàn)重新回歸應試教育的傾向。比如這份材料,《美國10年來最重大公共教育改革進入課堂》“大多數(shù)州不僅開始貫徹更嚴格的數(shù)學和閱讀標準,其中包括被稱為“共同核心”(Common Core)的標準,而且也越來越多地將教師評估與學生考試分數(shù)或其它衡量學生成就的指標相掛鉤。”
就是說,當我們在搞減負、所謂“素質教育”的時候,美國在搞加負、“應試教育”。
于是就有人寫文章提出這樣的問題:
《凱瑟琳·蘭佩爾:為什么富家子弟反而有獎學金?》
獎學金和成績掛鉤,成績和家庭收入水平高度一致。當富人的孩子注定比窮孩子優(yōu)秀,那么階級再生產的循環(huán)就完成了。
這就告訴我們,“公平”和“奮斗上升的空間”是兩回事,兩者不一定一致。
我們還可以舉個例子,就是科舉。科舉是不是公平?至少發(fā)展到彌錄滕封以后,科舉本身還是比較公平的。問題是,農業(yè)社會識字率一般不超過10%,建國初期大規(guī)模掃盲前,文盲率也有80%,這還是在清末、民國興辦了一些現(xiàn)代教育的情況下。在一個只有10%人口識字的社會,科舉這個所謂的“上升通道”必然是跟剩下的90%絕緣的。
那么我們進一步要問,為什么90%的人不識字?
供一個人讀書識字就意味著占用他本可以投入勞動的時間,如果是有志考科舉就必須“寒窗十年”。其實十年也算少了,正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考進士五十歲能考中也是不錯的了。讀書的時間如此長,讀書的質量上則要求是全脫產,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其他人從生產剩余中勻一部分來供養(yǎng)他。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大多數(shù)家庭僅能維持溫飽,長期供養(yǎng)一個全脫產的人,實在不可行。
這樣一看我們就能夠理解,科舉為什么必然是地主階級內部的游戲、調整統(tǒng)治階級內部關系的工具,因為讀書在當時成了檢驗一個人階級的門檻。同樣在今天,教育產業(yè)化就意味著,進入頂尖大學可能就是一個人的階級門檻。
越窮越讀,越讀越窮:學歷貶值比深造更快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教育不是窮人翻身的渠道,相反成為了階級再生產的機制,但就算如此,普通中等收入群體也只能投資于教育,現(xiàn)代社會相比農業(yè)社會,大多數(shù)人普遍有點閑錢,但又不是特別多,投資別的都不夠,就只能投資教育。
比如說你在大城市讀私立中學,學費是一學期一萬多,但貸款買房,還款一個月一萬很常見,完全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
你可能很早就知道互聯(lián)網對傳統(tǒng)行業(yè)的改造充滿了商機,但是你沒有資本,最后只能做馬云手下的程序猿。
甚至你可能是紅極一時的大黃蜂打車的創(chuàng)始人,但是你沒傍上大資本,所以很快被擁有巨額補貼的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干翻了。
所以沒辦法,最后你還是只能投資于教育。中等收入者熱衷于投資教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知識分子”=“統(tǒng)治階級”的觀念,長期以來深入人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剛才我們說過,農業(yè)社會絕大部分人口都是文盲,只有地主階級能供養(yǎng)子弟讀書,反過來說只要是讀書人幾乎必然成為下一代統(tǒng)治階級,必然是統(tǒng)治階級預備隊。幾千年來,腦體分工和階級分化確確實實就是保持一致的。所以中等收入群體積極投資教育,也是舊觀念的延續(xù),這和“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一樣的思路。
這件事情其實很要命,大多數(shù)人有點閑錢但又不太多,只能投資教育,同時社會的進步又需要提高勞動者素質,這就造成了教育的大擴張、大爆炸。比如這份報道《699萬大學生900萬個崗位 2013史上最難就業(yè)季來臨》里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對比數(shù)據,2003年全年新增就業(yè)崗位是大學畢業(yè)生人數(shù)的4倍,而2013年這個數(shù)字只有1.29倍。
這個比例關系某種程度上就是決定了大學生畢業(yè)第一份工作的起點,照03年這個比例關系,大學生畢業(yè)后絕對是按照統(tǒng)治階級預備隊來使用,但2013年這個比例關系,大學生去端盤子也不會有什么奇怪了。
從2003年到2013年正好十年,在大陸一個人從本科入學到博士畢業(yè)一般也是十年。我們可以想象一下,2003年一個入學的大學生,按照當年的就業(yè)形勢,必然覺得自己一畢業(yè)至少就是統(tǒng)治階級預備隊,起點不同凡響。四年后畢業(yè),忽然發(fā)現(xiàn)差了一截,遂發(fā)奮讀碩士,三年后發(fā)現(xiàn)差兩截;遂發(fā)奮讀博士,三年后發(fā)現(xiàn)差三截。學歷貶值比深造還快,大學生就此“民工化”。
但大學生民工化也不能阻擋中等收入群體追加教育投資,形成了一個“越讀越窮,越窮閱讀”的死循環(huán)。
《美國MBA泡沫是否離破滅更進一步?》
“這篇報道指出,本世紀經濟衰退以來,擁有MBA學位的畢業(yè)生收入減少4.6%,可過去三年的學費增長了24%。” 價格提高意味著供不應求,間接說明讀MBA的變多了。
經濟一旦不景氣,大家就幻想用更高的學歷讓自己脫穎而出,每個人都這么做,便意味著依靠學歷“鶴立雞群”的門檻進一步提高。于是在教育市場上,MBA的供給邏輯顯得非常特別:文憑越貶值,對MBA需求越是上竄。眾人明知是泡沫,也無可奈何,因為(在現(xiàn)有的生產關系內)似乎沒有其他出路。
知識分子無產化:階級不按行業(yè)分
這十年來,大部分人都預見不到學歷貶值比深造快,首先這就產生了一大批科研民工。現(xiàn)在我們?yōu)g覽社交網站,會發(fā)現(xiàn)很多反映研究生文化、抒發(fā)讀博士苦惱的各類惡搞短文、圖片,研究生文化逐漸出現(xiàn)。比如這篇《讀博士和大便的相同點》:
1. 都是憋出來的
2. 肚子里有貨才爽
3. 即便肚子里面有貨 也得有paper(論文)才行
4. paper越多心里越踏實
5. paper上的都是屎
6. paper不能是別人用過的
7. paper雖然是別人用過的,但是只要看不出來也可將就
8. 運氣夠好的話可以接到paper
9. 沒有paper的話 如果你很有錢也能解決問題
10. 實在沒有paper,拍拍屁股直接走人是很需要勇氣的
研究生夠多了,才有研究生文化,側面反映了研究生多到什么程度。博士這么多,而學術界的坑就這么少,導師我就是把你當民工使又怎么樣呢?愛干干不干滾。而且學術界是絕對的學霸專制的體制,學術權威占有一切審判、決定和分配權,所以學霸高度剝削你們,科研民工也必須一個勁兒地抱住導師的大腿,以求傳得衣缽(學術地位)。
教育大擴張、學歷快速貶值,第二個結果是熱門職業(yè)從業(yè)人口快速過剩。過去十年,收入增長最慢的就是外資企業(yè)和傳統(tǒng)高薪行業(yè)。四大會計事務所的德勤,03年給應屆生開出的工資是5000一個月,現(xiàn)在是6000一個月。這十年正是收入高速增長、通脹也較大的十年,結果你只增長了20%的收入,相當于實質降薪。為什么會這樣?人才多了,不稀罕。
08年入學時很多專業(yè)的學生還在羨慕軟件學院的學生畢業(yè)起薪高,但是這批人還沒畢業(yè),IT民工這個詞就已經獲得了普遍的認可。沒日沒夜的加班,收入也不特別高,往往工作所在的城市房價也不低。但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沒有希望。
軟件這個行業(yè)知識更新太快,新畢業(yè)的學生反而會比畢業(yè)一兩年的要吃香,我有位同學在華為工作,他就承認在華為新招進來應屆生的會比早一兩年招進來的工資高。
軟件行業(y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天然的自動化傾向,比如華為內部大力推廣工具化,就是自己寫軟件來代替自己的工作,反正自己的工人寫軟件也不需要額外付錢,按照這種趨勢,有些工作重復度高的碼農干兩年就把自己的工作干沒了。研發(fā)員工如果不能升職或成為管理層,未來的前途其實黑暗得不敢想象。
知識貶值,白領工作流水線化,腦力勞動者的可替代性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一份腦力工作,換你來做也行,換他來做也行,利用產業(yè)后備軍來強化剝削的這套辦法對付白領甚至比對付藍領還管用。
這兩年公務員熱、師范生熱部分受到了這些因素的影響,既然干本職工作沒有前途,何不找份穩(wěn)定的體制內差事?可惜體制內差事也不再是資本主義的避風港。工作量越來越大、收入低、分配制度死板是通病。
對于公務員來說,社會管理日趨復雜,業(yè)務量不斷增加,而不干活的老油條還不能趕走,任務都壓在新人頭上,薪酬制度又極端死板,收入和級別掛鉤,但基層單位總級別就低,一個大學生可能到退休都不能提拔級別。
人民滿意是公務員的最高榮譽 李克強對公務員提四點希望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17/c_118596327.htm
“以壯士斷腕的精神,義無反顧,勇挑重擔,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列”
北京公務員:租房花了工資一半糾結要不要回老家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4_03_20_215550.shtml
當年國企改制時也曾大談“壯士斷腕”,然后就是國企工人“被斷腕”。包括公務員,任何行業(yè)的中下層都遠非統(tǒng)治階級,最多是統(tǒng)治集團的走卒,更沒有參與分蛋糕的權力。當統(tǒng)治集團需要他們推動自身利益發(fā)展,或者打手與走卒妨礙到統(tǒng)治集團利益時,他們會被毫不猶豫的挑選出作為炮灰。
學歷貶值(比深造)快,不僅是造成大家收入低,如果在學費昂貴的美國,還造成沉重的債務負擔。例如《有價值的文憑:讓大學上得物有所值》
里面的一張圖片:
現(xiàn)在,階級不按行業(yè)分、不按學歷分,必然就是其他的東西決定了你的前途和發(fā)展空間。比如我們看《中國“海歸”一半為一年期碩士》這個報道
英美的學歷定位,本科通識教育,博士搞科研,碩士則是本科和博士的過渡階段,為正式進入科研學習做一年的準備,單獨學一個碩士回國是很成問題的,而且其中很大比例是商科。商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國外好的商科碩士都要求幾年工作經驗作為入學條件,但往往對中國留學生網開一面。大量的中國大學生一畢業(yè)就進入歐美的商科學個一年回國,誰都知道這本質上就是我們鍍金、人家賺錢,鍍金的要求也很簡單,至少三十萬一年嘛。而且別人還嫌中國留學生不夠多,請看:
《卡梅倫盛贊英國華人貢獻 對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不設限》
當然一年制碩士三十萬的花銷一般中產也負擔得起,但是海歸的貶值也是不容置疑的。
《去年“海歸”增幅是留學增幅的八倍 國外就業(yè)難催生回國潮》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4_03_13_213530.shtml
花了三十萬卻沒有收益,對中產的確是打擊,但對于出去鍍金的上層階級這就不是問題了。歸根到底,鍍金的關鍵是有人把你這個鍍金的當作真金來用。
正所謂“二代學金融,操縱牛與熊;屌絲學金融,體會啥叫窮;二代學新聞,政府發(fā)言人;屌絲學新聞,熬夜累死人;二代學金工,回家當股東;屌絲學金工,閥門擰到瘋;二代學經濟,入股分暴利;屌絲學經濟,敲門賣安利;二代學會計,操縱GDP;屌絲學會計,按爛計算器;二代學土木,買地蓋別墅;屌絲學土木,搬磚打地鋪。”。重要的不是學歷,而是階級,階級可以改變你的學歷,但學歷不能改變你的階級。
知識分子無產化的后果
現(xiàn)在,在每個行業(yè)的底層都匯聚著大量無產化知識分子,他們接受了比父輩、領導更好的教育,經歷了信息化的整個過程,擁有新思維、更開闊的視野,但就是沒有未來。這就是知識分子無產化。無產階級知識化就是知識分子無產化。
知識分子無產化帶來兩個問題,一是社會不穩(wěn)定,二是啃老。
知識分子無產化并不是今天才出現(xiàn)的東西,其實中共和國民黨早期也存在一個知識分子無產化的情況,因此兩黨黨員的成分初期也都是小知識分子。清末新政的確辦了不少教育,但是殖民地經濟容納不了這么多小知識分子,當時大學生造反的來自兩類學校,一類是復旦這樣當時的野雞大學,二是交大這樣的的確確提供人才的學校,問題是沒有對口的重工業(yè)。你學了船舶中國有多少造船業(yè)給你就業(yè)?你學了煉鋼當時中國有多少鋼鐵業(yè)給你提供崗位?這批人沒有奔頭,就跟著國共兩黨搞北伐鬧革命了,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到“結合產業(yè)升級開發(fā)更多適合大學生的就業(yè)崗位”,說明中共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能不能解決,這還另說。
在中國早十年、二十年,其實是年輕人很有希望的時代,關鍵在于中國資本在國際上的大擴張,為當時的青壯年提供了大量的中層崗位,大城市的土著三十歲掙到二三十萬一年很常見。現(xiàn)在這輪擴張已經停滯,中國的工業(yè)已經把發(fā)展中國家的工業(yè)都消滅光了,再擴張也沒有空間,但是他們的坑不可能讓給你,而教育擴張大大降低了知識的稀缺性,年輕人知識水平確實比老一輩、比領導高,但是跟同齡人比其實都差不多。所以在勞動力市場上,年輕人不斷流動,卻總是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知識分子無產化某種角度就表現(xiàn)為年輕人無產化,他們是一個單位中剝削最為殘酷的群體,企業(yè)里最大的利潤來源,但是收入最低。出于維穩(wěn)的角度,政府必須撒錢,但是怎么撒呢?發(fā)養(yǎng)老金,發(fā)福利的最高形式就是直接發(fā)錢,發(fā)錢給老人也不只是沖著他一個人,而是發(fā)給全家的。養(yǎng)老金年年發(fā)年年漲,在職工人的收入可能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停止增長甚至下滑,但是政府發(fā)的養(yǎng)老金卻是雷打不動地年年增長,這些錢哪里來?就是年輕人工作創(chuàng)造的,所以有工作的年輕人啃老其實算不得什么,無非是你自己創(chuàng)造的財富兜一圈通過你父母發(fā)還給你了。可是父母壽命的長短并不一致,子女干不干活也都可以啃老,收入再分配講究公平性,大力度撒錢發(fā)養(yǎng)老金并不是收入再分配最好的方式。
補充閱讀:
父親反對女兒上大學 稱浪費錢
http://news.163.com/13/0901/19/97N7SVS800011229.html
“撿垃圾比讀書強”考驗大學回報率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904/c1053-22808568.html
42歲農民工讀研究生轟動全國 畢業(yè)重回原點
http://www.cnky.net/kaoyanxinxi/kaoyanxinwen/073088365.s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