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界有那么一些人,一說到國家的發展道路,總是惟西方馬首是瞻,以為西方模式萬能,主張照搬西方模式。就像遺老遺少一樣,進入新世紀,他們的腦子里還拖著根“80年代的辮子”。
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是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經受了嚴重挫折后展開的。西方社會的各種思想學說、發達的物質文明,在啟迪了國人思考、促進了思想解放的同時,在一些人那里,也造就了艷羨和仰視西方文明的眼光,并使他們對西方模式形成了一種盲從和膜拜的心態。
當今知識界的一些知名學者,就是當年的風云人物,他們在譯介西方學說、以西方標準抨擊中國現實的過程中,獲得了“思想先驅”乃至“思想斗士”的名聲,在民間乃至官方,都獲得了贊譽。不難理解,這種以西方價值為導引的思想搬運,自然會得到西方社會的好感和贊賞,由是這些人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這樣“家”和那樣“家”。他們的言論,在今天也就還有一定的迷惑性和蠱惑力。這些遺老自恃有“獨立人格,自由思想”,忘了自己不過是西方話語籠子里的學舌鸚鵡。
風云人物當然會有眾多擁躉,主要是一些在80年代接受大學教育的知識分子,他們造就了風云人物,卻沒能獲得“國際知名度”。幾十年過后,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他們現在往往也成了各行各業的“骨干”,在文化傳媒和高等教育領域尤其如此。在信息傳播、課堂講授乃至教材的編寫上,他們有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話語權,以他們那點舶來的思想,培養出一些腦后晃蕩著“80年代辮子”的新遺少。這些80年代浸洗的擁躉,好多都到了快要退休或已經退休的年齡。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們覺得懷才不遇或是壯志未酬,在自媒體發達的今天,紛紛出來抨擊時政了。可他們的思想武器,還是那根“80年代的辮子”,自己覺得在指點江山,其實已淪為老生常談的牢騷。
幾十年來,中國在各個方面都不斷進行著改革,只因為沒有照搬西方模式,這些人就硬說中國不愿改革;因為沒照搬西方模式,幾十年來西方一直唱衰中國,盡管這種唱衰一再被事實擊碎,可這些人就是要相信這樣的詛咒甚至急切地希望中國衰下去,這是什么心態?幾十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即便中國的發展模式并不完美,但就一無是處嗎?就沒有值得提倡推廣的經驗和理念嗎?更進一步說,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中華民族,富于奮斗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中國人民,就不能通過自己的實踐奮斗,創造一種適合自身發展的文明模式嗎?
只要我們不是從舶來的觀念出發剪裁現實,而是以自信心態直面中國實踐,探尋國家民族的發展道路,那么在思想上自然也就剪掉了那根“80年代的辮子”。▲(高波 作者是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