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當前有兩種觀點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一種觀點認為,應大力發展國有經濟控股的混合經濟,把發展混合經濟當作擴大國有資本支配范圍、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加強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種形式和手段;另一種觀點是,應大力鼓勵和發展私營經濟、外資經濟控股的混合經濟,把發展混合經濟當作非公有制經濟控制、支配、利用公有經濟的一種形式和手段。
如何辨析這兩種觀點之間的爭論?就此,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邱海平。
公有制與現有國家制度天然共生
《中國社會科學報》:我們注意到,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關系的爭論近來十分激烈。您如何看待這種爭論的由來?
邱海平:關于這個問題,我想首先作一個總括性解釋,只要我們保持公有制經濟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格局,就必然始終存在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之間的競爭,以及由此而決定的思想觀念的論爭。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基本經濟結構和格局。30多年的發展實踐表明,無論是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還是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非公有制經濟,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造國民財富和就業機會、實現國家稅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再次重申“兩個毫不動搖”的原則,重申“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根據《決定》精神,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業已形成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制度和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經濟形式,雖然從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角度來說都是必需的,但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不僅在市場上存在著競爭和矛盾,且更重要的是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經濟形式與國家的根本制度的關系是不一樣的。
具體來說,公有制經濟與現有國家制度之間,是一種天然的唇齒關系或共生關系。如果公有制經濟被私有化或被消滅,那么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也必將被顛覆,反之,如果我國的政治制度被顛覆,公有制經濟也將不復存在,必然會被私有化。與此不同的是,非公有制經濟或私營經濟則以追求無止境的剩余價值和發財致富為最終目的,按其本性來說,它不會滿足于“被允許”而存在和發展,而是力圖成為整個社會的“主宰”。雖然我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但這并不能改變非公有資本的本性。
由此可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之間是存在深刻矛盾的。這種矛盾不僅表現為現實的經濟競爭,也表現為不同思想意識和觀點之間的斗爭。其中,一種觀點站在公有制的立場上,堅決反對全盤私有化,而另一種觀點則站在非公有制的立場上,堅決主張國有企業私有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不斷有人呼吁消除“國退民進”、“國進民退”的爭論,積極創造有利于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的良好環境。您認為,消弭爭議的關鍵是什么?
邱海平:問題不僅在于思想觀點之間的交鋒,更重要的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踐本身究竟會走上什么軌道。由于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和目標各不相同,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混合”的過程中必然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矛盾與斗爭。同時,在一切混合經濟形式中,永遠存在控制權問題,而不可能是無論股份多少彼此大小平等。
因此,指望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過程中,所有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立場和觀點都完全一致,是完全不現實的愿望。相反,我們會看到,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之間的控制與反控制、私有化與反對私有化的斗爭必將貫穿在整個實踐發展過程中。
發達國家“羨慕嫉妒恨”中國國企
《中國社會科學報》:主張全盤私有化的聲音近年來似乎格外熱鬧?
邱海平:反對全面私有化的人,大多數并不反對在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前提下繼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相反,主張私有化的人則是全盤否定國有企業和公有制。不言而喻,主張私有化的觀點是一種極端的思想觀點,這種觀點更多地是僅從非公有制經濟的立場和利益出發看問題,而不是從整個國家的立場和利益出發看問題,其片面性和錯誤性非常明顯。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是從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教條出發,閉眼不看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也閉眼不看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而總是抓住國有企業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的某些問題不放,通過“放大鏡”和故意妖魔化國有企業、整個國家制度甚至民族文化等卑劣手法,為他們的主張鳴鑼開道。
由于非公有制經濟已占據了中國國民經濟的大半壁江山,因此,代表非公有制經濟利益和立場的人,必然會堅持不懈、不遺余力地繼續鼓吹全盤私有化的觀點。所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后,一些私有化的主張者,繼續按照他們一貫的思想和觀點,對《決定》的這一重要政策主張進行片面的、為我所用的解讀。當然,我們也看到,許多學者也發表了批評和反對這種錯誤解讀的聲音。
《中國社會科學報》:對國有經濟的種種批評,如行政壟斷、效率低下、職工收入高于非國有經濟等,與國有經濟產權性質有直接關系嗎?
邱海平:談到國有企業,我認為首先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從這個原則出發,也就是從事實出發,而不是從一己之見或別有用心的偏見出發。我認為國有企業存在四個方面的主要事實。
第一,從國有企業的數量和范圍來看,經過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改革,我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中小企業,已經從絕大多數一般性的競爭領域中自覺地退出來甚至消失了,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數量也大大減少了。從國有企業的行業分布來看,截至目前,現有的國有企業絕大多數存在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高技術戰略型(航天、核能等)、戰略性資源型(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自然壟斷型(機場、鐵路、郵政、電網等)、公共服務型(供水、供氣等)領域和行業。除了少數存在于一般性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和資本可以考慮進一步退出之外,在以上這些關鍵性領域和行業,國有企業和資本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出。因此,用個別事例和個別現象來從整體上指責和攻擊國有企業的“壟斷性”,完全沒有道理。
第二,經過股份制改造,我國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已實行了現代企業制度,并在事實上已經是一種混合所有制經濟了。各種實證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在管理效率、經濟效益、市場競爭力等各方面有了巨大提高。因此,仍然用“壟斷”來解釋國有企業效率的普遍提高這一客觀事實,并由此繼續否定國有企業,完全是別有用心的。
第三,在我國經濟已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且必然面臨著嚴峻的國際競爭的背景下,國有企業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無可替代的主體。就國際競爭而言,我國國內的非公有制經濟,從資本規模、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人力資源狀況等方面來看,至少到目前為止,都無法與國有企業相提并論。事實上,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而且從發達國家的角度看,它們不僅懼怕中國的國有企業,甚至有點“羨慕嫉妒恨”了。因此,看不到我國國有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性地位,片面夸大非公有制經濟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進而否定國有企業,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有悖于中國的長遠發展戰略。
第四,國有企業仍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國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政府和社會對國有企業的監管需要進一步加強,使國有企業的全民所有性質得到更充分的體現;國有企業中仍存在的某些行政壟斷需要進一步破除,使社會公平原則得到更好的體現;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使國有企業的經營決策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要求,效率和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職業經理人制度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發展,以充分發揮企業家的才能和作用;國有企業的民主化管理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使國有企業內部的分配更為合理等。
《中國社會科學報》:從您的分析,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將國有經濟私有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那些所謂的國有經濟存在的“危害”。
邱海平:如果我們承認以上四方面的基本事實,那么,正確的結論必然是:雖然國有企業還存在某些問題和缺陷,但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整體狀況仍是好的,我們必須繼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原則,通過深化改革,使國有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如果像一些人主張的那樣,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把國有企業私有化,不僅會導致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和社會不公平,且也將使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遭受重創。因此,在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必須對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和國有企業私有化的傾向保持高度警惕。
國有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都須堅持共同的民族立場
《中國社會科學報》:事實上,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有經濟規模,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小,反而維持著相當高的比重。是不是可以說,執著于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在相對規模上的變化沒有太大意義,關鍵問題是要將注意力轉向促進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經營效率及內部管理的質量提升上來?
邱海平:在國有企業及其所占比例問題上,首先必須區分資本主義國有企業和社會主義國有企業。對于資本主義國家而言,國有企業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并不會改變整個社會經濟的資本主義性質。從根本上來說,資本主義國家興辦國有企業,都是為私人資本及其發展服務的。但對于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社會經濟制度的核心及政治制度的基礎。
當然,包括我國在內的一系列國家的歷史教訓表明,在生產力還不夠發達及存在社會分工的條件下,就搞所有制上的“一大二公”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自覺地走上了一條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獨特發展道路。20多年的發展成就表明,這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發展道路。
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既不能因為國有企業還存在某些問題而全盤否定之,走私有化的邪路;也不能因為非公有制經濟存在某些弊端而將其一棍子打死,走“一大二公”的老路。
如果從全球經濟的視野和我國面臨的國際競爭角度來看,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全面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使我國經濟在國際分工和世界經濟體系中所處的低端位置不斷向上移動,進而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在這方面,無論是我國的國有企業還是非公有制企業,都面臨著巨大挑戰、負有共同責任。因此,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都必須有國際眼光并堅持共同的民族立場,必須加強協商和合作,努力實現雙贏和共同發展。從這個立場和角度來看,全盤私有化的觀點和主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超級雜音和噪音,的確應該休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