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5日再次把關注點對準了新華社的“去美國化”文章。一篇題為《中國上了美國財政部的床卻下不來》文章稱,中國盡可以呼喚“去美國化”,但自己并沒有作好取代美國的準備。文章稱,中國手握巨額美債是由自己的開放和投資政策造成的;受困于華盛頓僵局,中國人應該怪自己。
以下為《時代》文章節譯:
中國這些天對于華盛頓的僵局一定憂心忡忡。手持1.3萬億美元美國國庫券的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持有者。如果美國國會不能在17日之前提高政府借款上限,那么,華盛頓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償付債券,這或許會導致違約行為。這將導致國庫券貶值,中國的財富將大大縮水。
這一可能性已經引起了中國的驚慌。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的一篇評論文章抨擊了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不負責任,呼吁在IMF等國際機構中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并以一種新的儲備貨幣取代美元。該文章還提出要建立一個“去美國化”的世界。
在中國的公共輿論中,美國的僵局也造成了困惑和憤怒。一些中國人質問,我們的領導人是否在一個運轉不良的政府身上投資太多了。“買了這么多(美債),你就處在別人的掌控之中了。我們應該找出是誰做了這一決定,然后讓他負責。”這是新浪微博上的一種典型言論。
中國人應該怪自己。在中國經濟改革之初,政府采取的促進增長與出口的政策,同時也使中國對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產生依賴。這些政策制造了巨大的經常賬戶盈余和龐大的外匯儲備,這讓北京除了對美國投資之外,別無選擇。
中囯的政策總體上是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并通過控制其貨幣價值以促進出口。與此同時,政府在利率管理上鼓勵投資,不提倡儲蓄,抑制國內消費。
中國在這些年里積累的經常賬戶盈余,導致了龐大的外匯儲備——最新統計數字是3.66萬億美元。
在很多人看來,這顯示了中國的經濟實力,但同時,它也是一個金融負擔。中國決策者在管理這些巨大的儲備時,沒有太多選擇,他們只能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政府債券市場是一個深化、流動和可靠的市場,是存放所有這些美元的最佳(可能也是唯一的)選擇。然而,該政策有其局限性。拋售美元會導致其貶值,從而侵蝕中國的財富。中國要擺脫這種投資國債的習慣,唯一的辦法是全面改革其經濟體系。
不過,中國正在緩慢地向這個方向努力。中國為減少美元依賴而采取的戰略之一是,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業務中成為美元以外的選擇。該國政府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歐洲央行和中國央行最近簽署了一份高額的本幣互換協議。另據國際清算銀行最近的一項調査,人民幣已經首次成為十大交易貨幣之一。然而,要使人民幣真正成為美元的對手,中囯還必須進行更多改革。
這一切意味著,中國和美國財政部仍然擁抱在一起,而北京很難從這種關系中抽身。中國需要的是全方位經濟改革,而北京至今仍不愿這樣做。因此,北京可以一廂情愿地呼吁打造“去美國化”的世界,但中國并未作好取代美國的準備。
作者 邁克爾·舒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