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曉雁
從東北、西北到華東,跨國種業公司"全面撒網",在我國進行糧食戰略布局--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都有其糧食加工企業,布局一旦完成,很可能將從源頭上控制我國糧種,并進而全面控制糧食生產、收儲、加工等環節。
從蔬菜、花卉到大田作物,目前,進口種子數量已經占據了我國高端種子市場的一半以上--90%以上的甜菜種子來自國外,向日葵種已完全被國外種子壟斷,來自美國"先玉335"玉米種子,在吉林已占到8成以上份額……
"國內種子品種面臨全線失守、全軍覆沒!我國種業正在遭遇滅頂之災!"在種業國際化背景下,外國種業公司大舉進入我國種業市場,致使我國許多種業公司被擠出種業市場、市場份額被蠶食、自主品種被外國種子代替,給我國種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業內人士對此心急如焚!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連日來,《法制日報》記者對數位心系農業的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采訪,而他們無一不向記者強調:種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產業,種業安全幾乎等同于糧食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2000年我國頒布種子法以后,首先對外開放了蔬菜、花卉種子市場。一些跨國種業公司相繼進入中國,目前在我國登記注冊的外商投資農作物種業公司已有76家。我國農民在獲取收益的同時,不得不承受高價種子。業界普遍擔心:一旦外資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我國農業的"脖子"被人家掐住,可能會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威脅。
"首先應堅決禁止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審批!"來自民進中央的全國政協委員姚立迎認為,跨國公司的優勢在于轉基因技術,而我國目前的轉基因技術水平落后,任何一個跨國種業公司轉基因產品的準入,都可能導致該市場一夜之間被鯨吞,因此我國決不能開展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審批。
據了解,姚立迎此次提交了《關于應對跨國種業公司在華擴張,促進種業安全發展》的提案,除呼吁堅決禁止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審批外,還建議修改完善種子法,防止種質資源流失。
姚立迎認為,應在種子法中,禁止跨國公司和境外科研機構非法搜集國內種質資源;對于國內重要農作物的核心種質資源,相關部門要建立分子標記指紋圖譜,建立可以追蹤的檔案;對于與跨國公司合作的科學家、跳槽到跨國種業公司的育種人才和與國外進行合作交流的科技人員,在堅持正面引導的同時,要依法建立種質資源流失追究責任制度,嚴格防范種質資源無償流入跨國育種公司和國外科研機構。
2012年來自中國農業大學"我國生物育種業的現狀與發展戰略"課題組提供的數據顯示:與國外種業巨頭相比,我國種業企業規模小,缺乏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國內現有農作物種子企業近9000家,注冊資金超過3000萬元的不足百家,具備品種研發能力的僅50家。2011年我國種業收入上億元的上市公司14家,種業收入總和77.8億元,不到國外一家公司的六分之一。
如何做大做強民族種業,牢牢掌控中國糧食的“命脈”?
"我國種業發展存在管理機制不完善、中資企業研發實力不強、種業科技創新平臺缺乏、對新品種保護力度不夠、科技研發投入不足、生產風險缺乏保障機制等問題。"來自民盟中央的全國政協委員吳會勁對如何增強我國種業競爭力給出了具體措施。他建議,在為種子企業營造寬松公平的法律政策環境的同時,必須深化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種子協會和種子檢測機構應相互獨立;加強種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種業發展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我國育種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品質品種;對具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種業龍頭企業,在政策、信貸、基礎建設、資源配置等方面優先給予支持。
吳會勁委員認為,只有做大做強、建設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種子科技產業集群,才能打造一批種業領域育繁推一體化的"航空母艦",我國民族種業才能與發展近百年、健全成熟的跨國種業公司相抗衡。
法制網北京3月6日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