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各個領域、各種層次的評獎活動此起彼伏、摩肩接踵,已成為人類文化生活中的一道獨特景觀。其中,諾貝爾科學獎、南丁格爾獎、奧斯卡獎等世人耳熟能詳的國際大獎,近百年來以其獨有的魅力,影響甚至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也應看到,一些由西方國家主導的評獎活動,特別是人文藝術類獎項,深深隱藏著創立者的文化野心與多種圖謀。通過設獎評獎,在全世界大力宣傳、營銷自己的行業標準、行為方式、審美情趣和主流價值觀,堪稱一種柔性的文化擴張與滲透。
勞倫斯獎:偏愛西方主流項目(許立群 崔悅)
中國體育在世界體壇處于怎樣的位置?這個問題放在不同的坐標系中,會有不同的答案。
在萬眾矚目的奧運賽場上,經過近30年的頑強拼搏,中國人已從追趕者跨入領先者行列,在近兩屆奧運會金牌榜上高居第一和第二位。如果以奧運戰績論,中國似乎已是體育強國。
但在全球唯一的綜合性體育大獎勞倫斯獎的評選中,中國體育的處境卻有些尷尬。
創建于1999年的勞倫斯獎已有13年歷史,在分量最重的最佳男女運動員的評選中,中國選手從未當選,甚至連提名獎都不曾入圍。
迄今,中國選手與勞倫斯獎的緣分只有三次,姚明和劉翔分別在2003年和2005年獲得了最佳新人獎,中國代表團憑借在北京奧運會上的優異表現在2009年獲得了最佳團隊獎。
2013年勞倫斯獎頒獎典禮將于今年3月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舉行。目前,16歲的中國游泳選手葉詩文獲得了最佳突破獎提名,中國乒乓球隊獲得最佳團隊獎提名。但他們的獲獎前景并不樂觀。
葉詩文在倫敦奧運會上大放異彩,奪得女子400米、200米混合泳兩枚金牌,但賽場外她廣受猜疑、備受委屈,令她在輿論環境中處于被動。
中國乒乓球隊雖然囊括了倫敦奧運會的全部金牌,但競爭對手西班牙足球隊、F1紅牛車隊、美國男子籃球隊等不僅競技成績同樣出色,而且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等方面超過了中國乒乓球隊,獲獎希望更大。
勞倫斯獎為何輕慢中國體育?
這恐怕是中國體育推崇奧運戰略而勞倫斯獎主導職業體育的價值觀沖突造成的。
從勞倫斯歷屆獲獎名單不難看出,網球、高爾夫、足球、F1、自行車、田徑等高度職業化的項目是勞倫斯獎的寵兒。
身為勞倫斯獎評委的鄧亞萍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西方媒體關注的都是他們喜愛的主流項目,中國的運動員雖然也很出色,但是項目影響力有限,所以很難獲得提名和獎項。”
但是,即便是同處主流項目,東西方選手的待遇也很難均等。2011年李娜奪得法網女單冠軍,是第一位奪得大滿貫冠軍的亞洲選手,書寫了世界網壇的嶄新歷史,由此她獲得2012年勞倫斯最佳突破獎提名可謂順理成章。出人意料的是,最終獲得該獎項的是北愛爾蘭高爾夫選手麥克羅伊。誠然,麥克羅伊當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但西方選手在高爾夫球場輪流坐莊的情形司空見慣,遠比不上李娜掀起的網球風暴更具顛覆性。但如果考慮到勞倫斯獎評委絕大部分來自歐美國家,李娜的落選雖令人遺憾,但不那么令人費解了。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體育也不必唯“勞倫斯獎”是瞻。一方面,中國體育已經有了積極發展職業體育的雄心壯志,另一方面,中國體育也當樹立自信心,大力弘揚國人喜愛的民族的、傳統的體育項目。中國體育不一定需要勞倫斯獎,但需要自己德藝雙馨的體育明星。
奧斯卡獎:擴張“好萊塢”思維(陳一鳴)
今年2月24日,有著85年歷史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在好萊塢高地的“杜比劇院”舉行。如今,各種獎項的提名已經揭曉,各路精英的激烈競逐到了白熱化程度,各類媒體的好惡大相徑庭、預測針鋒相對。“小金人”的最終歸屬充滿懸念、令人矚目。一年一度,奧斯卡不僅是對電影技藝的專業評判,更是對其所推崇的價值觀的高調宣示。
改變的是商業包裝
長久以來,作為全球電影業一個極具分量的獎項,奧斯卡的影響力與號召力非同一般。
1927年,美國電影業會員組織——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簡稱影藝學院)宣告成立。不久,為了鼓勵那些取得一定成就的電影人,影藝學院決定創辦“學院獎”。好萊塢當時最大的電影公司之一米高梅的藝術總監錫德里克•吉本斯,為“學院獎”設計了一個如今家喻戶曉的獎杯:一個站立在電影膠片卷軸上,手里擎著寶劍的“小金人”——奧斯卡。
1929年5月16日,洛杉磯的好萊塢羅斯福酒店見證了首屆“學院獎”頒獎典禮。此后,頒獎典禮每年舉行一屆,從未間斷。
不可否認,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奧斯卡也在與時俱進。特別是隨著電影技術的提高,奧斯卡不斷改變著評獎程序、獎項設置和頒獎方式等等。比如,曾經的“最佳默片字幕對白獎”、“最佳彩色短片獎”等,早已進入了電影博物館。
但奧斯卡走到今天,也面臨發展之困,也在謀求創新之變。
由于影藝學院會員實行終身制,使得奧斯卡獎評委們已過于老邁,而如何讓熱衷于在視頻網站上觀看“小電影”、可能好幾年都沒進過影院大門的觀眾接受奧斯卡,已成為這一經典大獎面臨的歷史性課題。
為了迎合青年觀眾,近年來奧斯卡的“口味”似乎在發生變化。身披炫目的高科技外衣的影片有增多趨勢。比如著名導演李安的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目前已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11項提名。
去年6月初的一天,連續11次舉辦奧斯卡頒獎典禮、并以“柯達劇院”名揚天下的高地中心劇院,正式更名“杜比劇院”。有分析認為,影藝學院將奧斯卡頒獎地的冠名權給予杜比實驗室,就是為了讓全新的聲光效果將奧斯卡典禮裝扮得更為光鮮。
另外,奧斯卡在頒獎典禮和影迷參與的形式上也屢屢推陳出新,不斷推出青春靚麗和形象清新的主持人。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奧斯卡頒獎枝枝蔓蔓的變化動搖不了其評獎標準這一根本,更改變不了其扎根的文化土壤。
固守的是評價標準
在美國文化產業中,有著“電影圣地”之稱的好萊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部部聲光大片、一個個電影神話,不僅給美國電影制品人、發行商和投資者帶來了滾滾財源,而且不斷張揚著以美國理念為核心的文化圖騰,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好萊塢電影業的繁榮產生了奧斯卡獎,而奧斯卡獎又用自己的標準固化了好萊塢模式。
有人批評,無論技術手段如何進步,好萊塢電影始終無法擺脫老一套的三段式鋪陳手法,也跳脫不掉幾個有限的主題。
幾十年里,強調傳統家庭和社會觀念、表現英雄或高尚主題,在拍攝手法上又能展現宏闊視覺沖擊力的影片深得評委的青睞,而任何話題敏感的電影往往很難入評委法眼。
從前幾年的《指環王》、《斷背山》,到近些年的《社交網絡》,這些“不夠主流”或者“太過前衛”的影片似乎與奧斯卡格格不入。有評論人士認為,奧斯卡捍衛的實際上是美國的傳統理念和主流文化,堪稱扮演了一種“文化守門員”的角色。
歷史上,奧斯卡的大多數最佳影片并非在美國拍攝,這似乎標榜了奧斯卡獎的國際性,但獲獎影片清一色的好萊塢敘事風格和手法也表明,奧斯卡獎其實一直在固守美國的“本土標準”。
不過,奧斯卡可以讓外國影片獲獎的事實,似乎也“啟發”了好萊塢電影人,讓他們感到自己拍的電影也應當是給“世界”觀看的。于是,好萊塢電影中常常可以看到以世界各國文化為背景的取材手法,甚至給人以“好萊塢電影就是世界電影”的錯覺。無論是波斯的王室成員,還是南美的熱帶叢林,無論是南亞的貧民區,還是非洲的沙漠……整個世界都可能成為好萊塢攝像機的捕捉對象,而且隨著近年來海外票房在美國電影盈利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海外題材或帶有海外元素的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多。
然而,不管電影中的角色長著什么樣的面孔,有著什么樣的穿戴,好萊塢電影都始終是美國電影,張揚的無不是“美國拯救天下”和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情節,甚至傳遞著“美國高于一切”的霸權理念。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1月18日《人民日報》)
鏈接:打破對西方評級方法的“盲從”
謝方
1月21日,新興國際評級機構大公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首部非西方新型地方政府信用評級方法。
大公董事長兼總裁關建中在會上表示,長期以來,世界只有一類評級標準,所有人都不知道這樣一個影響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標準是采用什么思想方法揭示風險的,更無從判斷其正確與否,西方評級思想對整個人類評級意識形態的控制使人們在這個領域的思維持續了百年冰凍時期,除了盲從別無選擇,評級標準成為少數權威控制評級話語權的工具。
此外,關建中提出,正確揭示地方政府信用風險關系一個國家乃至國際信用體系能否安全。大公地方政府信用評級方法的核心,就是揭示債務主體安全負債的規模上限,告訴人們什么是其不可逾越的債務紅線,從而起到最為直觀的預警效果。
來自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證監會等國家機關,以及證券、基金管理公司和相關研究機構的代表出席了發布會。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31期,摘自2013年1月23《中國社會科學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