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分配制度應當作出什么樣的改革
——再論中國的收入分配改革
導讀:中國的分配制度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它為什么把各種收入差距拉得越來越大?這里的根子又是什么?改革的關鍵是不是限制資本在企業內部分配上的主導權?是不是增強中央財政統籌二次分配的能力?
隨著收入差距對社會維穩和經濟復蘇困擾的加劇,現在的中共高層越來越認識到了這種收入分配的改革已經不能再拖了。進入2010年后,政府在社會底層民眾的訴求下,也明顯地加快了這種收入分配改革的推動,并用一個年底出臺的時間表來催生這種改革的初步方案。在此背景下,5月的24日、25日,《人民日報》接連發表了多篇文章談這種收入分配的問題。有的提出了戶籍出身成拉大收入差距推手的觀點,還有的則把矛頭直指電力、電信、金融、煙草等壟斷行業的過高收入。這種文章的接連發表,至少說明了在中共的高層已有了加快這種收入分配改革的強烈意向?! ?/p>
然而,中國的收入分配積弊很多,調整起來肯定阻力不少。究竟應該如何改革,還是讓我們先來看看一些精英主導下的改革規劃吧?! ?/p>
一、 談分配制度的改革
據中新網4月1日電報道,今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了《關于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的幾個問題》。文章詳細地闡述了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改革分配制度這一話題,稱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橄欖型分配格局?! ?/p>
文章強調理順收入分配關系,要堅持正確的指導原則,一是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人通過勞動和創造先富起來,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收入和財產。二是堅持共同富裕的道路,盡快扭轉城鄉、地區和不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三是兼顧公平和效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四是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橄欖型”分配格局?! ?/p>
文章緊接著又提出了縮小這種收入差距的六大措施:
第一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主要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關鍵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社會保障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加強國家對企業工資的調控和指導,全面推動勞動合同制度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p>
第二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要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建立綜合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納稅負擔,加大對高收入的調節力度?! ?/p>
第三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完善壟斷性企業資本收益的收繳和使用辦法。合理分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嚴格規范國企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人員收入,建立根據經營管理績效、風險和責任確定薪酬的制度?! ?/p>
第四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堅決取締非法收入,規范灰色收入……
自2003年之后,中國新一輪的收入分配改革就開始啟動了,當時的一個整體思路就是“提低、擴中、調高”。這樣的規劃設計只是方向性的,沒有什么可操作性。沿著這個方向,中共的精英們經過近8年多的反復調研和論證,而推出的這個版本的改革規劃,在它的可操作性上就明顯地前進了一大步。在這個新版本的改革規劃中,畢竟給我們提出了用以細化這種改革設計的四大指導原則和六大實施措施。不論是分配的總體格局,還是改革的具體路徑,都要比2003年的版本詳盡許多?! ?/p>
在這個改革規劃的指導下,負責這種改革的職能部門——國務院的發改委,在年初的兩會期間終于搞出了框架性的改革方案。其主要設計是一是縮小城鄉差距,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增加對低收入居民的扶持;三是提高工資性收入;四是通過稅收,主要是個人所得稅來調節收入分配?! ?/p>
由發改委的精英們所主導出來的這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似乎還要原則化,根本就無法進行具體的操作。正如一些學者所評論的那樣,“新收入方案強調要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收入的比重,但卻未設定任何量化的指標,也未設立基尼系數的具體指標”(2010年3月21日鳳凰資訊財政要聞)。這樣的方案設計又如何在實踐層面上操作起來呢?也難怪要被國務院退回修改。
實際上在收入分配上的改革規劃,不論從目標的定位,還是實施的途徑,都離實際的操作層面很近了。比如他提出的中低收入者占多數的分配格局,以及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之類的改革線索。那么,我們的這些主導改革的精英們到底還在磨蹭什么呢?看來,最根本的阻力也還是來自于這種精英與大眾之間的利益博弈?! ?/p>
中國的收入分配改革,說的直白些就是把那些政企精英、壟斷行業、演藝明星、社會名流的過高收入讓渡出一部分給社會的大眾,是節富濟貧。但由于我們的這些主導改革的精英們受制于自身的既得利益,是極不情愿地讓渡自己的過高收入的。因而,這就需要社會大眾的連續抗爭。只有經過這種連續的抗爭,改革規劃才可能指導到位、細化到位、落實到位,國民收入才可能在國家與居民、精英與大眾之間進行更加公平的分配?! ?/p>
二、企業的內部分配?! ?/p>
中國的分配制度究竟應該作出什么樣的改革呢?它的改革矛頭究竟又應該指向哪里?筆者以為,企業的內部分配才是我們的這種改革必須抓住的一個牛耳。
不錯,市場的初次分配存在的問題最多、改革的爭議也最大。但不管怎么說,這種勞動報酬偏低、資本獲利偏高的現狀,都必須通過這樣的改革盡快改變?! ?/p>
不用諱言,這樣的分配現狀,實則就是企業內部分配關系的縮影。這種現狀的改變,阻力最大,很可能招致政企精英的共同抵制。因為這樣的改革將直接觸及到我們這里分配制度的根本——即資本、管理等要素在企業內部自主分配上的主導權。如果我們動了這個資本的主導權,這實則意味著我們要對這種“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進行某種革命性的改造,就可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勞工階層話語權的長期缺位窘境?! ?/p>
用不著隱瞞,我們這里的各種收入差距,它的一個總根源實則就是我們現行的這種“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痹谖覀兘?0多年的不斷堅持和完善中,勞動與資本之間的收入差距為何卻被拉得越來越大呢?這里的秘密就在于資本、管理等要素對企業內部自主分配的主導?! ?/p>
在這種多種分配方式的遮掩下,洛克的三要素分配圖式被我們的市場化改革秘密地引進到了經濟的分配領域。按勞分配雖然也還繼續保留著它的主體形式,但卻不過是對我們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一種虛妄承繼而已。勞動這種生產要素在企業內部的自主分配上根本就沒有什么話語權,拿多拿少,一切皆由資本、管理等要素說了算。在我們的市場化改革之前,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原則,按照全民共富和公平分配的要求,在政府的計劃控制中確實發揮著它的主體作用,收入差距極小。然而,在這種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和經營承包制、廠長負責制的遮掩下,這種企業內部分配的主導權也就從政府的計劃控制中悄悄地移交到資本與管理等因素的手中?! ?/p>
所以,我們現在所一直堅持和完善的那個分配制度,其實質就是逐步讓資本管理等要素主導著這種企業內部的自主分配。憑借著這種企業內部自主分配的主導權,這些資本管理等要素也就在自己的自主分配中一個個先富起來,而卻讓勞動報酬一直低水平地爬行著。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勞動報酬偏低、壟斷資本、土地要素獲利偏高的現狀,就必須首先解決好這種企業內部的自主分配問題。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取消和制止住這種企業管理層的自定薪酬和自主分紅,不能再聽任它們憑借這種企業內部分配的主導權,而最大化地攫取整個企業的經營成果?! ?/p>
在企業的內部分配上,收入改革規劃想到了一個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族標準的辦法。實際上,如果我們不通過企業內部的分權機制,而打破資本管理等要素對這種自主分配主導權的壟斷,那么指靠這種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提高來改變這種勞動報酬偏低、資本獲利偏高的現狀,只能淪為我們一廂情愿的幻想而已。這樣的想法實際上就是一種幼稚、美麗的謊言。因為主導這種企業內部自主分配的資本管理等要素,完全可以把這種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內化一種生產成本,而再轉嫁到自己產品的價格中去,這絲毫影響不到自己與勞動要素的相對收益格局。實際的情形是,勞動的最低工資標準在政府的調節下提高了,這些企業的管理層也會隱蔽地憑借著自己的內部分配主導權,而把自己的經營報酬“水漲船高”起來。即使外部的經營環境,比如市場的供求關系、原材料的價格變化,也讓它的經營總收入很可能碰到一個無法逾越的上限。那么,這些企業的管理層也還可以通過企業的裁員和勞動強度的提高,來維系這種企業內部原先的那種分配格局。由此看來,我們根本就不能指靠這種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提高來提高工資性收入,縮小這種企業內部分配的收入差距。
在企業的內部分配上,我們這里的改革精英們還想到了加強工人集體談判工資能力的辦法,即全面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這種辦法是一種企業內部的分權設計,似乎可行。但其實也是一種騙局?! ?/p>
按照克拉克的分配理論,勞動、資本、土地等要素的收入,都是由市場力量自發決定的。勞動要素的收入是由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力量自己決定的,資本要素的收入是由資本市場的供求力量自己決定的。如果沒有人為的干預,一切都是市場上的供求力量自己所為。因而,這樣的市場初次分配合乎公平、正義的原則,不存在馬克思所謂的剝削問題。只不過這樣的初次分配,必須忍受這種分配上的不平等和收入上的差距被不斷加劇的陣痛而已。就是克拉克本人也承認這樣的初次分配盡管合乎公平、正義的原則,但卻不盡如人意。因為它有著這樣一種內在的慣性,那就是不斷加劇分配上的不平等和收入差距的內在慣性。即使有著工會組織的抗爭和工資的集體協商制度,也無法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內在的慣性?! ?/p>
通過工資的集體協商制度通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只不過是克拉克的這種分配辦法的一種現代版本而已。與以往工人在企業的內部分配上一點話語權都沒有的窘境相比,允許工人通過工資的集體談判途徑提高自己的勞動報酬和相對收入,這的確都是一種極大的歷史進步。畢竟中國分配制度上的這種改革已經允許自己的工人享受西方工人的公民待遇了。因為我們這里的工人終于在企業的內部分配上有了自己的話語權。然而,這樣的進步卻依然改變不了這種勞動報酬偏低、資本獲利偏高的現狀。因為我們這里的勞動供給太充裕了,單單工人內部的這種自我競爭,就足以把我們這里的勞動報酬壓得極低極低。
富士康員工的勞動報酬盡管每月只有千把元,然而這絲毫都沒有影響到它的低價用工。你嫌這里的勞動報酬低而走人,馬上就可能有更多的人蜂擁而至。在這樣的勞動供給中,又怎能指望它們通過工資的集體協商而提高自己的勞動報酬呢!
對于工人階級的這種悲慘運命,沒有誰比馬克思看得更清楚了。
馬克思通過自己的《資本論》論述道:“工人階級中就業部分的過度勞動,擴大了它的后備軍的隊伍,而后者通過競爭加在就業工人身上的增大的壓力,又反過來迫使就業工人不得不從事過度勞動和聽從資本的擺布?!篌w說來,工資的一般變動僅僅由同工業周期各個時期的更替相適應的產業后備軍的膨脹和收縮來調節。因此,決定工資的一般變動的不是工人人口絕對數量的變動,而是工人階級分為現役軍和后備軍的比例的變動……相對過剩人口是勞動供求規律賴以運動的背景。它把這個規律的作用范圍限制在絕對符合資本的剝削欲和統治欲的界限之內?!保R克思《資本論》第698、699、701頁)由此看來,要指望這種工資的集體談判提高工人的相對收入水平,這多半也是行不通的,其作用也是不會很大?! ?/p>
那么,到底怎么辦呢?辦法之一就是限制資本管理等因素在企業內部分配上的主導權,由中立的政府按照全民共富和公平分配的內在要求,給其量化出一個企業內部分配的比率,用這個分配比率指導企業內部勞動與資本之間的自主分配。對于管理層與勞工層的收入總額和平均收入的比率進行雙重地政府調控。兩者的收入比率可以參照同一行業的國際標準制定,也還可以依據我們的國情自主確定,或3﹕1或4﹕1或2﹕1。對于這種企業的內部分配,政府和工會也還必須派駐自己獨立的監控人員,按照這樣不同量級的分配比率進行監控。也就是說企業的內部分配報表必須經過這些政府與工會所派駐進去的那些獨立監控人員的審核和認可。就像我們的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所進行的那種事前審核那樣,按照什么級別或標準發放工資,都必須事前報備到政府的計財部門進行陽光地審核、陽光地發放。絕對不能再讓企業的管理層通過自己的暗箱操作自定薪酬和自主分紅了。只有這樣,才可能在企業的內部分配上縮小勞資收入差距,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p>
在上面,由筆者所構想出來的那些3﹕1或4﹕1之類的分配比率,只是一個基本的參照系。目的只是想讓這種企業的內部分配有一個操作性極強的尺度,而不至于淪為空談?! ?/p>
如果老是這樣空喊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實際上就是在阻撓這種企業內部分配上的改革。因為如果沒有這樣量化出來的分配比率,根本就沒有實際的意義,說了也等于沒說。
對企業內部資本與勞動的分配比率進行這種有計劃的政府干預,這樣的改革實際上就顛覆了資本對這種企業內部分配主導權的壟斷格局。這樣的改革是革命性的,它又把企業內部分配的主導權從資本那里收繳到政府的計劃調節之中。這樣的改革既是對計劃經濟和政府調節的一種回歸,同時更是一種超越。這種企業內部分配主導權的政府控制,可以從根本上保障住勞動要素在企業內部分配上的相對收入水平,是遏制企業內部分配兩極化的一個最根本性的制動裝置。只有依靠這種制動裝置,才可能從根本上縮小這種企業內部不斷拉大的收入差距?! ?/p>
三、 壟斷行業的超額利潤與工資調控?! ?/p>
在市場的初次分配中,壟斷行業的收入調節,也是一個極難啃的骨頭。一些單位、部門或行業,通過資源壟斷、行政權力、市場獨占等得天獨厚的條件,攫取了許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形成了阻撓這種收入分配改革的各種既得利益集團。5月24日的《人民日報》文章就把自己批評的矛頭直接指向了電力、電信、金融、煙草等壟斷行業,說它們的過高收入嚴重損害了分配上的效率和公平?! ?/p>
這樣的批評聲音其實很早就有了。2006年5月20日的《羊城晚報》抱怨道,“目前,壟斷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至3倍,如果再加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差異,實際差距更大。電力、電信、金融、煙草等壟斷行業都是國有企業,它們的利潤應該歸國家所有。壟斷行業員工過高的工資實際上擠占了國家應得的份額,在客觀上構成了對全民利益的剝奪。政府應采取限薪等手段加以調控?!薄 ?/p>
實際上這些國有壟斷行業通過市場的初次分配而攫取的過高收入,與它們的勞動和貢獻并沒有多大的關聯性,僅與它們市場經營中的特殊身份有關。它們沒有理由比其他競爭性行業獲得高出幾倍的收入。一個抄表的水電工輕而易舉地拿到十幾萬這樣的高薪,這根本就沒有什么公平性可言。它們在市場初次分配中所攫取的這種過高收入,必須通過收入的稅收調節和利潤的上繳加以控制,以使之回歸到其他行業同工同酬的水平之上。調節的辦法就是參照其他競爭性行業的平均收入,量化出一個平均收入的相對比率,從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上進行雙重調控,以縮小不同行業的收入差距?! ?/p>
對于這些國有壟斷行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收入,則必須建立一種根據經營管理的績效、風險和責任共同確定薪酬的制度。辦法之一,就是把它們的經營報酬年薪化和股份化,規定它們的高價年薪在每年只允許拿出其中的40%用于自己家庭的日常消費,其余的60%則必須折成股份重新投入到所在企業的再投資之中;如若經營虧損了,其虧損額就直接從它們的企業股份和經營年薪中扣除。如果它們從企業轉出或退休,則把它們累積起來的經營報酬,按照一定的個人所得稅率征收后一并發放出去。經過這樣的利益捆綁,他們的信托責任、盈利意識和努力供給,就會不用監督地自我強化起來。
對于國有壟斷行業的超額經營利潤,可按照國有資產的管理規定,通過提高上繳比率的辦法,把它收繳到國資委,由國務院統一管理,或用于國家的戰略投資,或用于全民紅利的發放,或用于政府的二次分配,或用于企業的擴大經營??傊?,這些國有壟斷行業通過市場的初次分配所攫取的超額利潤,不能讓它們用于自己行業內部的自我分配,而只能上繳國家、回歸全民。
四、 高收入與個人所得稅
市場的初次分配和壟斷經營的扭曲,通常都有一個不斷加劇收入差距的內在秉性。市場力量不能自我矯正,這時就必須借助政府的稅收調節。
在政府的稅收調節中,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是一個難點。因為它的收入監測不容易,存在很多盲區。解決這種個稅征收難的一個根本就是要在我們的經濟體中盡快建立起這種全國聯網的收入流向監控網絡。通過這個監控網絡,讓公民的一切收入流向陽光、透明、公開,不論是工資性收入還是股票、期貨、房產買賣等投資性收入,都必須在這種收入流向的監控網絡中留有發放、交割的記錄存根,以用于個稅征收部門的查驗。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切收入都必須經過政府計財部門的審核之后才能發放,就像公務員、教師的工資發放那樣;否則,就一律當作灰色收入或非法收入而予以全額沒收。比如一個明星大腕走穴的出場費,必須先在當地的稅務部門報備之后才能發放。如果違規發放,就對當事的雙方進行多倍的罰款予以懲戒,以此讓它們如實地申報自己的各種收入?! ?/p>
個稅的征收,按照公平分配收入的要求,在目前應該傾向于通過個稅起征點的不斷調高,來降低中低收入階層的納稅負擔,加大對高收入的調節力度。
為防止這些高收入群體的避稅行為,政府的審計、稅務部門應對它們的收入支出流向、銀行資產狀況等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對于這些高收入群體,比如企業的管理層、個私老板、政府官員、演藝明星等,它們的各種收入都必須按期報備到政府的計財、稅務部門以作為個稅征收的憑證。凡是沒有報備到計財、稅務部門查驗的,一律當作灰色收入或非法收入予以查收。其家庭成員的銀行存款、股票期貨、房產買賣均采用實名制。重大支出憑證必須報備到稅務征收部門,以備查驗。如果收支不符者,比如一個演藝明星可查驗到的總收入為500萬元人民幣,而其已經完成全額交易的消費支出卻達到了700萬元,在沒有負債憑證的情況下,這個200萬元的收支缺口,就是一種來源不明或未及報備的灰色收入。對于這種不誠實的收入報備行為,則用重金罰款的形式予以懲戒?! ?/p>
對于這些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支出流向以及它們的銀行資產進行這種全方位的監控,其根本目的只是為了讓它們誠實地報備自己的各種收入,誠實地依法納稅,就像美國的總統奧巴馬陽光申報自己的家庭收入那樣,以便于政府通過個稅的征收對它們的過高收入進行調節?! ?/p>
對于這種社會上的過高收入,也還可以通過消費的途徑進行調節。須知道,高收入與高消費總是相伴相生的。凡是高收入群體可能消費的物品,均通過壟斷經營的辦法附加上去一個極高的消費稅率,通過它們的這種高消費,收回它們的過高收入。
再次,對于這些高收入群體財產的轉讓、承繼,用一個累進制的稅率予以征收,以此誘導它們把自己的過高收入投入到社會的回報和慈善之中,做一個崇尚仁義、博愛社會的富人?! ?/p>
五、 分稅制、地方和中央、國家和居民?! ?/p>
在收入分配的改革規劃中,承諾加快調整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主要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p>
怎樣提高這種居民收入的比重呢?基本的途徑有二:一是市場主導的初次分配,二是政府主導的二次分配。
在對分配制度的改革中,我們的政治精英們有一個明顯的進步,就是終于認識到了無論是初次分配還是二次分配,都必須更加注重公平。再次分配靠什么?說得直白些就是政府的稅收調節和財政補貼的直接發放,以及社會保障標準的提高。作為各種利益最后調節者的政府,就必須有著足夠多的財政收入和調控基金進行二次分配,以矯正市場的那種不公平分配。因此,政府的這種二次分配調控基金必須從自己的財政收入中進行優先的配置和劃撥?! ?/p>
但在分稅制下,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存在著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F在的情形是中央征收的較多,財政上有著大量的盈余;而地方征收的較少,財政上出現了不少的虧空。國家審計署對17個省市政府財政的抽樣審計中發現,現在的地方債務已達到了7,8萬億這樣的量級,有的地方政府負債率竟達到了300%。這種地方債務的急劇增長及其可能引爆的債務危機,必將從根本上阻礙著居民收入比重的提高?! ?/p>
在總和一定的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比重的提高,只能指靠必是政府開支的壓縮和節儉。
怎么辦呢?我看沒有別的辦法,歸根結底只能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由政府自己出面節制自己的財政支出和政務消費。只有節制住自己的財政支出和政務消費,才可能把自己用于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的錢節省出來。
目前,中央的當務之急,就是嚴控地方的盲目投資和債務的急劇增長,嚴格地方財政收支預算的約束和管理,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則,監督和控制地方政府的各種政務消費和戰略投資。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預算與決算執行情況,實行中央審計部門和地方人大雙重監督的辦法,嚴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赤字財政和投資沖動以及鋪張性、奢侈性的公務消費?! ?/p>
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必須把它的基本用途和支出流向、分配比率規劃清楚。政務消費、戰略投資、基本建設、社會保障、居民增收這些經常性的支出項目和分配比率,都必須按照不同的量級一一細化起來。否則,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就只能淪為一種無法捉摸的虛妄之物。
在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上,中央財政的籌集應占大頭。它應該負責全民性福利的改善和中低階層基本生活的廣泛覆蓋?,F在,中央與地方對分稅制存在著不少爭議,認為中央財政征收的太多,地方財政征收的太少。甚至一些人為地方債務不斷膨脹的負債率鳴冤叫屈,認為中央財政征收的太多,而讓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和公共管理費用捉襟見肘,入不敷出,不得不舉債過日。地方政府一般都有著極強的本位主義沖動,很難能像中央那樣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這種居民收入比重與社會保障標準的提高,還應該繼續通過分稅制讓中央財政的籌集份額增大些,絕不能減弱中央財政的籌集能力。中央應該按照一個逐年遞增的比率加大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和覆蓋,或拿出收入分配調控基金直接給中低階層、困難群眾發放生活補助、消費津貼、全民紅利。因為這樣能夠更直接地提高社會中低階層的實際生活水平,擴大它們的消費需求?! ?/p>
農民的增收問題,在市場的初次分配中很難能解決好。畢竟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度不夠,一家一戶式的分散經營直接影響了它們從市場的初次分配中獲得合理的收入。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和訂單農業的組織形式,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它們的市場競爭弱勢地位,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 ?/p>
增加農民的收入,中央是用了不少辦法,比如取消了農業稅、增加了種糧補貼等。但要知道,農民的收入主要是從市場的初次分配中獲得的,因而我們幫助農民的增收計劃也必須從改善它們的市場經營處境著眼。對于農產品的經營,我們不能再聽任市場供求力量的自發調節了,政府的價格保護必須介入到這種市場的初次分配之中。在農產品的價格低于市場保護價的時候,政府就通過自己的集中收購和集中存儲,而把這種農產品的價格拉升到市場的保護價之上,以此確保農民通過市場的初次分配獲得正常合理的經營收入。只有用這種辦法,才可能解決農民增產不增收這一難題?! ?/p>
對于市場上一時消化不了的農產品,政府應該把它們集中收購、統一存儲起來,而作為自己的戰略儲備,以便于在農產品供給緊缺時平抑市場物價,防止通貨膨脹。據有關媒體披露,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對農產品市場的調控就大體上是這樣做的,用以幫助農業經營者通過這種市場的初次分配獲得正常合理的收入。
2010年6月24日 初稿于論道書齋 胡顯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