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有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文章,列出了中央要調經濟結構必須先要解決的當前經濟工作中的“六大癥結”,從昨天晚上的新聞聯播的內容來看,我對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再度表示懷疑,因為從會議全文來看,并沒有真正觸及到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結構失衡的根本問題,仍然采用的是“拖字訣”和“擠字訣”,所謂“拖字訣”就是希望以時間來換空間,盼望危機早點過去,全球復收了,一好百好,調不調結構也無關GDP數據的好壞,所謂“擠字訣”就是想方設法擠出中低收入人群的可憐的存款,不消費逼著你把錢扣出來消費,下面我再詳細解讀。
我想對比一下2008年和2009年兩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主要任務的部署情況,讓大家看看會議精神的變化,看看結構調整的決心大小和真假是非,看看房地產作為“命根子”的特殊地位:
一,有關財政和貨幣政策。2008年: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
2009年與2008年主要的不同在于提到了通脹預期,至于其它內容都只是表達上的不同,核心政策沒有變,中央強調這是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在我看來,這是在回避經濟失衡的問題,房地產作為“經濟命脈”的觀念沒有發生改變,繼續通過高房價來保持國民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的想法沒有變,所謂的抑制過剩產業、促進新興產業不過是一句空話,在政績和數據的需求下,只要有“雙寬松”政策,地方政府就肯定不會放棄“又快又好”的產業的,基建和地產就是地方政府的政績催化劑,新興產業沒有技術支持,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的,實事證明,“雙寬松”政策除了能刺激通脹和惡化產業失衡之外,不會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產生實質作用。有人認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是融資難導致的,這完全是沒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缺的不是錢,他們無法正常發展的原因有三:一是缺技術,低端產品經不住市場考驗,經不起風吹浪打,沒有技術的企業,給再多的錢都是白搭;二是缺少遠期規劃,不管是民營還是國有中小企業都是只顧眼前利益的搞法;三是中小企業產品質量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的要求,低、劣、次的產品大多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不缺錢,為什么還會張大口子要錢呢?不外乎以下幾個目的:第一目的是都想做投資老板,不要以為只有大企業玩資本游戲,中小企業也是一樣的,他們不熱衷于搞實業,只熱衷于搞房地產炒作,搞股市炒作,他們融資的目的就是搞炒作,不要以為他們真想做實業,有人說溫州游資沒地方投資,到處“炒房”、“炒煤”、“炒菜”,其它地方也一樣,大多數民營老板都不想干實業,來錢太慢;第二目的是因為中小企業想借機將國有資產私有化,地方政府的所謂轉制,大多數人都是利用銀行融資將國有資產私有化的,利用人民的錢做掏空人民的事;第三個目的是轉移銀行資產,民營企業融資大多數都有一個套路就是不計成本的貸款,將貸來的款通過各種途徑洗成私人資產,將企業做成空殼,最后的爛帳就拿空殼去抵,風險留給銀行,實際上是留給老百姓。現在的融資渠道其實很多,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根本不是缺錢的問題,是想洗錢的問題,國家務必要引起重視,不要被某些專家牽著走。
二,有關經濟結構調整。2008年是放在第三條,而2009年是放在第二條來寫的,2008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2009年: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表述略有不同,但都是強調結構調整,2009年強調了一個“力度”問題,2009年的論述內容也更豐富一些,但是,大家認真看一看,2009年實際上仍然是希望通過以促消費來調結構,尤其是促農村、鄉鎮消費來調結構,這種想法短期內是有效的,比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政策都是只能看到短期作用,很快就會疲軟下來,因為農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不足以讓這些政策持續見效,所謂加快城鎮化建設更是一項典型的短視政策,中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加快小城鎮建設以來,除了大量的浪費耕地以外,并沒有產生很好的效益,究其原因就是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必然是導致空洞化,無法讓居民就業的城鎮跟村莊的差別不大,城鎮化最大的得利者是誰?還是地產商,受損最大的仍然是老百姓的耕地大面積浪費和占用,地方政府將在城鎮化建設過程出現大量的圈地現象,假的工業園和假的農業示范區將會雨后春筍般地興起,過不了多久,這些園區都將是雜草叢生,滿目蒼涼。
希望用新興產業迫使傳統產業退出的方式道理上是可行的,但措施上是沒有保障的,有些政策是有沖突的,舉個例子: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家為了刺激消費,各種優惠政策相繼出臺,中國的汽車產量上去了,銷量也上去了,所有的跨國汽車巨頭紛紛在中國大舉擴張,而中國汽業現有的自主品牌從總量上來比較接近可以忽略不計,隨著國際巨頭的進一步擴張,再過三到五年,中國的自主品牌將徹底走向邊緣化,有可能有完全退出的風險存在,中國近幾年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實際上間接幫助的是跨國集團,自身得到的是短期利益,跨國集團得到的是長遠利益,其它產業也有類似的風險,中國的大部分產業(包括新興產業)都有可能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成為西方大國的盤中餐,所謂的“新興產業”有可能再度成為“貼牌產業”,規模是有了,但不賺大錢。我反復強調,危機狀態下,中國一定要有決心忍受數據上的暫時難看,千萬別急于為外商做嫁衣,千萬別急于救世界于水火之中,調結構是要有陣痛的,科技重大專項必須用過去行之有效的“舉國體制”來攻關,生物制藥、新能源、信息產業等影響未來幾十年的產業,必須組織全國力量把關鍵技術搞上去,靠買技術和偷技術只能度過一時,不能保持長盛不衰,錯過國際調整期,中國將十分被動。
三,農村政策。2008年放在第二條,2009年放在第三條,2008年: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2009年: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擴大內需增長空間。
農村的政策不管怎么表述,都離不開一點:收入和保障問題。在農產品失去價格主導權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除了“保護價”這個政策則安之外,別無其它良方,但是,再好的保護價,中國農民的平均土地是有限的,是很少的,是不足以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的,農民工收入的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農村的消費能力,但是,國家在保護農民工權益和農民工收入方面缺乏真正的法律支持,農民工并沒有獲得與之勞動相適應的報酬,甚至有下降的趨勢,不解決低層勞工收入的增長問題,就難以真正擴大中低層老百姓的內需問題,“三農”問題的本質已經轉變為“農產品價格主導權”和“農民工權益”兩大問題(我是國內首次把農村問題概括為這兩大問題的“三農問題”研究人士),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土地問題了,請中央盡快認識到問題的根源,調整農村問題關注的方向和策略。
四,有關體制、機制問題。2008年(第四條):深化改革開放,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2009年(第四條):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
這個問題幾乎是年年提,年年不見效,大家都意識到體制、機制已經制約了經濟發展,已經阻礙了結構調整的推進,尤其是“公共財政”的改革必面提上議事日程,“三公消費”代替了“居民消費”,“特權消費”代替了“普遍消費”,“三公消費”占用了大量的財政支出,制約了政府在公共事業上的福利支出,老百姓承受了水電煤氣的不斷上漲的壓力,同時由于政府在社會保障上的嚴重滯后,也讓老百姓害怕消費,歸根結底都是政府在“三公消費”有過多的支出,甚至是超越了發達國家公共支出的兩到三倍,這樣的政府運行機制不改革,老百姓怎么能夠擴大內需?如果明年的“兩會”仍然不從政府支出上開刀,擴大內需必然成為一句空話,如果政府希望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內需的話,那也是一種很痛苦的內需,決不能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這與“和諧社會”的宗旨是背離的,決不能這樣搞。
五,民生問題。2008年(第五條):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2009年(第六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我們天天談民生,到底什么是民生?吃、喝、住、行是不是民生?如果說是民生,那么,我可說這樣一句話:民生年年提,年年都是走過場。“發改委”在百姓心中就是“漲價委”,普通居民收入幾年來未見漲多少,但物價不管是在正常年份,還是危機狀態下,反正只有漲的,沒有跌的,盡管國家統計局的CPI想正就正,想負就負,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冷暖自己能體會,做假是沒有用的,人民的生活越過越緊,越過心里越害怕,怎么能叫解決民生?住房消費占據了居民消費額的54%以上,那還叫正常生活嗎?還叫正常消費嗎?社會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穩定是要靠民心來維護的,不是靠強壓來保持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生活在“敢怒不敢言”的狀態下,能叫真正的“和諧社會”嗎?這樣的穩定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七座大山”(住房、醫療、教育、水、電、油、氣)不解決,民生問題就不叫得到了真的重視,什么是熱點難點?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才能叫熱點難點,政府如果把這些問題反復往后面拖,永遠都不會有真正的民生,不求政府一下子全部解決,重要的是政府要下決心、干實事,解決一到兩項最緊迫的民生問題贏取民意,不要以“改革”為借口,以“市場”為教義,將民生問題無限滯后。GDP超美也好,財富排行榜人數增也罷,都不及全體老百姓幸福重要。
六,出口問題。2008年沒有單條列出,2009年:推動出口穩定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為什么今年的會議會單條列出外貿問題,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圍剿和困境,貿易保護主義在西方世界再度抬頭,圍剿的重點就是中國,我們在過去的一年反復強調要與西方世界共克時艱,但是西方和一些拉美國家并不賣中國的帳,他們并不認為中國的善意就是好意,他們在采取各種手段對中國進行壓制,2010年也許是中國外貿真正困難的一年,一方面產品賣不出去,另一方面老百姓沒錢消費,內需不足,這個結構調整怎么調?都賣給地產商用嗎?都賣給富人行嗎?都交給銀行保管嗎?不行的,不把房價壓下去,一切都免談,有人說房價跌了,中國經濟會很危險,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房價跌了并不代表不建房,建房的方式很多,地產商的商品房不代表一切建房,地產商的“吃獨食”是房價畸高的根本原因,允許多渠道建房是打壓房價的最好途徑,建房的數量不會少,改變的產權形式,其它產業也不會受到波及,影響的只是地產商的高額利潤,有關住房建設改革,我有專文論述(多產權形式、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就近居住是核心改革方向),今天不作詳細展開,中央本次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向地產利益集團低了頭,再次把GDP看作是命根子,再次把房地產作為“經濟命脈”(表面打壓,實際是在保),結構調整死路一條。
對比完兩年的會議精神,大家應當看到什么是“希望”,什么是“無望”,害怕陣痛想治病是不可能的事情,吃毒品提精神的調整是可怕的事情,如果繼續將房地產作為“經濟命脈”,結構調整還得等!至少三年內沒有希望!
孫錫良(轉載須經本人同意)2009120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