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人《警惕對國內“中產階級”的“二次洗劫”》一文中本人主要從鋼鐵、水泥、建材、工程機械等行業的超級產能催生超級供給的角度闡述了“房價”必然崩盤的的內在機理。16日《中國證券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國住房總價已經超過90萬億。其計算方法如下: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09-09/16/content_93888.htm。
91萬億,這是什么概念呢?
是2008年中國GDP(30萬億)的3倍;
是2008年居民儲蓄(20萬億)的4.5倍;
是2008年中國居民總收入(12.98萬億)7.01倍;
是中國股市流動總市值(2009年9月23日,10.35萬億)的8.79倍;
是中國探明石油總儲量的總價值(7.41萬億,按70美元/桶,不考慮開采成本)的12.28倍;是全球已經探明石油儲量總價值的1/62;
是2008年中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5萬億元人民幣)的18.39倍;
是中國最大的銀行——工商銀行凈資產(6179億)的147倍;
是中國政府黃金儲備(1017噸,大概折合0.2萬億)價值的455倍,是全球黃金儲備總量(16.52萬噸)總價值的近3倍;
91萬億,天文數字!而且請大家注意,這僅僅是住房,還不包括商業寫字樓等項。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房屋施工面積41.49億平方米,其中僅有22.62億平方米為住宅,那另一半的價值是不是要超過住宅的價值呢?誰也不能指望寫字樓的價格低于住宅的價格吧!因此91萬億還不是全部。如果加上寫字樓的價值,超過150萬億都是有可能的。在這里我們打一個八折,按照120萬億計算。如果這些存量住房中有5%出售,就需要有6萬億資金去接盤,6萬億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吧,超過了城鎮居民消費品零售總額。請注意,這還不是全部,由于鋼鐵、水泥、建材、工程機械等行業超級產能的逼迫,每年中國將產生40億平方米的新增供應量(見警惕對國內“中產階級”的“二次洗劫”中的計算),按照4000元一平米計算,需要多少錢來接這個盤呢?16萬億!兩者累加起來時22萬億人民幣,誰能接盤?誰有這個能力去接盤?政府還是銀行?我想已經欠下10多萬億的政府是不敢再繼續賭了,銀行呢?憑借幾千億的凈資產,銀行也沒有膽量去接這個幾十萬億人民幣的盤子吧。所以房價未來“崩盤”應該是按照月計算的,50%是擋不住的。這是根據數字計算和邏輯推導出來的,并非像大多所謂專家拍腦袋想出來的。數據大家可以去查,可以去自己用計算器去計算。
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為什么過去幾年有那么多資金去撬動房價的?這個問題其實并不復雜,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出口貢獻了30%以上,這是中國積累2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重要原因。這2萬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國政府直接印刷成了人民幣,大概是15萬億左右。這十五萬億主要到了那些地區呢?應該說主要到了東南沿海地區及山西能源產區。這十五萬億中的一部分是撬動房價的第一部分資金。第二部分資金是這些出口導向型企業及能源供給企業(實際上就是山西的煤老板)創造的利潤,這部分資金有幾萬億。第三部分資金是拆遷補償,這部分資金也是相當可觀的。因此這些資金加起來就是一個可觀的數字了,除了用于普通消費品消費,大部分是用來炒房了。第四部分資金就是實實在在的剛性需求了。第五部分資金是2008年以來實體經濟衰退,大量中小企業破產,私營企業主將錢拿到樓市股市謀求暴利;第六部分資金是銀行貸款,2009年上半年尤為明顯,1萬多億的個人按揭貸款。第七部分資金是嗅覺靈敏的大量海外熱錢。說句老實話,這七部分資金加起來將房價炒到現在的程度其實根本不高。當然,還是有人懷疑,用30萬億左右的資金去購買120萬億的房屋還是很難,但請注意這樣一個事實,2002年底城市住房總面積已經達到110億平米(見警惕對國內“中產階級”的“二次洗劫”),近6年新增房屋面積實際上也就是幾十億平方米,中國鋼鐵、水泥等產生超級過剩也就是近3年的事情。因此,有30萬億左右的潛在可以動用炒房的資金,將幾十億平方米的房屋拉升3-4倍就并不奇怪了。可能有人繼續提出疑問,中國的基本模式沒有變化,為什么這個賭局就玩不轉了呢?這里面有幾個因素:第一,全球需求銳減,未來歐美日等國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美國人的消費習慣開始改變,另外奧巴馬帶頭搞貿易保護主義,也進一步封殺了中國對外出口的大門,因此未來出口肯定不可能恢復到以前的高景氣水平,而進口量由于汽車數量的暴增,石油需求缺口越來越大,石油價格未來可能不斷走高,因此還進口金額可能快速增長,這樣中國因為貿易順差增發貨幣的數量將銳減。2009年中國貿易順差2954.7億美元,相當于增發人民幣2萬億,相信未來這一數據很難被突破。第二,由于17%的出口退稅沒有被中國企業所獲得,因此很大一部分出口導向型企業依然處于虧損的邊緣,這樣就拿不出錢來炒房。即使企業破產拿出來錢也變成了“無源之水”。在這么高的房價的背景下,那點資金很容易陷進去,造成流動性枯竭;第三,煤炭行業的“國進民退”。有人統計了一下山西煤老板手中的資金大概有3000億人民幣,從2000年到2008年山西共生產煤炭42億噸,按照平均每噸利潤100元計算大概有4200億的樣子,按照50%落入煤老板口袋,再考慮購置房產升值等項,大概也就3000億左右。這3000億主要是從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賺取的,原因很簡單,煤炭價格跟隨原油價格有3年多的大牛市。這部分資金也是房價的一個重要推手,但“國進民退”讓煤老板這一群體斷絕了收入來源,他們現在手中的現金如果進入房市,很快就將被吞噬掉,山西太原的房價大概7000元,3000億(其實現在現金狀態的肯定沒有那么多)最多可以買0.4億平米商品房,而以山西人的精明打死我也不相信這些煤老板會將錢全部投到房地產行業,20%已經十分不錯,那還能掀起多大波瀾呢?第四,要感謝郎咸平等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在他們努力和呼吁之下,對國有企業的MBO速度開始減慢,并有逆轉的勢頭,這就防止了一部分人侵吞國有財富之后,將錢放到房地產市場投機。第五,超級產能過剩的按鈕已經啟動,請注意2007年房屋在建的面積是41.49億平方米,竣工的面積是13.42億平方米(見國家統計局數據)。在建的部分只要“拿起筒子”就把鋼筋水泥基本都上了。2008年鋼鐵產量比2007年還要多?哪去了呢?08年年初連續漲價漲使這些鋼鐵很大一部分都壓到鋼鐵企業、鋼鐵經銷商手里了,今年年初這些庫存終于消化完了。這意味著什么?可能又有幾十億平米的房子開始動工了,不然根本沒有辦法消耗5億多噸(價值2萬多億的鋼鐵),而且2010、2011年鋼鐵行業產量能下來嗎?我看難!所以加上在建的和未來必須建的(不然鋼鐵、水泥、建材、工程機械搞不定)未來的潛在住房增量應該遠遠超過前幾年,每年可能要增加十幾億平米的房屋供給,撬動房地產資金需求量被數倍放大。第六,熱錢嗅覺是最靈敏的,中國房價已經高達這種程度,他們自然選擇在小陽春解套,以后也不可能再高位接盤,如果可能也是未來房價崩盤后的事情。以上六大因素決定,市場已經逆轉,誰也接不住,除非中國可以像美國一樣發行美元,向全世界轉嫁風險。顯然這又是不現實的。
可以說,這120萬億房屋(含寫字樓等)已經成為懸在中國經濟頭上的一把利劍,在投機資金手中數十萬億的房屋隨時可能向下斬落,每年又有二十幾億平方米住房供給的壓力的背景下,沒有數十萬億是難以接住這么大的盤子的。因此,這么大的天量資金無論是政府,還是銀行,還是中國居民儲蓄都是接不住的。在美國次債危機前沒有人會覺得美國房價會跌,沒有人會覺得美國經濟會被幾千億美元砸跨,沒有想到美元因此會瀕臨破產的邊緣。中國現在的情況其實施一樣的,如果你用邏輯去分析,就會發現,120萬億房屋總價已經成為中國房價必然崩盤的又一要素。試想一下把全球的黃金集合到一起都難以購買中國的房屋1/4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事情,那可是全人類積累幾千年的財富呀!
那么中國政府應該怎么辦?
一、低端獲得突圍,大幅度提升工人工資和福利待遇
很多學者、專家,天天嚷嚷著低端、低附加值要向高端突圍,好像只有中國全部生產高端產品這個民族才有希望,但是實際情況擺在那里了,短時間實現高端突破是不現實的。那么我們還是換一個思路,高端可以綁架低端,高附加值產品可以綁架低附加值產品。那么低端、低附加值一定會受制于人嗎?我看未必!其中的關鍵是看我們怎么出牌。鐵礦石一點科技含量都沒有不是照樣綁架了中國嗎?為什么我們就不能仔細研究一下我們的優勢呢?2008年中國煤炭產量占全球的42.5%,焦炭產量占全球的46%,鋼鐵產量占全球的40%(今年達到50%),水泥產量差不多也占到全球的一半。這意味著什么?如果中國停止出口焦炭,全球鋼鐵、水泥等相關產業就要受到致命的打擊,短時間內根本不能建立起如此采煤和煉制的產業鏈。如果中國鋼鐵停止出口,全球煉鋼業就要熄火,原因很簡單,日本、美國、韓國等國的煉鋼企業出于環保及成本考慮早已經停止初級產品(粗鋼)的生產,根本就沒有冶煉初級粗鋼高爐,如果中國停止初級產品的生產,國外的煉鋼企業將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即使他們建設高爐,依然沒有煉鋼所需要的焦炭,沒有幾年他們根本難以完成整個產業鏈的建設。如果中國水泥停止出口,國外的房地產、建筑等行業成本將暴漲,陷入困境。他們根本無法自己生產,因為沒有足夠多的焦炭。因此即使中國對焦炭出口征收300%關稅,對鋼鐵、水泥征收100%的關稅,國外的剛性需求依然要從中國購買以上原料。也就是說高端可以綁架低端,低端也完全可以綁架高端。只要對這三個行業征收高額關稅,中國不僅可以獲得超級的稅收(以鋼鐵行業為例,中國每年出口1億多噸,按照均價4000元,如果征收100%關稅,那么每年將增加稅收4000多億),同時還可以逐漸解決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什么叫核心競爭力。以煤炭產業鏈為核心的焦炭、鋼鐵、水泥和國外的鐵礦石、石油一樣也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至少在3-5年內是不可替代的。紡織、電器、手機、玩具、家具、工程機械等行業都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要仔細研究整個產業鏈的具體情況,看看其他國家是否在短時間內能夠替代中國,如果不能短時間內替代中國,那么好了。我們不用其他國家告我們傾銷了,我們自己征收高關稅,征收的稅收全部用于補貼國內的消費,全部用于搞科技研發,搞電動汽車、搞新能源,啟動內需,啟動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國外將這些低端產能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的內需已經啟動了,電動汽車已經取得世界領先地位了,那個時候我們再出口高端、高附加值世界領先的產品與服務。一句話,經濟危機來了,對于中國世界工廠產品的需求量降低了,但是,我們要研究他們是否能夠短時間內擺脫對我們的依賴,如果不能,那對不起!我們不能自己放血補貼全世界,還被罵成傾銷、低端、低附加值、污染等等。中國那么多專家,那么多行業協會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到底那些產業是短時間不可替代的,哪些是永遠不可替代的,然后拿出指定高關稅的依據和方案。如果覺得這種方式做的太霸道,還可以適當征收關稅,制定幾家企業擁有出口權,價格提升80%,這幾家企業相互控股,將利益捆綁到一起。國外的買家必須購買,這個和鐵礦石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的焦炭、鋼鐵、水泥是低端、低附加值,但是你離開我就不行。因此鐵礦石這幾年給我漲了多少,我就要給你漲多少。擁有出口權的大型鋼鐵企業自然獲得超級利潤,他們在國內就可以輕松發起價格戰,將中小鋼鐵公司洗牌出局。這樣比控制產能有效的多,水泥、焦炭等行業也是一樣的道理。
實體經濟蒸蒸日上,產業結構按照規劃調整。國外也少了唱衰中國的理由了。我們自然可以關起門來慢慢解決房地產、醫療、教育等問題。
二、率先展開人類動力供給系統革命,打破外循環,建立內循環
經濟危機作為市場經濟的“孿生”姐妹,數百年來始終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自二戰以來,西方各國至少發生過6次影響較大的經濟危機,并且這些危機普遍持續的時間在1-2年之間。而在每次重大危機結束前,將人類拉出危機“泥潭”的往往是“新技術”、“新發明”的大量應用,也就是“新技術革命”。 本次經濟危機爆發的背景是:全球環境、資源、貿易失衡、透支消費、金融體系等各種矛盾都達到“峰值”,單一解決金融危機的辦法,諸如貨幣政策、擴大投資或者開拓新市場,都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本次危機惡化。技術革命將成為解救本次危機的最終辦法,現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啟動新技術革命,如何找到新技術革命的有效突破口。先說突破口,目前普遍認為是新能源和生物技術革命。但這里面都有問題,新能源技術革命被攻擊的重點是效率低、成本高;而生物技術革命根本解決不了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而且美國人在阿根廷、巴西等國進行的生物技術革命實驗也進一步證明轉基因等技術很可能將人類送上一條不歸路。因此這兩個方向看似都有巨大的問題。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來思考這個問題,可能會發現指引人類走出危機泥潭的道路就在前方。人類動力系統的革命實際上只發生過兩次,一次是以蒸汽機取代馬車,第二次是內燃機取代蒸汽機。兩次動力系統的革命都給人類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極大提升的效率,豐富了物質文化財富,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如今人類文明發展進程再次受阻,同時,內燃機的燃料石油也快要接近消耗殆盡的邊緣(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50%以上,同時現探明儲量只能滿足11年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是不是已經很清晰的呼喚對人類動力供給系統進行革命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內燃機已經統治人類動力供給系統100多年,并幾乎將很多地區的原油消耗殆盡之時,一場動力供給系統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全球汽車制造商都將目光投向了電動汽車,并在此領域投入了數以億計的資金,但實際效果卻收效甚微,電動汽車始終還是停留在富人玩物的階段,這很類似福特發明流水線之前的內燃機汽車。汽車制造商看似重視電動汽車,實質上卻更看重政府的獎勵和獲得公眾的認可。或者可以說汽車制造商們更愿意探討先有充電設備這個雞,還是先有電動汽車這個蛋的問題。總之,現有模式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循環。中國的情況更加糟糕,一些汽車制造商慣于習慣拿來主義,表面功夫做得很好,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真正重視。過去10多年汽車行業的發展經驗也告訴我們指望他們是不行的。另一些汽車制造商搞電動汽車雷聲大,雨點小,有點欺騙國人感情的嫌疑。因此依靠現有的汽車制造商去發動人類動力供給系統的革命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那么中國難道只能坐等別人賣技術給我們嗎?顯然事情還沒有那么糟糕,既然幾十年前福特可以改變汽車制造的規則,那么一百年后中國人為什么不能改變電動汽車制造的規則呢?為什么中國人就不能換一種方式去搞電動汽車呢?現在電動汽車不能獲得有效突破的主要有三點:一、電池的續航里程問題;二,充電設施問題;三,充電時間的問題。如果換一個全新的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車主可以在現在的加油站直接更換電池。那么以上三個問題將迎刃而解。汽車真正的核心部件是什么?發動機和變速箱,如果這兩個重要部件不用安裝了,那么電池除外的汽車制造成本完全可以控制在一萬五千元以內。電池的問題可以通過車主從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租賃,每月交納一定費用,這樣車主就基本免去了汽車養護的后顧之憂。同時其使用成本也將遠遠低于現在的內燃機使用費用。我們還是用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電動汽車百公里耗電15度,大概需要8元錢的成本,而汽油車按照百公里油耗8升計算,需要支付52元錢。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僅相當于汽油汽車的15%。按照私家車每月行駛1500公里計算,每月可以為私家車節省720元,如果電池技術成熟的話(按照使用壽命5年計算),這一費用已經完全可以去支付租賃電池的費用。也就是說,新的這個模式將可以快速實現電動汽車產業化(石油公司集中采購電池)、標準化(建立中國人自己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普及化(2萬元買一輛汽車,使用成本也僅僅為幾百元每月,沒有養護的煩惱與成本,這將充滿誘惑)。而且這將是一個多贏的格局:1、汽車動力系統從乘用車開始到商用車全部使用電力供給,政府可以獲得以下好處:1)、可以從根本解決石油大量進口的經濟軟肋,徹底解決能源安全問題,并節省大量的外匯;2)、商用車運輸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將使社會流通環節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按照2007年柴油產量計算,如果商用車全部采用電池作為動力大概可以節約6000多億資金),極大的促進社會的商品流通,繁榮商品市場;3)、可以徹底擺脫中國汽車工業對外的技術依賴,節省大量的資金購買這些技術與設備;4)、電動汽車是產業鏈極長的一個產業,上游鏈接著電力能源供給,下游鏈接著鋼鐵、電子、橡膠、玻璃等等,如果制造出2-5萬元的電動汽車,實現2-5億輛的汽車銷量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將是一個十幾萬億的消費市場空間,同時,由于中國完全具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利潤全部歸中國人所有,這也將極大的改善汽車工業整體的盈利能力;5)、一旦中國率先實現電動汽車的量產,技術、標準、專利等獲得全面突破,中國將由低端產品輸出變為高端產品輸出,將使中國在未來全球汽車市場獲得話語權和可觀的利潤,這些利潤并非依靠出賣勞動力所得;6)、徹底解決城市環境問題,全面實現零排放,間接解決健康問題。2、對車主來說,由于購買成本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卻沒有增加,而且沒有養護成本,其獲得的實際利益是十分明顯的。3、對于參與這項工程的國有石油公司來說,雖然他們的油品業務受損,但是由于電池租賃市場卻為他們開辟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因此他們也是愿意投身于這項事業的建設的。4、當然獲益最大還是當屬電池供應商、鋰礦開采商、鋼鐵、輪胎、玻璃、電子器件、電機、電子等電動汽車配件的供應商。
為什么發展電動汽車是打破外循環、建立內循環的基礎?
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徹底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擺脫美國的石油霸權,從而使美國難以通過操作石油價格影響中國通貨膨脹的發生;二、徹底擺脫中國汽車工業的對外依賴,從而直接切斷利益輸送的一個重要源頭,為國家每年節省數以千億的財富;三、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鋰電池等核心部件率先量產,成本大幅度降低,將可以直接向國外輸出高附加值的產品,創造數以萬億的利潤。同時,為全世界人民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創造一種全新的模式,這一模式的建立將徹底打垮美國的石油霸權,這將使中國真正贏得全人類的尊敬,并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極。四、電動汽車產業鏈十分長,由于成本的銳減(如制造出2-5萬元的電動汽車,看看手機的發展歷程,這絕不是不可能),將徹底激活中國消費市場,汽車在中國家庭中的普及將不再是一個夢想,中國有望新的歷史時期坐在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從而極大的繁榮經濟的發展,大幅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五、電動汽車在商用車領域的廣泛應用將有望使運輸成本降低70%以上,而且價格基本穩定(跟隨電價波動),屆時,中國將出現物流運輸極大繁榮、商品交換極大繁榮、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極大繁榮。六、電動乘用車采購使用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消費者降低生活成本,提高消費者的辦事效率,從而使消費更多的釋放到其他領域。
電動汽車的發展步驟:1、四城百萬計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每個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全部建立充電設施,并在每個加油站儲備100塊蓄電池。充電設施由中石油、中石化負責安裝,蓄電池油政府補貼采購發放給中石油、中石化。按照4地加油站數量4000座計算,需要投放40萬塊蓄電池,按照3萬元每臺的采購成本中國政府需要投入120億人民幣。政府面向全國蓄電池企業招標,要求蓄電池續航里程達到150公里,充電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量產成本控制在3萬元以內。政府采購選擇兩到三家企業采購:一家性能蓄電池技術含量最高的企業,另外兩家性價比最高的企業,使三家企業同時量產,獲得三個發展方向,使改進機會增加。該階段要生產微型電動汽車100萬輛,成本控制在1.5萬元(因無發動機及變速箱,所以量產電動汽車這個價錢,長安、奇瑞等企業都能夠做出來),售價2萬元,另中石油、中石化按照加油站的比例共投入300億人民幣,采購100萬塊蓄電池供給汽車制造商安裝在100萬汽車上。電動汽車預售價2萬元人民幣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預售,汽車電池屬于中石油、中石化所有,車主租賃其蓄電池,每月交納租金800元,每次充電費用交納十五元錢充電費,按照每月1500公里十次計算,需要交納150元。平均合計需要交納950元。租金需要交納4年。4年后,考慮電池技術獲得突破,成本大幅度降低等因素,車主每月僅需交納300元租賃、充電、維修費。第一階段,政府給予電動汽車各種稅收減免,并不收取過路過橋費。這一階段只是整合現有技術,所以可以在兩年內在兩年內完成。同時,政府可以出資聘請企業、大學的頂級研發團隊集中到西部某地,集中技術攻關,為第二階段完成技術儲備。2、50城千萬計劃,通過第一階段的量產、技術積累、網絡建設,憑借超低的購置成本及使用成本,電動汽車必將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2萬元的初始購買成本還是大部分居民所能承受的。在東部選擇50個城市,再加上第一階段推廣的4個城市,第二階段實現千萬的銷量也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原來準備購買或者已經購買傳統汽車的消費者將會轉向購置電動汽車。第二階段,蓄電池的續航里程要達到300公里;充電時間要縮短到1個小時;蓄電池成本要進一步降低40%。另,50城市的公交車、出租車及輕型卡車全部更換為電動汽車。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實現大量出口。該階段用兩年時間完成,同時為第三階段準備全套商業化的核心技術。3、第一個“億計劃”,向全國推廣電動汽車,用5年時間使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1個億,同時,使大型車隊、運輸車輛全部使用商用汽車,并形成大批量出口。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到500公里,充電時間進一步縮短到30分鐘。該階段,需要商業銀行對中石油、中石化進行貸款融資大量采購電池。4、普及階段,電動汽車技術完全成熟,達到現有內燃機的各項技術水平,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并且在國內基本達到普及。平均每個家庭擁有一輛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發展的幾個疑問:一、電動汽車發展是否十分迫切?這個問題答案是十分肯定的,媒體報道,麻省理工已經研制出1秒鐘完成充電的鋰電池材料,兩年后有望商業化。如果該消息屬實,未來中國汽車工業將再次與國外的差距拉大,中國汽車工業受制于人的情況將延續,大量財富因沒有核心技術而被國外拿走。二、電動汽車耗電,會不會造成能源緊張?按照百公里15度電計算,平均每年汽車每年行駛15000公里,每輛汽車耗電2250度,一億輛汽車每年耗電2250億度,僅占2008年中國發電量的6.6%,也就是說是很小的一部分。未來中國將大力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一座核電站就可以解決數百萬輛電動汽車的耗電問題。因此,電動汽車消耗的電力是遠遠小于這些增量的。三、電池的更換,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說不是問題,如果電池太大可以考慮做成標準化的小塊電池,這樣無論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都可以使用,只不過使用的塊數不同。四、電動汽車是否有污染?由于電池產權屬于中石油、中石化,因此可以集中處理,因此基本排除污染問題。同時,不僅沒有污染,還可以給所有的城市創造蔚藍的天空。五、為什么現在的汽車制造商不按照這種模式去開發電動汽車?因為沒有人愿意革自己的命,這種模式汽車制造商已經完全變為從屬地位。六、傳統汽車工業怎么辦?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可以生產電動汽車的其他部件,由于單個電動汽車成本銳減,因此消費能力大幅度提升,消費量大幅度提升,汽車制造商的制造量也獲得大幅度提升。七、按照俄羅斯專家的觀點,可能是不會枯竭的,那還有必要開發電動汽車嗎?十分必要,因為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50%,未來如果年產4000或者5000萬輛汽車的時候,誰能滿足中國石油的需求呢?即使能滿足中國石油需求,中國要承擔多高的石油價格呢?
三、通過企業協助大學生創業,解決1000萬大學生就業問題
目前中國政府主要通過三種手段解決大學生就業和消費。一、鼓勵大學生創業。由于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沒有信息來源,缺乏穩定,缺乏穩定的進貨渠道,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因此創業的成功率是十分低的。二、政府通過村官計劃,將大學生安置到農村,并發放一定的工資,等于是將大學生養起來,這個辦法也是較為糟糕的,因為政府本來就負債累累了,再增加這么多張嘴吃飯,顯然進一步將進一步增加對納稅人的負擔。而且未來這些大學生怎么辦?實際上他們是很難融入農村的。三、政府還通過銀行給大學生辦信用卡,鼓勵大學生消費,在這一群體就業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的情況下,隨意發放信用卡的后果是很嚴重的,這將進一步透支大學生未來的購買力,使其個人信用體系受到摧殘,未來想通過銀行借錢給這一群體買房都將成為問題。因此以上三個辦法都對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從實體經濟的情況看,目前企業也根本難以安置這么龐大數量大學生就業問題。那么有沒有其他辦法呢?我個人認為還是有的。如果把銀行、企業、大學生三者捆綁到一起,大學生就業問題還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具體操作可以由中央銀行特別印刷1萬億人民幣作為“下一代救助專項基金”。有人可能說這個做法不合理也不合法,但是請注意,美聯儲直接印鈔合理嗎?合法嗎?中國2萬多億美元貿易順差直接印刷成人民幣合理合法嗎?既然是特殊時期就應該采取特殊的辦法,因此首先看看這件事情對整個民族是否有利,是否對人民群眾有利,是否對經濟發展有利。如果符合這三個條件,印刷1萬億又如何?這1萬億特別基金發放給5大國有銀行,由他們間接貸款給待業的大學生去創業。怎么間接貸款呢?具體來說就是通過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招攬大學生,并對該群體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將其發展成為各個區域代理商,銀行將給大學生的貸款發放給企業,企業以商品形式+20%的現金支付給大學生貸款。一般來講3-10個大學生為一個創業單元。這樣就解決了幾個問題:一、大學生信用難以進行評估與管理的問題;二、大學生創業無資金、無產品、無經驗、無團隊、無技術的問題;三、由于大學生在不斷銷售商品,因此按照年資金周轉率為4次計算,就給企業每年創造了接近4萬億的訂單,這將解決需求及就業問題;四、大學生銷售商品的過程中獲得利潤,他們是消費欲望最強,最沒有儲蓄意識的群體,因此按照20%的利潤率計算,他們將釋放出幾千億的消費,而且大學生如果能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又將解決1000萬家庭的后顧之憂。這在一定程度上又解決了消費不足的問題。五、最重要的一點,由于大學生群體的收入有了穩定的來源,銀行和企業聯合給大學生建立一個信用評價體系,這就決定未來這一群體有實力或者有信用等級去接房屋的盤。這一群體有的是純剛性需求及創造價值的能力,他們接盤住房也是最安全的。按照每兩個人購買一套住房計算,他們潛在購買住房需求是500萬套住房,按照每套70平米計算,他們的剛性需求大概是35億平方米。這樣中國政府就等于用1萬億資金去盤活的幾十萬億資金,也間接盤活了就業和消費問題。
可能有人覺得這個操作起來十分復雜。我個人認為難度是有一些,但絕對不會像想象中那么大。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方案從道義上是能夠讓整個民族接受的,也是符合整個民族利益最大化的。從參與者的利益角度看,各方都是獲益的。首先大學生就業、失業率居高不下,內需難以啟動都是困擾政府的難題。在符合整個民族的利益的背景下,投入1萬億(當然也可以是幾千億,不用政府自己掏錢,直接印鈔),能夠解決有效解決以上幾大問題,當然是政府求之不得的,也是獲利最大的。其次銀行上半年貸向房地產領域的錢越來越危險,現在憑空給他們注入1萬億,讓他們分批投放給大學生,他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名利雙收,何樂不為呢?第三,企業通過扶持大學生創業,可以獲得直接銷量的增長及資金,這無異于直接送錢給他們,肯定是積極投身入該項偉大的事業之中。第四,大學生,不僅獲得一筆不菲的創業基金,還獲得企業的系統培訓及扶持,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前途開始呈現出一片光明。一個事情參與者全部獲得利益,這件事情的有再大的難度都將變得輕松。
當然,這一計劃的實施將造成對原有經銷商渠道的沖擊,這是難以避免的。這也是財富重新分配,減輕兩極分化的有效手段。企業可以通過產品的差異化使矛盾短期內得到化解。另外,直接印刷貨幣還有兩個好處,第一,降低人民幣升值壓力;第二,讓暴發戶繼續拿出現金買房。
如何保證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A、 發動主流媒體展開大力的宣傳,獲得民眾的認同感。銷售大學生創業產品的終端將獲得一個特殊的標識,讓消費者可以清晰的獲知他們購買的是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的產品;
B、 給予購買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產品的商家或者個人以稅收優惠;
C、 打開一些傳統的銷售壁壘,如4S店。要求這些企業及商家不能歧視大學生購買的產品及服務;
D、 組建營銷專家團隊在全國巡回給這些大學生進行培訓,針對財務、管理、物流等環節進行系統的指導與幫助;并在后期組織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物流、倉儲、資金等方面的整合,降低其綜合成本,使其在競爭中獲得更多優勢;當一個地區出現較大的大學生經銷商組織之時,由專家團隊幫助其構建類似京東電子商城的互聯網銷售模式,從而使其進一步降低各方面的成本,提升服務的質量;
E、 由各地電視媒體組織各類對話節目,讓大學生與其目標客戶獲得面對面溝通的機會;
F、 地方政府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給予一定政策照顧,允許大學生創業團隊在商超、小區及其他公共場所開展促銷與宣傳活動。
大學生創業的退出機制
未來隨著經濟的好轉一些無心從事銷售的大學生,可以退出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選擇企業。與大學生合作的企業優先錄取這部分創業的大學生群體,改變大部分企業,尤其是國企基本只錄取應屆畢業生的習俗。退出大學生與其他大學生合伙經營的公司通過協商轉讓給合作伙伴。
四、分股到人,解決消費的后顧之憂
現在的銀行信貸主要是流向有錢人,這使兩級分化更加嚴重。對中國消費購買力的實質提升是沒有幫助的。普通老百姓收入,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收入相對是在下降的。雖然現在通貨預期越來越強,老百姓不敢拿出錢來消費。80年代是中國農村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之所以能夠發展的那么快,主要是當時政府向農村供給的貨幣供應量較大,農民敢花錢。現在的情況是農村信貸緊縮,又鼓勵消費,這對消費的促進很難起到長期效果。因此建議將國有股的50%分為老百姓,讓老百姓感覺財富突然增加了很多,而且每年又分紅。當然這些股票是禁止買賣的,實際上就是讓老百姓賬面資產增加,并且感覺又有了一個新的收入來源:企業分紅。這種短期刺激效果將是十分明顯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政策都可以獲得更好的支持。由于農村地區人口絕對數量十分龐大,另外,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過去一直被壓抑著的,一旦解決了該地區消費者消費的后顧之憂,將激發出巨大的購買力。
如果更大膽一些,老百姓手中的股票雖然不能自由買賣,但是可以去國有銀行抵押貸款,這樣就等于向低收入群體及農村投放了大量的貨幣。
有人擔心分股到人會導致國有股流失,會讓企業落入外資手中。但是實現上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老百姓拿到股票是不能自由買賣的,只能享受企業的分紅。這樣股票放在老百姓手中實際上比放在國企手中是更加安全的,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現有體制是不能有效保證國企不被MBO的,分一半給普通老百姓雖然會造成政府收入降低一部分,但是實際上卻可以使這部分股權真正永遠掌握在政府手中。
5、大力發展軍工制造業,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見下篇)
6、制定面向月球的太空發展計劃,在中西部新建5座相關產業的新興城市,擴大就業,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見下篇)
7、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通過南水西北掉改造山西、陜西、內蒙、甘肅、寧夏的生態環境,再造億畝良田。全面解決就業問題(見下篇)
2數據出自《BP能源統計年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