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的大幅度降息是抱薪救火
最近,中國中央銀行決定大幅度降低存款利息1.08%、降低存款準備金率2%。這是十一年來最大的一次降息,降息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刺激經濟、擴大內需。這大概是中央政府決定投放四萬億救市的財政政策后相應的貨幣政策了。如果說這樣的政策有什么“理論基礎”的話,大概不外乎又是“凱恩斯理論”。對于四萬億財政投放,我已經在《危險恰在危機后》里談過自己的看法了。這篇小文說的是我對此次降息的看法,文章的題目就說明本人不看好此次降息。我不想在“金融家”面前班門弄斧,只想從一個居家過日子的普通百姓的角度來談談為什么這次降息是一次抱薪救火。
按照“凱恩斯理論”,在經濟放緩的時候,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資。但中國的此次降息既不占天時,也不占地利,更不占人和。
先說天時。今天中國面臨的經濟下滑,不是通貨緊縮造成的,它是全球經濟大危機的一部分。它的實質,不是簡單的流通不足和企業資金鏈斷裂,而是社會生產相對過剩;絕大多數企業面對的困難,不僅僅是缺錢,更是產品賣不出去。對于中國來說,這種生產相對過剩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外向型企業在美國等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后出現了產品滯銷,二是國內兩極分化造成的絕大部分百姓的相對和絕對貧窮。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就是有了資金也不敢開工,開了工,產品賣給誰?銀行就是將利率將到零,企業起碼還要還本金不是?賣不掉產品,拿什么去還?擴大基礎建設的投資是能吸收一部分銀行貸款,但投資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民眾的個人消費,在兩極分化愈演愈烈的今天,過度投資不僅不會刺激消費,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生產過剩,基礎建設的貸款也將變成銀行的壞賬。
再說地利。占人口75%左右的“弱勢群體”,本來就沒有多少存款,升息和降息對他們都談不是什么“刺激”。占人口大約5%的“先富”人群,占了銀行存款客戶的大頭,但他們該消費的都消費了,刺激不刺激對他們也沒什么影響。處于二者中間的所謂“中產階級”,可能是中國的“消費主力”了。但是經過股市的洗劫、經過房地產炒做的被套、經過子女教育后的失業,他們還有多少閑錢一受“刺激”就跳起來消費呢?我們許多經濟精英都喜歡拿西方的理論說事,但他們對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的消費心理的研究卻很少。如果說在經濟蕭條的時候,降低利率會刺激美國這樣的國家的居民消費的話,它對中國百姓的“引導作用”幾乎是零。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所謂“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對于習慣于超前消費和用信用卡來買東西的“美國老太太”來說,利率的降低的確是個好消息,因為她們消費的“成本”降低了;而對于習慣于量入為出、先掙錢后花錢的“中國老太太”來說,降低利率只會提醒他們,日子要不好過了,能省就省吧。不用任何“論證”,只要你隨便問問周圍的人,銀行降息后他們打算把多少錢拿出來花,你就知道“南橘北枳”這句成語的意思了。
最后說說人和。最近,“信心”這個詞被用的很頻,連我們“親民”的政府領導人都拿“信心比黃金還重要”來試圖鼓舞人心。一班子喜歡抬轎子的人更進一步將這句話具體化為要用“信心托起市場”。“信心”有那么大的威力嗎?要真是有信心就有市場,發展就不是什么“硬道理”了,大家坐在家里提高信心就是了。其實,對于中國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信心他們不缺,他們缺的是錢。話雖這么說,人們的消費程度也的確與預期的收入有關系。可在今天的中國,面對明年可能大幅度增加的失業人口、面對最低工資的“暫緩”執行、面對越來越貴的醫療費用、面對延遲退休的“呼聲”,你有信心去消費嗎?信心的基礎是信任。對誰的信任?對政府的信任、對執政黨的信任。不久前,我發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現在最需要救的不是樓市也不是經濟》。不是經濟是什么?是執政黨的靈魂!在那篇文章里,我對這個“靈魂”的要求是不高的,既不是從前共產黨的為人民服務,也不是一般執政黨的公正廉潔,甚至不是通常所說的“小人之心”,我的要求是“畜牲的水平”。別把“畜牲”當罵人話,它們是可以喂飽的、是知足長樂的、是吃飽了能夠盡責盡力的!而今天中國的執政黨內的利益集團卻是極其貪得無厭的,不管是經濟“繁榮”時,還是經濟蕭條時,他們永遠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們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和擴大自己的利益。如果這樣的人號召你鼓起信心、號召你加大“消費力度”,你不覺得有點可疑?你不覺得有點那什么給什么拜年的味道?
有句老話,叫“出水才看兩腿泥”,這大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山寨版”吧。我說的對不對,大家去看。其實,不能刺激消費也就算了,在我看來,這次大幅度降息,不僅不會刺激消費,反而會更進一步抑制消費,是一次典型的抱薪救火。它向老百姓透露的真正信息是:嚴冬就要來了,收拾好門窗,積好柴炭,準備過冬吧。令人悲傷的是,老百姓那點可憐的利息,也所剩無幾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